藍天盛會,逐夢九霄。
一場聲勢浩大的空天視覺盛宴在珠海落下帷幕,然而,其巨大的沖擊波卻似滔天巨浪,綿延不絕。
本屆中國航展涵蓋了“陸、海、空、天、電、網”全領域,大國重器集中亮相,首展首秀精彩紛呈,全面展示了我國航空航天和國防領域的尖端技術和最新成果,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創新涌動,新質生產力集中體現。
第十五屆珠海航展,不僅在國防、軍事方面,而且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展示中國國際形象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戰略價值。
本屆航展,“大國重器”集中亮相——新一代隱身戰斗機殲35A驚艷亮相,海軍戰機殲15T首次出現在航展,嫦娥六號取回的月球“土特產”月背月壤樣品首次向國內公眾展出,運20首次向公眾開放展示貨艙,紅19地空導彈武器系統、新型察打一體無人機,以及“昊龍”商業航天飛行器等多型尖端武器裝備首次展出。諸多新型戰機公開亮相,展現了中國在遠程戰略投送、空中打擊等方面的能力,展示了中國在國防軍事領域的創新能力和最新科技成就,標志著中國開始走自己的軍事技術路線,開始引領全球科技發展方向。
低空經濟被視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本屆航展首次設立了低空經濟館,展示了低空經濟的前沿產品,樣式各異的“飛行汽車”和垂直起降飛行器讓觀展者目不暇接。無人系統裝備成為本屆航展的另一焦點,無人機化身“天空騎士”,無人船上演“水上芭蕾”,大型無人作戰艇“虎鯨”精彩亮相。航展開辟了無人機無人船演示區,并進行了無人機、無人船的表演,打造了“空、天、海、陸”一體化的動態演示新格局,呈現了“有人+無人”“現場+遠程”“陸地+海域”的表演形式,增強了互動性,為觀眾帶來了美輪美奐的視覺盛宴。這些新領域的展示預示著未來的發展方向,也為相關行業企業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臺,推動了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隨著中國航展國際影響力不斷躍升,航展國際“朋友圈”越來越廣。中國航展作為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對世界經濟與技術的交流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就在美國不斷地對中國進行“斷鏈”“脫鉤”的威脅下,本屆中國航展吸引了境外展商159家,比上屆航展增長了104%。俄羅斯、法國、美國、沙特、意大利均組團參展,各國外展商參展熱情高漲。據組委會統計,在為期6天的展覽中,共有來自47個國家和地區的1022家企業參展,參展飛機261架、地面裝備248型,舉辦會議論壇、簽約儀式、商務洽談等活動247場,吸引近59萬人參觀,共簽訂總值約2856億元人民幣合作協議,成交各種型號飛機1195架。——這充分體現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共同體思想,展示了大國的氣度和風范。
航展展示的先進武器裝備,對于維護地區穩定與世界和平產生了積極影響,如震懾臺獨分子、改變地區軍事格局、為弱小國家提供支持,這些都是中國維護地區與世界和平的實際行動。通過展示先進的軍事裝備,增強國家自信和國際政治地位,大大提升了中國在國際政治和經濟領域的戰略影響力。
“有力促進世界航空航天科技發展,推動國際交流合作,為世界各國人民共享航空航天技術發展成果做出貢獻”,遵照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中國航展提出的期望和要求,此次航展不僅展示了中國航展的國際化和專業化水平,也進一步證明了其作為全球航空航天領域交流與合作的頂級盛會的地位,反映了中國在全球航空航天領域的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不斷提升。
通過對國防建設事業輝煌成就的展示,珠海航展也激發了民眾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愛國情懷。航展期間舉辦的各種論壇、講座、技術交流活動等,為航空航天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了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同時,作為一個科技和軍事展示的平臺,也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中國作為全球關鍵力量的形象,彰顯了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珠海航展,不僅是展示中國軍事科技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推動國際合作、增強國家自信和推動地區及全球和平穩定的關鍵平臺,是展示中國國際形象的一張靚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