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大河向東流哇,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哇……”
……
伴隨著動聽的歌曲,觀看著四大名著視頻片段,一部部古典名著好像浮現在同學們眼前。
歌曲完畢,陳老師示意同學們坐好,說道:“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是閃爍著燦爛光輝的文化瑰寶,但是古典名著的語言和現在不一樣,理解起來有些難度,需要掌握一些方法,才能使閱讀更加暢順。通過對本單元四大名著選段的學習,同學們有沒有掌握一些閱讀名著的方法呢?”
聯系上下文猜測語句意思
同學們快速打開課本,邊讀書邊思考,圈點批注,小組內交流讀書方法。
王旭博:我們可以聯系上下文猜測語句的意思。如《猴王出世》中,“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聯系上文的“仙石”,我猜測這句話大致在講仙石很有靈性。
鄒玉祖:《景陽岡》中,“武松吃得口滑,只顧要吃,去身邊取出些碎銀子,叫道:‘主人家,你且來看我銀子,還你酒肉錢勾么?’酒家看了道:‘有余,還有些貼錢與你。’武松道:‘不要你貼錢,只將酒來篩。’”聯系上下文,我了解到武松取出些碎銀子問酒家夠不夠,酒家回復“有余”,猜測“貼錢”指的是找回的余款。
陳老師:同學們真的很會學習。從二年級開始,我們就學習根據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這種閱讀方法將伴隨語文學習的全過程。請看表格——
不用反復琢磨較難理解的詞句
陳老師:同學們有沒有找到其他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呢?
桑朵:我認為遇到一些較難理解的語句,不用反復琢磨,只需猜出大致意思即可。如《紅樓春趣》中的“剪子股、籆子”等詞語,只要知道是與放風箏有關的物品就行了。
陳老師:還有補充嗎?
滕安妮:《草船借箭》中諸如“草把子”這樣的詞語,我們只需要大致知道它是用草做成的工具即可,不必深究其具體所指。
陳老師:對于文中較難理解的詞語,我們只要聯系上下文明了大概意思即可。這個閱讀方法很不錯,會省下很多時間讓我們繼續閱讀名著。
借助資料了解歷史背景
楊明軒:學習課文《景陽岡》的時候,我閱讀了《水滸傳》中關于武松的片段,對武松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也激發了我閱讀古典文學名著的興趣。
盛祥宇:學習《草船借箭》時,我們可以借助資料了解三國的歷史背景,幫助我們理解故事內容,增強對諸葛亮、周瑜、曹操等人物的了解。
耿梓涵:通過了解小說寫作背景,我了解到吳承恩創作《西游記》之前,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就已在民間流傳,但吳承恩的《西游記》并非民間流傳故事的簡單拼湊,而是作者對已流傳的故事進行了大量再創作。《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是較為完備和最早記錄《西游記》故事的作品,吳承恩將故事中猴行者的白衣秀才形象進行了再創作,塑造出忠心耿耿、嫉惡如仇的孫悟空形象。不同的是,猴行者是為了修成正果而主動幫助和尚西天取經的虔誠形象,而孫悟空則是崇尚自由、桀驁不馴的形象。
陳老師:借助資料,我們可以更快地走進文本,理解人物形象,激發對古典名著的閱讀興趣。
觀看影視劇加深對課文理解
陳老師:除了借助資料了解歷史背景外,大家有沒有看過相關影視劇呢?
吳桐妤:我看過電視劇《西游記》,《猴王出世》中群猴叩拜猴王的場面,讓我印象深刻。學習課文時,我很容易就理解了“拱伏無違”的意思是行禮伏拜,沒有違逆,表示全部順從;“序齒排班”的意思是排好順序。
于志翀:暑假里,我看完了名著《水滸傳》,尤其是看到《景陽岡》這個片段后,分外震撼。武松開懷暢飲后,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真是了不起呀!因為已經閱讀過原文,所以學習課文時,我對武松這個人物的認識更加清晰。
陳老師:學習中,我們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比方一道復雜的數學題,一篇難背的課文,一次困難的考試……這些“虎”是否讓我們害怕呢?要想戰勝“虎”,得有一個條件——智勇雙全。武松靠的是智與勇,我們也應該如此。在困難面前永不低頭,帶上“智慧之劍”,挎上“英勇之刀”,戰勝困難,走出“景陽岡”!
隨著同學們精彩的交流,這堂語文課接近尾聲。陳老師把同學們總結出的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用表格的方式呈現出來:
“丁零零……”下課時間到了,但同學們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