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瑾
卵圓孔未閉的發病率較高,在成年人中占25%~35%,然而大多數卵圓孔未閉患者沒有顯著的臨床癥狀,其中僅有2%的患者會出現臨床癥狀,部分卵圓孔未閉與不明原因腦卒中、偏頭痛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由于正常情況下左心房壓力比右心房壓力高3~5mmHg,卵圓孔未閉應該處于關閉狀態,但許多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都可以引起右房壓力一過性或持續性升高,如心房間的周期性壓力差變化,劇烈運動、咳嗽、憋氣、潛水等,使得右心房壓力增高超過左心房時,血液會經過未閉合的卵圓孔,從右心房進入左心房繼而流向全身。肺動脈高壓、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肺栓塞等則引起右房壓慢性升高。除了壓力梯度變化,卵圓孔未閉的解剖變異對右向左分流的大小及持續時間也有很大影響。直徑較大的卵圓孔未閉可在局部形成血液渦流、血栓、房間隔膨出瘤等,靜脈系統內各類栓子可通過卵圓孔未閉進入左心房,參與體循環造成腦動脈或其他動脈的反常栓塞,引起缺血性腦卒中。
一般來說,卵圓孔未閉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年紀輕,沒有高血壓、糖尿病,但經常突發頭暈、短暫暈厥、肢體無力、麻木,可以自行緩解;嚴重情況下,患者以腦卒中(中風)前來就診;時常感覺偏頭痛,做了很多檢查又查不出原因。在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患者中,卵圓孔未閉的發現率高達40%。卵圓孔未閉在心臟超聲、胸片上均不容易被發現,因此常被漏診。
臨床上,常用超聲心動圖進行診斷,包括經顱多普勒超聲聲學造影(cTCD)、經食管超聲心動圖(TEE)和經胸超聲心動圖聲學造影(cTTE)。其中,cTEE敏感性可達63%~100%,而TEE是“金標準”。
目前,治療卵圓孔未閉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藥物治療主要為抗栓治療及改善癥狀,但如果卵圓孔分流量大或者癥狀嚴重,藥物治療可能不夠有效,在這種情況下,手術治療或是更好的選擇。
手術治療可以通過封堵未閉合的卵圓孔來治愈卵圓孔未閉,臨床稱為經導管卵圓孔未閉封堵術。手術不需要“開刀”,通過穿刺股靜脈,沿導管將形似“活塞”的封堵傘通過卵圓孔未閉的“洞隙”進行封堵。手術時間30~60分鐘,封堵器置入后可以防止血液“穿孔而過”,從而治愈卵圓孔未閉。
需提醒的是,卵圓孔未閉介入封堵治療后24小時內,需進行心電圖、X線胸片或超聲心動圖檢查,以確定封堵器的位置是否正確;封堵器植入后,至少臥床休息6小時,在術后幾天內,患者可能會感到大腿穿刺部位輕微疼痛;術后1周內,患者不能搬或提5千克以上的重物,通常1周后即可恢復日常生活;醫生開具的如阿司匹林或其他的抗栓藥物(如氯吡格雷或華法林)需要每天服用,并連續服用6個月或更長時間,預防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不要擅自停用藥物,如服藥后出現任何不適(特別關注大小便顏色、性質,是否帶血)或對此有任何擔心,請聯系您的醫生。最后,我們建議患者由家人或朋友陪同出院回家,并在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及12個月時,來院復查心電圖、X線胸片及超聲心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