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新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康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中指出,腰椎間盤突出癥預后較好,絕大多數患者經過康復治療可達到臨床癥狀的緩解及功能的改善。這就說明,絕大部分患者無需接受手術,只需要采取保守治療的方法就能達到理想預后。中醫(yī)推拿就屬于一種保守療法。中醫(y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是由于經絡不通造成的,不通則痛。通過按摩、推壓、拉伸等手法,可以刺激特定的經絡和穴位,促進氣血的流通,不僅能止痛,還能促進損傷組織修復,消除無菌性炎癥,調整腰椎小關節(jié)紊亂,改變突出物與神經根的位置,減輕其對神經根的刺激或壓迫,進而實現“治痛”。而且,按摩治療具有副作用小、沒有創(chuàng)傷、簡便、經濟等特點,故而患者更容易接受。
推拿是建立在精確診斷基礎上,手法和功法結合治療的一種臨床醫(yī)學,有其特定的適應癥和禁忌癥。因此,患者首先應該請專業(yè)的醫(yī)生基于X片、功能活動判斷、臨床實驗等判斷自己是否適合接受推拿療法。一般來說,處于急性期的患者癥狀比較重,疼痛較劇烈,應該先通過藥物、休息等方法改善癥狀,在局部癥狀有了一定的緩解之后才適合接受一些輕柔的推拿手法,并且重點在下肢遠端采用一些穴位治療。如果患者存在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骨折、結核病、腫瘤、皮膚破損、皮膚傳染病,或者患者正處于孕期,則屬于推拿治療的禁忌范疇。而處在緩解期的患者,如能排除禁忌癥,大多數都適合接受推拿治療。
其次,就是確定推拿方案。對于處于緩解期的患者,通常可以采用一些比較重的手法,如在患側進行肘壓或用肘部撥揉,以及通過牽拉進行局部的解壓。對于脊突偏歪和脊柱側彎的患者,可以在確定病變部位后采用斜扳法,再根據患者脊突的偏歪以及椎間盤突出的方向采取旋轉復位,接著通過屈髖、屈膝的按壓法來拉緊后縱韌帶,幫助椎間盤復位。部分患者還可以采取下肢牽拉法,以使神經張力提高,有利于腰椎局部神經粘連的剝離。具體方法還是應該根據患者的病情、體質、耐受程度來選擇,不能一概而論。在推拿治療過程中,患者要隨時告知推拿師是否感到不適或有疼痛,以便推拿師調整治療手法。一般門診推拿治療的療程是5~10次,住院患者的療程一般為2周左右。期間還可以配合其他治療方法,如針灸、拔罐、物理療法、藥物療法,多管齊下,以達到更理想的療效。腰椎間盤突出癥治愈的標準一般為以疼痛消失、功能恢復。
治療期間,患者的配合與自我調理對病情康復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患者回家后應該注意靜養(yǎng),重視定期的復診,同時多向推拿師咨詢相關建議,以延續(xù)治療的益處。比如,堅持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可以改善強腰背肌的功能與力量,進而穩(wěn)定腰椎;經常將雙手搓熱,放在腰眼的位置從上向下進行反復的熨搓,可加強腰部的血液循環(huán)。此外,還要注意保暖,避風寒,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的運動,加強自我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