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金平
一般來說,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且控制不佳的人群,有心房顫動、頸動脈粥樣硬化、睡眠呼吸障礙及偏頭痛的人群,有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群,缺乏鍛煉、飲食控制不佳、肥胖的人群,均容易發生腦卒中。臨床上,腦卒中一旦發生,會對患者腦部造成損害,給患者及家人帶來極大負擔。但是,腦卒中并非“卒”不及防,其可防可控,通過早期識別疾病先兆癥狀,并對危險因素進行積極有效的干預,可以明顯降低腦卒中發病率與復發率。
(1)一側肢體麻木、乏力。大腦是控制身體肌肉的器官,中風可造成腦神經受傷,大腦無法像以往一樣發出神經訊號,從而導致手腳無力或肌肉不正常,如肌肉過度緊繃或癱軟等。因此,患者會突然出現一側的肢體乏力、麻木,此時需要提高警惕。
(2)口角歪斜。由于腦神經控制臉部肌肉,腦卒中剛開始時,神經受損,影響肌肉功能,90%以上的患者會有口角歪斜、臉不對稱的表現。
(3)舌根發硬,語言障礙。一旦出現舌根發硬,說話不利索,含糊不清,要警惕腦卒中。此外,喝水容易嗆水、吃飯容易嗆著,也是舌根發硬的一種表現。
(4)突然發生眩暈。眩暈是腦卒中前兆中極為常見的癥狀,可發生在發病前的任何時段,尤以清晨起床時發生的最多。
(5)頻繁打哈欠。研究發現,大約有70%~80%的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在發病前一周左右,會因大腦缺血缺氧而頻頻出現打哈欠等犯困現象。其原因是中老年人,特別是患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者,由于動脈粥樣硬化,管腔變窄,血管壁彈性降低,致使流向大腦的血液量減少。
(6)一過性黑朦。指正常人突然出現眼前發黑,數秒后即恢復常態,既沒有頭暈、惡心,也沒有意識障礙,這是因視網膜短暫缺血所致,為腦血管疾病的早警報。
(1)戒煙戒酒。吸煙會損傷血管內皮,促進血管老化和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進而增加腦卒中風險。酒精進入人體后,會刺激血管壁內皮組織損傷,造成血管壁表面不平整。血液中脂質在凹凸不平的血管壁更容易沉淀聚集,形成血栓;而且喝酒時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升高,也是引發腦梗的一大因素。因此,要預防腦卒中須戒煙戒酒,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2)健康飲食。鈉鹽攝入過多會引起高血壓,并增加患心臟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應限制食鹽攝入量,每日攝入鹽量不得超過5克。少吃高鹽食品,如腌菜、罐頭、臘肉等,多選擇新鮮的肉類、海鮮和蛋類。減少高糖食物攝入,多喝白開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少油飲食,油攝入過多會導致肥胖,增加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發病風險,建議每天烹調油攝入量不得超過25克。烹飪時多用蒸、燜、涼拌等方式,使用不粘鍋、烤箱等烹調器,可減少用油量。
(3)適當運動。缺乏身體活動也是卒中的危險因素之一,積極參加鍛煉可使卒中風險降低25%~30%,建議選擇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等活動,同時注意量力而行,防止運動強度過大。
(4)定期體檢。即便是健康人群,隨著年齡的增加也會出現血管老化情況。因此,建議每年體檢1次。了解血管健康對于預防腦卒中尤為重要,特別是一些本身就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更應定期進行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