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潔
下肢靜脈血栓的成因主要有靜脈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及血液高凝狀態3種。
靜脈血流緩慢:主要因為長時間制動、長期臥床、久坐及靜脈曲張等。
靜脈壁損傷:靜脈內膜受到藥物刺激,類似抗生素、化療藥物,或是深靜脈導管、骨折創傷等損傷靜脈內膜。
血液高凝狀態:因為創傷、感染、休克及手術等因素影響,造成患者血小板黏聚能力提升,導致血液形成高凝狀態。
目前,臨床診斷下肢靜脈血栓的主要標準為下肢靜脈造影,但存在一定風險。因此,實際中首選下肢靜脈彩超,可以及時了解血管阻塞部位與范圍。
下肢靜脈血栓一旦形成,患者會出現患肢腫脹、疼痛、發熱、心動過速等癥狀,部分患者無明顯癥狀。癥狀會在活動后加重,如果抬高患肢會有一定好轉。但是部分患者肺栓塞是其首發癥狀,表現為突發呼吸困難、胸痛等。
當前,治療下肢靜脈血栓的方法是以抗凝治療為基礎的綜合治療,包括抗凝、溶栓、吸栓、濾器植入、消腫、物理治療等。其中,臨床上常用的抗凝藥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華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藥物(利伐沙班、阿派沙班、艾多沙班、達比加群)等。但具體還需臨床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治療方案。
想要有效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建議做到以下幾點:
(1)選擇合適體位。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最常用與有效方法就是采取直立體位,如果患者可以自主站立與坐,鼓勵其每天多次采取坐與站立體位。如果受到疾病影響,患者已經無法自主站立或坐,常見如脊椎骨折、脊髓損傷等,可以搖高床頭,選擇坐在床上的方式。
(2)日常積極運動。長時間坐臥不動,會提高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的風險。要想預防下肢靜脈血栓,日常生活中需要積極運動,建議可進行一些有氧運動,如跳繩、散步及游泳等,加快體內血液循環。此外,對于長時間久坐的人,建議每隔一段時間站起來活動。
因疾病等因素受限活動的比如臥床狀態,鼓勵在情況允許的前提下進行下肢的活動鍛煉。尤其是小腿段足踝的活動鍛煉,通過促進小腿肌肉收縮舒張以利于小腿段靜脈回流,從而減少血栓發生的概率。
(3)做好靜脈補液。術前及術后禁食水、嘔吐及大量出汗,會導致患者出現脫水狀態,導致血液黏稠,需要按照醫囑補充液體,及時糾正脫水狀態,保證人體內水、電解質的平衡,避免血液出現濃縮。補充體液時,既要考慮尿量,還需考慮非顯性水分丟失,因為存在呼吸水汽排出與皮膚出汗,尤其是在運動等出汗情況下,存在嚴重水分丟失情況。
(4)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平衡膳食,多吃蔬菜水果,戒煙酒。早起一杯溫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避免發生血脂異常等疾病,降低患下肢靜脈血栓的風險。
(5)壓力治療。通常采用特制的彈力襪,彈力袖套或者氣壓治療儀。但是要特別注意,不能在襪的近端有彈力圈,以避免近端壓力太大,反而影響靜脈回流,近端的松緊度以能將一個手指伸入襪內為宜。
(6)藥物預防。藥物預防適用于一些高危人群,如手術、長時間臥床的患者等,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雙嘧達莫片等藥物,以預防和控制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