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
極端素食并不利于身體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應注重食物多樣化、講究葷素搭配。長期吃素可能對身體產生以下不利影響:一是優質蛋白質攝入不足。蛋白質是人體免疫物質的基礎,也是肌肉的主要組成部分,素食者攝入的植物性蛋白并非優質蛋白,吸收利用率不及動物性蛋白,長期缺乏優質蛋白將導致免疫力下降、肌肉減少,從而易生病、體力差。
二是缺乏礦物質鐵和鋅。鐵攝入主要依賴動物性鐵,也叫血紅素鐵,存在于紅肉、肝臟等動物性食物中。長期吃素容易患缺鐵性貧血,進而引發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女性生理周期紊亂等問題。鋅元素同樣在動物性食物中含量較多,長期吃素將導致鋅攝入不足,影響食欲、免疫力,同時導致女性月經不調、閉經,男性性功能衰退、精子減少等生殖系統問題。
三是維生素攝入缺乏。長期吃素可能導致脂溶性維生素A、 D、E缺乏,其中維生素A、E缺乏將使皮膚變得干燥暗淡,維生素D缺乏將影響鈣質吸收及情緒調節,導致骨質疏松、抑郁癥發病率提高等問題。
由于身體機能下降,老人本身就面臨基礎代謝下降、肌肉流失等問題,長期吃素將導致營養素缺乏,可能引起貧血、骨質疏松、神經損傷、免疫力下降等問題。處于妊娠期的孕婦對蛋白質、鈣、鐵和各種維生素的需求都會增加,吃素將影響孕婦自身及胎兒的健康。處于生長期的嬰幼兒及青少年如果長期吃素,將面臨發育不良、個子不高等問題,神經及生殖系統發育也會受影響。
總之,沒有任何一種食物能夠滿足人體對全部營養素的需求,不同種類的食物所含的營養素種類和數量不盡相同。只有對食物進行多樣化的搭配,才能保障人體獲得充足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