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教育更強調多元人才的培養。為此,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完成基礎知識的教學,同時還要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讓學生掌握生物知識的同時,還能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形成自信、樂觀的心態。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完美融合,有利于學生獲取全面的進步和發展,提升綜合學習素養,促進構建初中生物高品質課堂教育。
1.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在初中生物課堂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可以促進學生從多元化的角度學習和探索知識,同時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而良好的心理素質能讓學生以最佳狀態完成學習任務。兩者深度融合,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還能提升學生的整體人文素養。
2.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初中生物課堂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進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熱愛生命、保護環境的意識,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改善自卑、抑郁、厭學、過分依賴他人等心理問題,提高對生物學習的興趣,積極探索科學知識,更好地實現學習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也能提升教學效果,順利完成各項教學計劃。
3.有助于迎合新課程標準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所以在初中生物課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助于迎合新課程標準,讓學生成長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提升學生在未來學習和生活中的競爭力。
1.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創設是在教學過程中設定與所學知識相似或相關的情境。在初中生物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滲透于其中。通過教學情境縮短學生與所學知識之間的距離,方便學生完成知識探索,同時也方便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滲透,進而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并完成知識的高效探索。
例如:針對“環境對生物的作用”的相關知識點,教師可以在課堂內創設教學情境,以不同生物生存所需要的環境為契機,讓學生參與表演,如學生可以扮演青蛙,青蛙喜歡水;扮演駱駝,駱駝適合沙漠環境等。學生扮演不同的生物物種,要將其特需的環境在教學情境中展示出來。借此,學生能夠了解不同生物的不同生存環境。隨后,在情境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讓學生形成熱愛生命、保護環境的優秀品質。在初中生物課堂中通過教學情境創設滲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2.組織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在獲取正確價值觀念的同時加深理解。所以,教師要基于實踐活動在初中生物課堂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并在實踐探索中培養學生自信、堅韌、樂觀的心態。這些心態的培養能減少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自卑、緊張等心理,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和互動。同時,實踐活動應注重趣味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充分激發學習熱情,有效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改善心理狀態,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
例如:針對“空氣質量與健康”的相關知識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調查不同環境的空氣質量,以及居民的身體健康情況。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可以發現靠近水源的生活區的空氣質量明顯優于其他區域,同時居民的身體健康情況較好;靠近工廠的生活區空氣質量和居民的身體健康情況相對較差。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課堂中所學習的知識,并在活動中學會記錄、總結,培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中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學生和調查對象之間相互溝通,提升學生的溝通和協作能力,增強愛護環境、注重健康的意識。學生會變得更加自信、陽光、樂觀,減少日常自卑情緒及在學習和實踐中的緊張心理,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
3.實施合作引導
合作引導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在初中生物課堂中,要對學生實施合作引導,并在此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通過良性競爭,改善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減少與他人的矛盾,以推動學生綜合學習成效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人類對生物圈的依賴”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首先,進行合理分組,將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合理分配到同一個小組中,讓成績優異學生帶領“學困生”進行知識的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通過發表自己的意見,幫助“學困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其次,可以讓各學習小組之間針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學習成果匯報,并比較打分。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在比較中提升積極性,使其認識到團結的重要性和價值。最后,通過小組合作,學生會主動與他人合作,傾聽并尊重他人的意見,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初中生物課堂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相融合,使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的基礎上了解心理健康的相關理念,在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的同時,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綜合素質人才,實現初中生物課堂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