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新時代新征程,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對民政工作的領導,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民生保障部門,長沙市民政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加強黨的建設,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用高質量黨建引領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長沙市民政局緊緊圍繞“為民愛民、守正創新、協同立行、標準卓越、人民滿意”的工作理念,堅持高位推動、高效聯動、高頻行動、高標準建設,將建設清廉機關的濃厚氛圍融入民政工作全過程,確保各項工作落實落細,取得實效。
10月25日至26日召開的第十五次全國民政會議上傳出喜訊,長沙市民政局獲得“全國民政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長沙市第三社會福利院院長賀吉清獲“全國民政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一項項直抵人心的暖心政策、一份份苦干實干的微小力量、一串串勇于創新的率先探索,書寫了可感可及的長沙民政答卷,更成就了清廉長沙民政的高質量發展。
落實“一崗雙責”:壓實責任,矢志為民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生工作一頭連著發展大局,一頭連著萬家燈火,是黨和國家一項重要的民生社會事業。民生領域干部與人民群眾接觸最直接、對民心民情感受最深刻,唯有始終牢記初心、矢志為民,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信念鑄魂、宗旨培根、責任立身,方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您好,我是長沙市民政局劉亮,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5月17日,長沙市12345政務熱線“座席”來了一位特殊的“話務員”——長沙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劉亮,現場傾聽群眾呼聲,并對反映的問題現場受理交辦,及時回應市民訴求。
“我想成立異地商會,請問需要準備什么材料?”“小區有個孩子父母都去世了,怎樣可以幫他申請孤兒救助?”“我和男朋友準備在5月20日結婚,請問外地戶口可以在長沙領證嗎?”……一個半小時,20個群眾來電,涉及到低保救助、慈善助學、婚姻登記、殘疾人兩項補貼、高齡津貼、孤兒幫扶政策等10余項業務,劉亮耐心傾聽群眾提問,及時地為群眾答疑解惑,并得到了群眾的好評與道謝。
“領導接聽日”是長沙市民政局領導干部傾聽群眾心聲的重要窗口,也是長沙市民政局強化“一崗雙責”、堅持問需于民的生動寫照。接聽完市民來電后,劉亮表示,通過和群眾面對面交流,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進一步增強了“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關于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指出,領導班子對職責范圍內的黨風廉政建設負全面領導責任。實踐證明,由班子成員結合具體工作抓落實,有利于推動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落到實處,有效破解管黨治黨“水流不到頭”的問題。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長沙市民政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為契機,嚴格落實“一崗雙責”,把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貫穿于黨的建設和民政工作各個方面,研究梳理民政系統各條線業務,編撰《長沙民政業務標準化手冊》,使各項業務有標可循、有序可依,確保了黨風廉政建設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在殯葬、救助、養老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治喪有哪些流程、需要什么殯葬用品?逝者家屬大多不甚了解。為此,長沙市殯葬事務中心建立了一支年輕的工作隊伍——“綠絲帶”服務班。當市民遇到白事時,撥打長沙市24小時殯葬服務專線96321,“綠絲帶”服務班全程引導、免費幫辦,包括逝者遺體入館、禮廳預定、喪事策劃安排、遺體入爐火化、領取骨灰等一系列環節,力求讓逝者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讓家屬不留遺憾。
深入推進惠民殯葬,編制標準化服務“口袋書”,成立“綠絲帶”服務班,首問負責、一單到底、全程引導,為治喪群眾減少了30%以上的等候時間;充分發揮湖南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示范崗”的示范引領作用,大力實施“人民滿意”5年行動,打造了一系列民政服務品牌;組織開展“有溫度的標準化”行動,打造“一杯茶、一本書、一把椅子”的“書香民政”讀書角,為辦事群眾提供舒適的服務空間;深入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抓好市政務中心民政窗口、婚姻登記機關、殯葬服務機構等直接面向群眾的窗口服務標準提升……“民聲”即“民生”,長沙民政推進服務標準化,讓民生實事“落地有聲”,讓溫度“暖在民心”。
強化一線監督:規范管理,提質增效
民政工作點多、線長、面廣,上連著黨心、下連著民心。如果不能牢牢把住職責使命,做到對“國之大者”了然于心,就很難創造性抓好落實。今年以來,市紀委監委駐市民政局紀檢監察組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紀委的各項工作部署,立足監督基本職責、第一職責,把紀律和監督挺在前面,持續提升日常監督質效,全力推動駐在部門和綜合監督單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
“懸衡而知平,設規而知圓。”據派駐市民政局紀檢監察組組長、
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劉芳佃介紹,市民政局全面推進黨建、項目、財務、隊伍標準化管理,完善各類制度500余項,每半年一次“回頭看”,形成了議事遵制度、遇事問制度、辦事靠制度的良好氛圍;通過統一標準、優化標準,降低溝通成本、協調成本,如建立資金“大預算”、內部“大審計”、綜合“大監管”的標準化體系,編制《民政服務機構安全檢查標準手冊》,將各類指標細化、量化、規范化,定期聯合住建、消防等部門統一檢查,確?!耙话殉咦恿康降住薄L沙民政推進管理標準化不遺余力,抓實、抓細、抓具體、抓落實,監督成效顯著。
從具體業務著手,長沙市民政局以強化業內監督機制建設為切入點,以群眾受益最大化為目標,把提高民政經費使用效益,保障專項資金運行安全納入本系統作風效能建設之中。通過檢查及時發現基層存在的問題,制定落實整改措施,促進了民政專項經費規范化管理。
長沙市民政局創新推出的社區慈善發展基金,就是強化監督、規范管理、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社區慈善發展基金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社區關聯各界并長期跟進。天心區赤嶺路社區黨委書記詹莉云說,讓社區基金持續造血,營造公益慈善氛圍、培養鄰里互助文化、建立健全監管機制一個都不能少,要讓社會知道每筆善款的具體流向,確保社區基金在大家共同監督下運行。
2022年1月,赤嶺路社區成立全省首只社區基金,選舉產生了基金管委會。在赤嶺路社區做了十多年夜宵生意的嚴建國是社區基金的參與者和監督者,他累計為社區基金捐了5萬多元,還以志愿者身份擔任了基金管委會主任。他介紹說,管委會對基金的募集、管理和資金使用計劃以及社區基金年度收支情況進行審核,對募捐、確定幫扶對象等環節嚴格把關,確保愛心資金用在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開福區四方坪街道四季美景社區工作人員黃夢怡告訴記者,捐款都進入市慈善總會的基金賬戶,所有慈善項目的開支必須走審批程序,全部公開透明,錢用到哪里都清清楚楚。這樣一來,居民為社區基金捐款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了。社區基金成立不到一年,就募集資金近40萬元,為社區“一老一小一困”提供貼心服務和精準幫扶。
“社區基金資金額度大,社會關注度高,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只有堅持嚴管理與優服務并重,提升資金使用公信力,才能行穩致遠?!遍L沙市慈善總會秘書長周勝規介紹,該市通過以標準化的制度促規范、以標準化的流程提效能、以標準化的監管防風險,在資金申請、報賬審批、資金撥付、收支公示等環節全部實行線上操作,優化工作流程、減輕基層負擔,確保資金使用公開透明。
通過兩年的實踐,社區基金為推動長沙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探索了新路徑、注入了新活力。通過重點制定養老服務、社會救助、公益慈善等公益性強的領域標準,推動建立科學合理、層次分明、全面配套、功能完備的標準化體系,創新推動“社區發展基金”,目前全市共設立社區發展基金1160余只、募集資金6200余萬元,逐步推動慈善救助向公益服務各個領域拓展,讓人人可以慈善、人人樂于慈善的氛圍越來越濃。
培育一流人才:胸懷忠誠,勇于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將年輕干部隊伍建設放在治國理政、管黨治黨的突出位置,告誡年輕干部要扣好廉潔從政的“第一??圩印?,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定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率先垂范勇擔當,積極適應新變化、解決新問題、求得新發展。
在長沙民政系統,青年干部職工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關懷、諄諄教誨,清正廉潔守底線,奮力擔當勇作為,在不斷練好內功、增強本領的同時,扎根實際、服務人民,為進一步夯實民政事業發展基礎鍥而不舍、頑強奮斗。
于2020年建成運營的芙蓉區社會福利中心是湖南省目前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養老院?!皬淖畛踹\營入住的100多名老人,到現在860名老人在這里幸福度晚年,除了硬件設施好,更重要的是有一群懂得老人心的‘90后’姑娘們,正是她們的愛心和體貼,讓老人們住進來后就不想離開。”芙蓉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養老院的20多名“90后”女孩均為本科畢業,有的從事護理崗位,有的從事管理工作。
年輕人點子多、知識豐富、敢想敢干,特別受老人喜歡。為了讓生活在養老院的老人晚年生活過得豐富多彩,這群年輕的姑娘精心策劃、悉心組織,復制大學模式,根據老人的各自愛好,成立了書畫、攝影、舞蹈、走秀、音樂等20多個社團。院長吳暉接受采訪時說,養老院的20多名“90后”小姐妹,雖然分布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但天天都在思考養老這個大課題。
立足實踐一線,干好肩上的活、抓好主管的事,這群“90后”立足崗位實際,務實重干、主動作為,踔厲奮發、爭先出彩,與長沙民政系統建設清正廉潔、勇于擔當的年輕干部隊伍同頻共振。
近年來,長沙民政不斷探索實施“高培工程”,集合全市民政系統的培訓資源,遴選全市民政系統的優秀年輕干部,開展為期一年、每個月3至5天的集中培訓,讓學員聽最好的課、看最好的現場、讀最好的書,形成“大培訓、大融合、大交流”的標準化培養體系。
2023年4月21日,長沙市民政局第一屆高素質人才培訓班正式開班,選拔局系統50名優秀年輕干部,其中黨務、紀檢干部占比30%,開展每月3天、持續一年的集中培訓。一年來,培訓班以培養政治過硬、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采用“理論+實踐、集訓+散訓、專家+行家、綜合+專業”的“四個加”模式,創新“一個主題、一堂黨課、一本好書、一次實踐、一場分享”的“五個一”培養方式,聚焦黨建、紀檢、文化、創新、管理、標準化等10余個民政事業發展關鍵要素,通過開展理論學習、現場教學、學員論壇和實戰演練等方式,全面提高年輕干部“七種能力”,推動民政干部隊伍素質提升。
學員們收獲滿滿、成果豐碩,撰寫調研報告51篇、讀書心得561篇,提出“金點子”51條,為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了青春力量。常態化推進廉潔建設,繼續強化對年輕干部的監督,幫助年輕干部扣好廉潔從政的“第一??圩印?,助力年輕干部駛入健康成長的“快車道”,第二屆高素質人才培訓班即已于今年4月開啟,高素質人才正在成為全市民政系統的閃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