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仁卷
摘要:在蔬菜栽培生產中,應用微生物菌肥是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應該加強推廣宣傳。本文簡要分析了微生物菌肥在蔬菜栽培生產中應用,并圍繞實現適時施肥、合理實現配施、優選適宜產品、嚴控施用濃度等方法,提升了蔬菜質量、產量,滿足了現代農業發展和消費者需求。
關鍵詞:微生物菌肥;蔬菜栽培;傳統肥料;施用濃度;配施管理
微生物菌肥是以微生物活動效力為根本的新型肥料,截至目前,在我國已有50余年的應用歷程。微生物菌肥最開始以根瘤菌劑為主,隨后演變為具有豐富作用的微生物肥料產品。根據農業農村部公布的相關數據:截至2023年12月28日,蔬菜地頭均價環比上漲22.2%,要想持續助力蔬菜種植業壯大發展,理應從肥料管理層面善用微生物菌肥,同時,需加大推廣力度,強化應用效果。
1 微生物菌肥在蔬菜栽培中的應用優勢
1.1 提升栽培質量并提高蔬菜產量
微生物菌肥應用于蔬菜栽培中,能夠有效提升蔬菜產量及其品質。根據相關調查結果,農民在栽培蔬菜時,若對菜地中的蔬菜施用微生物菌肥,如常用的沃益多菌肥,基本上可以增產20%~60%。伴隨著增產農民收入也將隨之提高。有學者在開展蔬菜品質調研發現,微生物菌肥對不同蔬菜品質的影響幅度不一致,以重茬栽培黃瓜為例,施用高濃縮抗重茬微生物菌肥(有效活菌數高于50億/ mL,有機質高于40%)和未施用微生物菌肥的黃瓜比較,前者黃瓜硝酸鹽含量低至2.29 g/kg,可溶性糖高達38%,可溶性蛋白0.48 g/kg,
維生素C26.7 mg/kg,顯然有降低硝酸鹽含量和提高黃瓜維生素、可溶性蛋白等營養成分含量,證實微生物菌肥確有增產提質功效[1]。
1.2 節省蔬菜栽培成本
微生物菌肥往往需要投放1次,與傳統肥料最鮮明的特點在于施用頻率較少,農民可以在恰當時機內,只對菜地內的蔬菜施用1次微生物菌肥即可,消除蔬菜栽培過程中對高昂成本的擔憂。因此,運用微生物菌肥確有節省成本的實際作用。
1.3 減少傳統肥料施用量
蔬菜栽培中往往需要實現傳統肥料與微生物菌肥的配施管理,而施用微生物菌肥后可以為蔬菜給予所需養分,隨即控制傳統肥料施用量。通常運用沃益多微生物菌肥后,可在固氮菌作用下在土壤內釋放200余種有益菌,某種程度上減少氮肥施用量。
1.4 改善蔬菜栽培條件
蔬菜栽培中農民需要科學把控土壤環境、生長環境,而微生物菌肥剛好具備改良土壤、減弱環境污染作用,既能抑制土壤板結,又能增強蔬菜抗病蟲害能力,獲得良好的抗旱耐寒和多生根效果,故此值得在蔬菜栽培中推廣微生物菌肥,以期為我國農業栽培質量奠定基礎,亦能滿足蔬菜市場供應需求。然而,蔬菜栽培作業中關于微生物菌肥的有效應用,要想發揮上述多項作用,理應嚴控運用步驟。
2 微生物菌肥在蔬菜栽培中的使用方法
2.1 實現適時施肥
蔬菜栽培中應用微生物菌肥,最為主要的是農民需控制好施肥時機,否則,可能削弱肥力,難以展現增產提質等實踐價值。
首先,農民施用微生物菌肥期間,應先行考慮時下溫度適宜性。通常大棚栽培作業中微生物菌肥多選擇3、4月份或者“十一”前后,此時更能在溫度最佳情況下加速肥料分解,增強蔬菜生長力。若屬于戶外菜地,農民應盡量選擇早晨施用或是選擇在陰雨天內施用微生物菌肥,尤其是施用含有芽孢桿菌的微生物菌肥,應防止陽光照射抑制有益菌活性,并且施肥后需采用翻耕、覆土方式促進肥料深入土壤內;其次,施肥期間農民可以先行利用濕度測量儀測量土壤內含水量,若達到60%~70%含水量標準,可以考慮施用肥料,繼而增加有機質成分含量,如若農民栽培的菜地中多為干旱地,則需要按照先灌溉,后施肥步驟鞏固微生物菌肥的運用效果;再者,農民施用微生物菌肥期間,也要實現“隨用隨買”,否則容易在長期開封下引發有益菌失活后果;最后,施肥環節應與殺蟲、除草等步驟間隔48h,以免剛施肥便使用硫酸鉀等產品削弱運用效果。另外,確定好施肥時機后,還需根據1 kg/畝至2 kg/畝的施肥量進行穴施,或者進行300%或400%稀釋處理后實施灌根應用,這樣方能在恰當時機內發揮顯著功效。
2.2? 合理實現配施
農民在蔬菜栽培中施用微生物菌肥,還可以采用配施管理方式,將微生物菌肥與尿素肥料進行聯合施用,此時能達到增效目的。但對于具體的尿素配施用量,可以從實際研究中汲取經驗。比如在生菜栽培中,按照20 cm間距進行栽培,觀察不同配施方案下生菜生長狀況。以美肥E-2001微生物菌肥(100倍稀釋)為例提出兩種配施管理方案,即方案1:尿素施用量7 kg/667 m2;微生物菌肥施用量25.5 mL/667 m2;方案2:尿素3 kg/667 m2;微生物菌肥59.5 mL/667 m2。
通過對照單純施用尿素肥料和單純施用微生物菌肥,參照學者夏欣等人的研究成果,確定生菜栽培產量顯然方案1更高,單純施用尿素肥料產量最低,單純施用微生物菌肥產量低于方案2。但在品質分析中則隨著尿素配施用量的增加造成生菜質量下降,其硝酸鹽含量明顯增加,因此要想彌補傳統肥料缺陷,盡可能提升蔬菜栽培質量,可以考慮實現尿素與微生物菌肥合理配施,既要控制好配施肥料的用量,又要在施肥后密切關注蔬菜生長狀態,自此為蔬菜提供良好的根系發育條件。
2.3 優選適宜產品
微生物菌肥在蔬菜栽培中應用要點的總結歸納,多來源于實驗結果和實踐經驗,因而根據有關調查,在對比不同類型微生物菌肥產品時,也能發現產品不同,對蔬菜栽培效果的影響也不一致。結合有關學者研究成果,在生菜栽培中應用綠神保、益豐源和綠天微生物菌肥時,明顯施肥后生菜栽培效果存在差異。按照1:100稀釋濃度,對生菜葉片以10 kg/20 m2施用量施肥后,根據對土壤脲酶活性、土壤硝酸還原酶活性的分析,確定綠天產品下土壤堿解氮和有機磷、有機鉀含量高于其他2種產品,益豐源產品下土壤脲酶活性較強于綠天、綠神保。為改善蔬菜栽培環境,進一步提升蔬菜品質,應當以綠天微生物菌肥產品作為促進蔬菜充分生長的優選產品。至于其余微生物菌肥產品的適用性和應用效果,需要在更多菜地中嘗試。只有農民選取的微生物菌肥符合蔬菜栽培標準,才能鞏固其實踐價值。因此,除了要控制好施用時機、配施肥料用量外,也要選擇效果顯著的微生物菌肥產品,并加強新品研發推廣[2]。
2.4 嚴控施用濃度
微生物菌肥能否展現上述提到的各項應用優勢,最為主要的還包括施用濃度。正如在選擇綠天微生物菌肥時,對比1:100稀釋濃度和1:300稀釋濃度下蔬菜栽培質量時,明顯后者更易獲得高品質蔬菜。源于不同濃度下蔬菜栽培的番茄、黃瓜等蔬菜,其維生素含量、總糖成分以及株高、莖粗等都會存在差異。因此,務必在確定施用微生物菌肥期間,明確施用濃度。從學者趙丹丹相關研究中,以番茄栽培為主,施用有效活菌數高于5億/g的農富源產品,對比75%、150%、225%不同濃度下番茄相關栽培結果,確定225%濃度微生物菌肥下蔬菜栽培中蔬菜株高更大,且具有莖粗特征。維生素和番茄總糖含量隨著濃度提高逐漸增加。然而實際栽培中并非一味施用高濃度微生物菌肥就能獲得高品質蔬菜,在農富源微生物菌肥濃度提至300%時,顯然維生素含量相比僅用有機肥的范圍有3.7%的降幅,證實蔬菜栽培中農民可以適當提高微生物菌肥施用濃度,但不推薦應用高濃度微生物菌肥產品,否則可能危害蔬菜栽培質量[3]。
3 結語
綜上所述,微生物菌肥在蔬菜栽培中的實際應用,具有提升栽培質量和產量、節省蔬菜栽培成本、減少傳統肥料施用量、改善蔬菜栽培條件等多項作用,理應從適時施肥、配施管理、產品優選、濃度控制等方面歸納應用經驗,確保在蔬菜栽培土壤中施用微生物菌肥后,有利于實現蔬菜自然發育,增強其抗病能力,為我國農業發展效益的提高給予可靠指引,未來也應加大新品研發力度。
參考文獻
[1] 劉昊.淺談微生物菌肥在蔬菜栽培中的運用[J].農村科學實驗,2023(3):46-48.
[2] 龍勝舉.新時期蔬菜栽培中微生物菌肥的應用路徑探索[J].吉林蔬菜,2022(1):92-92.
[3] 劉曉.淺談微生物菌肥在蔬菜栽培中的運用[J].河南農業,202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