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兆峰,羅建英
(1.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2.杭州師范大學 體育與健康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城市國際化可以促進城市與外界交流合作,通過與其他城市的互補來實現自身發展的利益最大化,進而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在“人類命運共同體”逐漸成為全世界共識的今天,它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普遍趨勢。城市國際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難以一蹴而就,但是也存在很多因素可以使這一進程呈現跨越式發展,如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杭州亞運會對杭州城市國際化的發展進程有巨大推動作用;舉辦過奧運會的墨爾本,憑借澳網、F1等一系列大型體育賽事躋身世界體育之都等等。大型體育賽事對城市國際化進程有明顯的推動作用,明晰大型體育賽事對城市國際化的影響機制,有利于我們更好地利用體育賽事促進舉辦城市發展,提高城市國際化水平。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體育賽事不斷地被賦予更多的內涵和功能,人們對體育賽事研究一直沒有間斷過,最初人們對體育賽事的認識僅僅停留在“運動競賽”層面[16],但是市場經濟浪潮下體育賽事的經濟、社會功能不斷被開發,它已經成為一種影響能力大、影響范圍廣的“社會活動”[1]。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已經成為促進城市發展的有效投入手段之一,這種在相對短的時期內進行的大量投入,會對城市發展產生長時間、大范圍、深層次、高效率的影響。本研究從產業經濟學視角下對大型體育賽事展開研究,認為大型體育賽事是以賽事組委會為生產者,以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等勞動和各類運動設備等資本為投入品,生產可供人們觀賞的各類人體運動的動作組合產品及其衍生產品的一種有組織、有目的大型生產活動,包括洲際、世界性的各類綜合性的運動會(如亞運會、奧運會等)或由世界體育組織舉辦的有較大影響的單項賽事(如足球世界杯、F1大獎賽)等[1]。
任一客體或一組客體都具有眾多特性,人們根據客體所共有的特性抽象出某一概念,該概念便成為了特征。大型體育賽事參與國家多、人數眾,受社會關注程度高,是其他社會活動無法比擬的,由此也使其成為商業資本追逐的新寵。隨著社會的發展,體育賽事商業化運作越來越成熟,大型體育賽事的特征也越來越明顯,本研究從“產業經濟學”視角對大型體育賽事的特征進行歸納。
1.2.1 國際性。大型體育賽事都帶有國際屬性,戰爭和大型體育賽事都全球性的大聚會,不同的是戰爭帶來的是仇恨、毀滅,而大型體育賽事卻可以讓全球各國人民增進友誼,促進了解,不同文化、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人們相聚一堂,不論貧富,大家公平競爭、展示自我。另外賽事的舉辦采用國際統一的標準,與賽事直接或間接相關的配套也需采用國際化標準。可見,國際性是大型體育賽事最明顯的外在特征。
1.2.2 可觀賞性。大型體育賽事本身就是一種可供觀賞的服務類產品[1]。大型體育賽事往往規模宏大,參與人數眾多,且競技水平較高,就體育競賽本身而言就已經具備非常強大的可觀賞性,根據FIFA的數據顯示,卡塔爾世界杯期間,全球約有50億人參與到這屆世界杯中,另外,大型體育賽事舉辦期間往往會伴隨著大型的演出活動,比如奧運會的開幕式、足球世界杯的開幕式等等,都會給人們帶來一場盛大的視覺盛宴。除此之外,賽事場館的建設往往都是精心設計,場館也都會成為城市的地標建筑之一,比如北京的“鳥巢”、“水立方”現在已經成為北京的著名景點之一。除此之外,主辦方還會采用最先進的轉播技術來助力賽事宣傳,充分利用賽事的舉辦,展示自我,宣傳城市。可觀賞性是體育賽事作為產品的一項基本屬性。
1.2.3 政府參與性。大型體育賽事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活動,除了體育本身,它還涉及政治、環境、交通、旅游、城市建設等領域。這就決定了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不是某一個民間組織可以完成的,政府的參與、統籌、組織必不可少。對于舉辦城市而言,大型體育賽事往往都帶有促進城市發展的使命,場館的建設、交通的布局、環境的治理都會與城市的發展規劃息息相關,賽事的成功舉辦是政府組織能力的體現。在大型體育賽事這個生產活動中,政府往往扮演著極其重要的生產者角色。因此,大型體育賽事都具有政府參與性。
1.2.4 規模性。大型體育賽事往往參與國家眾多,參與者涉及多民族、多地區、多行業,人數眾多,籌備周期久,且經濟投入巨大。2008年北京奧運會,共有204個國家及地區參加,參賽運動員11 438人,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共計60 000余人。包括城市基礎設施在內,北京奧運會七年投入超過3 000億元人民幣。這種規模是其他社會活動都無法比擬的。因此,規模性也是大型體育賽事的顯著特征之一。
1.2.5 經濟性。自從1984年尤布羅斯用商業化運作手段成功地運作洛杉磯奧運會以后,大型體育賽事的商業價值逐漸被人們認知。從產業經濟學視角來看,大型體育賽事是一種有組織、有目的大型生產活動。它的經濟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大型體育賽事自身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如門票、轉播權、廣告等與賽事直接相關的環節所帶來的經濟收益,另一方面是大型體育賽事舉辦帶來的城市交通、通訊、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和賽事所帶動的旅游、餐飲、娛樂、制造等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如今,經濟性已經成為大型體育賽事被人們最為關注的特征之一。
城市國際化屬于城市科學最新研究領域之一。其特點是把國家首都或綜合性大都市的發展放在國家范圍的政治、經濟、文化充分開放的大系統中考慮,超前謀劃其在國際或洲際中可能借助的戰略性資源和突變性機遇,以躋身于更高層次的空間,謀求國際分工中的角色和獨特地位[2]。它是城市逐步向國際城市發展的動態過程。因此,國際城市就是城市國際化的目標和方向,明確城市國際化的內涵結構有利于我們進一步剖析大型體育賽事對城市國際化的影響機制。
到目前為止,城市國際化的概念及內涵一直沒有定論,目前關于城市國際化的概念研究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是基于綜合視角的研究,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聯合國于伊斯坦布爾的城市年會(1996)上提出的城市國際化評價指標體系,它包含經濟、產業結構、基礎設施、社會開放、對外交流五個層面17個指標,用以衡量城市國際化的絕對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基于單一視角的研究,如美國學者薩森(Sassen,2001)從跨國公司總部的角度展開研究,她認為城市國際化應當可以為跨國公司在世界范圍內的經營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撐條件,例如通訊、基礎設施和服務,因此她決定用跨國公司總部這一指標來衡量城市國際化水平[13]。
單一視角下的城市國際化會不斷發展,逐步向綜合視角下的城市國際化靠攏,因此綜合視角下的城市國際化更具穩定性和代表性,故本研究選擇從綜合視角下對城市國際化進行研究。本研究以張同功(2010)關于城市國際化指標體系(詳見表2)的研究為理論基礎,認為城市國際化水平是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基礎設施水平、社會開放水平、經濟對外交流水平、社會發展水平等五個方面的綜合體現[11]。

表2 城市國際化指標體系[11]
城市國際化是一座城市的綜合表現,內涵非常豐富,大型體育賽事可以以其特有的國際性、可觀賞性、政府參與性、規模性、經濟性對一座城市的國際化產生影響。(圖1)

圖1 大型體育賽事對城市國際化的影響機制

圖2 大型體育賽事對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
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是城市綜合發展水平最直接的體現,在眾多國際化大都市中無一例外都是經濟發達城市,能夠體現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有很多,與大型體育賽事關聯比較密切的主要包括:人均GDP、第三產業占GDP比重、人均年收入三個指標。大型體育賽事由其可觀賞性、規模性、經濟性等特征影響城市經濟發展水平。
3.1.1 大型體育賽事對人均GDP的影響。人均GDP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大型體育賽事的規模性決定了賽事的規模宏大。籌辦期間需進行大量人力、物力投入,需要建設大量高規格體育場館及配套設施,還要完善城市交通、通信、環境等。另外,體育賽事的經濟性決定了體育賽事本身也可以帶來門票、轉播權、廣告等收入,更重要是可以帶動旅游、餐飲、娛樂、制造等上下游產業的協同發展。為迎接杭州亞運會,2016-2020年,杭州市累計完成城市軌道交通、杭州西站、蕭山國際機場三期、亞運場館、亞運村等基礎設施投資2 248億元,對杭州市GDP的拉動量約為4 141億元,占同期GDP的7.6%[3],2008年北京奧運會總投資額為1 800億元,北京市當地GDP產生的貢獻預計為2 406.21億元,其中為舉辦奧運會產生的投資直接經濟效益影響約為1 300.66億元[4]。2005-2009年間,舉辦奧運會對北京人均GDP年均拉動2 893元。
3.1.2 大型體育賽事對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的影響。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可以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產業結構和經濟質量,第三產業占GDP比重越高,地區經濟越發達。體育產業屬于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國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結構的調整,由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升級轉向第三產業需要大量資源投入并發揮效果,大型體育賽事舉辦的契機可以充當經濟轉型的關鍵因素,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5]。大型體育賽事規模性決定了賽事涉及的行業眾多,而可觀賞性會短時間內吸引全社會的注意力,人們因賽而聚,拉動當地旅游、餐飲、住宿等行業,這些行業大部分都屬于第三產業,而經濟性又可以帶動上下游的第三產業(設計、傳媒、影視等)的發展。杭州亞運會期間,外地游客量超過2 000萬人次,創歷史之最,大量的游客充分拉動當地旅游、餐飲、住宿等行業。僅2023年上半年,杭州市共接待游客5 353.3萬人次、旅游收入915億元,按同比口徑,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64.5%和65.3%[14]。
3.1.3 大型體育賽事對人均年收入的影響。一般來說人均年收入與居民生活水平成正比,人均年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就越高。大型體育賽事的規模宏大,賽事籌辦期間政府會進行大量資本投資和制度投資,這些投資會吸引大量社會資本的跟隨,直接和間接關聯的行業在資本和制度紅利下快速發展,進而帶動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北京奧運會籌備階段(2001-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為11.34%,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為10.15%,而無奧運階段(1997-2000年)這兩個數據僅為7.51%和7.07%[4]。
從宏觀經濟理論的視角看來,對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力資本的投資對經濟的增長會產生持久性地影響[1]。作為現代能源的代表,電力的使用對國民經濟增長與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也是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支撐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6]。因此,人均電力消費水平也可以直接反映城市基礎設施水平。一方面,大型體育賽事的經濟性可以帶動建筑、交通、體育用品制造、旅游業、餐飲娛樂業、文化產業、體育產業、會展業等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另一方面,可觀賞性吸引大量的游客及觀眾可以拉動地方消費,進一步促進生產。
電力是現代城市運轉必不可少的能源。電力消費是反映城市生產、消費水平的重要指標。電力消費結構主要包括八個方面:農、林、牧、漁和水利業用電、工業用電、地質普查和勘探業用電、建筑業用電、交通運輸和通信用電、商業餐飲用電、其他事業用電和居民生活用電,這些都直接或間接與體育賽事密切相關。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期間,城市都會以此為契機大力進行城市建設,建設配套場地設施、完善城市衛生、交通、通訊等,體育賽事的經濟性也決定了產業鏈上的相關制造業、旅游業等會受其影響;杭州亞運會期間,為全力保障亞運會電力供應,長江六座梯級電站累計發電量達160億千瓦時,同比增加77%[15]。同時,杭州亞運會是首屆“數字化辦賽”的亞運會,包括云技術、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在內的各色炫酷“杭式黑科技”,都在亞運會期間驚喜登場,這些新科技的介入也大大提升了城市電力消費。被譽為最“豪”的世界杯,卡塔爾世界杯為舉辦這屆世界杯全新打造了一座城市,卡塔爾不僅對住宿、交通進行了大規模改造,還重點升級了能源發電站,確保辦賽期間的用電需求。另外,大型體育賽事的可觀賞性吸引大量的游客及觀眾,可以拉動地方餐飲、住宿、旅游、交通、娛樂和購物等,這些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促進當地的消費需求,并進一步促進生產,進而帶動電力消費。
鄧小平同志曾指出,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國家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必須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這是非常高瞻遠矚的觀點,當今社會國際間的合作、融合越來越多,對于城市的國際化而言,社會開放水平可以反映城市對外的吸引能力和接納能力。大型體育賽事對城市社會開放水平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入境旅游人數方面。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城市政府會充分利用賽事的可觀賞性,優化入境程序,完善城市建設,加大城市宣傳,以此吸引大量游客入境旅游,提高入境旅游人數占本地人口比重。
入境旅游人數占本地人口比重既可以體現賽事對人們的吸引力,又可以體現城市對社會開放水平,還可展現城市對外的接待能力。大型體育賽事具有重大的影響力,這些在接待入境人口方面可以體現出來[7]。大型體育賽事舉辦過程中舉辦城市的政府會不遺余力地打造城市形象吸引更多人群參與。杭州亞運會期間,杭州市政府也以此為契機,利用國際賽事窗口期,推出“看亞運、游杭州”亞運主題系列旅游項目,策劃推出一批體現杭州城市特色和文化底蘊的旅游線路,提升景點景區、導游導覽的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打造新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持續推進文旅轉型[14]。大型體育賽事可觀賞性決定了每次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都是一場全球性的盛會,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不同國家、民族的人蜂擁而至,共赴盛會。1990年北京亞運會期間,全市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00萬人,比上年增長55個百分點,其中北京全市共接待外國人數量同比增長17.7萬人,接待外國人數的增長率為 38.5%;接待華僑和港澳臺同胞的人數增加18萬人,增長近一倍之多,創歷史最高水平。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籌辦期間,北京市接待入境人口井噴式爆發,2006年較2005年接待入境人口增長27.4萬人,增長率為7.55%;2007年較2006年接待入境人口增長45.2萬人,增長率為 11.58%[9]。洛杉磯奧運會因旅游帶來利潤為32億美元,入境游客達22.5萬人;漢城奧運會因旅游帶來利潤34億美元,入境游客達22萬人;悉尼奧運會因旅游帶來利潤42.7億美元,35萬人赴悉尼觀戰[10]。
城市經濟對外交流水平是城市國際化的重要標準之一,它主要包括:產品進口總額占GDP比重、出口總額占GDP比重、外商直接投資占本地投資比重。大型體育賽事對城市對外交流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利用賽事的經濟性、國際性在賽事籌備期間擴大城市建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提高進口需求。賽事舉辦政府有目的地以賽事為平臺,向世界展示城市,提高城市知名度,擴大對外交流,提高進出口貿易。當機會和制度同時存在時,外商投資也會紛至沓來。
3.4.1 大型體育賽事對產品進出口的影響。進口和出口是指國家或地區之間通過締結契約進行的貿易往來。是城市經濟對外交流水平的重要指標。一方面,大型體育賽事的國際性決定了賽事必然涉及全球眾多國家和地區,賽事天然成為了經濟貿易交流的平臺;另一方面,賽事經濟性所帶動各個相關產業的生產、建設會形成巨大的進口需求;政府也會充分利用這個對外交流的平臺,不斷宣傳、推廣,擴大出口。奧帆賽籌辦期間,青島市主動推動外向型經濟發展,在2003-2008年5年間,累計實際利用外資是改革開放30年總量的60%;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1 000億美元,引進全球500強項目56個。2007年,進出口額達到2002年的3.1倍;旅游業發展取得了新跨越,2007年實現旅游總收入突破400億元,旅游總人數突破3 000萬人次。港口集裝箱吞吐量946萬標箱,機場旅客流量達到787萬人。港口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上升至世界港口第七位和第十位[11]。
3.4.2 大型體育賽事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投資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外商直接投資對促進城市經濟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可以減小城市建設資金壓力,還可以引進大量先進技術。大型體育賽事的國際性為對外交流搭建了平臺,經濟性帶來的龐大需求也讓外資看到了機會,政府也會以此為契機給予政策上的優惠和傾斜,并利用賽事籌辦來完備城市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配套,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優勢,這些對跨國公司都具有較高的吸引力。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成功舉辦,對國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國際影響力,全年共登記注冊外商企業412家,比上年增加176家,增長42.7%,之后外商投資企業數量規模也在大幅度擴大,1990年至1995年增長率達36.28%。同時經營方式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1988年登記注冊類型為獨資的外企數量為0,至1995年獨資企業數量達508個。在200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前后三年中,北京市外商投資企業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年平均增長率4.92%。在北京奧運會舉辦的前后三年中,北京市外商企業及港澳臺駐京代表機構達到10 000個以上,并且持續上升。僅在2008北京奧運會一年的時間里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就增多3 187個[9]。
本文中的社會發展水平主要包括兩個指標:非農勞動力比例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大型體育賽事對社會發展水平的影響體現在依靠經濟性拉動賽事相關的第二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崗位。政府參與性則能夠更直接、更有力地優化城市環境,增加公共綠地面積。
3.5.1 大型體育賽事對非農勞動力比例的影響。非農勞動力是指不從事農業活動的勞動力。非農勞動力比例可以反映地區社會發展水平。大型體育賽事的經濟性決定了賽事的舉辦會引起相關產業的聯動效應,這些被拉動的產業包括主要交通、通信、旅游、餐飲、娛樂、制造等眾多產業,但是對于農業的影響卻相對較小。被拉動的相關產業會增加很多就業崗位,大量非農勞動力會不斷產生。2016-2020年,為迎接杭州亞運會,杭州市加大城市基礎建設力度,對就業人數的拉動量約為67萬人,占同期就業人數的2.4%。北京奧運會舉辦中期,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增加,勢必刺激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增加大量的就業崗位。據估算,從2004年-2008年,5年累計提供就業崗位182萬個[4]。
3.5.2 大型體育賽事對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的影響。人均公共綠地面積是反映城市居民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第37條指出體育是傳播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觀念的有效載體,現代體育作為踐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重要引擎,各類國際體育組織、職業體育聯盟,甚至實體企業都將“體育促進環境保護”作為其重要發展目標之一[12]。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是向全世界展示自己城市形象的機會,良好的城市環境和居民生活質量會吸引更多人來城市旅游、消費、投資。因此,打造良好的城市環境便成為舉辦地政府必做任務之一。杭州亞運會秉承“綠色亞運”理念,在杭州種下了一片“亞運林”,在亞運賽場周邊,建成一個4 000多畝的生態綠環。北京奧運會期間,北京市加強城市綠化美化工作,擴大城區和近郊區公共綠地面積,開展道路、水系兩側綠化,推廣屋頂綠化等,除此之外,還開展了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和防沙治沙工作,全面治理平原和山區生態環境。經過治理,北京市形成了萬米集中大綠地、100多km2綠化隔離帶、2 100多km城市道路水系綠化帶、500多個城市公園以及單位和居住區綠地為主的點、線、面、帶、環相結合的城市綠地系統[4]。
21世紀以來,國際形勢發生了深刻復雜的變化,國家、地區間的交流、協作越來越多,逐漸向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演進。大型體育賽事作為一個全世界交流的平臺,以其特有的國際性、可觀賞性、政府參與性、規模性、經濟性促進城市國際化發展,不斷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筑。但是不同城市在不同時期又都有著自身的顯著特點,當今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城市數字化不斷加強,信息技術與體育賽事水乳交融。第19屆亞運會在“數字經濟”第一城的杭州舉行,亞運會的數字化、信息化大放異彩,城市信息化水平與城市國際化的關系、城市信息化水平與大型體育賽事的關系,這些將是下一步要深入研究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