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瑜琳
(云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疾病在文學中被賦予政治、文化、社會等多層含義,疾病的書寫實際上蘊含著作家對社會、生命的思考?!爸袊F代小說中疾病的呈現正是現代中國文化和社會問題的折射,是現代中國作家對社會、政治、文化的一個總體而系統的思考?!盵1]許欽文作為20世紀20年代鄉土寫實派代表作家之一,在他的鄉土小說中,頻繁出現對疾病的描寫,這些疾病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出現,但實際上都深刻地折射出作家對社會和人生命的深思。在此以表格形式歸納了許欽文鄉土小說中有關疾病的書寫。

表1 許飲文鄉土小說中相關疾病書寫
在許欽文的鄉土小說中,疾病的書寫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具體體現在《老淚》《鼻涕阿二》《神經病》《淫妻》《瘋婦》《石宕》等作品中。在這些作品中,疾病以或隱或顯的方式呈現,隱性方式是沒有說明病因,直接呈現病態至死亡,顯性方式則是有具體患病緣由,或來自暴力沖突,或來自精神壓力。按文本中疾病呈現的方式可分為身體上的疾病和精神上的疾病兩種。
身體疾病在此主要指在肉體可見的傷痕和疼痛,已經呈現出具體癥狀,它是疾病最明顯的表征,也最容易被發現。許欽文鄉土小說中人物首先表現出身體上的疼痛,包括吐血、傷痕、熱病等。
《老淚》中人物接二連三地患病,先是彩云的王姓丈夫狂吐血身亡,彩云的第三任丈夫黃麻子老病加新病被痰塞住悶死,黃麻子的病因沒有說明具體是哪一種,但是大腹便便和肥胖的手臂就是他病態身體的表征,再是彩云的孩子患天花傳染病,后是女兒明霞患熱病,入贅的兒子患傳染病。一家人接連不斷地患病,病因模糊又不同。
《鼻涕阿二》中阿二生病實際上是遭受暴力而致。錢老爺死后,阿二與大太太爭家產,大太太直接找人打了阿二一頓,阿二憤恨加憂郁,就此一蹶不振,躺在床上,直至死亡。《石宕》中人們為了維持家用必須天天打磨石頭,長此以往導致身體吸入粉塵,造成咯血癥,泉生二十四歲就像他父親一樣咳血,呼吸不通暢,最后落得早死的結局。
許欽文小說中人物精神上的疾病多以瘋癲狀態體現。《瘋婦》中的雙喜妻本是青春活潑、做事麻利的小媳婦,但丈夫不在家,婆婆長期的精神壓制,包括到處傳雙喜妻壞話,整天對著媳婦唉聲嘆氣等,最終導致雙喜妻精神出現疾病,成為瘋女人。而直接導致雙喜妻患病的是淘籮米不小心漂在水里撈不上來了,婆婆知道后立馬轉身往外走,告知村里所有人??梢婋p喜妻生活的悲慘,不僅要獨自忍受對丈夫的思念,還要忍受來自婆婆的精神壓制。
雙喜妻一面是對丈夫無盡的思念,另一面又要承受來自婆婆的無形精神壓迫。她在未瘋之前有一段變化的心理:希望能找回淘米籮以免責罰,到希望責罰早早發生,快快過去,再到希望婆婆出去向別人說自己不好時少說點,早點回來。步步緊逼讓雙喜妻的心理壓力達到極點。
在許欽文創作的鄉土小說中,《神經病》和《淫妻》兩篇作品不發生在鄉村,但是以第一人稱視角書寫一個鄉村人到城市的所見所聞,帶有自敘傳色彩?!毒癫 分小拔摇钡疆愢l成都,遇見方正英,自覺交談十分投緣,但隨著成都戰爭形勢的緊迫,方正英也不常來,原因是他妻子發神經病,需要照顧??傻叫≌f結尾,方正英才是生了神經病的那個人,病因是成都軍閥混戰,方正英時刻關心,長期失眠、暴躁的緊繃狀態導致精神崩潰。
《淫妻》中從監獄里出來的青年總是窩在房間,既不回家,也不常和人交談,而出獄后不回家的原因是他認為家鄉的妻子出軌。但和《神經病》的敘事模式類似,到小說結尾,這位青年才是患病的人。兩者患病原因都是精神持續性的高度緊張,導致精神的崩潰。
疾病在許欽文的鄉土小說中頻繁出現,實際上有其深層的隱喻意義。疾病不光代表著貧窮、落后,同時大部分疾病是由于外界的文化和社會所導致,疾病的書寫包含著作家對身體和精神的關注。
病態的身體實際上與病態的社會和文化息息相關,疾病在文學作品中出現以隱喻社會的創傷和病態,從晚清以降就有所表現。疾病在文學作品中不僅是文學要素,同時背后包含著社會和文化意義,甚至包含了作家對社會、人生等諸多因素的思考。
“在源遠流長的疾病書寫史中,疾病已經不僅僅被看成是一種個體生命的痛苦體驗,而是常常被當作修辭手法或隱喻加以使用,附帶著社會的、文化的、道德的、政治的或者美學的含義?!盵2]疾病在文學中不再是單純書寫個人身體疼痛的話語,不單純指代身體上、生理上的痛苦,而帶有強烈的文化隱喻。疾病在許欽文鄉土小說中首先呈現出一種敘事功能,將疾病模糊化,疾病成為人物死亡的加速劑,同時也成為敘事節奏的加速劑,疾病的到來致使人物死亡的加快,同時也促使新的人物接續不斷地出現。疾病的重復出現是為了證明中國古代傳統生育觀念“無后為大”的欺騙性,具體體現在《老淚》一篇中。
《老淚》中彩云和丈夫等人信奉的是“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傳統生育觀念,要求子女必須生育以傳承家族血脈,不然就是不孝子。這種生育觀念根源于我國鄉土社會的血緣關系,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提到血緣社會用生育去維持社會結構的穩定,血緣決定或影響了人的社會地位,要想維持家族或家庭的穩定,在鄉土社會中必須依靠血緣關系。為了實踐這一觀念,彩云發揮女性的生育價值,做了三填房,而彩云的丈夫一任接一任地患病死亡,孩子也接連患病死去,為了延續后代,只能不斷地生、養。彩云沒有辦法只好以“借種”“入贅”“補床老”等特殊的生育方式延續后代,只是為了延續后代,血緣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甚至到了后面,兒子、兒媳婦都已經完全不是彩云的親生孩子了。接連不斷的患病、死亡,從敘事方式上看實際上是要把彩云逼向絕境,她和丈夫一直想追求“后續有人”,但人一直在生病,承擔不起生育、繁殖的功能和價值,那么“后續”的血緣關系只能是一再退讓,退到兒子、兒媳婦都不是黃家人,這就從側面說明“后繼有人”這一傳統文化觀念的虛假性和欺騙性。
《瘋婦》中的雙喜妻的瘋癲實際上不是自身生理上的問題,而是在與婆婆的日常相處中,婆婆對雙喜妻子的精神壓迫造成的。雙喜妻作為底層的婦女,一面是對丈夫無盡的思念,另一面又要承受婆婆的無端指責和謾罵,她在未瘋之前的心理是:希望能找回淘米籮,免去婆婆可能對她的責罵,并且希望責罵快快過去,也希望婆婆出去向別人說自己能少說點,快點回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微小的靈魂,她生活在無盡的謾罵和指責的眼神中。雙喜的妻子在未瘋之前過的也是很辛苦的生活,雖然婆婆和她之間并沒有深仇大怨,但是傳統文化中的“惡婆婆”慣性使然。雙喜妻的瘋癲是外界壓力所導致的,作家帶著人道主義的思想看待雙喜妻等一類農村女性的遭遇,可以看出女性在當時的處境的艱辛。
在許欽文人生經歷中,我們發現他和父母親關系很好,父親對許欽文的愛和關懷是許欽文在杭州、北京、福建等多地謀生都一直無法忘卻的恩情。他在《父親的花園》中真情流露的是對小時候的懷念和父母親對兄弟姐妹的關愛。在自傳中許欽文也提到,自己寫《父親的花園》時是流著淚寫的,淚水甚至打濕了稿紙,后面不得不重抄一遍。可以說許欽文家庭環境是比較和諧的,但為什么又寫出了《鼻涕阿二》《瘋婦》等批判舊家庭的作品呢?
在《欽文自傳》中許欽文提到,“《鼻涕阿二》里寫著一個女性的模型,是個地位卑下的女性,我在這里攻擊的是養成阿二的環境,并非她的本身。對于她的本身,這樣可憐,又可笑。我是只有慨嘆的?!盵3]60可見許欽文想批判的,是造成人麻木、可憐的環境,那么這是一個怎樣的環境?《鼻涕阿二》中是一個只想使喚、奴役人而不勞動的環境,松村人有“毋多事,多事多敗的格言”,鼻涕阿二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女性,在松村,她擁有的只是賤名、辱罵?!动倠D》中是一個十幾年如一日的環境,開篇即是“從前,十三四年以前還是這樣”[3]40。泰定村的婦女十幾年來只做布、褙錫箔,做布中經、績十幾年來只傳給兒媳婦,不傳女兒。正是這些傳統既定的東西束縛著一代又一代的松村人乃至魯鎮人,血緣和地緣決定了人的一生,代際更替并沒有改變人命運。鄉土社會的特性之一正是不流動、穩定,這種穩定提供了人的安全感,但同時人在這種環境中會保守而不愿意改變。
在具有自敘傳色彩的《回鄉時記》中,許欽文將對故鄉環境的又愛又恨展現了出來。故鄉有作家小時候的回憶,父母親與作家的點點滴滴都藏在故鄉的角落里,但作家看見故鄉卻又是恨的,十幾年如一日,婦女同樣地早起勞動,不是因為勤勞,而是因為家境所逼,不得不去做。時間的凝固以及鄉土社會自身特性的不流動,導致這兒的人們在生死場上忙著生,忙著死。生命的意識被埋沒在代際傳遞的縫隙中,在這不變的世界與環境中,維持了社會的穩定,但生命的形態被牢牢禁錮在這片土地上,所以在《狂人日記》中,魯迅先生才借狂人之口喊出“從來如此,便對嗎”的醒世名言?!拔以缇驼J定這是極大的危機,以為這事業全靠迷信維持;時代既已進步,有了知識的固然不再燒紙錠,沒有知識依然迷信也將被淘汰,所以曾經很為這事憂慮?!盵3]82在又愛又恨中作家對故鄉產生了空虛,他深切地感受到故鄉需要改變,但這是一種精神痼疾?!班l土文學的興起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勝利的直接成果——這是鄉土文學興起的社會思潮和文化基礎。五四新文化運動其思想就是一種人道主義平民主義思潮?!盵4]許欽文對阿二、雙喜妻乃至父親花園的書寫無一不帶有人道主義的色彩,同時許欽文在疾病之外還寫動物,動物可以充當人的幫手,人轉身也可以殺死動物?!逗镒影⑷秃鬆敗分泻鬆斊鸪跏窒矏酆镒影⑷?認為它能像人一樣幫助胡大爺,而當猴子阿三弄死池塘里所有金魚時,胡大爺立刻一籠子打死了阿三,但阿三不過是學著王媽殺魚、洗魚。
許欽文的鄉土小說中帶有人道主義的關懷色彩,正如魯迅先生在《新文學大系·導論集》中對許欽文的評價那樣:“無可奈何的悲憤,是令人不得不舍棄的,然而作者仍不能舍棄,沒有法,就再尋得冷靜和詼諧來做悲憤的衣裳。”[5]猴子做家務、阿二的賤名稱呼由來等正是許欽文為丑陋的封建制度披上的幻影的紗,而在這層逗人一笑的幻影下是作家內心對家鄉的傷痛和悲憤。
疾病使作家進入一種不同于尋常的生命狀態,身邊人和作家自身親歷的疾病體驗使作家獲得不同的時間、空間體驗。在許欽文的小說《傳染病》中就寫兄弟患傳染病,盡管小說意在表現醫生告知病人時的模糊性話語,從而反省醫學,但在《欽文自傳》中許欽文也寫到當時四弟生病,但自己經濟條件不是很好,捉襟見肘,無法為三弟治療而感到無奈與窘迫。
“在北京患過白喉和紅熱癥,我于萬分的危險中救護他,自己也弄得非常吃苦。這種情形在收入我的處女作短篇小說集《故鄉》中的《傳染病》寫過一回”。[3]1可以說作家身邊的人和作家自身親歷的疾病體驗影響了作家的創作,許欽文因“無妻之累”案件被關押在監獄,又正逢其父親生病,他很是擔心,過度的擔憂與思慮導致許欽文的眼睛長了疔瘡,還患有失眠癥。而當他出獄時,在家養病的三弟來接他,許欽文看見三弟“不禁一陣心酸,他的腿部竟瘦小得這個樣子,好像原是兩條吊長了的絲瓜,還是曬得干黑了的”??梢哉f作家家人或自身的生病經歷都影響了作家的創作。
同時作家生活中遇見的病人也會影響其創作。許欽文小說《神經病》的創作正是他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一個青年,突然闖進房間拉著許欽文,而后發現這位青年患有精神疾病,許欽文將這個經歷加以剪貼、濃縮創作了《神經病》。
《石宕》則是作家從臺州回家鄉后,站在家鄉的土地上,思考著自己的生活和未來的人生路,看到了橋下的石頭想起以往挖石頭慘死的人們?!伴_山取石的人們是很辛苦的,即使不給巖石壓壞,也是容易吐血成‘損病’而早死的……我拖著沉重的腿踱回家里,接到魯迅先生叫我給《莽原》寫稿的信。我當晚考慮,就把剛才所感受的用作題材,寫成《石宕》,寄給魯迅先生?!盵6]此處的“損病”正是由于長期的疲勞和工作造成的一種疾病,在文本中則具體化,變成了開采石料工人患上的“咯血癥”。不管是哪種疾病,造成疾病的原因是工人為著微薄的報酬拼命勞作,再進一步說,則是鄉村生活的貧窮導致他們不得不賣命采石。而石料開采是地主資本家為了顯示自家的闊氣,要將大塊的石頭鋪在自家院子里。這構成極大的諷刺:一面是人被壓在石頭下,救不出來,活活餓死,另一面是地主院子里光滑無瑕的石頭。正如杜甫的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Y在此不僅作為一種疾病,而且還隱喻著許欽文對社會的思考。作為五四時期的鄉土作家,許欽文乃至其他作家乃是“把鄉間的生死,移到紙上”。正是對社會現實的關注,用明亮的眼睛看到了鄉土中國的生生死死,看到社會的種種不公與不義,他們在紙上吶喊。
由于五四啟蒙文學的傳統和人道主義思潮,眾多現代作家書寫病態人生和社會實際上是對中國現代社會歷史本質的觀察和反思。同時自清代以降,民族國家想象成為一個重要話題,民族國家的發展和興旺發達前所未有地和個人聯系在一起,個人身體的強弱隱喻著民族國家的形象。許欽文對疾病的書寫實際上和20世紀20年代其他鄉土寫實派作家對疾病的書寫有類似之處,疾病的書寫不僅僅是客觀展現鄉土社會中人生活環境的落后與惡劣,更重要的是展現生活在這樣環境中的人們的思想狀態。
“在中國現代文學的作品中疾病不僅反映了身體上的病態, 而且成為國家衰弱、靈魂孱弱、欲望覺醒、個體生存焦慮的表征——身體的痛苦總是與精神的病弱相連, 個人的身體總是與國家和民族相關。”[7]身體成為最明顯的表征,由人的身體反映出家庭乃至社會的現狀和弊端?!妒础分幸揽渴^謀生的金生一家,從金生的父親到金生再到兄弟有水無一不喪命于石頭,在他們身上出現的疾病是長期辛苦勞作造成的身體損傷和悄無聲息的呼吸感染。他們代表了另一種農民群體,沒有特殊技能和土地,完全依靠自身體力養活家庭。《瘋婦》中的雙喜妻的瘋癲是封建社會對女性的壓抑與束縛造成的,雙喜妻盡管活著,但她生活在傳統社會對女性的規則和制約中,她的瘋病不僅僅是她個人的病,也是整個封建社會的女性都經歷的牢籠。
個人身體狀態的展現實際上帶有文化、民族國家的含義,疾病表征著個體和民族的非常態存在。作家對疾病的書寫不僅僅關注到黑暗、灰暗的現實,更是對生命的沉思。
在《創作三步法》中,許欽文將文學看作苦悶的象征,提到文藝是救濟神經病的,這可以分作兩方面來說明:
“文藝是苦悶的象征;別人的作品,就是別人的苦悶的象征,看了別人的作品,可見苦悶著的并非只有自己一個,固然苦悶的人很多,而且有著比自己苦悶得更大更深的。一經比較,就可以心平氣和起來。神經病無非精神上受了創傷,苦悶到了極點,創作一番,把苦悶發泄出去,好像痛哭一場,也就可以舒適許多了。有些人研究了文藝,仍然要犯神經病,那是因為苦悶得太大太深了。接近文藝的人,大概是先有了強大的苦悶的,因此研究文藝的人很多是犯著神經病的;但文藝終究是救濟神經病的?!盵8]
盡管在此許欽文將文藝救治神經病說得很具體,但“神經病”不實指真正的疾病,而是一種隱喻,因為“神經病”的語境是文藝是苦悶的象征。許欽文還從作家和讀者兩方面來分析文藝是救治神經病,于作家而言,文藝是發泄心中疾病,以挽救作家自身的痛苦和恐懼,于讀者而言,在閱讀作品過程中也同樣獲得精神的洗滌和發泄。
但同時許欽文的文藝觀不限于文學僅僅有發泄作用。他更提到,文學的創作不能局限于寫出疾病,而是從書寫的疾病中發現社會病痛的根源。即書寫疾病不是最重要的,它更像一個引子,更重要的是借疾病考察出社會疾病的根源,正如同上面的分析,《老淚》中人物的重復患病實際上是想表達“后續有人”這一傳統生育觀念的欺騙性。許欽文的文藝觀不限于他自己的思考,是與當時整個時代、文化思潮背景接軌的。魯迅在創作時說“為了引起療救的注意”,許欽文受魯迅影響,其文藝觀同樣是為人生、為社會。
許欽文鄉土小說中的疾病書寫更多指向精神疾病,而精神疾病又來自外界壓力,這種壓力不是某個具體的人,而是延續幾十年乃至千年的傳統。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提到,鄉土社會的穩定不在于法制的完善,而因其是禮治社會,禮不僅僅是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是社會都公認的行為規范。人服從傳統是主動的,所以在許欽文鄉土小說乃至20年代鄉土寫實派其他作家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人物的無意識,他們主動服從傳統,這就更造成了其生命的悲劇性。許欽文善用疾病的重復出現形成隱喻,對傳統進行解構,這也符合五四思潮,五四正是一個解構的時代,對儀式、傳統觀念進行解構是五四時期的作家極力要做的事。疾病的書寫不僅是表層的身體腐敗與殘缺,更是深層的對文化、傳統的質問。
許欽文鄉土小說中對疾病的書寫實際上是對病態社會和病態文化的轉喻和表征,疾病在其作品中出現不僅僅是人物身體上的疼痛,同時還是作家對生命的沉思,疾病不僅指向社會制度,還指向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同時在許欽文的文藝觀中,文學是作為疾病醫治的藥方出現的,文學作為藥方既是作家發泄心中的苦悶,又是讀者獲得精神洗滌的方式之一。
“當某一文學作品成功地發揮其作用時,快感和有用性這兩個‘基調’不應該簡單地共存,而應該交匯在一起?!盵9]以許欽文為代表的鄉土寫實派小說作家以自身所見所聞書寫20世紀20年代的鄉土世界,他們不是簡單地展現鄉土世界的弊端,更重要的是鄉土寫實派作家們以自身看待世界的視角提出疑問。“每個降臨世間的人都擁有雙重公民身份,其一屬于健康王國,另一則屬于疾病王國?!盵10]疾病的出現是“人的文學”的另一種展現方式,疾病作為身體中的一部分,被人們發現并關注,在某種程度上疾病還作為民族國家的象征,疾病實際上成為舊社會的一種象征。
自晚清以降,西方思想文化傳入中國,在強大的“他者”影響下,中國的一批知識分子認為中國文化、經濟等各方面都呈現出一種明顯的“病態”的狀態,因而如何揭示出中國當時的病態以及引起療救就成了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精神情結,此時的疾病出現在文學中并非偶然,而是現代中國作家對中國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