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程翔|文
企業應根據國家政策、行業標準和市場需求,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碳資源管理方法與路徑,建立完善的碳排放監測與統計體系,早日實現自身碳中和,為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作出貢獻。
綠色經濟是以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經濟模式,強調通過減少碳排放和資源浪費來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碳管理就是通過科學的方法和技術手段對碳排放進行管理和控制,從而達到減少碳排放和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在綠色經濟時代,企業和個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減少碳排放和保護環境。這些措施包括減少能源消耗、采用新技術、使用新能源、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減少廢棄物產生等。此外,政府也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引導企業和公眾采取環保措施。碳管理是綠色經濟時代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碳管理,企業可以更好地掌握碳排放情況,制定合理的發展計劃,并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政府也正在通過碳交易市場和碳稅等手段來引導企業和公眾采取碳管理措施。總的來說,綠色經濟和碳管理作為可持續經濟的實現形態與形象體現已逐步向著全球化發展,企業作為最大的碳消費單元,要樹立綠色低碳的未來發展理念,首當其沖成為綠色經濟發展的踐行者和主體,率先實現企業經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歐洲碳排放交易體系(EU-ETS)于2025年啟動,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對全球碳排放交易起到了示范作用。碳交易市場的出現使碳配額、碳信用具備了商品的特性,使其具有儲存、流通和交易的功能,衍生出的“碳資產”價值也隨履約周期水漲船高。隨著世界氣候治理投入逐漸增大、節能減碳相關技術研究更深入更專業、碳交易全球化的產生,碳資產也慢慢進入人們的視野,逐漸被人們所重視。隨著碳交易市場的發展,金融圈也圍繞著碳資產形成一系列相關產品,甚至將碳資產評價為新興資產。所有控排企業以及掌握碳交易權的交易主體都希望在完成履約的前提下,深化技術改革節能降碳,統籌管理企業碳資產,減少企業履約成本,實現碳資產增值創效。
碳資產是在碳排放總量配額交易機制下由政府統一規劃進行分配、控排企業進行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或是在碳交易市場進行配額交易而獲得的資產。首先控排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排放溫室氣體,產生碳配額虧空,到達履約周期時,再使用政府下發的免費配額或碳交易市場中自由交易獲得的碳配額、碳信用進行沖銷完成足額清繳工作,若在履約周期結算后仍有碳配額虧空,則會被依法立案,限期整改并面臨高額處罰。
由于碳資產具有稀缺性、強制性和實用性等特性,在“雙碳”目標提出的背景下,碳管理已不再局限于企業環保履責或是碳資產保值增值的操控,碳管理不僅貫穿企業運營全程,幫助公司經營透明化,更為企業注入新活力,成為企業管理變革的必經之路。碳管理不像一些企業所言是憑空捏造,是西方騙局,碳管理是新生的科學體系,其存在是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規劃、符合全球未來發展走向的,是企業實現“雙碳”目標完成低碳轉型,社會完成能源消費結構變革的關鍵。
根據兩種不同標準,針對溫室氣體統計范圍、分配方法等,可將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碳排放分為組織碳、產品碳。
針對組織碳排放足跡的評價,為了保證避免在統計、量化過程中重復計算,ISO14064 更為詳細明確地將現發展階段產生碳排放的途徑進行區分,規定了組織碳排放范圍包含“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間接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三種。

“直接溫室氣體排放”是指企業控制、管理下所有資源的直接排放,針對氧化鋁行業而言,其包含:(1)通過消耗化石能源獲得能量的固定排放類,即在《京都議定書》中所含能夠產生溫室氣體排放的所有燃料;(2)擁有或租賃利用傳統燃料做驅動能源的機動車產生的移動排放類;(3)由于設備缺陷、密封性缺陷等問題造成輸送管道、生產系統等有意或無意導致泄漏形成的無組織排放類;(4)在氧化鋁、熱蒸汽生產過程等制造現場產生溫室氣體排放的過程排放類。“間接溫室氣體排放”是指企業通過外購電、熱等能源產生的間接性碳排放。“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是指除前兩種情況以外企業其他行為過程中產生的所有排放。
企業碳管理的基礎是碳盤查工作。一個企業要想做好自身的碳管理工作,首先要清楚地了解自身碳排放邊界,從業務范圍確定邊界并區分直接、間接、其他排放源,甚至要系統到摸清產業上下游碳排放情況。只有通過精準的碳盤查,才能根據企業排放邊界和排放源計算溫室排放氣體,詳細統計、核算量化碳排放量,從而獲得準確數據,進行分析。根據自身碳排放情況,列出自身碳足跡,制定有針對性的減排目標和發展戰略。
企業應多關注本行業技術創新內容,通過交流學習等手段,了解行業內節能降耗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法。引進先進成熟的節能技術,淘汰低效高耗能設備,儲備新生綠能技術。企業還應加大自身節能降耗創新攻關,從自身流程、管理模式、運營模式入手,進行節能降碳改革,從而減少碳排放。
初期,可以使用節能降耗改造的手段進行減排。再搭配購買綠電,購買經政府核準的抵免額來抵消自身碳排放量,從而實現碳中和。但單純進行節能降耗改造,或是使用節能設備使設備大型化高效化,只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或減緩企業和國家的碳排放增長量。碳中和的根本途徑是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非碳能源替代含碳能源。要從長遠考慮,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學研高度聯合開發新技術,攻破技術發展壁壘,要將零碳排放作為綠色發展的最終目標。
企業要提早籌劃碳認證工作,通過碳認證選擇性地公開企業碳中和報告和申明,增強企業碳數據一致性和公開性,提高企業公信度和透明度。未來市場,將是高新、綠色產品的天下,隨著國內外綠色環保理念逐漸增強,通過碳認證企業可以踐行社會責任,提高生產環保質量,不僅有利于促進國家綠色產品消費,更能與國際接軌,打破綠色貿易壁壘,借助綠色產品在國際市場鞏固自身地位,提升影響力。
對于還未建設的新企業,要提前做好規劃,考慮周全,設備的選型要節能化、高效化,新能源及高新技術最好能提前考慮提前投用,例如分布式光伏、儲能、儲熱與基建一起設計一起動工,一次投入,功在千秋。已建成的企業,在建成后需進行新能源、新技術、新設備引入,經濟性沒有前者好,后期改造、試用要花費大量人力和資源,但為了“雙碳”目標,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企業應建立完善的碳排放監測與報告系統,按照相關政策、標準,區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邊界,理清能源供求關系,進行全流程統計。要統計清楚企業生產經營中消耗的能源種類有哪些,能源進出流程、能量走向都經過了哪些系統,提前考慮又有哪些系統、設備等可以進行優化,從而確保碳排放數據的準確性和透明度,進而自主進行詳盡全面的碳盤查,并進行碳排放監測與統計,讓企業碳資源管理擁有清晰有效的基礎數據支撐。
企業在自行完成全面碳盤查后,結合企業能源管理工作,通過設立專門的碳管理部門,建立相應的碳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企業應設置專門的碳管理崗位,培養碳管理專業人才,進行系統、有效的碳資源管理。對于氧化鋁企業來講,能夠有效進行碳管理的重要保障是健全的碳管理和成熟的管理體系建設。政策層面:氧化鋁企業碳管理和體系建設要緊跟國家綠色發展戰略、國家相關政策要求,要及時掌握國家碳排放計算方法、交易規則等。技能層面:要提升本企業技術人員碳管理能力,要熟練掌握碳盤查、碳核查、配額管理、碳排放管理的標準。擁有資深碳管理員,能夠助力氧化鋁企業高效精準地進行碳管理。實操層面:組織進行履約期的清繳、碳市場信息分析和評估,抓好氧化鋁企業內部碳管理技術培訓等。資產管理層面:進行碳交易以及企業碳資產開發。企業內部應設立專門的碳管理部門,具體負責落實碳管理相關工作,進而實現從鋁土礦、燃煤等能源采購、氧化鋁生產過程到產品消費等各個環節的碳排放控制和優化。
能源是氧化鋁企業生產運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資,能源結構的優化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對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優化氧化鋁企業能源結構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包括企業規模、生產工藝、能源需求、能源供應等。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建議:
確定企業能源需求:通過調查和分析了解企業的具體能源需求,包括能源種類、能源來源、能源消耗量、能源消耗模式以及能源成本等,根據這些信息制定相應的能源消耗計劃和策略。
優化企業能源供應:企業需要找尋穩定的能源來源,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同時,還需要考慮能源的儲存和運輸方式,以應對能源供應短缺的情況。
加強企業能源安全:建立能源安全機制,確保企業的能源供應和能源儲備能夠滿足企業的能源需求。
建立企業能源預算:制定合理的能源預算,根據企業的能源需求和能源供應情況,制定相應的能源計劃和策略。
推廣低碳經濟:企業要逐步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可以通過低碳技術的引進、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等手段來實現。要逐步增大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的利用來替代化石能源,也可以使用綠電替代火電,使用綠氫替代化石燃料等手段。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轉化效率是降低碳消耗的有效途徑。氧化鋁生產過程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過程。對于化石能源來說,其轉化效率的提高可以通過降低燃料損耗、提高鍋爐熱效率和提高機械轉化效率等措施來實現,而對于可再生能源來說,可以通過提高發電效率和減少能量損失來優化。也可采用引進節能技術、自動化生產線、智能傳感器等手段,實現氧化鋁生產流程的工藝優化、搭建符合自身發展的能源管理系統,提高氧化鋁生產能源綜合利用效率,降低氧化鋁生產的能源消耗。
建立能源環保意識:企業應該認識到能源環保的重要性,加強能源環保意識,采用環保的能源技術和設備,減少能源消耗。
氧化鋁生產的成本控制關鍵是能源消耗的控制。優化企業能源結構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氧化鋁企業降低成本的關鍵。氧化鋁企業應該明確自身的能源需求,確定能源優化利用方式,采用新型節能技術,加強能源管理,以實現能源結構的優化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牢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真理,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低碳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全力推進“政產學研用金服”的深度融合。作為央企,要發揮企業在綠色低碳技術領域的引領帶頭作用。在綠色經濟時代下,氧化鋁企業要加大科技研發的投入、加快成果轉化和推廣,要積極成為綠色發展的主力軍。深入研究減碳、降耗、提效、資源綜合利用等技術措施,努力將氧化鋁企業建設成為創建數智化“綠色工廠”典范。面對高速穩定經濟效益增長和生態環境效益有效提升的雙重目標,穩步推進“綠色工廠”的創立與發展迫在眉睫,數智化技術的深入普及無疑為工業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路徑。
此外,氧化鋁企業能源分級、梯度利用也是實現低碳轉型的重要形式。合理規劃、綜合利用氧化鋁各生產系統余熱,開發余熱綜合利用等項目;規劃太陽能加熱、空氣源熱泵加熱等措施結合燃氣加熱措施,降低能源利用成本,實現降低碳排放的同時提高企業效益,促進可持續發展。
企業可以利用數智化應用為降耗增效工作提供助力,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以頂層設計為指導,采用工業互聯網、先進控制、數字孿生、大數據應用、智能安防等技術,在執行層、管理層、決策層分別實現生產數據實時采集、生產集中控制、工藝智能優化、運行智能化、生產垂直一貫管理、管理經營集中管控、管理組織扁平高效、數據驅動決策支持的目標。深刻理解企業自身生產工藝過程的本質,抓住生產中能源消耗重點,構建起生產流程和能源消耗等運行要素及優化的機理模型,進而構建生產經營全流程網絡化,全流程層次化的數智模型,同時將價值要素貫穿始終,建設物質流、能量流、數據流、價值流互為循環的數智化系統,最終實現智慧決策。
綠色經濟時代,碳資產管理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走上綠色發展道路,實現低碳發展的關鍵。企業應根據國家政策、行業標準和市場需求,確立適合自身未來發展的碳資源管理的方法與路徑,制定相應的碳排放戰略。通過建立完善的碳排放監測與統計體系、構建全過程的碳資源管理系統、加強碳減排技術研發與應用,優化企業能源結構和能源利用效率,重視碳排放權交易和碳匯項目,推廣碳足跡認證和低碳產品,助力企業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