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液限土是一種特殊土壤,其液限較高,含有較多水分,且穩定性較差。開挖路塹邊坡后,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排水防護措施,必將引發各種邊坡病害,影響工程安全。基于此,文章以某二級公路的邊坡淺層滑坡治理工程為研究對象,闡述了邊坡淺層滑坡的演變過程、成因及勘察經過,提出了滑坡病害治理的兩種方案,并對比了方案的優缺點,選定最佳方案,分析了治理方案工序及效果,旨在為同類邊坡病害的治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 公路工程項目;高液限土滑坡;抗滑擋土墻;治理方案
中圖分類號 U41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07-0106-03
0 引言
高液限土屬于細粒土,在山地區域具有廣泛的分布,它對水分非常敏感,遇水后期穩定性驟降。開展邊坡施工時,需采取必要的排水防護措施。該文以某公路的邊坡淺層滑坡治理項目為研究對象,闡述了滑坡病害的演變過程,分析了其具體成因,提出了治理病害的兩種方案,對比各自的優點及缺點后,選定最佳治理方案,對這類病害的治理具有較大的指導意義。
1 工程概況
該工程屬于某山區二級公路的K1+200~K1+280段落,為其右側路塹邊坡,路基寬8.5 m,邊坡修筑工程的山體需挖20.1 m。依照工程設計方案,前兩階的坡率皆為1∶1,邊坡寬2 m,兩階邊坡路塹分別采用路塹拱形骨架以及客土噴草進行防護。
該路段發生滑坡之前,屬于坡谷地貌,地表平緩,通過采取地面鉆孔的方式開展地質檢測,并繪制地貌圖。經分析可知,此地發生大規模土體失穩的概率極低。該地土層中有第三系沖洪積層Q3和第四系殘積層Qel。此外,地質層中還包含白堊紀時期形成的凝灰質砂巖K1sh,并且已發生風化。滑坡病害防護施工期間,當地出現大規模降雨,地表形成較多積水,并匯集成溪流,沖刷地面[1]。
2 病害分析
2.1 病害演變過程
未對該路段路塹邊坡進行施工時,其坡體較為穩定,沒有出現滑坡等病害。2022年年初開始施工,已完成邊坡刷坡,但未采取有效措施保護邊坡,且沒有建設截水溝。春季出現較多降雨,流水沖刷第1階、第2階的部分坡面,地表淺層部位也會出現溜滑,其厚度為1.5 m[2]。
出現滑塌后,立即采取緊急措施封閉該路段,并安排機械設備平整場地,提升其平整度,使其達到正常施工的相關要求。開展地形勘察后,共開鉆6個孔,并按照1∶2 000的比例繪制場地地質圖[3]。
2.2 病害成因分析
根據滑動力學性能,該地滑坡可歸為牽引式滑坡,先是底部土層滑動,導致上部地層形狀發生變化,由此出現滑塌。經分析,可將發生滑塌病害的原因劃分如下:
(1)巖土體因素:通過勘察當地土質可知,屬于高液限土,該類土質極易吸水、失水,體積也相應變化,不容易固定土層,由此引發滑塌。
(2)開挖因素:路塹開挖施工,其坡率較高,對山體的力學平衡性產生影響,極易導致山體滑塌。
(3)地表水因素:多雨季節出現較多積水,長期浸泡土層,巖土體吸收大量水分,容易發生滑塌。
2.3 滑動面確定
通過開展現場地質勘察,結合對滑坡土體形狀的具體分析,得知滑坡體中含有各種碎石及粉質黏土,還有些屬于土石混合物,質地較為松散,由此可確定滑動面屬于圓弧形,滑動面即為土石混合層與殘積土的接觸部位[4]。
2.4 勘察結果分析
依照相關標準要求,對土層的各個構成部分進行勘察,并開展貫入試驗、圓錐動力觸探試驗。經試驗可知,其土質的液限為58%,屬于高液限土。
通過分析滑體的外形可知,坡體依然屬于滑動期內。采用Bishop法檢測滑體剖面,反算分析滑面的抗剪強度參數,根據以往數據可反算出抗剪強度參數:C=13 kPa,ψ=13 °,如圖1所示為參數反算結果。
3 滑坡病害治理
治理滑坡病害,制定治理方案應遵循的原則:①徹底根治;②全面治理;③技術成熟原則;④經濟性高;⑤方法科學[5]。
3.1 方案1:清除滑體
解決邊坡滑塌的問題,需要設置三階放坡。采用增加平臺寬度的方法處理第1階碎石臺,其寬度設定為15 m,表面噴灑草籽進行植護。
(1)第1階坡率為1∶1.5,其高度為8 m,寬度為2 m,采用植灌防護方法,其骨架設計為拱形。
(2)第2階坡率為1∶1.75,其高度為6 m,寬度為2 m,采用植灌防護方法,其骨架設計為拱形。
(3)第3階坡率為1∶1.75,直到頂端都采用植灌防護方法,其骨架同樣設計為拱形。在3階處各設計一列排水孔,其仰角設定為8 °,并安裝PVC材質的排水管。為提高排水效果,需要在距離坡頂5 m處設計截水溝,將地表水匯集后快速排掉[6]。如圖2所示為方案1典型斷面設計圖,正常情況下該方案的穩定安全系數為1.48,如果工況出現異常,則系數為1.32,如圖3所示為其計算結果。
3.2 方案2:刷方+支撐滲溝+抗滑擋土墻
該地滑坡體量較小,且土層較淺,屬于高液限土。因此,制定滑坡病害治理方案時,應綜合考慮經濟、技術方面的因素,同時,要參考以往經驗,全面提升治理效果。
(1)刷方:由上而下及時清理滑體土層,刷坡的坡率設定為1∶1.5,階數上限為2階,首階平臺寬4 m。
(2)排水:①設置環形截水溝,并鋪設防水膜。②臺階底部鋪設φ30 cmHDPE管,打孔包扎條布。③邊溝處設計盲溝,其長寬皆為60 cm,由碎石鋪就。④開鉆排水孔,并設定仰斜角,接入PVC排水管。
(3)抗滑擋土墻:其高度為5.5 m,頂部寬度為2.5 m,坡度設計為1∶0.1。使用C20片石混凝土提升墻體強度,溝底埋設30 cmHDPE管,并設計排水孔,兩兩之間相距2 m,如圖4所示為該方案的斷面設計圖。
(4)防護:開挖滲溝產生的土體,需要及時回填,使用植灌方法防護其坡面。
分析方案2可知,對滑坡體進行有效支撐,當出現大規模降雨時,可在短時間內排干積水,計算穩定安全系數時,設定為正常工況即可,算得該系數為1.31,符合治理要求,如圖5所示為穩定安全系數計算結果。
3.3 方案比選
分析以上兩種方案可知,二者都是基于排水效果、力學平衡等方面,治理淺層小型滑坡,治理效果均能達到預期。優缺點如下:
(1)方案1。優點:挖土體量較大,便于施工且工期短。缺點:①需要增加場地面積,用于堆放土石,征地面積超出預期。②無法有效治理地下水[7]。
(2)方案2。優點:①挖土體量小。②有利于降低地下水位,增加坡體的穩定性。缺點:①需要多道施工工序,難度大。②建設耗時長,所需資金量大[8]。
綜合考慮當地征地難度及棄方因素,選定方案2。
4 主要施工工序及治理效果
主要施工工序:①針對已發生滑坡的坡體上出現的拉張裂縫,將黏土填充其中。②開挖截水溝,并設計為環形。③由上向下處理滑坡產生的虛土,分為不同段落,刷坡的坡率設定為1∶1.5。④建造支撐滲溝。⑤選定推力小的側坡,并沿中軸線建造支撐滲溝,同時,建造基坑。⑥向基坑內分層填土并夯實。⑦采用植灌防護措施,設計為拱形[9]。
滑坡治理工程已竣工兩年多,每年多雨季節,支撐滲溝都實現順利排水,通過實地勘察滑坡體,未出現任何裂縫及變形,具有良好的穩定性。由此證明,該工程的治理效果顯著[10]。
5 結語
綜上所述,該文以某滑坡治理工程為例,闡述了其滑坡病害演變及成因,并結合滑坡病害體量,制定了兩套治理方案,所得結論如下:
(1)此邊坡滑塌病害演變過程:表層—淺層—深層。分析其原因,是工程建設人員未采取有效的防護排水措施,滑塌出現后沒有及時處理,最終病害加劇。
(2)高液化土的水穩定性較差,極易吸水、失水,工程開工前,應采取相應措施,實現截排水。
(3)治理滑坡病害,應先解決水患,建設支撐滲溝可截排積水,另建造擋土墻,可明顯增強其抗滑力。制定滑坡病害治理方案,要綜合考慮項目施工量、征地規模以及建造成本,在此基礎上,選定最佳方案。
參考文獻
[1]李先德. 路塹高邊坡穩定性及滑坡治理加固措施探討[J]. 福建交通科技, 2021(12): 17-20.
[2]吳書旺, 王宗城. 某高速公路工程高液限土下堤填筑方案研究[J]. 山東交通科技, 2023(2): 35-38+53.
[3]林少英. 淺談層次分析法在高液限土改良方案中的應用[J]. 四川水泥, 2022(11): 335-337.
[4]肖海生, 蔡楊, 駱鵬飛, 等. 石灰改良廣西地區高液限土強度分析[C]. 2021年工業建筑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上冊), 北京:工業建筑雜志社, 2021: 270-274+248.
[5]夏華盛. 高液限土場地陡坡路堤滑坡處治及穩定性分析[J]. 北方交通, 2021(1): 62-65.
[6]黃發興. 降雨誘發高液限土邊坡淺層滑坡處置措施探討[J]. 福建交通科技, 2022(10): 38-42+50.
[7]高杰. 高速公路工程高液限土填筑路基施工技術[J]. 工程建設與設計, 2023(17): 181-183.
[8]梁愛佳. 公路路基高液限土水泥改良處治及工后沉降分析[J]. 交通世界, 2023(17): 96-98+102.
[9]曹鑫寶. 摻砂改良高液限土路基施工質量控制試驗研究[J]. 長春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3(2): 49-52.
[10]梁軒. 貴隆高速公路建設中的高液限土路基填筑施工技術分析[J]. 工程技術研究, 2023(3): 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