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芮
摘? ?要:區塊鏈技術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底層支撐技術之一,對于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聚焦于金融市場支柱行業之一的保險行業,探究區塊鏈技術在保險行業中的應用。首先,闡述區塊鏈的概念及其分布式賬本、密碼學原理和智能合約三大特征。然后,從傳統保險行業的局限和區塊鏈技術對傳統保險的促進作用兩個方面論述區塊鏈技術是適合應用于保險行業的。其中區塊鏈技術對于保險行業的促進作用包括:應對保險業務中的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實現個性化保單創建和快速理賠響應、實現保險市場的信息安全與透明。最后,展望區塊鏈技術在保險行業的兩大應用場景,并從區塊鏈技術自身、應用的前提與基礎、監管三個方面闡述區塊鏈技術應用于保險行業的阻礙與挑戰。
關鍵詞:數字經濟;金融科技;區塊鏈技術;保險行業
中圖分類號:TP311?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01-0061-03
一、研究背景
以數字科技及其應用為代表的全球第四次產業和技術革命方興未艾。而作為工業4.0時代的代表性技術之一,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逐漸成為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其安全性和功能支撐性在我國“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建設過程中發揮重要的“基建”作用。
近年來,隨著黨中央、國務院對區塊鏈技術發展的規劃指引,產業發展方向逐漸清晰,區塊鏈的長期戰略性價值也被普遍認可。2022年初,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了區塊鏈技術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底層支撐技術之一,并強調其在推動數字產業化、健全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著力強化數字經濟安全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區塊鏈技術起源于2008年,化名為“中本聰”的學者提出,希望可以創建一套新型的電子支付系統,比特幣采用了分布式賬本的形式,擺脫了第三方機構的制約。隨后比特幣進入快速發展期,截至2022年3月底,比特幣單價達到47 000美元,總市值接近9 000億美元。比特幣因其快速發展的勢頭及暴漲暴跌的波動性而備受關注。
與比特幣的飽受爭議不同,作為比特幣底層技術的區塊鏈技術則被認為是一次顛覆式的創新。近年來,區塊鏈技術發展勢頭兇猛,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的落地和應用接踵而至,如電子證照、食品溯源、專利及版權保護等。
2021年3月,中國太保旗下健康險公司區塊鏈智能理賠服務正式上線,并在寧波第一人民醫院完成首單賠付,從客戶就診完成到結案全程不到兩分鐘。本文基于區塊鏈的技術特征,立足現實的同時對區塊鏈技術在保險行業的未來運用前景及可能存在的阻礙進行了探究。
二、區塊鏈技術概述
區塊鏈是一種采用加密鏈式區塊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分布式節點共識算法生成和更新數據、自動化腳本代碼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去中心化、分布式儲存的技術。區塊鏈的核心技術構成主要包括分布式賬本技術、非對稱加密的密碼學原理以及智能合約技術[1]。
(一)分布式賬本技術實現去中心化,共識機制保證數據的真實且不可篡改
分布式賬本技術是一種在網絡成員之間共享、復制和同步的數據庫。在區塊鏈技術中,網絡中的每個成員被稱為節點,每個節點都擁有完全相同且實時同步的賬簿(數據記錄),這是區塊鏈技術與傳統的信息技術中由數據庫和服務器存儲所有數據最大的區別[2]。
分布式賬本技術還改變了傳統經濟社會中的信任機制。區塊鏈技術中,每個節點由通過不可逆的數學算法(哈希算法)將交易信息和數據寫入區塊,在區塊鏈的共識機制中,只有網絡中51%以上的節點同時通過了對某項交易記錄或數據的認可,該條記錄才能生效。分布式賬本和共識機制建立起了不依靠中心機構的信任驗證體系。換言之,對數學算法的信任替代了基于中心機構的信任。
(二)密碼學原理(非對稱加密)兼顧了開放性與隱私性
非對稱加密指的是區塊鏈采用的現代密碼學技術。在區塊鏈的非對稱加密算法中,公鏈上的所有參與者可以對上鏈的信息進行加密,使得特定的人可以保障信息的私密性,也使特定的人能夠接收并獲取信息。
區塊鏈技術實現了所有節點數據的實時同步,這使得單個節點擁有了全部的數據,這對那些需要保密和具有隱私性的信息是致命的。非對稱加密正是為了解決數據的實時同步的開放性和數據保密隱私性之間的矛盾。非對稱加密技術在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主要包括信息加密、數字簽名和登錄認證等。
(三)智能合約支持創建個性化合約,并實現快速響應
智能合約最早由學者NickSzabo提出,其本意是將協議內置到物理實體中,以此創造出可控的智能資產。而在區塊鏈技術中,智能合約以程序代碼的形式被部署在區塊鏈上。結合區塊鏈數據的分布式記錄、存儲和驗證,不可篡改和偽造的特征。智能合約的運行過程如下:(1)合約雙方就各自權利、義務、違約及免責條款協商一致;合約代碼核對無誤后,簽署合約。(2)合約以代碼為載體寫入區塊鏈數據,經網絡實時傳輸并經過網絡中各節點驗證后寫入各節點的特定區塊;(3)區塊鏈通過核查外部數據源、確認滿足特定觸發條件(到達特定時間或發生特定事件)后激活并執行合約[3]。
三、區塊鏈技術在保險行業的適用性分析
(一)傳統保險業務的局限和瓶頸
傳統保險行業許多問題的根源是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其表現為投保人與保險人(保險公司)之間缺乏信任。一是保險公司是保險業務的信息優勢方,保險公司的信用缺失行為導致投保人在內的公眾對保險公司產生較多誤解,影響了保險市場的良性發展;二是投保人對于投標標的具有信息優勢,這給保險公司帶來了較大的承保風險。
1.保險公司的信用缺失。一是信息披露不完全、合同條款的避重就輕:保險公司在設計保險合同條款時,故意夸大保險收益,而對免賠條款制定得較為苛刻。對于缺乏專業知識的一般投保人而言,保險公司的這種做法無疑會增加群眾對保險業的誤解。二是從不正當渠道獲取客戶信息或出賣客戶信息:保險公司在進行保險產品的推銷時,部分保險公司會通過違法渠道獲取客戶的個人資料。同時,也會有保險公司員工出賣客戶信息的情況出現。這不僅嚴重損壞了客戶的個人隱私,也會使公眾對保險公司缺少信任。
2.客戶(投保人)的信用缺失。一是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根據保險的誠信原則,在保險合同訂立前及在合同有效期內,投保方對已知或應知的與標的風險有關的重要事實應據實向保險人作出申報。現實中較常出現的情況包括投保壽險時帶病投保,隱瞞已患疾病。二是編造虛假事故原因或擴大損失程度:在保險事故發生后,受益方偽造或編造虛假事故原因,或在事故發生后人為有意地擴大保險標的的受損程度。在意外傷害和醫療保險中,就存在醫院協助病人夸大病情以騙取保險金的現象[4]。三是超額重復保險:投保人為獲取超過實際損失的額外賠償,故意同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保險人簽訂重復保險合同。待保險事故發生后,獲取多重保險賠款。
(二)區塊鏈技術適用性分析
傳統保險所存在的局限和瓶頸正契合了區塊鏈的技術特征,這是區塊鏈技術應用于保險行業的天然契機。
1.真實且不可篡改的分布式數據庫有效應對保險欺詐。對比傳統中心化的信息記錄和存儲方式,分布式賬本技術的優勢在于真實、不可篡改和實時廣播的特性。真實有效的信息是保險公司核保和理賠的依據,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應對傳統保險業務中出現的保險欺詐行為。同時,每筆生效的保單都會由分布式賬本記錄,并蓋上時間戳以說明該保單生效的時間,經區塊鏈的實時廣播實現各個節點的數據同步,這將杜絕故意重復保險的發生。
2.可編程的智能合約實現個性化保單的高效創建。同一款保險產品針對不同的保險標的往往會形成不同的保險費率。以壽險為例,壽險定價模型引入了包括死亡率、利率、費用率、傭金率、稅率、平均保額和分紅率等精算假設,將模型植入到可編程的智能合約中,系統將被保險人的相關信息與模型匹配后自動生成合同,這將節省大量人力并避免人工失誤而帶來的損失。
3.自主運行的智能合約實現快速理賠。智能合約可簡化理賠流程提高效率,例如將壽險合同置入到區塊鏈中,被保險人的醫療賬單在醫院財務系統中出賬后,觸發智能合約,智能合約程序按照保險合同條款自動甄別審核,得出理賠結論后自動劃撥理賠金至客戶賬戶。智能合約在實現高效理賠,提高客戶體驗的同時,憑借其程序公開透明還能減少理賠過程中的合同糾紛。
4.分布式賬本技術實現保險市場信息的公開透明。保險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引發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通過區塊鏈分布式賬本的實時廣播實現各節點數據實時同步,可以改善信息不對稱的現象。一方面保險公司可通過區塊鏈的數據查詢和驗證功能了解保險標的真實情況,減少承保風險;另一方面,投保人可通過區塊鏈上的公用接口了解相應保險公司的運營情況以及相關保險產品的詳細情況,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5.非對稱加密技術保證信息安全。基于密碼學原理的非對稱加密技術可以有效解決信息安全隱患,通過對相關隱私和機密信息進行非對稱加密,只有擁有私鑰的用戶才能解密相應數據。
四、區塊鏈技術應用于保險業的前景展望及阻礙與挑戰分析
(一)未來區塊鏈技術在保險行業的應用展望
保險行業在此次區塊鏈技術浪潮中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2019年,由上海保交所主持,109家險企參與啟動推進“保險行業區塊鏈應用技術標準”建設工作,這標志著區塊鏈技術在國內保險行業標準化建設的序幕正式拉開。總的來說,區塊鏈技術在保險行業的應用場景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基于分布式賬本的全新的信息存儲、查詢和驗證方式。分布式賬本取代傳統的中心化信息管理模式將是信息時代的又一次顛覆。未來,行業內和行業間建立行業區塊鏈聯盟與跨行業區塊鏈聯盟,在有了一定的數據積淀以后,保險業務的開展將無比便捷。以健康險為例,在承保審核階段,保險公司可以通過區塊鏈獲取被保險人的身份信息、資產信息、權屬信息、健康記錄,這可以有效消除錯誤過失并識別欺詐。而這是以往保險行業產生嚴重逆向選擇的環節,對投保人真實而不可篡改的信息的獲取將帶來更有效的風險評估和定價。
2.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全新的保險銷售和服務方式。區塊鏈技術中的智能合約能提供更加個性化的保單創建和更加快速的理賠響應。目前,第三方中介機構(如旅行社、票務機構)保險銷售是保險代理的重要渠道,保險市場普遍存在中介費用高、中介費用結算滯后和中介結算造假等問題。通過建立保險公司和第三方中介機構的區塊鏈網絡,可以使第三方中介機構銷售的每一筆保單記錄在保險公司和第三方中介機構的賬本中實時同步。通過自定義的智能合約,投保成功即觸發中介費用轉賬,實現保險公司和第三方中介機構的快捷結算。
從產品設計角度來看,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特質,有助于一些保費較低、應用場景頻繁的保單(如乘客意外險、航班延誤險等險種)實現在用戶間的傳播,現階段已有類似的實踐,如支付寶中可贈送意外險和健康險,該類型保險產品和區塊鏈技術結合后,將更加安全可靠。保險業務實現了點對點間的價值傳輸,保險公司的角色由傳統保險業務中產品設計而后直銷,或分銷轉變為設計產品而后產品由客戶間相互傳播。保險產品社交化的便捷傳播,雖然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傳統的保險代理制度,但這對保險的普及和整個保險行業的發展都大有裨益[5]。
(二)區塊鏈技術應用于保險行業的阻礙和挑戰
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底層技術,擁有顛覆傳統保險行業的潛力,但目前保險行業應用區塊鏈技術仍然存在諸多的挑戰和風險。
1.區塊鏈技術自身具有不確定性。這將是區塊鏈技術應用過程面臨的首要問題,和任何新技術的應用普及一樣,區塊鏈技術仍處于不夠成熟的開發階段。區塊鏈目前在技術層面上仍面臨著高耗能、數據存儲空間受限、大規模交易處理效率等問題;安全層面上也并沒有完全解決客戶端安全、加密算法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問題。同時,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中,操作風險仍然存在,編碼人員的操作失誤和道德風險或會給保險公司帶來損失[6]。
2.較難實現行業內和行業間的數據共享。區塊鏈技術在保險行業以及金融乃至經濟領域的顛覆性影響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區塊鏈技術在醫療健康、社會保障、征信體系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上的。而要想建立行業內和行業間的區塊鏈聯盟絕非易事。一方面,某一行業內部存在多重信息共享的壁壘,如行業垂直層面上下游企業間和行業水平層面企業間的常態化競爭,這都使建立行業間的區塊鏈聯盟實現信息共享變得困難重重;另一方面,跨行業的信息共享機制在行業內還未實現區塊鏈聯盟的情況下,只依靠跨行業單對企業間的信息共享,影響力十分微弱。
3.給保險業的監管帶來新的挑戰。區塊鏈技術給保險行業帶來了市場機構層面的去中心化和市場信任基礎的改變,一方面市場在經歷了“弱”中心化的過程中,保險公司和保險代理機構在市場中扮演的角色已發生變化,涉及到業務范圍變更、銷售模式變化、行業信息標準變化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要求監管機構能夠緊密關注行業動態,跟上市場發展的腳步;另一方面,市場信任基礎由基于中心機構賦予的信任轉變為對數學算法的信任,在沒有中心機構的信用背書后,市場要想依靠對數學算法的信任平穩運行,就需要監管層對區塊鏈的算法、數據架構形成統一的行業標準。此外,新興技術背景下的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保險公司的風險評價與監控也將是監管層面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賴敏榕,傅建鋼,賴小垚.能源領域中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淺析與展望[J].能源與環境,2019(3):3.
[2]? ?趙屹.區塊鏈存證:可信的數字檔案館:英國ARCHANGEL項目及啟示[J].蘭臺世界,2020(2):6.
[3]? ?陳鐘.智能合約及基礎軟硬件安全解讀[J].金融電子化,2020(4):2.
[4]? ?王定祥,王華.區塊鏈技術與農業保險融合發展通道及機制研究[J].當代金融研究,2020(4):9.
[5]? ?童元松.“區塊鏈+征信”助推健康保險發展的策略研究[J].征信,2020(10):5.
[6]? ?許閑.區塊鏈與保險創新:機制,前景與挑戰[J].保險研究,2017(5):10.
[責任編輯? ?劉?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