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龍 魏天寧 賴志文 王信杰 王振揚
(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貴州 貴陽 550001)
膽囊結石是臨床常見的膽囊疾病,多發于老年人群,發病主要與肥胖、高膽固醇飲食、長期腸外營養等有關。目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治療膽囊結石的首選方式,具有疼痛輕、損傷小、易恢復等特點,在膽囊結石的治療中可獲得滿意的效果〔1〕。但有研究指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患者可能出現并發癥,如膽管損傷、胰腺炎等,其中以胰腺炎較常見〔2〕。胰腺炎不僅能增加膽囊結石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延長其住院時間,還可能會誘發胰腺膿腫、脾靜脈栓塞等不良后果,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種含硫氨基酸,其代謝異??蓪е麦w內硫醇代謝紊亂,產生大量氧化應激產物,刺激炎癥因子釋放,損害細胞功能。既往研究指出,血清Hcy在胰腺炎患者中的表達有異于健康人群〔4〕。據此推測,血清Hcy可能與老年膽囊結石患者術后并發胰腺炎存在一些聯系。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清Hcy與老年膽囊結石患者術后并發胰腺炎的關系,以期為其預防提供一定依據。
1.1一般資料 獲得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批準,研究對象為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135例膽囊結石患者。根據術后7 d內是否發生胰腺炎分為發生組(20例)和未發生胰腺炎(115例),兩組基線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n)
1.2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膽囊結石的診斷標準〔5〕,且經影像學檢查確診;②具備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適應證,且于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③首次接受治療;④認知功能良好,可全程配合本次研究;⑤年齡>60歲;⑥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近1年內存在腹部手術史;②既往胰腺炎病史;③合并心、肝、腎功能障礙;④合并惡性腫瘤;⑤合并血液系統疾病;⑥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剔除標準:①手術期間中轉開腹;②術后因感染、膽道蛔蟲、暴飲暴食等原因引起的胰腺炎;③合并其他嚴重并發癥,如腹腔膿腫、切口疝等。
1.3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方法 采用氣管插管全麻,協助患者取頭高腳底位,并向左側傾斜20 °;采用三孔法建立人工氣腹,設置氣腹力為8~12 mmHg,利用腹腔鏡探查腹腔,判斷膽囊周圍是否存在充血、水腫、粘連等異常情況;分離膽囊周圍正常組織和器官,用生物夾閉膽囊動脈和膽囊管后切斷,采用電凝止血,最后用無菌手套取出膽囊,放置引流管引流,逐層縫合切口,術畢。術后給予患者抗感染、鎮痛等對癥治療。
1.4胰腺炎判定方法 術后1 w,參照《急性胰腺炎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9)》〔6〕評估老年膽囊結石患者術后胰腺炎發生情況,判定依據:①伴有急性發作的、持續性的、劇烈的上腹痛,疼痛可向背部放射;②血清淀粉酶高于正常值上限3倍;③超聲、CT或磁共振成像檢查顯示胰腺腫大、滲出或壞死;符合上述3項規定中任意2項即可判定為胰腺炎。
1.5觀察指標 ①統計術后1 w胰腺炎發生情況,并比較發生與未發生患者基線資料,包括性別、年齡、膽囊壁厚度、結石數量、結石直徑、結石特性、合并疾病(包括糖尿病〔7〕、高脂血癥〔8〕等)等。②圍術期指標:記錄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液體總量和住院時間,并比較。③實驗室指標:術前、術后1 d抽取患者外周肘靜脈血5 ml,以2 500 r/min速率離心10 min,離心半徑10 cm,分離血清;應用武漢尚宜康健科技有限公司KEA-TR100型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谷丙轉氨酶、堿性磷酸酶和Hcy水平。④分析血清Hcy水平與術后并發胰腺炎的關系。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配對樣本t檢驗、χ2檢驗、點二列相關性檢驗。
2.1圍術期指標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液體總量和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圍術期指標及術前、術后1 d實驗室指標比較
2.2實驗室指標 術前,兩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谷丙轉氨酶、堿性磷酸酶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發生組血清Hcy水平高于未發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d,兩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谷丙轉氨酶、堿性磷酸酶、Hcy水平均低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組間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谷丙轉氨酶、堿性磷酸酶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 d,發生組血清Hcy水平高于未發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血清Hcy與老年膽囊結石患者術后并發胰腺炎的關系 經點二列相關性檢驗,術前及術后血清Hcy水平與老年膽囊結石患者術后并發胰腺炎均呈正相關(r=0.435、0.875,均P<0.001)。
胰腺炎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常見且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根據病情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三種,輕度胰腺炎可自愈,不需經過特殊治療;中重度胰腺炎癥狀較為嚴重,患者即使經過積極治療,仍可能發生胰腺假性囊腫、脾靜脈栓塞等并發癥,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9〕。本研究結果可見,膽囊結石患者術后胰腺炎發生率較高,積極制定有效措施防治胰腺炎尤為必要。研究指出,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和微血管循環障礙是胰腺炎發病的重要原因〔10〕。血清Hcy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的代謝產物,其水平升高可損害胰腺的血管內皮功能,導致胰腺組織內血流灌注不足〔11〕。
本研究提示,血清Hcy與老年膽囊結石患者術后并發胰腺炎有關。分析其原因:血清Hcy能促進中性粒細胞、內皮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等細胞因子釋放白細胞介素-8、腫瘤壞死因子-α等炎癥介質,誘發炎癥反應,引起胰腺微循環障礙,增加患者術后并發胰腺炎風險〔12〕。同時,血清Hcy還會干擾促凝血-抗凝血平衡,加速血栓形成,減少胰腺組織內血流灌注,增加胰腺炎的發生風險〔13,14〕。此外,血清Hcy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氧自由基和過氧化物還可能會引起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脫落,導致血管功能障礙,促進胰腺炎的形成〔15,16〕。韓肅等〔17〕研究發現,血清Hcy高表達是老年膽囊結石患者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一項影響因素。曾昭偉等〔18〕指出,隨著急性胰腺炎病情嚴重程度的增加,Hcy水平逐漸升高。由此可見,血清Hcy與胰腺炎的發病存在密切關聯。本研究證實,血清Hcy與老年膽囊結石患者術后并發胰腺炎確存在密切關聯。因此,未來臨床應在術前、術后重點監測老年膽囊結石患者血清Hcy水平變化,對高Hcy水平的患者予以高度重視,并盡早制定措施進行干預,以降低老年膽囊結石患者術后并發胰腺炎風險。
綜上所述,血清Hcy與老年膽囊結石患者術后并發胰腺炎密切相關,未來臨床可根據血清Hcy水平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診療方案,以達到預防胰腺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