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藝
(貴州省水利水電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貴陽 550001)
擺所河屬山區性小河流,具有暴雨集中、源短流急、漲快退速等特點。由于原河道較窄,河底極不規整,再加上人為因素的影響,導致行洪能力太低,故幾乎每年洪水都會漫灘,造成沿河周邊農田減產甚至絕收,影響著人民正常生產、生活和社會安定。2015 年7 月,擺所河上游發生強降雨,導致擺所鎮段洪水漫灘嚴重,沿岸受災人口2000 人、受災農田233 hm2;2019 年6 月8 日至9 日, 擺所鎮再次遭遇特大暴雨襲擊, 導致1000 余戶群眾生產生活受到影響, 此次洪災共造成經濟財產損失約4000 萬元。
因此, 擺所河防洪安全問題嚴重制約著當地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迫切地希望對該段河道進行治理, 以解決歷年來飽受的洪水之患,保障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地發展。
擺所鎮位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長順縣中南部,流經該鎮的主要河流為擺所河。擺所河流域呈窄長形展布,發源于長順縣廣順鎮格浪村,河源高程1520 m, 自河源向西南流經猛坑水庫后折向南流,經擺所鎮、鼓揚鎮后于交麻鄉壩屋匯入蒙江,流域面積為523 km2,主河道長85 km,主河道平均比降0.331%。
研究河段起始斷面位于擺所鎮盤亂組坪上河匯口,斷面以上集水面積223 km2,主河道長31.2 km,主河道平均比降0.501%;研究終點位于擺所河營盤村S309 公路橋,斷面以上集水面積285 km2,主河道長44.6 km,主河道平均比降0.315%。研究河段合計13.4 km。
擺所河流域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多年平均氣溫15.1 ℃,最冷月(1 月)平均5.4 ℃,最熱月(7 月)平均23.0 ℃,極端最高氣溫34.1 ℃,極端最低氣溫-8.5 ℃。多年平均降水量1365 mm,降水年內分配不均, 汛期5—10 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總量的80.6%,冬季少雨。
擺所河流域屬典型的山區雨源性河流, 洪水主要由流域內的暴雨產生。 形成暴雨的天氣系統主要是受冷鋒低槽和兩高切變的影響,暴雨歷時一般1 d左右,多集中在12 h 以內。流域周邊主要雨量站降雨量成果如表1。

表1 各測站暴雨分析成果表
由表1 可知,4 站最大1 d 降水量平均值為92.8 mm,最大24 h 暴雨平均值為103.9 mm,結合《貴州省暴雨洪水計算實用手冊》中的有關等值線圖,設計洪水計算采用暴雨統計參數為:H24h=100 mm,Cv=0.45,Cs=3.5Cv。
擺所河流域汛期為5—10 月, 一般年最大洪水多集中在5—8 月,到9、10 月份,出現年最大洪水的機會較少,量級也不大。擺所河流域面積小,主河道短,洪水具有山區性河流的特性。一般情況下,流域洪水匯流時間較短,洪峰出現時間較早,洪水過程呈單峰型,退水時間一般在1—2 d 左右,漲、退水歷時主要取決于降水在時空上的分布。
研究河段控制斷面集水面積為223~285 km2,設計流域內無水文測站,缺乏實測洪峰流量。天然設計洪水分別采用《貴州省暴雨洪水計算實用手冊》(修訂本)上的“雨洪法”及“水文比擬法”進行計算,其中“水文比擬法”參證站為鄰近漣江流域的惠水水文站。
經對各斷面雨洪法及水文比擬法計算結果比較分析,各斷面雨洪法10 年一遇計算結果較水文比擬法偏大1.2%~7.6%,推薦采用雨洪法計算成果,如表2。

表2 研究河段天然設計洪水成果表
由于研究河段上游已建有猛坑水庫, 該水庫壩址以上集水面積80 km2, 占本次研究河段起點斷面以上集水面積的35.9%,所占比重較大,需分析猛坑水庫對研究河段設計洪水的削峰影響。經分析,采用區間發生同頻洪水、 猛坑水庫發生相應洪水的計算成果,10 年一遇最大洪峰流量為383 m3/s,5 年一遇最大洪峰流量為274 m3/s,分別減少23 m3/s、16 m3/s。
(1)治理河段兩岸大部分河段無防洪堤保護,河道兩岸大部分較為平緩,每遇洪水,漫灘行洪淹沒兩岸農田。泥沙隨水流夾帶至下游河段,從而抬高了河床,形成寬淺河灘,致使河道行洪能力進一步降低。
(2)研究河段內局部河段修建有干砌塊石河堤,由于干砌塊石河堤修建年限已久,常年被洪水沖刷,多處出現坍塌現象,完全失去原有功能,且坍塌塊石會堵塞河道,降低河道行洪能力。
(3)研究河段未進行過系統治理,致使大部分河段無堤防工程措施。
(4)研究河段建有9 座交通橋,過流能力均較低,致使壅水較高,洪水漫灘淹沒橋梁上游農田。
河段的行洪能力和安全過流量主要受河道斷面過水能力的限制。根據測量斷面資料,參照現狀河段各斷面的田土高程, 分析計算各河段現有的安全高程和安全過流量,并分析了相應的重現期,反映出河道的行洪能力[2]。
經分析,由于多數橋梁壅水導致洪水漫灘嚴重,分析成果如表3。

表3 擺所河研究河段現狀河道行洪能力分析成果表
根據表3 可知,研究河段除擺所鎮集鎮段(樁號03+063~04+772)已完成治理外,其余河段均為天然河道,未進行防洪治理,亦未實施全河段清淤,導致河段行洪不暢;由于近年洪災頻發,河道淤沙堆積嚴重,河床抬高,行洪斷面大幅減少,兩岸耕地受洪水侵蝕嚴重,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嚴重危害當地人民的生命安全及影響當地農業生產的發展, 這是當下擺所河河道行洪能力較差的體現[3]。
根據擺所河防洪現狀、地形地質條件、河流變遷及集鎮建設現狀與發展布局等多方面原因, 具體遵循下列原則布設河道整治的工程堤線:
(1)河堤堤線與河勢流向相適應,并與大洪水的主流線大致平行。
(2)力求堤線平順,各堤段平緩連接。
(3)盡量與鄉村化建設總體規劃相符合。
(4)堤防堤頂高程盡量與沿河路面高程一致。
(5)在進行基礎開挖時不危及到公路和房屋的安全。
河道治理工程整治河段位于擺所鎮, 整治內容為修建防洪堤、河道清淤疏浚。本次防洪河道堤軸線基本按照原河道的走向布置,不進行大挖大填[5]。
此次防洪工程河段兩岸主要為經濟作物林及耕地。河道上中游現狀寬7~14 m 左右,河岸農田較多,且均分布在河道兩岸,目前河岸基本無防洪措施,僅局部區域堆有干砌石,起臨時保護作用;河道下游兩岸多為山體,保護對象較少,主要任務為河床清淤,不修建防洪堤。考慮集鎮規劃建設,盡量少占用農田耕地, 結合現有河床天然比降, 最終河道堤距選為12~15 m。
5.3.1 堤型方案
根據治理河段的地形、地質條件,結合項目區總體規劃、占地、拆遷等,選擇2 種比較結合實際的堤型方案,第1 種采用生態河堤方案(方案Ⅰ);第2 種為重力式方案(方案Ⅱ)。
(1)方案Ⅰ:采用M7.5 漿砌毛石護腳,護腳墻頂寬1 m,護腳底部布置厚度不小于0.8 m 的C20 混凝土墊層。護腳擋墻至堤頂采用土石夯填或開挖成型,填筑邊坡1∶1.5 坡,開挖邊坡1∶0.75。坡面采用草皮護坡,表層鋪設15 cm 的根植土,為方便村民耕作,于現狀河岸上新建寬為2.5 m 的青石板步道或1.2 m的C20 混凝土汀步步道。方案Ⅰ如圖1。

圖1 M7.5 漿砌石護腳+草皮護坡典型設計圖
(2)方案Ⅱ:堤頂寬1 m,擋墻頂設2.5 m 青石板路面, 迎水面按1∶0.1 坡度放坡砌筑, 墻踵設0.5 m寬,0.6 m 厚的擴大基礎斷面結構, 以增加與地基滑動面的摩擦力, 減小對基礎的壓應力, 基礎面按1∶0.75 坡度開挖。 河堤背水面按1∶0.3 坡度放坡砌筑,墻趾設0.3 cm 寬、0.6 m 厚的擴大基礎斷面結構。堤身采用M7.5 漿砌塊石;堤后用開挖土石回填至地面高程,堤身設排水孔φ50 mm,排水孔處設反濾層。每隔10~15 m 設置伸縮縫,縫寬2~3 cm,縫內用瀝青木板充填。方案Ⅱ如圖2。

圖2 重力式防洪堤典型設計圖
5.3.2 堤型選擇
(1)優點比較。方案Ⅰ:施工技術相對簡單,工程直接投資相對較省,生態型河堤保護環境,形式較為美觀。方案Ⅱ:工程占地小,無拆遷,堤型較為牢固,占用耕地少,形式單一。
(2)缺點比較。方案Ⅰ:土石方填筑量大,工程占地較大,進行耕地征用及安置協調難度大。方案Ⅱ:漿砌石量較大,工程投資大,施工工期較長,后期維護費相對較高,工程主體建筑物投資較大。
根據項目區實際情況, 擺所河干流兩岸主要為農田區,防洪堤作用主要保護農田,另外結合擺所鎮小城鎮建設人文環境的需要, 擺所河治理河段主要推薦采用生態式河堤,局部采用重力式漿砌石河堤。
研究河段總長13.4 km,工程等級為Ⅴ等,根據治理區地形、地質條件,河岸現有建筑物位置、施工條件及河岸沖刷現狀,經分析論證后,本次研究防洪堤主要采用M7.5 漿砌毛石護腳+草皮護坡, 局部采用M7.5 漿砌石重力式防洪堤河堤,新建堤防沿原河岸進行布置。
工程保護對象為農田的河段5 年一遇設計洪水水位大部分高于現狀河道兩岸較多, 若要完全將設計洪水約束在河道內, 則會導致河堤堤頂高程高出兩岸耕地1.5~3.5 m 左右,會導致兩岸河道農田的內澇嚴重加劇、村民耕作不方便等一系列問題,且工程占地面積會大大增加,為了避免此類問題發生,此次河道治理主要考慮河堤的防沖防護, 允許洪水淹沒農田一定時間,草皮護坡修至河岸現狀地面高程,作為一級行洪區,待洪水超過設計防洪堤高程,兩岸農田則作為二級行洪區。
結合河道斷面及測量河床深泓點, 進行全河段清淤設計。堤基置于砂卵礫石上,設計結合堤防基礎布置,將河道淤積嚴重部位進行開挖清除,降低洪水水位,結合堤防護岸,提高治理河段防洪標準,并兼顧下游河道河床高程,不形成反坡,影響行洪。河道清淤后可改善河流流態,使河道順暢行洪;美化河道景觀,且護岸工程減緩水流對轉彎河段的集中沖刷,保護坡腳,防止水流浸潤侵蝕,穩定岸坡。本工程清障主要為河道清淤、阻水橋梁拆除改建,治理河段所涉及的橋梁均為交通橋, 建議由當地政府協調交通部門改建,滿足河道行洪要求[6]。
擺所鎮是長順縣重要糧食生產區, 通過對擺所河暴雨洪水分析,評價擺所鎮河段河道行洪能力,根據河道地形、地質等條件,研究比較不同堤型方案,提出最優工程治理措施,為后續河道防洪減災、河道治理和保護等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依據, 亦可為其他類似工程提供參考。通過對擺所河系統治理,可提高河流區域的防洪標準,改善投資環境,加快地區經濟發展,為地區經濟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