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剛
(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天津 300220)
滹沱河河道因受季節性降水的影響,其流量變化較大,除汛期外,河床多年以來都處于干涸狀態,河床高程由100 m 左右向東逐漸降低至整治段終點的46 m左右,其高程變化較大,河床兩側不對稱發育一、二級階地,這些造成建筑渣土到處填埋或堆放。
建筑渣土是建筑垃圾的一種, 而建筑垃圾是建設、施工單位或個人對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管網等進行建設、鋪設或拆除、修繕過程中所產生的建筑渣土、棄料、淤泥及其他廢棄物,堆放在深坑、河道中,導致河道生態系統受到危害。
石家莊市滹沱河生態修復三期工程, 起點位于黃壁莊正常溢洪道襯砌末端, 終點止于南水北調倒虹吸,涉及靈壽、鹿泉、正定3 個縣(區),這一河段河道防洪標準為50 年一遇, 主河槽治理標準為10 年一遇。2019 年年底之前, 本段河道主槽寬度約260~1700 m,京贊公路以上河段常年有水。京昆高速以下河床起伏大、地形復雜。按10 年一遇防洪標準對主河槽進行治理, 將本段河道行洪、 蓄洪功能進行提升,現狀10 年淹沒范圍約2234 萬m2。
滹沱河由崗南水庫至靈壽段, 河流走向總體自西向東;靈壽至正定段變為自西北向東南,經正定后又變為近東西向。滹沱河是典型的季節性河流,水源主要來自于大氣降水,流量變化受氣候影響極大,除汛期外,河床基本呈干涸狀態。本期前期踏勘發現:除黃壁莊水庫下游濕地存在地表水以外, 其他位置均是局部砂坑存在地表水。 地下水類型主要為第四系孔隙潛水,埋藏于砂、卵礫石層中。由于崗南、黃壁莊水庫的修建,控制了河流上游地表水的補給來源,水庫下游河床長期干涸, 地下水主要靠大氣降水及河水滲透補給。
將本段河道行洪、蓄洪功能進行提升。適當將主槽拓寬,恢復河流的縱向連續性和橫向連通性。通過護灘、護岸措施(植草或其他生態護坡),保證其岸邊土地開發利用。
依據地質和鉆探資料, 建筑渣土成分多以混凝土塊、磚塊等建筑垃圾為主,壤土填充,局部夾塑料布、布條等生活垃圾,周圍介質主要以砂和卵礫石為主,其電阻率值較高,因此高密度電法可通過查找地下介質的電阻率差異,尋找“低阻”異常,作為建筑渣土異常的重要物性標志。 巖土介質電阻率特征值如表1,為高密度電法對建筑渣土填埋范圍的勘探提供依據。

表1 巖土介質電阻率特征值
高密度電阻率法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在一條測線上布多個電極, 通過轉換器進行各種極距的采集,儀器數據處理后形成的電阻率剖面,形成電阻率等值線圖,直觀反應地層介質的變化。從主要調查對象的數據處理和成圖考察,更具有電剖面屬性。高密度電法測量系統是通過高密度儀器和轉化器,將電極連接在同一電纜上, 完成橫向和豎向電測深測點的采集,經過系統數據的組合完成勘探剖面,從而實現了逐點和逐層探測,具有時效性、便捷性和全自動化等優點。
數據處理應用G3RTomo5.0 高密度軟件,先將存儲數據調入圖象處理軟件后,再進行數據網格化,經過數據轉換、預處理(地形矯正)、二維反演最終解釋成圖。從數據采集到軟件處理過程如圖1。剖面解釋成果圖上,不同電阻率數值采用不同顏色表示,不同顏色表示不同電阻率的大小。 根據顏色深淺可看到測線下方不同平面位置處、 不同深度的電阻率分布特征,再依據地質情況,就可對該圖反映的建筑渣土填埋體進行地質解釋。

圖1 高密度電法數據采集及處理流程
使用重慶地質儀器廠生產的DUK-2A 高密度電法測量系統。 系統以DZD-6A 多功能直流電法儀為測控主機, 配以DUK-2A 型120 道多路電極轉換器及大線電纜、 電極等相關附件構成高密度電法測量系統。 治理區域內域建筑渣土場3 塊, 分別布置測線,道間距5 m,采用溫納裝置,隔離系數10。
數據處理應用G3RTomo5.0 高密度軟件,通過數據轉換、預處理(地形矯正)、二維反演最后形成電阻率斷面圖。 建筑渣土場推測3 塊建筑渣土場共布置高密度測線27 條,選取測線C1、C2 和C3 的勘測成果,對填埋的建筑渣土進行分析。
C1 測線前段位于土堆頂部, 后段跨過深坑,共178 個電極,全長885 m,隔離系數10,東北向布設測線。剖面電阻率斷面解釋成果如圖2。橫軸為高密度測線長度,縱軸為高程。

圖2 C1 測線高密度電阻率解釋成果
測線0~240 m 段電阻率值低于75 Ω·m,推測為建筑渣土,該段填埋較深,深度約20~25 m,埋深起伏較為平緩; 測線240~520 m 段電阻率值低于75 Ω·m, 推測為建筑渣土, 起伏較大, 最淺處約8.5m,最深處約20 m;測線643~725 m 段電阻率值低于75 Ω·m,推測為建筑渣土,建筑渣土呈漏斗形狀,最深處約14 m。該條測線建筑渣土填埋較深,起伏較為平緩。
C2 測線位于土堆頂部, 共148 個電極, 全長735 m,隔離系數10,東北向布設測線。剖面電阻率斷面解釋成果如圖3。橫軸為高密度測線長度,縱軸為高程。

圖3 C2 測線高密度電阻率解釋成果
測線0~390 m、400~660 m 電阻率值低于70 Ω·m,推測為建筑渣土, 埋深整體起伏較大, 其中測線200~260 m、260~320 m 和340~390 m 建筑渣土埋深較深且呈球狀,最深處約20~28 m;測線400~660 m段建筑渣土埋深較淺,深度約6~13 m。該條測線建筑渣土填埋較深、范圍廣,多處呈球狀分布。
C3 測線位于土堆頂部, 共179 個電極, 全長890 m,隔離系數10,由西向東布線。剖面電阻率斷面解釋成果如圖4。橫軸為高密度剖面長度,縱軸為探測相對深度。

圖4 C3 測線高密度電阻率解釋成果

圖5 建筑渣土場多斷面三維柵欄圖
測線0~633 m 電阻率值低于85 Ω·m,推測為建筑渣土,整體埋深起伏較大,深度約10~30 m。其中測線0~280 m 段埋深較深,深度約25~20 m,可見該段建筑渣土填埋較深、范圍較廣;測線310~350 m 段埋深較深,最深處達30 m,呈漏斗狀,同理測線480~620 m 也呈漏斗狀。 該條測線建筑渣土填埋較深、范圍較廣、形態各異。
根據高密度電法剖面成果圖, 利用電阻率與極化率成果圖繪制軟件(Geogiga RViewer 6.0)繪制建筑渣土場三維柵欄圖, 更加直觀反應建筑渣土的范圍。建筑渣土場根據高密度電法成果分析,推測有3塊建筑渣土,如圖4,藍色區域顯示表示為建筑渣土分布, 最大填埋厚度14.49~35 m, 平均厚度11.16~22.33 m。
通過對河道建筑渣土場物探勘察,渣土埋深、平均厚度和建筑渣土場地平面面積具有物探成果,結合鉆孔驗證和地質資料,并劃定建筑渣土埋深范圍,為估算建筑渣土填埋場儲量提供依據。 高密度電法在建筑渣土填埋場范圍勘察中取得較好效果, 有效解決實際工程問題,提高工作效率,是綜合物探方法中建筑渣土場范圍勘察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