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姍姍
英語學科作為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對學生的知識積累和能力發展有重要影響。在初中英語學習中,學生將完成啟蒙英語和應用類英語之間的有效銜接。該階段的英語學習對學生后期的英語發展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但是,在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仍沿襲傳統英語教學中的“填鴨式”“滿堂灌”教學,既不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和學習能力的提高,也無法為他們后期的學習打好基礎。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教師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枯燥的教學氛圍和教學活動使學生失去對英語課堂的興趣,這樣的課堂既缺乏學習氛圍,又缺少思維和創造的涌動。因此,教師要結合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調整教學模式。“以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特點為基礎,將知識傳輸和學習能力培養相結合,使學生既能實現課堂上對知識的掌握,又能激發對英語課堂的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學科問題的能力。在現階段初中英語教學中,探究“以生為本”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初中英語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銜接階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但是,經過課堂觀察發現,當前初中英語教學存在很多問題。教師要重視這些問題,并積極探究解決方式,調整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在當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般重點講解語法知識點和語言技巧。教師根據所教的知識點設計教學環節和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嚴格根據教學設計完成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忽視,教學活動單一,導致他們失去對學習的積極性,無法激發學習興趣(金娜娜 2021)。此種教學模式沒有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進行學習探究,導致其無法真正理解講解的知識,同時不符合教育改革的目標,難以培養他們的學科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不利于他們的素質發展。
除了教學觀念落后外,在教學內容上以應試教育為導向,忽視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意識的培養和強化。英語學習是知識積累和認知提高的過程,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言知識,還要培養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思考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對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是學生發展的需要,還是信息時代“關鍵人才”需要具備的品質。鑒于時代背景和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亟須調整教學內容,更新課堂教學模式,滿足學生真正的發展需要和學習需要。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講授簡單的語法知識點和語言技巧外,還要講解閱讀、寫作和跨文化知識等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其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當前的初中英語課堂中,教師為了趕進度,往往組織單一的課堂活動,主要是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收(孟瑩瑩 2022)。重復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對課堂失去興趣,降低學習效率,同時無法培養學習能力。如果持續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不但會失去英語學習興趣,還會影響學習能力、主動學習意識的發展。由于教師的教學活動和真實情境脫軌,學生無法將學科問題和真實情境相聯系,只是單純地學習語言知識,很難真正理解語言,不利于在課堂中發展語言能力和意識。在設計課堂活動時,教師要將學科問題和真實情境相聯系,在真實情境中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提高其學習能力。
基于對當前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的分析,“以生為本”能幫助教師調整課堂教學,從以教師的“教”為主轉向以學生的“學”為主,將課堂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體。
“以生為本”主張在教學的各個方面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從教師以“教”為主到學生以“學”為主,摒棄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教師成為課堂的引導者和推動者,引導學生主動開展探究活動,展開思考、討論,實現自我探究,不僅掌握語言知識,還提高學習能力。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再是單純的課堂活動的參與者和旁觀者,還是課堂活動的促進者和創造者。
簡言之,在“以生為本”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展和需求,組織適合他們的課堂活動,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開發其潛在的學習能力,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提高其學習能力,促進其思維發展。
初中生處于成長、成熟的黃金階段。在該階段,學生正慢慢成為一個成熟的個體,逐漸擁有自己的思想,需要一定的思維能力。在英語課堂中實踐“以生為本”,能幫助學生訓練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除此之外,“以生為本”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課程改革不但要求學生掌握知識,還要求他們提高學習能力。這就要從教學設計、教學活動到教學評價都以學生的需要為主,以學生為中心,關注他們的心理需求,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真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將真實情境融入教學環節,開展生動的教學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推動他們探究學科問題,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生為本”雖然受到一線教師的重視,但是由于他們長期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在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出現時會有很多問題。基于此,教師只有在日常教學中多實踐、多鉆研、多探究,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質量。下面,以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從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評價三個方面探究“以生為本”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選取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2中Reading 部分,呈現部分課堂教學設計,在實踐中探究“以生為本”。
在傳統英語課堂中,教師把重點放在語言知識點的講解上,教學內容單一,導致學生興趣較低,學習效率較低,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難以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2 中Reading部分從學生角度講述了英國學校生活和美國學校生活。
Step 1:Read the passage,find the information and finish the mind map. The mind map is shown below.

School Activities Benefits British school American school
Step 2:According to the mind map and life in our school,write a passage to introduce one of your school activities.Limit the paragraph to 3—4 sentences.
在Step 1 中,要求學生通讀文章,提取并整合文章信息,從而得出比較簡單的細節性信息。在該環節,學生在提取所需信息后,需要組織語言,用通順的語句表達。教師可以把評價對象重點放在學生表達上。然而,Step 1 中還要求學生回答學校活動的好處,由于部分活動在文章中沒有明顯指出,需要他們自己總結,主要考查邏輯能力和推理能力。
Step 2 以Step 1 為基礎,要求學生按照學校實際情況介紹學校活動,把閱讀和寫作相結合。教師構建寫作“支架”,降低寫作環節的難度。首先,Step 1 的思維導圖給學生提供邏輯基礎;除此之外,教師限制作文句子數量,推動學生認真組織語言,多用長句表達,訓練其語法、詞匯等語言知識點。
該教學環節打破了傳統只關注語言知識點和語法的課堂內容,把知識點融入閱讀和寫作,豐富了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了他們的推斷能力、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嚴格按照教材內容講解知識,導致學生被動接收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導致其知識掌握情況不容樂觀。新的教學模式鼓勵教師重視學生的能力和發展需求,將知識和能力培養融合起來,從而提高其學習效率。
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2 中Reading 部分為例呈現教學環節:
Step 1:Read the passage,find the information and finish the mind map. The mind map is shown below.
Step 2:In a group of 4,discuss the activities and the benefits in Chinese schools. And then invent some activities to improve the life in Chinese schools.
Step 1 要求學生通讀文章,提取并整合信息,完成思維導圖。關于活動的信息屬于細節性信息,學生能夠準確定位。關于活動的好處的信息,需要學生推斷并組織語言,能培養他們的推斷能力、邏輯能力和表達能力。
Step 2 采用小組合作方式解決學科問題。在該教學環節,教師要求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甚至創造新的作品。該環節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調動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其英語學習興趣,鍛煉其合作解決學科問題的能力。
在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中,主動權掌握在教師手中,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權。教師根據固定的標準給出評價,會打擊學習較差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不利于其多方面發展。在新教學模式的指導下,教師可以采用多層級、多角度的評價方式,從語法、語音、想法、創造性、表達角度等方面展開評價,或者把評價權交到學生手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宗澤 2022)。
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2 中Reading部分為例,展開教學活動,并開展評價活動。
Step 1:Read the passage,find the information and finish the mind map. The mind map is shown below.
Step 2:In a group of 4,discuss the activities and the benefits in Chinese schools. And then invent some activities to improve the life in Chinese schools.
在Step 2 中,學生會給出各種答案。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更考驗教師在課堂中的應變能力和評價能力。
T:What’s your group’s ideas about activities and the benefits in Chinese schools?
S1:In Chinese school,we will have sports meeting every term.It will make us healthy.
T:Yes,great idea and great reason.S2(同一組的不同成員),is there any other idea?
S2:...
T:S3(同一組的不同成員),is there any other idea?
S3:I think we should also have Reading Week.We need to read every day.
T:Great idea.But why?S4,could you tell us?
S4:Read give us more knowledge.
T:S5(不同組的成員),do you agree with her?
S5:Yes,I agree.
在Step 2 中,教師主要考查一個組的討論成果,從幾個角度作出評價,并沒有忽視小組的任何一個成員,有利于增強團隊凝聚力,鼓勵每個學生都投入討論。同時,教師采用同伴互評的評價方式,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中更自由、更靈活地展現自己,激發其學習興趣。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意識到當前教學存在的問題,并“以生為本”,重視學生的發展和發展規律,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其掌握知識,同時培養其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