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書閱讀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被列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之一,它強調自主性、情境性、實踐性和綜合性。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當下,能否借助信息技術實現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的突破呢?本文以《水滸傳》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對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進行探究。
一、進行線上線下閱讀,改變師生角色
學生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時,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師是整本書閱讀的引領者、點撥者,帶領學生走進小說世界,感受人物魅力,提煉小說主旨,讓學生從中受到情感熏陶和價值指引。要知道,學生是閱讀的主體,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學生閱讀。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軟件、線上微課資源,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
首先,教師成立《水滸傳》閱讀小組,每組由5名學生組成,設置1名組長。組長負責本組內的任務分工、跟進閱讀進度等工作。
其次,教師搜集、制作、上傳《水滸傳》閱讀指導的微課資源,明確閱讀任務、指明閱讀重點、講解閱讀方法、確定閱讀時限,并要求學生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單。
最后,學生依據任務單,結合教師的微課資源、自己的閱讀體驗和網上搜集的內容,聯系小說對問題進行探究,填寫表格內容。
這一教學過程改變了傳統的名著閱讀指導模式。
一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閱讀形式,有效地擴展了閱讀空間,讓學生既可以集中閱讀,也可以利用零散時間閱讀,有不理解的地方還可以反復觀看微課資料,不斷加深理解。
二是師生角色的轉變,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體,教師不再是居高臨下的指揮者,而是課外閱讀的引領者和指導者,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更加自由、深入,推動學生思維進階,從而實現深度閱讀。
三是閱讀方法的多元化,有助于學生迅速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促使其思考如何進行精讀與略讀,如何進行閱讀批注,應該批注哪些內容,如何繪制思維導圖,等等。
二、聯結課內課外活動,創設任務情境
利用信息技術,教師能夠創設豐富多樣的閱讀任務情境,讓學生在任務情境中將閱讀變為實踐,實現深度閱讀。
借助虛擬現實技術,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鹽城市大豐區施耐庵紀念館,深入了解作者。借助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開展項目化名著閱讀活動,例如“我讀《水滸傳》微課視頻制作大賽”和“優秀《水滸傳》課本劇網上展評”,要求學生在閱讀原著的基礎上,自主選擇課題,制作微課視頻并上傳至指定空間,組織全班學生開展網絡投票評比。
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創設閱讀任務情境,打破課堂壁壘,有效聯結課內和課外,一方面有助于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活動的熱情,把原本枯燥的閱讀變得有聲有色,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的“讀”從被動到主動,引導他們在做中學,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
三、講述書內書外故事,探索深度閱讀
1.創設朋友圈情境
在開展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趣味朋友圈情境——如果吳用在智取生辰綱后發了一條朋友圈,你認為有哪些人會在他的朋友圈點贊、評論?為什么?如果武松在醉打蔣門神之后,也發了一條朋友圈,你認為會有哪些好友評論?如何評論?
創設朋友圈的趣味情境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進行前后聯系,深度思考,從而理解人物個性,把握人物關系。
2.觀看改編電視劇
在閱讀了《水滸傳》相關故事情節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去觀看電視劇《水滸傳》的相關片段。例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一章回,原著將其中的片段寫得相當血腥,而電視劇《水滸傳》里的相關情節卻有較大改編。教師可以就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討論,明確電視劇改編的理由,進而加深學生對劇本編創的理解。
3.收看《百家講壇》
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水滸傳》的理解和認識,提升他們的閱讀品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收看央視欄目《百家講壇》中《品讀水滸人物》這一期節目,聆聽大家評論,感受獨到觀點,提升思想境界。這就讓讀書不再是讀死書,而是引向生活,引向人生,引導學生從《水滸傳》中獲得正確的人生導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讀書既要讀進,更要讀出。借助信息技術,學生能讀懂書內書外的故事,走進小說的世界,獲得更多閱讀體驗。
四、整合云上云下數據,實施多元評價
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師應踐行“評價即指導”的理念,要通過科學有效的監管、評價推動學生整本書閱讀能力的提升。信息技術具有這一方面的天然優勢,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隨時進行閱讀監管。閱讀《水滸傳》時,教師要求學生利用微信小程序進行閱讀打卡,這不僅方便家長跟蹤孩子的閱讀進度,而且便于教師對全班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全面把握,并及時作出相應的評價和指導。
信息技術能夠及時呈現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成果。學生在閱讀《水滸傳》時,可以將自己的閱讀感悟發布在平臺上,這些感悟會成為學生們進行自我校正的依據,促進師生、生生交流。教師還可以從中了解學生的閱讀水平,精準描繪學生的閱讀行為特征。
在進行閱讀評價時,教師需整合以下因素,即閱讀規劃制訂、閱讀成果展示、閱讀方法提煉、閱讀品質提升??梢越柚⑿判〕绦蚬奸喿x規劃并進行監督;可以利用微課視頻、課本劇視頻展評等進行閱讀成果展示;可以利用微課視頻進行閱讀方法提煉;可以邀請學生、家長與教師一起在軟件平臺上進行綜合打分,促進閱讀品質提升。這樣一來,既凸顯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科育人取向,而且有過程性評價、表現性評價和終期評價,實現了評價多元化。評價的形式可以是展示、自評、互評等,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和評價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便于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并干預,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調整和反思,最終達成整本書閱讀的目的。
綜上所述,基于信息技術的整本書閱讀指導,旨在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突破當前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困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閱讀、在實踐中閱讀,從而有效提高其閱讀能力,提升其閱讀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