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華
劉書含出生于沈陽,4歲學習跳舞,從小有個“唱跳”夢。一天,媽媽告訴她,有一個地方既能學唱歌、跳舞,還能學表演,年幼的她就這樣稀里糊涂,邁進了當地戲校的大門。“練功實在太苦,我感覺自己被‘騙’了。”
劉書含人生中第一次登臺是在學校的劇院,演的是《蘇三起解》。平時在練功房里聽慣了老師的“挑刺”,當她第一次在臺上聽到觀眾的掌聲和叫好聲時,非常受用,覺得之前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帶著對京劇的熱愛,劉書含考到了沈陽師范大學的京劇表演專業,并且順利保研本校的戲曲專業。研究生階段,學了多年京劇的劉書含,“改行”學起了昆曲。《牡丹亭》里最經典的《游園》《驚夢》兩折,她就學了兩年。雖然都是戲曲,但京劇和昆曲的唱腔、表演形式差別很大。對于劉書含來說,有些變化甚至是顛覆性的,等于是要重新學習演唱。
2017年末,劉書含開始接觸短視頻,最初發視頻主要是記錄一些練功日常、與同學的玩鬧等。沒想到,2018年,她發布的一條短視頻突然間“爆火”。視頻中的她在學校練功房里,前一秒唱戲腔歌曲《弱水三千》,下一秒變幻成流行歌曲《戀愛循環》。這則十幾秒的短視頻迄今獲得800多萬點擊,50多萬點贊。
后來,劉書含發現有很多粉絲,尤其是年輕粉絲對戲腔唱歌、戲曲文化非常感興趣,很多粉絲會在視頻下留言:“看視頻不解渴,能不能打開直播給我們唱一唱?”2022年,研究生畢業后,劉書含有了更多的個人時間,她也更加用心運維著自己的賬號。就算只有幾十個觀眾,她也照樣精心準備,八點準時開播,唱滿三個小時。她相信,只要堅持做下去,戲曲之美就一定能感染更多的人。
今年以來,平臺推出“優質主播扶持”等相關計劃,幫助更多優秀主播打造新舞臺。在平臺的紅利加持下,劉書含也有了新的收獲,她將PK連麥加入直播,并以此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劉書含在PK中遇見了更多的專業戲曲演員。她PK過的戲曲主播,來自各個劇種和行當,有昆曲、越劇、川劇、豫劇、黃梅戲等。劉書含也在直播PK中學習到了不同劇種的演唱方式、表演形式,收獲到寶貴的經驗和成長。
作為一名音樂人,劉書含創作了《良人瘦馬》《無雙》《霸王別姬》等一系列國風歌曲,將戲腔進行了巧妙融入。在與一些樂隊的合作中,她也會在一些歌曲中加入戲腔,效果常常出人意料地好。《成雙》是她和大學同學孫上合作的作品,讓戲曲和說唱彼此碰撞。不僅在各音樂平臺圈粉無數,也在電視屏幕內外收獲了非常好的反響。
運營賬號一年多的時間,讓劉書含愈發感覺到短視頻與直播的興起,為這種創新提供了極佳的契機,很多創新,可能不太方便馬上應用于現場表演,但更加自由的直播間,則孕育著無限可能。劉書含努力不讓自己的直播千篇一律,常常在直播中穿不同的衣服,戴不同的頭飾,拿不同的扇子等等,為觀眾們帶來更多新鮮感。也有粉絲留言表示,可以結合現在的時代特色,對傳統戲曲的劇本或者歌詞進行創新與改編,在直播間中進行表演,一定可以備受歡迎。
年輕觀眾是劉書含直播間的主力軍、生力軍,30歲以下的粉絲比例達到了65%。其中不乏“00后”“10后”觀眾。劉書含在不知不覺中,將傳統文化的魅力,播灑進更多年輕人的心中,讓戲曲變成了“流行曲”。
(編輯 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