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明鎖 陳同 車洋 張良
[摘要]?通過抓取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患者的就診、病歷、檢查、檢驗、處方等信息,改造定點醫院數據接口,實現患者診療數據共享。解決了患者追蹤、市內跨區就診、異地隨訪等管理難題,實現了患者信息的共享。通過建立基于全民健康信息的結核病協同管理系統,實現了患者信息的全面管理與共享,有效解決了結核病患者管理中的一系列難題,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推廣價值。
[關鍵詞]?結核病;協同管理;共享;患者
[中圖分類號]?R52????[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4.05.023
結核病是一種高度傳染性和危害性的傳染病,對人類健康和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影響[1]。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約有1000萬人感染結核桿菌,其中大約有140萬人死于該病。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建設結核病信息管理系統已成為提高結核病防治水平的重要手段[2-6]。
結核病協同管理系統(tuberculosis?collaborative?management?system,TCMS)自2013年7月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以來,結合業務工作需求及政策新要求,經過近十年的不間斷迭代開發,系統功能模塊逐漸完善。它已成為公共衛生相關機構決策輔助、統計分析和業務管理的支撐平臺。本研究主要介紹基于全民健康信息的結核病協同管理系統建設情況。
1??功能需求
首先,TCMS作為國家結核病信息系統的補充,需要實現對結核病患者的全面管理和追蹤隨訪,以更好地促進結核病的防治工作[7-8]。其次,TCMS通過與各級醫療機構的診療數據進行對接,實現數據共享和互通,提高結核病診療的準確性和效率。
TCMS需要提供一系列功能模塊,包括患者信息采集、診療記錄管理、隨訪跟蹤、藥物管理等。這些功能模塊能夠幫助醫療機構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療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并對患者的康復情況進行跟蹤和評估。TCMS需要提供標準化的數據交換接口,以確保不同醫療機構之間數據交換的準確和順暢。同時,TCMS需要能夠與定點醫院[9]進行數據上傳對接,及時獲取定點醫院的診療數據,以更好地進行結核病的全面管理和防治工作。
2??總體設計
2.1??業務系統集成
TCMS涵蓋了市級醫療機構、結核病定點醫院、疾控中心以及各基層社區服務中心等多個組織機構,業務數據在醫院信息系統、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和基層醫療衛生信息系統等各級系統之間進行交換和流轉,見圖1。
當醫生在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系統下進行結核病診斷時,系統會根據ICD-10中的結核病疾病編碼自動顯示結核病報告卡。對于非結核病定點醫院的HIS系統,還會彈出結核病轉診卡。各個醫療機構都按照統一的數據標準,將門診、住院業務中的結核病診斷記錄、醫囑處方、檢驗檢查等電子病歷數據,通過各級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匯總至市公共衛生數據交換平臺,通過接口調用的方式從市公共衛生數據交換平臺中獲取結核病患者的相關信息。
TCMS集成了醫院的結核病報告卡、電子病歷等數據,同時還整合了基層醫療機構的結核病專案和隨訪等數據。根據結核病管理的業務流程,系統劃分了多個功能模塊,包括追蹤管理、患者管理、重點人群監測、隨訪管理、權限管理、用藥管理和短信管理等[10]。
2.2??系統架構設計
TCMS是數字疾控平臺總體設計框架的關鍵組成部分,嚴格遵循國家衛生行業技術標準、規范以及國家電子政務標準化指南和相關標準[11],支持各主流廠商的硬件和操作系統平臺。TCMS運行架構如圖2所示,系統架構采用面向服務架構(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技術,使用Web?Service與外部系統通信,實現醫療衛生業務應用系統的高效整合,形成一個互聯互通的醫療衛生業務協作網絡。TCMS采用B/S架構和J2EE體系開發,服務器部署在云服務平臺上,配置了負載均衡和自動備份機制,以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為了保障系統和數據的安全性,TCMS只在衛生專網內運行,未接入衛生專網的系統用戶必須使用CA證書進行身份驗證,然后通過VPN接入系統。此外,系統還實施了密碼和手機雙因子認證機制,以提高用戶登錄的安全性。
TCMS與數字疾控平臺中的慢性病協同管理、傳染病信息管理等業務系統有機結合,使其能夠更好地融入疾控工作流程,實現數據的高效共享和協同管理,從而提升了結核病防治工作的質量和效率[12-14]。
2.3??數據庫設計
在數據庫設計中,需要充分考慮結核病管理涉及多業務系統數據對接和數據集合的特性。設計原則應符合醫療管理規范,滿足各業務系統的共性要求,并采用字段級別的數據驗證規則、數據庫事務處理和數據校驗規則、冗余備份和多層次權限控制、訪問控制和權限管理、數據加密等技術手段,以確保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TCMS的數據庫模型主要包括以下表格:患者基本信息表、患者就診數據表、患者轉診表、患者就診登記表、患者分揀表以及患者隨訪表。
3??功能設計與實現
3.1??追蹤管理
追蹤管理模塊覆蓋市內外醫療機構報告的肺結核傳報卡和定點醫療機構報告的肺結核“疑似病例”傳報卡。這些報告卡源自醫院HIS醫生工作端的疾病強制報告系統。一旦患者被確診為肺結核,醫生需填寫“法定傳染病報告卡”。接著,醫生繼續填寫“疑似結核病患者轉診單”,系統會自動填寫患者的基本信息,醫生只需選擇“轉診”或“不轉診”。只有完成轉診手續后,醫生才能進行后續診療服務。所有報告卡和轉診信息會實時傳輸至TCMS系統。系統根據結核病報告和轉診信息生成“已轉診”和“未轉診”情況,便于進行轉診核查。系統會生成“需電話追蹤的患者名單”和“需社區追蹤的患者名單”,用于跟蹤未到位的患者,結核防控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可隨時查看并記錄追蹤結果在系統中。
3.2??患者管理
3.2.1??患者信息查詢??患者信息查詢模塊不僅支持多個檢索標準,如錄入日期、姓名、性別、年齡、診斷結果、現住址和末次就診日期,還提供多種類型的登記本查看,包括初診登記本、普通患者登記本、密篩登記本、耐藥篩查登記本和耐多藥患者登記本[15]。緊密集成了全市10家結核病定點醫院的信息平臺,實現了全市患者信息的全面匯總和管理。此外,還提供查痰提醒和耐藥管理規則提醒,進一步提高了系統的實用性,使得結核病患者的管理更加智能和精確。
3.2.2??訪視記錄管理??訪視記錄管理模塊分為初訪和復訪兩種類型,整合了全市15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信息。該模塊支持記錄的排序、新增、編輯和刪除功能,并根據歷次訪視記錄中的服藥情況自動生成普通或耐藥患者服藥卡,方便用藥管理。此外,支持入戶表和隨訪記錄的綜合生成和下載,并允許放棄管理或刪除申請,需審核通過后方可生效。督導人員配置功能允許為每位患者分配督導醫生,同時支持電子藥盒和志愿者管理。系統與耐多藥患者信息關聯,及時提示填寫入戶表,確保耐藥情況和治療方案的準確性。醫護人員可以輕松查看耐藥患者服藥卡月序列表,提高治療效果。
3.2.3??密切接觸者篩查管理??密切接觸者篩查管理模塊有助于追蹤疫情傳播,減少擴散風險。TCMS整合了全市10個縣(市、區)疾控中心信息,提供了全面的篩查管理功能。用戶可以自定義排序規則、查看篩查列表、進行新增、編輯和刪除篩查信息,同時系統會在篩查結果不完整時提醒用戶,并記錄患者全部密切接觸者數量。這些功能有助于用戶記錄和管理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信息,根據篩查和跟蹤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從而有效控制疫情傳播。
3.2.4??患者信息匯總管理??患者信息匯總管理模塊可自動生成信息匯總表,包括簡要病案、個人基本信息、傳報卡信息、就診信息和隨訪管理信息。市、縣兩級能修改病案信息,經審核后上傳國家。還可提取患者的化驗、體檢和配藥等信息,從定點結核病門診獲取個人基本信息、初診和治療信息,實現全面的患者信息匯總管理。這提高了信息匯總準確性和完整性,有效避免聚集性疫情的發生。
3.3??重點人群監測
重點人群監測模塊包括重點人群信息管理、病案信息管理和密篩信息管理。重點人群信息可自動提取或手動新增,例如現住址在外地但學校在本地的患者。支持批量修改篩查結果和休復學時間,提供查看登記本信息的功能。病案信息管理允許查看、編輯、修改和新增重點人群基本信息。密篩匯總信息管理支持新增、模板導入和信息修改。該模塊重點監測特定群體患者,如學生、教師和幼托兒童,為系統提供重要支持[16-18]。
3.4??數據交換接口
數據交換接口的開發是協同管理系統與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協同管理系統與定點醫院之間實現結核病患者診療數據高效、準確、及時和安全交換的關鍵技術之一。該接口嚴格遵循結核病數據集規則,并同時支持多種數據格式,以滿足不同醫院的要求。此外,接口還具備多重功能,如數據驗證、轉換、清洗和加密等,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在定點醫院上傳數據時,系統提供實時監測數據上傳進度和異常數據處理,以保證數據交換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3.5??權限管理
權限管理分為醫療機構、督導醫師和短信管理三個方面。醫療機構管理涵蓋地區、單位名稱、級別、專病單位類型和地址等醫療機構信息的維護。督導醫師管理包括姓名、性別、機構、住址和聯系電話等督導醫師信息的維護。另外,短信管理用于維護患者和醫務人員的提醒短信模板。
4??應用評價
結核病協同管理系統以患者為中心,通過實時監測患者病情變化、提供臨床決策支持、全面記錄患者信息等多種方式,為醫療機構、管理部門和患者提供更加精細化和高質量的服務和支持。TCMS自上線以來,共記錄48?000余例疑似患者的追蹤信息,13?000余例確診患者的管理信息,抓取臨床診療數據60?000余條。
TCMS有效管理患者的基本信息、檢測結果、治療方案和隨訪記錄,全面記錄患者病情并隨時供醫護人員查看和分析。此外,系統可對患者進行分類和分級管理,提高醫生對病例管理的精細化和個性化水平。TCMS能實時監測和預警結核病疫情,通過數據分析工具迅速掌握疫情動態,并提供預警信息,為管理部門提供決策依據,加強疫情防控。TCMS提供臨床決策支持,監測治療效果和病情變化,動態調整治療方案,協助醫生優化治療,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康復率。此外,系統記錄患者診療過程和隨訪情況,為醫生提供全面準確的患者信息,進一步優化治療方案,提升醫療質量。TCMS以患者為中心,利用信息技術,實現信息的一次采集和多方利用,使得醫生、公共衛生工作者和患者家屬等能夠協同管理患者的診斷、治療、隨訪和管理全過程。TCMS的應用促進醫療資源共享和協同,實現患者信息的無縫對接和跨領域協作,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5??總結與展望
本文探討了基于全民健康信息的TCMS的重要性。TCMS通過整合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的患者數據和定點醫院的診療信息,以及收集患者服藥管理數據,建立了自動采集和共享結核病信息的平臺,解決了患者追蹤、市內跨區就診和異地隨訪等管理難題,提高了病例管理效率,并為臨床決策提供了支持。TCMS的推出克服了結核病定點醫院、疾控中心和基層衛生機構信息融合發展中的障礙問題,實現了臨床、社區和實驗室數據的共建共享。然而,TCMS仍存在數據丟失等問題,主要因區域衛生信息平臺開發進度和平臺穩定性不足所致。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進步,TCMS將持續升級和改進,為結核病的防治和研究提供更全面、深入的支持。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 吳周志,?張慧琦,?劉曉俊,?等.?區域結核病全程智慧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21,?18(6):?754–759,?782.
[2] 李青,?王鴻,?陳玲,?等.?基于信息化技術的貴州省結核病防治創新服務平臺建設運行模式探索[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39):?194–196.
[3] 王艷麗,?陳平.?重視信息化技術應用促進結核病防治工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34):?186.
[4] 黃飛,?趙雁林.?加快結核病監測系統信息化建設[J].?中國防癆雜志,?2020,?42(7):?649–652.
[5] 雷娟,?劉濤,?田曉梅,?等.?寧夏結核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統應用效果[J].?寧夏醫學雜志,?2022,?44(4):?378–379.
[6] 鐘倩紅,?馬曉慧,?林志浩,?等.?《佛山市結核病監測管理平臺》在結核病防治工作中的應用評價[J].?中國防癆雜志,?2020,?42(7):?653–656.
[7] 李濤,?杜昕,?陳偉,?等.?中國結核病管理信息監測與監控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防癆雜志,?2020,?42(7):?657–661.
[8] 陳蕊明,?林健雄.?信息化形勢下結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討[J].?結核病與肺部健康雜志,?2018,?7(1):?68–70.
[9] 李曉坤,?袁燕莉,?楊光旭,?等.?《長春市結核病定點醫院信息化管理平臺》的設計與應用[J].?中國防癆雜志,?2020,?42(7):?671–675.
[10] 劉曉龍,?萬振,?崔菲菲.?初診結核病上報與監測管理系統的設計與應用[J].?醫療衛生裝備,?2019,?40(9):?24–28.
[11] 樊明鎖,?張良,?紀威,?等.?基于全民健康信息的數字疾控平臺建設與實踐[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8,?15(4):?432–435.
[12] 張良,?紀威,?李輝,?等.?慢性病智能平臺直報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7,?14(2):?179–183.
[13] 丁克琴,?張良,?董紅軍,?等.?傳染病智能平臺直報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7,?14(1):?50–54.
[14] 張良,?陳奕,?伏光蓮,?等.?基于大數據的登革熱早期預警系統設計及應用[J].?中國數字醫學,?2022,?17(10):?115–120.
[15] 馬愛靜,?趙雁林.?耐藥結核病的流行和監測現狀[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8,?43(5):?502–506.
[16] 沙琳,?游王杰,?周光華,?等.?結核病監測系統在肺結核患者治療管理應用中的效果評價[J].?重慶醫學,?2021,?50(22):?3864–3866.
[17] 張勝男,?徐潔,?葉海明,?等.?深圳市福田區“四位一體、三師共管”學校結核病管理模式構建與實踐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9,?26(12):?1534–1537.
[18] 孫明雷,?趙娟,?王晨,?等.?學校結核病疫情流行狀況及防控策略[J].?中國學校衛生,?2021,?42(10):?1444–1448.
(收稿日期:2023–09–27)
(修回日期:202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