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數智時代科普短視頻創作者的角色困境、歸因澄明與破局路徑

2024-03-08 00:00:00金夢瑤陳玲
科普研究 2024年6期

[摘" "要] 科普短視頻創作者在實現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和助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日益澎湃所激蕩起來的角色沖突卻使科普短視頻創作者陷入不同程度的角色困境。本研究以社會角色理論為分析視角,從角色內外兩方面解析科普短視頻創作者角色沖突的具體表征,并進一步揭示造成其深陷角色沖突之困的內在致因。為破此困局,科普短視頻創作者應樹立正確的科學技術觀,在創作中始終堅守人的主體性地位,回歸到“以內容為先”的創作本質,在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的指引下理性使用新技術賦能創作,并連接更廣泛的公眾群體共創價值,如此方能在時代的洗禮中始終保有自身角色的生命力。

[關鍵詞]社會角色理論" "數智技術" "科普短視頻創作者" "角色沖突" "角色調適

[中圖分類號]" N4;G206.3 [文獻標識碼] A [ DOI ] 10.19293/j.cnki.1673-8357.2024.06.009

科普短視頻創作者作為科學普及工作的重要主體,肩負著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升公眾科學素質等多重任務。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數智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深刻變革,科普短視頻創作者的生存環境更加復雜,其對于變革環境的不適應性日漸突出,新技術“激蕩”起來的角色沖突也日趨激烈,使這一社會角色陷入不同程度的角色困境。由此引發了本文的思考: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數智時代,科普短視頻創作者究竟面臨著怎樣的角色困境,其背后的成因為何,如何破解?社會角色理論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提供思路。

20世紀初,美國社會學家喬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教授首次提出了社會角色理論,用于根據人們所處的社會角色去解釋社會情境中人的行為模式并揭示其中的規律[1]。他提出,“角色”的本質是個體在特定的社會和團體中所處的社會地位,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符合社會期望的一套行為模式[2]。科學普及是一項公益性的社會事業,當下科普短視頻創作者正在為中國科普事業貢獻獨特力量,具有突出的社會作用,但亦會隨著社會的發展或適應或淘汰。縱觀現有研究成果,多聚焦在對科普短視頻內容創作、傳播策略的探索上,僅有少數學者對科普短視頻創作者進行針對性研究,且以個案研究為主,如李雅箏等以“無窮小亮”為例,側重研究了單個科普短視頻創作者在內容生產與傳播方面的優勢[3];黃蕾則對科普短視頻創作者“不刷題的吳姥姥”在傳播策略方面的特征進行研究[4]。現有研究缺乏對科普短視頻創作者群體層面的系統性研究,這為本文留下了進一步研究的空間。鑒于此,本文選擇社會角色理論作為分析視角,解析科普短視頻創作者當下面臨的種種困境,追溯困境背后的內在致因并探究破局之道,以期為創作者能在時代洗禮中始終保有自身角色的生命力提供助益。

1現實困境:數智時代科普短視頻創作者角色沖突之困

近年來,新興數智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科普短視頻創作中,這既豐富了作品的藝術表現形式,又提升了創制效率,但同時亦使科普短視頻創作者深陷“角色沖突”之困。

1.1角色內沖突:科普短視頻創作者的知覺角色與扮演角色之間存在偏差

所謂角色內沖突,是指發生在個體所扮演的同一個角色內部的矛盾[5]。具體到科普短視頻創作者,數智時代的到來對這一社會角色造成了一定沖擊,科普短視頻創作者對角色的認知(知覺角色)與其實際上如何行事(扮演角色)之間存在差距,這便形成了個體內在的角色沖突。

在傳統觀念中,科普短視頻創作者普遍認為自己在社會中應扮演視聽藝術創作者和科學內容傳播者的角色,整個創作過程應是以人為中心,藝術構思和審美表達都由人來整體把關。這就如鄭板橋所說的,創作應經歷從“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6]三個階段,即創作者經過長時間的審美觀照積累豐富經驗,再經由“人”特有的主觀意念構思和醞釀,運用藝術技巧和表達手法才形成“手中之竹”的物化呈現效果,由此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創作”。

進入人與技術的耦合極速加強的數智時代,科普短視頻創作者對自身角色的認知逐漸消弭于數智技術帶來的深刻變革中。近年來,字節跳動旗下剪映的“即夢AI”、快手的“可靈AI ”、智譜AI的“清影”等模型相繼涌現,這些數智技術工具能夠降低制作成本、提高創作效率,如大象融媒應用AI工具后,其短視頻制作周期由原本的一天縮短至數小時,從文案、攝像、主播到后期編輯的工作可由一人輕松完成[7]。盡管先進技術推動了科普短視頻創作的智能化進程,但也增加了創作者被一些帶有“技術決定論”色彩的言論裹挾的可能性。相較于人類創作建立在知識經驗和智識理解的基礎上,機器模型創作的邏輯更多是信息加工和程式化的命令執行,因此,機器模型生成的短視頻較難同人類創作的那般符合邏輯事實,比如阿里云“通義”生成的短視頻畫面銜接非常生硬,視頻中貓咪搟餃子皮的爪子也在播放中途突然變成了人手[8];“即夢AI”生成的短視頻里也出現了穿幫畫面,馬在奔跑過程中,其兩條前腿突然變成三條前腿[9]。以上情況無不表明,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之路尚且任重道遠,盡管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卻尚未達到真正意義上如科幻小說中那般“完全能夠取代人類”的程度。

但是,在唯技術論片面夸大技術作用的影響下,“人工智能將取代人類”等論調已悄然進入科普短視頻創作領域。已有研究指出,目前在抖音、Bilibili等平臺中,AI生成的包括科普短視頻在內的短視頻千篇一律、層出不窮[10]。由此,科普短視頻創作者在創作實踐中不再是“主導者”,而是異化為過度依賴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附庸者”,陷入“人像機器一樣思考”[11]的窘境,這嚴重弱化了其角色內蘊的自主創作意識,創作者難以在技術與影像創作的融合共生中找準自身定位,易出現角色扮演困難等現象。

1.2角色外沖突:科普短視頻創作者的角色現狀與角色期望存在差距

角色外沖突是指發生在角色本人與其他角色扮演者之間的沖突[12],是不同社會地位的人對角色應具有的行為模式的期望不一致而引發的沖突。具體而言,科普短視頻創作者主要面臨來自政府、公眾、視頻平臺方的角色期望,隨著數智時代出現新變化,這些主體對這一角色的期望增多,導致創作者須在不同主體的不同期望中不斷尋找平衡點,而其個體的時間和能力有限,這便形成了角色沖突的土壤。

從政府角度看,科普短視頻有著公共輿論傳播功能,應在意識形態上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新一輪數智技術浪潮席卷全球,國內外環境日趨復雜,意識形態領域的矛盾和較量也更加尖銳、復雜。一些西方國家借助數字傳播技術的優勢,將互聯網作為對中國意識形態滲透和角逐的主陣地,他們聲稱“社會主義國家投入西方懷抱,將從互聯網開始”[13],企圖利用數智技術的先發優勢加大對中國意識形態滲透的力度,以或隱或顯的方式持續向中國輸送西方思潮和意識形態。因此,中國政府對科普短視頻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其創作行為不應只是單純的文化商品生產或藝術創作,還要“突出科普工作政治屬性”[14],這意味著其作品的政治性也應當加強。然而現實狀況卻與此存在一定差距,仍有一些科普短視頻創作者缺乏政治素養,更有甚者還在創作中有意或無意地犯下明顯的政治性錯誤,如在曾是科普短視頻頭部賬號的“回形針”發布的“自來水從哪里來”中,就出現了中國地圖缺少臺灣省這類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情況。諸如此類的錯誤隱匿于各類科普影像載體中,在網絡空間光速、大范圍地向公眾傳播,嚴重侵蝕了國家意識形態安全。

從公眾角度來看,他們個性化的思想意識在數智化語境下相繼覺醒,其科普需求和觀看需求也隨之改變,新需求引發了公眾對科普短視頻創作者的新角色期望。但遺憾的是,當前科普短視頻創作者的角色現狀與公眾對其的角色期望存在差距。具體而言,數智時代的技術賦能使影像創作的工具和權力下放到每個普通人手中,大量非專業背景但熱衷于創作的個體通過較低門檻涌入科普短視頻創作領域,但由于其自身科學知識儲備和科學素質有限,這類創作者易將未經考證的知識或信息帶入作品中,如“蜂蜜和花粉中含有的小分子肽能以毒攻毒防過敏”“量子賦能可實現農作物增產增收”之類的內容時有冒頭,公眾極易在真假難辨的內容中被誤導,這有悖于公眾“獲取嚴謹、準確的科學知識或信息”這一觀看初衷。還有一種情況是多個創作者皆使用同類AI工具生成作品,這極易造成短視頻內容或形式千篇一律的不良后果。同時,也有創作者為實現流量紅利的商業變現而跟風熱門內容,并使用AI工具批量復制、拼合出新的科普短視頻,如專注醫療流量變現的MCN機構創始人曾聲稱,要做爆款視頻就要找10個流量好的同類IP,從中梳理出最火的20個視頻進行1:1翻拍修改。類似這樣的“創作秘籍”在平臺上廣受追捧[15],不少模仿爆款但毫無新意的作品也隨之出現,引發內容同質化、低水平重復等問題,這些重復性的同質內容顯然無力有效回應公眾當下多樣化的需求。

從視頻平臺方角度看,與市場中其他企業一樣,他們始終遵循著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業邏輯,具有天然的逐利性。而傳統科普短視頻創作高度依賴創作者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積累的實踐智慧,更注重作品的文化藝術價值。由于一部作品從完成到呈現在觀眾眼前既離不開創作者的藝術創作,還高度依賴視頻平臺方的傳播,而兩者又各有自身的價值堅持,這必然導致視頻平臺方所期望遵循的商業盈利邏輯與創作者實際主張的藝術創作邏輯時常發生背離。數智時代的來臨加劇了這一趨勢 ,新技術的廣泛運用使“藝術生產”與“商業生產”這對矛盾關系在當下變得更為尖銳,科普短視頻創作者的實際行為無法滿足視頻平臺方的“角色期望”。當下,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智技術正在深刻改變科普短視頻創制的方式,并已經逐步滲透至創作、生產全流程的各個環節,包括自動生成文本、分鏡、音頻甚至影像等。盡管新技術的出現具有歷史進步意義,但同時也帶來諸多風險挑戰。一些創作者在流量規則主導的平臺傳播環境下,開始盲目依賴人工智能、爬蟲等技術手段來快速、批量產出模板化的科普短視頻,在此情境下誕生的作品極易存在創作質量參差不齊、缺乏情感和思維等“人性”要素、內容同質化等局限性,甚至可能出現版權侵權、侵犯隱私等違法或違背倫理的風險。由此,藝術生產的個性和創造性被稀釋甚至隱匿,“想象力的可能性越來越由計算系統所決定”[16],這極易造成社會進步中人與技術關系的本末倒置,科普短視頻創作者作為專業藝術創作者的價值在平臺商業考量的凌駕之下逐漸失去立足的空間,面臨專業角色模糊的危機,角色外沖突亦日益加劇。

2歸因審思:數智時代科普短視頻創作者角色沖突之成因探賾

當下,數智技術的迭代更新正在顯著改變科普短視頻創作者的生存環境,在新技術激蕩起的一系列變化沖擊下,創作者在變革環境中的不適應性突出,由此陷入角色沖突的困境。因此,本文將基于新技術帶來的新變化進一步探賾角色沖突的成因。

2.1技術變革顛覆傳統創作范式

數智技術的加速演進推動著傳統科普短視頻創作生態的變革,打破了科普短視頻的傳統創作范式,這動搖了科普短視頻創作者作為藝術創作者的主體作用和專業權威性,藝術創作中創作者“人”的主體性地位開始在現代社會的數智化進程中趨于下降的態勢,正如列夫·馬諾維奇(Lev Manovich)所言:“運動影像的文化正在被重新定義。”[17]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自動生成內容的能力、物聯網的泛在連接能力、5G技術的高速數據傳輸能力、大數據快速的資料處理能力等技術疊加所形成的合力極大提升了影像資源的獲取和共享效率。這些技術的介入可以實現對既有科普影視作品、特效素材、聲音素材等海量視聽素材的快速積累,而這種積累為人工智能的模型訓練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樣本。在傳統科普短視頻的創制過程中,人類創作者的主體作用明顯強于“攝影機”“燈光器材”等不能自主完成創作的技術設備。而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型數智技術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制作等方式,可以做到脫離人類創作者,勝任劇作腳本輸出、分鏡繪制、角色設計、視覺特效等工作,在創制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還能夠結合用戶需求在短時間內實現科普短視頻內容的快速生產和優化。數據顯示,與真人拍攝相比,采用人工智能技術生成短視頻素材可以使制作成本和時間成本分別降低75%和67%[18]。

數智技術賦能創作的初衷是將創作者從基礎、重復的低端工作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專注于更具創造性的高端工作。但現實卻是,一些科普短視頻創作者走不出數字技術營造的“舒適區”而陷入創新困境。他們使用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技術工具毫不費力地獲得原本須親自在實踐中付出努力和反復探索才能習得的知識經驗,并在極短時間內對這些知識經驗構成的海量素材進行訓練與學習,最終基于對已有數據集的調度和拼湊產出科普短視頻,這些影像的創作構思和藝術表達幾乎都是依賴于技術工具完成,其“藝術靈韻”逐漸走向消解。

隨之而來的便是內容同質化嚴重、知識產權侵權等一系列的負面效應,部分投機取巧者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拼湊、批量產出模板化的科普短視頻,淪為類似 “文本盜獵者”[19]的角色,其作品更多是對過往影像素材的融合再造,創新性明顯不足,陷入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所說的“高科技剽竊”[20]怪圈。在批量產出的過程中,人工智能存在著不透明性與不確定性,常被學者詬病為“技術黑箱”[21-23],其可能在高度模仿受版權保護的音視頻或是不標注素材正確來源的情況下生成所謂的“原創內容”,這就導致生成的內容可能與原視頻雷同,產生版權侵權和知識產權主體界限模糊等問題。長此以往,這些科普短視頻創作者易養成創作惰性,人類創作者的藝術想象力與創新意識也將會陷入停滯不前的僵化狀態,自然人的思維情感、倫理屬性等“人性”要素逐漸被削弱,最終陷入“我們把機器制造得越來越像人,卻把人培養得越來越像機器”[24]的困頓局面。

2.2技術賦權催生出主體泛化的創作圖景

傳統科普短視頻創作者的專業性基本源于其自身長期在藝術基礎知識、科學知識、藝術表現技能、科普創作技巧等方面積累的諸多經驗,這使普通大眾與專業創作者之間始終橫亙著一道短期難以逾越的高墻。近年來,隨著影像生產工具和數智技術的下放普及,專業性的習得不再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普通大眾無須通過長期知識經驗的學習和積累,也能在隨處可見的技術賦權下創作,藝術生產權力不再掌握在少數文化精英手里。目前,ChatGPT、文心一言等文生文工具能自動生成短視頻腳本,DALL-E2、Midjourney等文生圖工具能自動生成圖片素材,Sora、Runway、Pika等文生視頻工具能自動生成動態圖像或影像。普通大眾通過簡單的文字輸入,便能或單一或組合地使用這些技術開展科普短視頻創作,并在短時間內實現快速的內容呈現。加上抖音、百度等主流平臺皆大規模普及了AI自動剪輯、匹配音樂、生成字幕等功能,這些皆簡化了普通大眾制作科普短視頻的流程。一種“全民皆可創作”的社會新景觀正在生成,普通大眾在新型數智技術的增權賦能下逐漸解構傳統創作者的專業性,業余創作者逐步擠占原有科研工作者、科普專家等權威科普主體的話語空間,開始平等地分享科普短視頻內容生產的權力,兩者間的角色邊界開始消融,整體呈現出創作主體泛化的現實圖景。

但在由新技術崛起掀起“全民參與創作浪潮”的繁榮表象背后亦藏隱患。當普通大眾運用新技術自動化的內容生成能力產出科普短視頻時,由于自身缺乏相應的專業素養和知識儲備,其對產出內容的科學性、真實性、合法性的鑒別能力有限,由此引發作品質量良莠不齊、偽科學內容泛濫等一系列問題。以ChatGPT、Sora為代表的新技術工具在降低科普短視頻創制門檻的同時,也催生出一大批由非專業創作者或商業機構創建的自媒體營銷號,其中不乏散播謠言的劣質賬號,如一自媒體賬號在抖音發布用AI生成的虛假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地震災情畫面誤導觀眾;一自媒體賬號利用AI生成“三星堆挖出酷似‘飛碟’的青銅器”畫面,使觀看者誤信“三星堆文明的起源并非地球”這一虛假科學信息等。類似的內容常有出現,這勢必對科普短視頻創作群體的角色表現造成負面影響。

2.3技術放權加深商業資本對科普短視頻創作者的裹挾

科普短視頻所棲身的視頻平臺憑借數智技術突破物理時空和地理空間約束[25],賦予創作者與觀眾雙向互動的權力。技術放權之下,觀眾的角色地位開始發生變化,由“被動接受內容”的客體地位轉變為“主動反饋需求”的主體地位,他們可根據個人喜好自主選擇科普短視頻的內容和獲取方式,并通過平臺點贊、評論、打分等方式實施評價反饋行為。這些受眾行為可以被點擊率、瀏覽時長、轉發量等方式量化呈現,這些流量計量指標是平臺的內在商業訴求和關注焦點。在流量規則主導的商業邏輯下,算法技術將“人”打上數據標簽進行“分揀”,平臺會基于用戶的數據標簽精準推送其偏好的內容,觀眾在同質算法推薦構建的“信息繭房”中逐漸弱化自主選擇的意識,產生“信息偏食”。在同類型信息重復推送的惡性循環中,更多高質量、有價值的內容被邊緣化,淹沒在大量看似備受用戶追捧、實則同質化的內容當中。

在此之下,大眾在資本和技術合謀編織的注意力經濟網絡中,越來越依賴數智技術所形塑的生活,在無意識中把自身的某種信息選擇能力讓渡給技術,平等、自由獲取信息的能力不斷被消弭,大眾所擁有的“自主選擇”最終只能淪為被資本和技術所蒙蔽的“有限自主”。科普短視頻創作者也隨之輕易被算法景觀左右,逐漸被點擊率等商業指標裹挾,更有甚者在資本和技術的“循循善誘”下,失去探尋藝術魅力和普及科學真理的熱情,而過分追求開發科普短視頻內容的商業價值,忽視其本應有的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最終可能造成淺薄空洞或有害內容傳播等問題。美感的生產完全被吸納在商品生產的總體過程之中[26],這意味著藝術生產也難逃商業的滲透,日漸受到商品生產的價值規律支配和制約,賺取利潤的多寡成為衡量科普短視頻價值的重要尺度。長此以往,可能會瓦解創作者對自身的專業信心和專業身份認同,在商業資本的加速裹挾中逐漸困囿于“我應該做什么”的迷思中難以自拔。

3破局路徑:數智時代科普短視頻創作者的角色調適

當前,傳統科普短視頻創作者所面臨的“角色沖突”困境有目共睹。社會角色理論認為,及時作出角色調適,是角色沖突得以消除或緩解的關鍵。

3.1角色內調適

3.1.1角色應守之義:保持“以人為本位”的創作定力

當前,在科普短視頻創作領域,由“唯技術論”帶來的各種問題,都是因為在“技術為人所用”的邏輯起點上出現了方向性偏差。所謂“技術取代人類藝術創作”等類似的不恰當言論嚴重誤導人們,企圖使工具理性完全凌駕于價值理性之上。面對這些言論,科普短視頻創作者需要保持清醒,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位”的創作定力,這是因為科普影像創作的精髓在于:一是正確揭示科學的本質;二是個人獨特的審美表達。就前者而言,由于科普短視頻的核心價值在于為公眾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確保作品內容具備科學性因而成為關鍵。相較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術可能帶來“出現錯誤而不自知”的“幻覺”問題,傳統科普短視頻創作者因經過相對長時間的積累形成專業的知識儲備、藝術素養、審美經驗、實踐技能,這最大程度保證了科普短視頻作品內容的科學性。就后者來說,科普短視頻的本質是影像藝術品,“靈韻”則是其不可或缺的生命之魂,決定了作品的創作高度。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曾指出,藝術品不可復制、獨一無二的特性使其有了一種神秘的“靈韻”,它體現了藝術創作的“本真性”[27]。由此可窺見,藝術“靈韻”的生成正是依賴于創作者個人獨特審美表達的注入,這是技術復制和再生產所不能替代的[28]。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術所產出的內容多是基于算法模型對已有視頻數據集的提取、再現或重組,久而久之,創新性便會在陳舊素材循環的怪圈中枯竭,真正“新”的內容再也無法生成,科普短視頻創作也難以真正實現新的升華。

有鑒于此,科普短視頻創作者應及時認清,無論技術如何進步,機器和技術工具都無法全面取代個人創作在藝術審美、專業經驗、人性表達等方面的優勢,任何技術迭代升級的初衷應是為人的全面發展而服務,技術應是賦能而非取代人類創作的主體性。科普短視頻創作者應保持“以人為本”的創作定力,避免技術盲從,在“人須是技術的主人”的前提下堅持自主創作,理性使用新技術使自己超越本體力量,從而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公眾構建出內容豐富、向度多元、質量上乘的創作新景觀。

3.1.2角色應然之責:遵循“內容為先”的創作原則

新技術的引入大幅提高了科普短視頻的創作速度和數量,但與此同時,偽科學、偽知識、“標題黨”等大批內容低劣的作品開始“肆意橫行”。身處如此迷局,科普短視頻創作者應當回歸科普創作本源,嚴格遵循“內容為先”的創作原則,具體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提升科普短視頻創作者的角色技能,確保高質量內容在變革環境中的持續供給。角色技能是指某一角色承擔角色責任所需要掌握的技術或所具有的能力[29]。在以數智化為表征的新時代,傳統理念下生成的角色技能逐漸顯露出其局限性,科普短視頻創作者想要在變革環境中獲得生存空間和可持續發展,就應學會順應數智化發展的新要求,作出匹配當下時代特征的角色技能調整。當前是“萬物皆互聯,無處不智能”的時代,這就要求科普短視頻創作者應具備數字技能和數字素養,積極學習并靈活應用新理念、新技術、新工具產出精品,同時保持對潛在風險的高度敏感和清醒認知,明確數智技術的應用邊界,構建人機和諧共生、聯袂共贏的創作新生態。

第二,加強科普短視頻創作者的政治素養,確保作品內容的價值導向正確。科學史家樊洪業在其研究中指出,科普理念是從主流意識形態的框架中衍生出來的[30],科普工作應服務于國家意識形態的整體建設。這意味著,科普短視頻創作者不僅是視聽藝術的創作者和科學內容的傳播者,還應是國家意識形態的闡釋者、宣傳者和捍衛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掌握國家的大政方針和政治局勢,并始終保持政治敏銳力、思想定力和前瞻性眼光。故而,科普短視頻創作者應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堅定政治立場和政治信仰,自覺抵制各類錯誤思潮的侵蝕,通過創作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來增強公眾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認同,維護好主流意識形態安全。

第三,科普短視頻創作者應守好商業道德底線,確保作品內容的科學性。面對商業誘惑與資本操控的漩渦式陷阱,科普短視頻創作者應時刻警惕商業利益的侵蝕,及時杜絕和摒棄通過AI工具生成惡搞災難事件的內容騙取點擊率,以及將有悖于真實性的偽科學內容包裝成科普視聽產品向大眾兜售并謀取私利等不良現象,增強對作品內容科學性與嚴謹性的追求,從而形成依靠精品內容吸引大眾,正確滿足大眾科普需求的正反饋循環。

3.2角色外調適

3.2.1建構角色規范:以法為盾,以評價標準為尺

科普短視頻創作者除在自我層面進行角色內調適以外,也應借助外部力量進行角色外調適,走出角色困境。

在國家政府層面,應針對數字技術應用于科普短視頻創作過程中出現的種種亂象進行立法規范,例如明確數字技術工具生成作品的版權歸屬問題,加大對網絡造謠行為的追究力度,明確數據的采集與使用規范,完善相關的反壟斷法律法規等,杜絕版權侵權、網絡欺詐、侵犯隱私、造謠傳謠、意識形態滲透、知識產權侵權、平臺寡頭數據壟斷等危害科普短視頻創作生態的現象發生,從制度層面保障數字技術賦能科普短視頻創作而非成為數字負擔,使科普短視頻創作有法可依。

此外,相關管理部門應鼓勵相關單位積極推動科普短視頻內容評價標準的制定和落地,使科普短視頻創作者在新技術環境下有章可循,正確處理數智技術應用與創作之間的關系;同時也為視頻平臺方提供內容審核標準,加強對作品的內容監管,精準識別低劣內容,避免在特定算法加持下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檸檬市場風險,為真正的科普短視頻精品保駕護航,還科普短視頻創作者一個風清氣正的創作環境。

3.2.2提升角色能力:與公眾共創價值,以高質量供給帶動新需求

在數智時代,公眾差異化、個性化、多元化的科普需求和觀看需求迅速涌現。對此,科普短視頻創作者應改變傳統的“僅憑個體有限經驗和主觀偏好單向主導創作”的方式,運用數智化思維與技術連接更廣泛的公眾群體來共創價值。

一方面,科普短視頻創作者可借助數智化手段及時捕捉動態變化的公眾需求,特別是獲取公眾對科普短視頻內容的設計、改進等價值創造活動方面的詳細需求。創作者在結合公眾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科普短視頻內容供給,持續輸出高質量的原創作品。科普短視頻創作者不再單憑主觀判斷去決定給公眾提供什么,而是更注重基于共創價值的信息交換體驗,在保證內容科學性及專業性的前提下,高效滿足市場中尚未被滿足的、合理的公眾需求,最終在科普短視頻創作者與公眾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的正反饋循環。

另一方面,科普短視頻創作者應科學利用數智新技術激發和引導公眾對高質量內容的新需求,可借助平臺精細的用戶數據分析對作品內容、觀看形式進行創新,激發公眾的觀看欲望,拉動公眾觀看需求的升級,改變過去創作者在流量邏輯下對公眾淺層需求的一味迎合,降低公眾對看似“感興趣”實則“同質化”內容的不良依賴,開辟新的價值增值空間。同時,各網絡視頻平臺可改善流量分配規則,發揮內容把關的保障作用,給予優質創作者更多科學的流量扶持,營造優勝劣汰的良性競爭環境。具體而言,平臺可通過結合前文所提及的科普短視頻內容評價標準篩選出高質量作品,并加大對這類內容的推送力度,以“高質量供給”激發公眾對高質量內容的新需求,留住真正具有創新精神、科學精神、藝術精神的創作者。由此,科普短視頻創作者能夠發揮價值引領的作用,將更多先進、正確的科學內容傳遞給公眾,增加科學的社會到達率,培育公眾對科普短視頻更高層次的需求,從根源上打破科學內容低端供給過剩的桎梏。

4結語

在當下的數智時代,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一系列顛覆性技術的深度應用,給社會各領域的各類角色群體帶來了新的風險挑戰,科普短視頻創作者亦不例外。面對數智技術日益澎湃發展所激蕩起來的角色沖突,科普短視頻創作者應樹立起正確的科學技術觀,在創作中始終堅守人的主體性地位,回歸“以內容為先”的創作本質,并在法律法規、行業規范的指引下理性使用新技術賦能創作和連接更廣泛的公眾群體來共創價值,如此方能走出當前的角色困境,創作出更多導向正確、創新突出、雙效俱佳的精品力作,全面發揮科普的基礎支撐作用,以高質量科普服務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建設。

參考文獻

喬治·赫伯特·米德.心靈、自我與社會[M].霍桂桓,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353.

劉永芳.社會心理學[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43.

李雅箏,史萌.玩具·鏡子·藝術:科普短視頻個人創作者的內容生產與傳播——以“無窮小亮的科普日常”為例[J].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2024(1):97-109.

黃蕾.國內科普類短視頻傳播策略研究——以“不刷題的吳姥姥”為例[J].中國報業,2024(15):28-29.

丁水木,張緒山.社會角色論[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153.

鄭板橋.鄭板橋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54.

馬文歡,王梓薇,黃超蘭.AIGC影響數字出版產業鏈韌性機制模型研究[J].科技與出版,2024(9):54-62.

讓貓咪包餃子?AI視頻生成“翻車”:有的貓爪變人手,有的“偷感”十足[EB/OL].(2024-10-12)[2024-10-1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2662672643121087amp;wfr=spideramp;for=pc.

字節跳動的首款AI視頻工具Dreamina翻車了?[EB/OL].(2024-04-25)[2024-09-18]. https://mp.weixin.qq.com/s/KlSj-Bv4G-t7KClCd6US5w.

周厚翼.從“貧乏影像”到“權力影像”——AI算法時代的影像政治[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23(1):76-87.

Tim Cook Discusses Staying Human in An AI World[EB/OL].(2018-11-19)[2024-09-18]. https://www.axios.com/2018/11/19/tim-cook-apple-artificial-intelligence-human.

丁水木,張緒山.社會角色論[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152.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網絡強國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51.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EB/OL].(2022-09-04)[2024-07-16]. http://www.gov.cn/zhengce/2022-09/04/content_5708260.htm.

你關注的百萬粉絲網紅醫生,被封了[EB/OL].(2024-08-06)[2024-09-18]. http://www.zgxwzk.chinanews.com.cn/society/2024-08-06/22772.shtml.

Ed Finn. What Algorithms Want:Imagination in the Age of Computing[M]. Oxford:MIT Press,2017:192.

列夫·馬諾維奇.新媒體的語言[M].車琳,譯. 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2020:312.

陳兵.人工智能介入短視頻創作的倫理風險及應對策略[J].中國電視,2024(9):75-80.

亨利·詹金斯.文本盜獵者:電視粉絲與參與式文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1.

Open Culture. Noam Chomsky on ChatGPT:It’s“Basically High-Tech Plagiarism”and“A Way of Avoiding Learning”[EB/OL].(2023-02-10)[2024-07-16]. https://www.openculture.com/2023/02/noam-chomsky-on-chatgpt.html.

張鋌.人工智能嵌入社會治理的風險及其規避[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22(3):120-126.

王戈,李顯洪.ChatGPT技術應用的情報分析:國內外文獻綜述[J].情報雜志,2024,43(8):143-151.

Fui-Hoon Nah F,Zheng R,Cai J,et al. Generative AI and ChatGPT:Applications,Challenges,and AI-human Collaboration[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se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2023,25(3):277-304.

Zhai X.ChatGPT User Experience: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22:1-10.

馮華,陳亞琦.平臺商業模式創新研究——基于互聯網環境下的時空契合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16,336(3):99-113.

詹明信.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M]. 陳清僑,嚴峰,譯.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429.

瓦爾特·本雅明.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M]. 王才勇,譯. 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8-13.

H Lefebvre. The Production of Space[M]. Oxford,UK:Blackwell,1991: 39.

常媛媛,曾慶香.新型主流媒體新聞的身份建構:角色展演與道德規訓[J].新聞界,2020(2):29-36.

樊洪業.解讀“傳統科普”[N].中國科學報,2004-01-09.

(編輯" 顏" "燕" " 荊祎瀾)

收稿日期:2024-09-26

基金項目:中國科普研究所“新時代中國科普影視供給研究”項目(240207);中國科普研究所“科幻產業發展研究及高水平交流平臺搭建”項目(240105)。

作者簡介:金夢瑤,中國科普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科學傳播、科普創作、文化產業研究,E-mail:jinmengyao@cast.org.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最新| 中文字幕 91|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美女黄网十八禁免费看|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91成人精品视频| 伊人色天堂|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国产毛片久久国产|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9999在线视频| 午夜久久影院|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精品91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久久九九热视频| 中国毛片网|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三区|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专区一区| 亚洲无线观看|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97综合久久| 成人在线亚洲| 高清国产在线| 日本影院一区| 99这里精品| 经典三级久久| 日韩激情成人|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久草视频精品|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欧美α片免费观看| 在线播放国产99re| 久草性视频|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的|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久久成人18免费|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