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 鞏鑫









【摘 要】 當前,減稅降費已成為各國推動經濟增長和促進企業雙元創新的重要舉措。文章以2012—2022年A股上市企業為研究樣本,根據減稅理論與雙元創新理論,深入研究減稅降費對企業雙元創新的影響及其內在機理。結果表明,減稅降費對企業實質性創新和策略式創新均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考慮股權性質、地區分組后研究結論依然穩健;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增強了減稅降費對實質性創新的正向效應,但對策略式創新的影響不明顯。在非壟斷企業的樣本中,減稅降費對實質性創新具有更明顯的改善效應;在大企業的樣本中,減稅降費對策略式創新具有更明顯的改善效應。文章為減稅降費政策驅動企業實質性創新和策略式創新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也為減稅降費政策嵌入企業雙元創新提供經驗啟示。
【關鍵詞】 減稅降費; 雙元創新理論; 實質性創新; 策略式創新;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
【中圖分類號】 F83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4)05-0116-09
一、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基于雙元創新理論,企業的創新活動可以分為實質性創新與策略式創新,實質性創新是企業脫離原有技術軌道、尋求新技術,是一種大幅度、根本性和激進型的創新活動;策略式創新則是在現有的技術或產品框架內進行[1]。Mom et al.[2]指出,雙元創新可被視為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實施雙元創新有利于企業短期生存與長遠發展。創新能夠為企業帶來差異化和競爭優勢,但是創新活動具有風險大、資金投入高、不確定性較大等特點,加之一些企業經營資金緊張、創新意愿不高,此時需要政府的“有形之手”予以扶持,糾正創新市場失靈現象。近年來,我國接連實施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改革方案不斷完善,“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并舉”和“減稅與退稅并舉,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2023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2.2萬億元,有效助力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市場活力。各種稅收優惠政策核心都是通過降低企業負擔水平來促進創新投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已有文獻主要從創新投入、創新績效視角研究減稅降費對企業創新的影響。一是減稅降費和創新投入。創新需要資金支持,減稅降費緩解了企業內部的資金流出,間接增加了企業對創新的資金投入[3]。二是減稅降費和創新績效。創新具有外部性特征,研發初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減稅降費可以分散企業風險,激發創新熱情,提高創新績效??梢钥闯觯F有文獻對減稅降費與創新的研究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但仍存在可以拓展的地方。首先,在研究減稅降費對企業創新的影響時,主要將企業創新視為同質性活動,并沒有分析減稅降費對不同類型創新活動的影響,研究結論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其次,之前研究主要從企業內部角度進行探討,并未結合國家的宏觀經濟環境。然而近年來,國際局勢錯綜復雜,經濟環境的動蕩和貿易摩擦的加劇會導致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加大。2022年,全球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年度指數約為314.9,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上升了2.01倍。奈特不確定性認為,不確定的經濟政策會鼓勵企業增加創新投入,以追求最大化利潤。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在逐年加劇,研究減稅降費政策與企業雙元創新的關聯性對于推動企業持續深化創新、維護經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綜上,本文以2012—2022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分析減稅降費對雙元創新活動的影響,并基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視角,探討減稅降費對企業雙元創新的調節機制,為這一領域的研究提供增量貢獻。本文可能創新之處包括:(1)以減稅理論和雙元創新理論為基礎,實證檢驗減稅降費對企業雙元創新帶來的直接效應,豐富減稅降費帶來的經濟后果研究。(2)加入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減稅降費的交乘項,深入研究三者之間的關系,拓展了減稅降費、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企業雙元創新的研究內容。(3)從異質性角度出發,探究減稅降費在產權性質、市場支配地位和企業規模不同的企業雙元創新中的作用是否存在差異,為進一步完善減稅降費政策及相關制度提供決策依據。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減稅降費對企業雙元創新的直接影響
企業的創新能力影響著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實質性創新和策略式創新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大小具有顯著差異,實質性創新更關注新領域的技術突破和創新,而策略式創新則專注于對現有技術和產品的改進和優化。實質性創新衍生出的價值高且難模仿的新產品或服務,不僅可以幫助企業有效占領市場,還能提高企業應對外部風險和壓力的能力。減稅降費加大了研發投入力度,能提高企業投融資結構的有效性,引導企業探索新的利潤增長途徑,從過去以“數量提升”為主的生產模式轉變為注重“質量提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模式,推動企業尋求新的資源進行實質性創新[4]。稅收激勵促使企業更多從事實質性創新活動,從而提高了創新質量[5]。換言之,企業在面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時,需要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開發具有競爭優勢的高附加值產品,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實質性創新提供了更好的創新環境和經濟支持,促進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稅收優惠、政府補貼、市場競爭的多重作用會激發企業進行不同形式的創新行為,包括實質性創新和策略式創新。一方面,策略式創新屬于低質量創新,具有較強的模仿特征,更依賴外部資源支持,在稅收激勵下,企業為追求快速收益會增加策略式創新投入[6]。另一方面,策略式創新強調提升現有經營效率,企業將獲得的減稅降費現金流投入策略式創新活動,以獲取更多現金流用于企業運營。因此,減稅降費對從事策略式創新活動的企業創新產出的促進作用明顯[7]。由此,提出假設1。
H1a:減稅降費可以顯著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即減稅降費對實質性創新存在正向作用。
H1b:減稅降費可以顯著促進企業策略式創新,即減稅降費對策略式創新存在正向作用。
(二)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調節作用
經濟政策作為政府調整主體行為的重要手段,是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之一。在信號理論中,政策被視為引導經濟活動的信號。當外部政策的不確定性和環境動態性較高時,企業所接收到的有關經濟活動的信息不夠充分,這會導致企業決策的模糊性增加[8]??紤]雙元創新模式的差異化特點,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于減稅降費與實質性創新、策略式創新的影響的調節作用亦會存在一定差異。企業在進行實質性創新活動時需要考慮未來市場需求、技術風險和相關成本等因素,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政策環境,企業為應對市場風險和增強市場競爭力,通常會選擇增加要素投入以促進企業創新。當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較高時,企業為謀求發展,必須加大研發力度并生產新產品,減稅降費會刺激投資,激勵企業提升實質性創新,實施新的創造價值戰略[9]。根據前景理論,當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可能影響企業未來收益時,管理者的風險偏好陡增,企業更加重視減稅降費政策帶來的效果,更偏向于做出尋求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決策行為[10],此時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會對減稅降費與實質性創新間的影響發揮正向作用。然而,由于實質性創新的投入周期長、風險大、回報慢等特點,企業在追求創新“質量”的同時,也需要追求創新“數量”,策略式創新是基于企業現有優勢存量進行技術改良,追求“短平快”的利益最大化,對企業發展和利潤獲得做出增量貢獻[11],因此,企業更樂于利用減稅降費緩解的融資約束開展策略式創新,即企業有動機偏好策略式創新抵御經濟政策不確定帶來的系統性風險。據此,本文提出假設2。
H2a: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減稅降費與實質性創新起正向調節作用。
H2b: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減稅降費與策略式創新起正向調節作用。
三、研究與設計
(一)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2012年是我國“減稅降費”改革實施元年,故本文選取了2012—2022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作為初始樣本,隨后根據以下條件進行了篩選:(1)剔除金融保險行業的公司;(2)剔除ST、*ST以及PT類別的公司;(3)剔除了關鍵變量專利數量缺失或異常的公司,最終獲得3 445家上市企業共計22 067個樣本觀測值。此外,為消除極端值對研究結果的影響,本文對連續變量進行了1%和99%的縮尾處理。財務數據主要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專利數據(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來源于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庫。獲取經濟政策不確定指數的數據來源為http://www.policyuncertainty.com。本文采用Stata17.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二)變量選取與說明
1.被解釋變量
雙元創新,包括實質性創新(SUINN)和策略式創新(EXINN)。目前多數文獻采用專利申請數據來度量雙元創新。根據我國專利法規定,發明專利指具有高技術含量、復雜度高以及研發周期較長的創新型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則屬于技術難度較低的創新。本文參考張完定等[12]的研究,將發明專利的申請數作為實質性創新的代理變量;將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的申請數作為策略式創新的代理變量。
2.解釋變量
減稅降費(TAX),主要是通過企業實際承擔的稅費負擔來體現,本文借鑒閆坤等[13]的做法,認為企業實際的稅費負擔可以側面反映減稅降費的實施效果,用(支付的各項稅費-收到的稅費返還)/營業收入來衡量企業稅負??紤]減稅降費實際含義,本文在建模過程中采用反向指標進行衡量。該變量取值越大,代表減稅降費的幅度越大。
3.調節變量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EPU)。采用Baker et al.[14]開發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這一指標已經成為國際上廣泛用于衡量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主要工具,并且經過了驗證。鑒于EPU指數是以月度為單位的數據,為了與其他年度數據相協調,需要將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轉化為年度指標。參考顧群等[15]的做法,對當月公布的數據進行算術平均,然后將得到的年度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除以100,以確保其數量級的一致性。具體構建方法為:
其中,i代表公司,m代表月份。
4.控制變量
參考賀宏等[16]的研究,本文對以下變量進行控制:公司規模、企業年齡、資產負債率、公司成長性、流動比率、無形資產比率、總資產收益率、獨董比例、董事會規模、大股東控股、現金持有量、資本支出、年度虛擬變量、行業虛擬變量。
具體變量定義見表1。
(三)模型構建
1.基準回歸模型
為檢驗減稅降費對企業雙元創新之間的關系,本文構建模型如下:
SUINNi,t=β0+β1TAXi,t+∑βkCONTROLSi,t+∑IND+
∑YEAR+εi,t (1)
EXINNi,t=β0+β1TAXi,t+∑βkCONTROLSi,t+∑IND+
∑YEAR+εi,t? (2)
模型1和模型2檢驗減稅降費對實質性創新和策略式創新的影響,其中,SUINN表示實質性創新,EXINN表示策略式創新,i表示某個公司,t表示年份;TAX是核心變量減稅降費,CONTROLS表示若干控制變量。α1、β1為核心變量系數,βk為控制變量系數,IND表示行業效應,YEAR表示時間效應,ε表示殘差。檢驗減稅降費對雙元創新的主回歸效應是否存在,主要檢驗α1、β1是否顯著。
2.機制回歸模型
為檢驗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于減稅降費與企業雙元創新的調節效應,參照祝樹金等[17]的做法,將實證模型設定為:
SUINNi,t=γ0+γ1TAXi,t+γ2EPUi,t+γ3TAXi,t×EPUi,t+
∑γkCONTROLSi,t+∑IND+∑YEAR+εi,t? ?(3)
EXINNi,t=γ0+γ1TAXi,t+γ2EPUi,t+γ3TAXi,t×EPUi,t+
∑γkCONTROLSi,t+∑IND+∑YEAR+εi,t? (4)
其中,EPU為經濟政策不確定性,TAX×EPU為調節效應的交乘項。
四、實證檢驗與結果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表2匯報了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SUINN的最大值為7.828,最小值是0,標準差為1.720;EXINN的最大值為7.546,最小值是0,標準差為2.143,說明企業間的創新能力與創新水平仍然存在較大差異,實質性創新發展較策略式創新更不均衡。從全樣本來看,SUINN和EXINN的均值分別為3.827、2.933,說明減稅降費對雙元創新均呈現增長效應,但實質性創新增長效應更大。此外,Tax的最小值為負數,這表明一些企業并未受益于稅收優惠政策,反而承受了較高的稅收壓力。
(二)相關性分析
利用Stata17進行Pearson相關系數檢驗,結果表明,TAX與SUINN、EXINN分別呈0.083、0.043的顯著相關,通過顯著性檢驗。為審視變量間的多重共線性問題,進行了方差膨脹因子檢驗,各變量的VIF值均小于10,因此進一步驗證了所選取變量的合理性,從而確??蛇M行多元回歸分析。
(三)多元回歸分析
1.基準效應分析
本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模型1為控制行業、時間固定效應后,SUINN為被解釋變量時的回歸結果。從列(1)可見,變量TAX在模型1中的系數為1.9989,且在1%水平上顯著,表明減稅降費可以顯著促進實質性創新,即減稅降費對實質性創新存在正向作用,H1a得到驗證;模型2為企業EXINN為被解釋變量時的回歸結果。列(2)的研究結果顯示,變量TAX在模型2中的系數為3.1364,且在1%水平上顯著。同樣驗證了減稅降費與策略式創新之間存在顯著的正向關系,H1b成立。綜上,減稅降費可以顯著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和策略式創新。
2.調節機制分析
為了進一步探究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減稅降費和企業雙元創新之間關系的影響,本文采用調節效應模型進行回歸分析。表3列(3)和列(4)的結果各自檢驗了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減稅降費與實質性創新和策略式創新關系的影響。列(3)的結果顯示,EPU×TAX系數為0.7861,且達到了1%的顯著性水平,表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正向促進了減稅降費對企業實質性創新的影響,H2a成立。列(4)為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減稅降費與企業策略式創新關系的調節結果,EPU×TAX的交乘項系數為0.2725,結果不顯著,H2b不成立。原因在于不確定的政策環境可能增加市場競爭壓力和稅負壓力,政府可能偏向于出臺更多促進實質性創新的稅收政策,而非促進策略式創新的政策。
(四)內生性檢驗和穩健性檢驗
1.內生性檢驗
為了有效降低內生性偏誤,同時對前文基準回歸結果的穩健性進行檢驗,參照管治華等[18]的做法,采用TAX的滯后一期項作為替代解釋變量進行回歸。面板2SLS第一階段回歸聯合檢驗的F值分別為213.340和32.180,均大于10,通過了弱工具變量檢驗。結果如表4列(1)和列(2)所示,減稅降費對實質性創新的系數為正,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減稅降費對策略式創新的系數也為正,且在10%的水平上顯著。表明實證結果具有穩健性,這一結論與基準回歸一致,證明了本文選取的工具變量的合理性。二是改變計量方法。靜態面板模型容易造成估計偏誤,因此,采用動態面板的系統廣義矩估計方法(SYS-GMM)來重新驗證減稅降費和雙元創新之間的關系。表4列(3)和列(4)的結果顯示,系統GMM回歸的發現與基準回歸結果基本一致,進一步驗證減稅降費對實質性創新和策略式創新具有正向影響這一結論具有穩健性。
2.穩健性檢驗
為增強實證檢驗結果的可靠性,本文進行如下穩健性檢驗。
(1)替換被解釋變量。第一,從研發產出角度,參考李文勤等[19]的研究,采用發明專利授權數衡量SUINN,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授權數衡量EXINN,重新進行回歸,從表5列(1)、列(2)可以看到,TAX對SUINN和EXINN的系數分別為2.2760、2.5919,且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第二,從研發投入角度,借鑒畢曉方等[1]的測度方法,采用企業合并報表當年研發活動費用化支出測度SUINN,研發活動資本化支出測度EXINN,如列(3)、列(4),TAX對SUINN和EXINN的系數分別為3.4512、2.3871,且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更換變量取值后減稅降費對雙元創新的影響結果仍然是顯著的。
(2)分樣本回歸。先對東部地區①企業進行回歸,再選擇中西部地區企業。如表5列(5)—列(8)所示,總體來看,對于SUINN和EXINN,無論東部地區還是中西部地區,TAX的系數均顯著為正,且分別在1%或5%的水平上顯著,與基準模型檢驗結果相符。
(五)進一步分析
本文按照產權性質、市場支配地位和企業規模維度進行進一步分析。
1.按照產權性質分組檢驗
將企業依據其所有權性質分為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進行分組回歸檢驗。如表6列(1)—列(4)所示,不論是國有企業,還是非國有企業,TAX對于SUINN和EXINN的影響系數均是正向影響,且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
2.市場支配地位異質分組
根據赫芬達爾指數對企業是否屬于壟斷行業進行劃分[20],引入虛擬變量進行設定,若企業主營業務為自然壟斷或行政壟斷,則虛擬變量取值為1,反之取值為0。通過表6列(5)—列(8)結果發現,無論企業是否壟斷,TAX均能顯著促進EXINN。然而,相對于壟斷企業,TAX對非壟斷企業的SUINN提升作用更顯著。對此,本文認為可能的解釋是非壟斷企業面臨著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創新壓力,這種競爭和壓力促使其更加注重實質性創新。而減稅降費可以降低企業成本,增加可支配收入,增加企業在實質性創新領域的實踐。相反,壟斷企業在市場中具有較強的市場地位和議價能力,沒有太多動機去實施技術研發[21]。
3.企業規模異質分組
本文將企業營業收入的中位數作為劃分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的閾值[22],以進一步深入研究減稅降費對企業雙元創新的影響。表6列(9)—列(12)所示,以SUINN為被解釋變量時,無論企業規模的大小,TAX對SUINN的作用效果都是正向關系,且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企業進行實質性創新,既能提升競爭能力,又能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充分的保障。而在以EXINN作為被解釋變量時,大企業組的TAX仍顯著為正,而中小企業組的系數則不明顯。這一發現與趙珊珊等[23]的研究結果一致,他們發現領先行業的企業在得到政府支持的同時,也承擔了政府對于策略性創新產出的要求,而這種壓力主要集中在規模較大的企業身上。
五、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文以2012—2022年上市企業為樣本,考察減稅降費對企業實質性創新和策略式創新的影響效應,并以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作為影響企業創新戰略決策的外部因素,探究其調節作用,得到以下研究結果:
1.減稅降費對企業的實質性創新和策略式創新都有顯著的正向作用。企業所享受的減稅降費力度每增加1%,實質性創新和策略式創新提高的幅度分別是3.451%、2.387%,即減稅降費的幅度越大,越能促進企業的雙元創新。
2.減稅降費政策效應存在異質性。就策略式創新而言,對于非壟斷企業、中小企業的促進作用明顯,對于壟斷企業、大型企業的促進效應不明顯。
3.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于減稅降費與雙元創新的影響機制存在差異,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削弱了減稅降費對實質性創新的影響,具有負向調節作用,但是對于減稅降費與策略式創新的調節作用不明顯。
(二)理論貢獻
1.本文討論減稅降費對企業雙元創新的影響效應。已有相關研究一方面較少同時關注實質性創新和策略式創新兩類創新類型,另一方面,減稅降費的幅度對于雙元創新的影響機制尚未探究清楚。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已有研究的有益補充,擴展了雙元創新領域的研究范圍。
2.在影響機制方面,已有研究主要關注融資約束、政府補貼等方面的機制,本文實證檢驗減稅降費與企業雙元創新的影響效應受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制約。即相對于策略式創新,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減稅降費與實質性創新的負向調節作用更明顯,深化了對減稅降費領域的理論認識。
(三)政策建議
1.堅持推進減稅降費政策,促進企業實質性創新和策略式創新均衡發展。推動減稅降費向制度化轉型,幫助企業在競爭激烈的經濟環境中提高靈活性和發展性,提升減稅降費政策的指向性。企業應切實考慮合理分配用于不同類型創新的資源,以進一步提高其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獲得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2.在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減稅降費政策要更多向實質性創新傾斜。相關部門可以在高不確定性的環境下實施有效的減稅降費措施,引導企業開展實質性創新,以提升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經營水平。要提高企業的實質性創新產出,應嚴格定義和界定企業的創新技術成果,并提高享受稅收優惠條件的創新要求。
3.相比大型企業和壟斷企業,減稅降費對于中小企業和非壟斷企業策略式創新的促進作用更為明顯。中小企業發展階段更具敏感度,也更容易適應政策調整,需要針對性更強的政策和服務支持。因此,政府應采取措施加大對中小企業和非壟斷企業的稅收減免力度,為其提供更為靈活的減稅降費政策,還應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技術服務,提高創新成功率并更快實現創新成果產業化。
(四)研究局限性
本文僅關注了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在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對減稅降費和雙元創新的調節效應,而未考慮其他潛在因素的影響,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討環境創新水平等變量的調節作用,從多維度為政府制定科學的減稅降費政策,幫助企業從單一創新向雙元創新轉變?!?/p>
【參考文獻】
[1] 畢曉方,翟淑萍,姜寶強.政府補貼、財務冗余對高新技術企業雙元創新的影響[J].會計研究,2017(1):46-52,95.
[2] MOM T J M,et al.A multilevel integrated framework of firm HR practices,individual ambidexterity,and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9,45(7):3009-3034.
[3] 梁運吉,孫興旺,梁梓潞.減稅激勵、綠色技術創新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J].會計之友,2023(12):98-105.
[4] 陳旭東,鹿洪源.減稅降費、政府干預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基于動態面板門限模型的分析[J].商業研究,2023(2):49-56.
[5] 邢會,王飛,郭輝麗,等.稅收優惠、企業異質性與實質性創新——來自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微觀數據[J].會計之友,2021(10):22-29.
[6] 李美玲,張立杰,張壯壯.政府激勵政策對企業雙元創新的影響[J].企業經濟,2022,41(7):23-32.
[7] TAO X L,et al.Functional or selective policy?-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enterprise innovation in China[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23(7):82-96.
[8] 陳金丹,馬晶晶,彭日銘.數字技術應用、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企業雙元創新[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4):86-98.
[9] PEI Z J,et al.The power of innovation diffusion:how patent transfer affects urban innovation quality[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22,145.
[10] 劉興華,洪攀.“量”的積累還是“質”的飛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有助于推動企業綠色創新嗎[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22(5):25-41.
[11] 佟芳芳,趙秀云.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媒體關注與企業創新策略[J].財經問題研究,2020(2):121-129.
[12] 張完定,崔承杰.稅收優惠對企業雙元創新績效的影響——基于上市高新技術企業的實證研究[J].西安財經大學學報,2023,36(5):57-68.
[13] 閆坤,唐丹彤.減稅降費與企業投資傳導機制研究:基于資本供給視角[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23(5):16-34.
[14] BAKER S R,BLOOM N,DAVIS S J.Measuring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J].The Quarte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16(131):1593-1636.
[15] 顧群,王文文,李敏.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機構投資者持股和企業研發投入——基于研發異質性視角[J].軟科學,2020,34(2):21-26.
[16] 賀宏,肖麗蒙.減稅降費、綠色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基于我國制造業企業的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2):86-98.
[17] 祝樹金,申志軒,文茜,等.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企業數字化戰略:效應與機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3(5):24-45.
[18] 管治華,李英豪.減稅降費、財政壓力與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作用路徑及影響效應[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47(1):144-156.
[19] 李文勤,葛軍.董事網絡對企業創新的影響研究[J].會計之友,2023(18):106-113.
[20] 余明桂,石沛寧,鐘慧潔,等.壟斷與企業創新——來自《反壟斷法》實施的證據[J].南開管理評論,2021,24(1):159-168,180,204-206.
[21]蔣殿春,卜文超.反壟斷法與中國科技企業技術創新——基于不同市場地位企業的微觀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3,40(7):27-47.
[22] 黃永穎,劉慶,張克中.從競爭到協調:養老保險費率統一的資本流動效應[J].經濟研究,2022,57(12):162-179.
[23] 趙珊珊,王素榮,陳曉晨.高管學術經歷、企業異質性與企業創新[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9,39(5):73-89.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債券違約背景下公司股東與債券持有人的利益沖突及治理機制研究”(20BGL089);浙江省社科聯課題“減稅降費影響企業雙元創新的內在機制及效果研究——以浙江省制造業為例”(2024B102);臺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減稅降費對臺州制造企業雙元創新的影響”(23GHB06)
【作者簡介】 陳安(1983— ),女,浙江臺州人,臺州科技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司財務管理;鞏鑫(1979— ),女,山西忻州人,博士,臺州科技職業學院教授,研究方向:公司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