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而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是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和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就是數字化。為此,文章從價值契合關系、技術路徑與價值體系、價值創造路徑三個方面,論述了數字技術賦能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創造邏輯與實踐路徑。其一,從數字技術的理念、功能、重要作用以及增加企業價值等與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關系,討論了數字技術賦能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契合關系。其二,從數字技術的價值驅動引擎、賦能路徑、價值體系和模式耦合等價值賦能視角,闡釋了數字技術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技術路徑與價值體系。其三,從數字技術驅動智能制造、賦能銷售增收節支、增強創新發展能力、提高智能決策能力、從廣度和深度優化價值管理流程以及提升制造企業生態價值六個價值創造渠道,探索了數字技術賦能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創造路徑。
【關鍵詞】 數字技術; 制造企業; 高質量發展; 契合關系; 價值體系; 價值創造路徑
【中圖分類號】 F04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4)05-0002-08
一、引言
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是產業、生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有機統一,是長期和短期目標利益的有機結合。目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存在一些困境:要素成本的增長減弱了制造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創新能力和整體效能不能持續增強核心競爭能力;低附加值導致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處于中低端;能源消耗大不利于綠色可持續發展等。新工業革命需要新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需要數字技術賦能制造企業實現高端制造和高附加值的高質量發展。2021年“十四五”規劃提出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提升全民數字技能,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2023年《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要求全面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企業的深度融合,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這一系列政策措施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數字技術賦能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頂層設計。
二、文獻綜述
(一)關于數字技術重要作用與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
數字技術對企業生產率有顯著影響,數字化轉型顯著提升了企業專業化分工水平,提高了企業全要素生產率[1]。謝康等[2]基于數字技術的泛在、創新和社會化結構等特征,探討了數字經濟的技術與經濟基礎,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兩個方面分析了生產方式的數字化轉型,從生產方式創新特征與生產關系創新價值兩個方面論證了生產方式的適應性創新。數字技術賦能企業創新發展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數字化程度的提升顯著促進了企業創新的投入、產出和效率[3]。在數字化會計時代,不少學者從會計的管理職能、業績評價和信息質量等方面,論述了會計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邏輯,比如曾雪云[4]、葉康濤[5]、李榮錦等[6]。還有學者研究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協同體系和績效評價體系,如李華軍[7]、田利軍等[8]。這些研究極大地豐富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理論,為進一步研究數字技術賦能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二)在前期學者的研究基礎上確定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學者們對數字化的研究成果頗豐,主要集中在數字化作用以及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他們以精細化的研究視角構建了數字化轉型理論和多層次的研究體系,為這一領域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并探索出一些數字化轉型的實踐路徑,但較少學者從價值創造角度去論證數字技術賦能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邏輯與實現路徑。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推動高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數字化轉型為制造企業帶來了顛覆性的價值創造能力。數字技術賦能智能制造、重構產業價值體系、創新產品和服務、變革經營模式、提高價值決策能力,并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等,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路徑。基于此,本文對數字技術賦能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契合邏輯、技術邏輯和價值創造路徑進行探討。
三、數字技術與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契合關系
(一)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與數字技術的理念一致
制造企業在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生態價值三方面高質量發展是現代經濟體系建設的基本要求。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對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都必然建立在高水平的制造業基礎之上。(2)制造企業通過重新配置資源和要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催生了新的產業和模式。(3)制造企業是人力資本積累、培育中等收入群體的產業基礎。(4)制造企業是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產業依托[9]。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富含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理念。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創新;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協調,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綠色,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表象是開放,解決企業內外以及國內外聯動發展問題;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共享,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理念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它強調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注重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持續性的協調發展。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是現代經濟體系建設的基礎和前提,是新時代發展的核心要義,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目標。數字技術蘊含了新發展理念,主要包括戰略以消費者運營為核心、業務以市場數據驅動供給側改革、持續創新是本質要求、基礎設施實現全要素融合、組織以扁平化敏捷化重構商業體系、績效以可持續綠色發展為根本目標等。數字技術的這些新發展理念與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高度契合。
(二)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特征與數字技術的功能一致
高質量發展的本質就是系統性地創造發展優勢,以經濟、社會、生態價值為動力,能夠更直接體現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伍中信等[10]基于新發展理念,構建了宏觀和微觀一體化指標,其中微觀層面包含質量效益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共享發展,宏觀層面則包含了區域質量效益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協調發展和共享發展六個維度,為構建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提供了借鑒。綜合參考前期研究,根據制造企業的特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有七個方面:創新效應、結構效應、效益效率、風險控制、要素效應、品質效應和綠色效應[11]。在此基礎上,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以下核心特征:(1)供給側具有高端和前瞻性規劃。(2)創新產品與服務能力持續增強。(3)全要素生產效率提高。(4)產量與質量協同提高。(5)數字化智能化發展。(6)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協調可持續發展。(7)社會價值目標下的理性行為。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體現了市場競爭下創新品牌價值的多功能服務、生態環保下的清潔生產、可持續發展下的資源優化配置、文化導向下的開放共享。數字技術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與核心特征具有賦能作用。數字技術的新理念決定了數字技術的新功能:數據要素資產化、傳統要素融合發展、催生新業務新模式、提高生產效率、改善客戶體驗、降低經營成本、促進生產經營和產品服務創新、促進企業持續綠色發展等。數字技術的功能與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特征一致。
(三)數字技術對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數字技術賦能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1)數字技術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數字技術與“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要求一致。數字技術賦能生產要素,增強了生產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實現了生產向高端發展。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引擎,數字技術以其高成長性和強滲透性,充分貫徹了新發展理念。(2)數字技術是構建新業態的主導力量。數字技術是重塑經濟結構和提升生產效率的主導因素,具有乘數型生產力,整合了傳統的生產要素,促進了業態融合創新。數字技術拓寬了組織、業務和管理邊界,使企業具有創新活力和發展潛力。(3)數字技術的連通性和價值累積性促進企業發展。數字技術有助于優化產業組織并向網絡協作化發展,生產方式由大規模標準化生產轉向個性化分布式生產。數字技術提高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產業層級。(4)數字技術提升了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生命周期價值。數字技術可以優化數字產業布局,釋放數字技術價值,推動數字一體化經營,提升產業效率重構產業價值鏈,促進產業跨界融合高質量發展。(5)數字技術影響制造企業發展格局。數字產業化推動了數據要素融合發展和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了企業的增長動能。產業數字化促進制造企業與數字技術的融合發展,推動了產業升級,暢通了國內國際大循環。(6)數字技術賦能制造企業顛覆了傳統的經營模式。利用數字技術讓消費者參與生產設計,實現了產品的創新化生產,增強了柔性化定制能力,加速了制造企業向網絡化、服務化和智能化發展。
(四)數字技術和制造企業深度融合提高了企業價值
數字技術賦能制造企業,提高了企業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數字技術與制造企業深度融合通過數智化改造,培育制造企業的新動能和新優勢:通過數字技術賦能機制提高了企業管理效率,重塑了企業的需求端和供給端,拓展了企業發展新空間,培育了面向制造企業的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催生了制造企業發展的新領域[12]。數字技術與制造企業深度融合,提高了企業價值。(1)經濟價值。數字技術提高了生產和管理效率,降低了經營成本,拓展了管理邊界。數字技術驅動制造企業向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發展,挖掘了制造企業發展的新動能,突破了時空限制,提高了全要素生產率,優化了資源配置,拓展了網絡發展新空間,催生了新的經營模式和業態,從而推動了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2)社會價值。數字技術變革了制造企業消費模式,為消費者和生產者提供了信息交流平臺,實現產品的個性化定制,充分發揮了數字化的長尾效應。數字化投入使得生產流程更加透明化,促進了傳統消費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數字化投入增加了高端制造企業的就業需求,推動了高技能勞動力薪酬不斷上漲,為社會帶來積極影響。(3)生態價值。數字化投入優化了制造企業工藝流程,降低了資源消耗,有效控制了廢物持續擴散,降低了對資源環境的破壞程度,實現了制造企業綠色和可持續發展,增強了制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數字技術實現了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綠色低碳化,實現了環境保護所帶來的綠色生態價值,為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四、數字技術賦能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技術路徑與價值體系
(一)數字技術是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驅動引擎
數字技術是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數字技術是商業模式創新的關鍵動力,它改變了傳統的經營方式,更加精準地進行市場定位。數字技術提高了創新的速度和精度,提高了產品質量,降低了各環節成本。數字技術驅動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主要在于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創新驅動、市場拓展、決策優化、可持續發展等。因此,數字技術不僅是制造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工具,也是推動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在未來的商業競爭中,掌握并有效利用數字技術的企業,將更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數字技術通過創新驅動數字產業化形成,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實現產業數字化。數字技術推動了制造企業質量變革、動力變革和效率變革。質量變革應以創新為動力,以效率為主線,深化供給側改革。動力變革是實現效率改革和質量改革的基礎和前提。效率變革是質量改革的基礎和必由之路。數字技術培育的要素優化機制、規模經濟機制、產業融合機制以及創新驅動機制綜合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數字技術在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中具有戰略地位,制造企業擁有數字化轉型的大部分應用場景。數字技術是促進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1)增強創新活力。企業是創新的實踐者。數字技術推動產品、過程、組織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實體產品與數字技術結合實現智能化設計,虛擬產品利用數字技術擴大了創新空間。(2)促進產業聚集。數字技術突破了制造企業管理邊界和時空限制,推動了產業價值維度的進一步關聯,促進了產業地理維度的聚集,推動制造企業向平臺型發展。平臺利用其個性化、協同化和模塊化等特性,推動了制造企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的發展。(3)改善經營環境。數字技術可以實現萬物互聯互通,形成了三維立體網絡價值系統和共生共存的生態空間,顛覆了傳統企業的物理空間,消除了數字鴻溝,推動了平臺經濟的崛起,惠及更多的利益相關者。
(二)數字價值能力賦能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技術路徑
數字價值能力主要從供給側、生產運營和需求側賦能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賦能機制實質上就是通過重塑生產體系來完成的,是數字技術經濟范式變革重組制造體系的過程,是價值鏈重構和數字化轉型的過程。數字化促進生產要素的發展,實現智能技術倍增創新效率,促進制造企業的高效率化。數字技術嵌入制造企業后,創新了價值邏輯與經營模式,重構了生產系統,實現了自動化和智能化生產,解決了個性化和復雜化的生產問題。數字技術提升了社會技術的科學性和靈敏性,促進了制造企業的業態創新和效率提升,豐富了制造企業的經營模式,使企業可以跨時空敏捷生產,優化了生產要素配置,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經營決策是一個業財數據收集和利用的過程,管理技術創新了這一過程的規則和方法。數字技術融入思維技術,提升了制造企業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智能決策能力,有效消除了認知偏差,提升了決策水平。數字技術構建了企業的數字能力體系,包括要素融合力、商業洞察力、創新協調力和智能決策力等。數字能力賦能企業的供給側、生產流程和需求側重構價值鏈,以數據融合生產要素,驅動業財融合,構建智能商業操作系統,實現人機物互聯互通,實現客戶導向的敏捷經營模式,最大程度地創造價值。數字價值能力賦能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技術路徑見圖1。
(三)數字技術重構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體系
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主要體現為重構了生產、經營和產業三大價值體系。企業依托數字技術改造組織結構和企業文化,推動了組織向扁平化、網絡化、去中心和虛擬化轉變。企業利用數字技術重塑了價值流程和價值創造方式,重構了企業價值鏈,實現了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業財融合,打通了全產業鏈的價值渠道。“大智移云物區”等新技術是制造企業業財融合、創新發展以及智能管理決策的數字技能。數字技能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創造能力。(1)數字技術在生產體系主要解決生產效率和發展動力問題。數字技術可以顯著提升生產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促進生產率、資源利用率以及生產力提高,從而提高制造能力和質量。(2)數字技術在經營體系主要解決管理效益問題。數字技術可以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經營的規模化、專業化和敏捷化。(3)數字技術在產業體系主要解決制造企業縱向和橫向價值鏈整合問題。數字技術不僅在供給側,還在消費端形成實時的良性互動,降低了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交易成本。數字技術賦能企業向平臺化發展,高效配置要素資源,高效協調經濟活動,促進了深度分工,大幅降低成本,滿足日益復雜的個性化需求,實現了更大的范圍經濟。數字技術打破了制造企業的時空界限,有利于制造企業的縱向和橫向拓展,構建了全新的生態價值鏈。生產、經營和產業三大價值體系在數字技術賦能下,有機融合共同推進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數字技術重構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體系見圖2。
(四)數字技術與制造企業多重價值模式耦合
數字技術的要素、動能、成本和創新等驅動機制與高質量發展模式耦合。數字技術運用于研發、供應、生產、銷售以及物流等環節,提升了資源的配置效率和價值創造能力,驅動制造企業向高端制造轉型,開拓了產業的發展空間,驅動制造業向平臺化、生態化和共享化發展,實現向價值鏈高端的彎道超車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需要轉變發展思路,破除慣性思維,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實現速度、質量和效益的協調統一。數字技術驅動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驅動機制:數據要素形成全新的生產要素,以數字創新形成新的生產動能、以新的交易機制實現成本節約效應以及以全新的深度學習與知識獲取方式形成知識創新機制[13]。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驅動機制是企業使命驅動、資源驅動以及能力驅動,體現為對利益相關方的綜合價值創造。數字技術能夠在重塑企業戰略使命、重塑企業生產動能以及推動企業創造更高水平綜合價值等方面實現精準賦能與使能,實現數字技術驅動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多重價值模式耦合。(1)優化生產流程與提升效率。數字技術如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可以實時監控生產設備的狀態,預測維護需求,優化生產計劃,從而減少停機時間,提高生產效率。(2)產品創新與個性化定制。利用數字技術,制造企業可以更加精準地捕捉市場需求,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偏好和行為,為產品研發提供有力支持。此外,數字技術還使得個性化定制成為可能,企業可以根據用戶的特定需求生產定制化產品,提升用戶體驗和品牌價值。(3)供應鏈管理智能化。數字技術可以通過實時數據共享和協同工作,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和響應速度。這不僅可以降低庫存成本,還可以減少供應鏈中斷的風險,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4)服務化轉型與增值服務。數字技術推動制造企業向服務化轉型,通過提供遠程監控、預測性維護、數據分析等增值服務,延伸產品價值鏈,增加收入來源。同時,數字技術還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用戶需求,提供更加精準和個性化的服務,提升用戶滿意度和忠誠度。(5)節能減排與綠色制造。數字技術通過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統,制造企業可以實時監控和分析能源消耗情況,制定節能措施,有助于企業實現節能減排和綠色制造。此外,數字技術還可以支持循環經濟和廢物利用等方面的創新實踐,推動制造企業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方向轉型。
五、數字技術賦能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創造路徑
(一)數字技術驅動企業制造智能化
智能制造是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途徑。智能制造的核心在于實現制造過程的智能化,包括對制造數據的智能分析、對制造過程的智能控制以及對制造資源的智能優化。數字技術是智能制造的基礎。“大智移云物區”等數字技術,通過數據要素使企業的運行體系加速變革,使資源配置和商業運營加快轉變,推動了企業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改變了企業的生產行為,加快了信息化進程,實現了以銷定產和個性化服務。數字化轉型將數字技術融入生產經營當中,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數字技術突破了時空界限,改變了經營模式,同時提高了經營水平,衍生了包括平臺化的新型企業組織。制造企業借助新興技術手段和管理創新思想,提升智能化水平和有效決策能力,實現面向智能制造的轉型升級。數字技術賦能生產制造,利用計算機圖像及語音處理、工藝仿真、人機交互、智能決策等數字技術,基于生產全過程的智能化改造,實現制造企業價值鏈的數字化和智能化重塑。智能工廠運營管理體系改進了傳統數字化工廠模型,探索了基于工業大數據分析的自適應機制以及運維服務管理和自組織模式創新。智能工廠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綜合集成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實現工廠內外部、企業之間以及產業鏈上各環節之間制造和服務的協同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統最本質的特征就是其信息系統增加了認知和學習的功能。主要表現為兩種形式:(1)深度學習系統提高了智能制造的認知和學習能力;(2)智能制造提高了人機深度融合解決制造系統不確定性問題的能力。深度學習中的知識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和發展,通過把信息轉化為知識,用知識指導決策并付諸行動,使知識通過被復用、共享而達到知識創新和增值的目的[14]。
(二)數字技術賦能銷售增收節支
數字技術賦能銷售增加制造企業價值。(1)創造需求。通過智能化的大數據分析,企業可以深層次地了解市場發展趨勢,能夠精準地找到市場潛在的需求,由此提供新產品和新服務,將潛在的需求轉化為現實需求。基于數據要素,企業由銷售產品轉向提供“產品+數據+延伸服務”[15]。(2)降低了交易成本。數字技術降低了交易的搜尋、交通、追蹤和驗證成本。數據資產的編輯成本幾乎為零,可以大規模復制。數字技術可以更好地與顧客溝通,以便精準地進行產品設計和創新。數字核心技術——區塊鏈增強了信任機制。這種去中心化的信任是一種高質量的技術信用,降低了因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交易成本。(3)提高消費者效用。用戶通過信息系統獲得商品與服務的信息,做出購買性價比較高的決策,從而促進消費。數字技術打破了消費的時空界限,使消費過程安全和快捷,提高了顧客滿意度,消費者的效用也隨之上升,企業更加完善產品和服務。數字技術優化了生產要素的配置,消費和流通突破時空限制,有助于形成經濟的規模效應。(4)發揮了市場機制作用。數字技術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提升了市場環境和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利潤增長點。創新員工激勵模式提高了企業的運行質量,創新了資源配置模式,構建了一個自由的要素流動體系。數字技術保障了企業市場交易的公平和安全。(5)精準識別客戶需求。數字技術通過數據收集和分析、用戶畫像構建、模式識別與預測以及實時反饋與互動等方式,能夠精準識別客戶需求,并為企業提供更有效的市場策略和產品服務。數字技術在數據層、平臺層和應用層賦能,進行大數據挖掘,分析消費者需求,獲取消費者信息,利于企業鞏固消費群體,提升品牌價值,形成數字品牌生態價值。
(三)數字技術增強制造企業創新發展能力
數字技術是企業創新能力的源泉。數字技術推動企業組織與“大智移云物區”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的融合,實現企業從“以技術為中心”向“以數據為中心”轉變,實現全要素、全產業鏈和全價值鏈的鏈接,形成創新生態系統。數字技術提高了數據要素融通與共享,實現流程再造和優化,使流程運轉更加智能,形成企業新的管理體系架構和管理能力。數字技術構建了企業的智慧供應鏈,并深度融合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使得企業傳統的供應鏈向智能和高效的生態系統演變,使企業供應鏈實現決策智能化、運營可視化、要素集成化和組織生態化管理。數字技術搭建了以“算力+算法+數據”為核心的要素體系,推進企業向平臺化設計、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和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業態轉型[12]。創新是推動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為了增強制造企業的發展動力,就必須在制造企業的各個環節創新。制造企業的創新,是以數字技術為驅動力,將數據資產融入現有的生產要素,進行全要素整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制造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過程。創新主要包括技術、制度、盈利模式、對外開放、人才培養和管理模式創新等,不斷釋放企業活力,創新企業文化,積累人力資源和文化價值內涵,提高經營管理效率。數字技術在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創新以增強發展能力:(1)數據驅動。數字技術使得企業獲得各種數據和信息,驅動企業高效和迅速地創新。(2)互聯網平臺化。數字技術帶來的企業平臺化極大地提高了創新能力。(3)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是從傳統的線下業務轉型為線上業務,從品牌傳播到客戶關系管理,從產品設計到供應鏈整合等各個環節上顛覆式的創新。(4)人才培養。數字技術為企業人員獲得新技術、新理念和新商業模式,在數字化轉型中發揮最大的創新能力。(5)數字技術的開放性。企業需要在創新資源中尋找突破口,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增強其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價值。
(四)數字技術構建智能商業操作系統提高決策能力
智能商業操作系統是企業智能決策的關鍵能力系統。“大智移云物區”等新技術為管理變革和經營模式創新奠定了技術框架,管理決策由經驗式的定性決策轉變為數據優先的定量決策,提高了決策效率和質量。智能決策是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中樞,其關鍵支撐就是構建智能商業操作系統。智能商業操作系統特征:(1)智能化。精準實時地把握客戶需求,合理配置資源。(2)一體化。企業縱橫部門端到端協同運作,高效解決運營問題,形成一體化的管理體系。(3)生態化。縱橫價值鏈上企業和部門共享數據,以整體價值最大化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形成互利合作的生態價值鏈。(4)敏捷化。適應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構建敏捷的生產供應體系和組織體系,動態引領市場發展[16]。智能商業操作系統擁有四個方面的核心能力:管理部署與安全能力、可視化呈現能力、數據模型能力和智能分析決策能力。智能商業操作系統能夠收集、整合、存儲和分析各種商業數據,包括銷售數據、客戶數據、市場數據等。通過數據挖掘和深度學習等,系統能夠發現隱藏在數據中的商業機會,幫助企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智能商業操作系統通過內置的智能算法和模型,能夠為企業提供各種決策支持,如市場預測、風險評估、優化建議等。這些決策支持可以幫助企業在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中做出更快速、更準確的決策。構建智能商業操作系統,包括構建解決管理問題的模型庫、數據庫、方法庫和知識庫管理系統等,實現企業的流程自動化、運營數字化和決策智能化。智能商業操作系統的決策能力包括數字識別能力、數字把控能力以及數字重構能力,三種決策能力協同,通過不同維度之間的隸屬關系以及相互的連接作用促成企業數字化轉型,推進企業的價值再創。數字化轉型是一種由于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引起的經營環境的變化形成的企業戰略,決策能力是基于環境變化給予企業的推動力。智能決策力提高了企業的商業洞察力,為企業的戰略規劃提供了科學預判能力。
(五)數字技術從廣度和深度優化制造企業價值管理流程
數字技術構建了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全新的價值管理模式。價值管理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數字技術提供了新的管理賦能機制和管理范式,實現企業管理的數字化價值重構。數字化轉型為企業提供了一種全新路徑,使企業能夠重新構建縱向和橫向價值鏈,是高質量發展的推動力,目的是增收、節支、高效、生態、共生、共存、共享和可持續發展。數字化轉型的本質就是戰略管理和經營模式升級,就是利用新興數字技術挖掘數據價值,實現企業價值決策和增長的一種管理方式,其核心就是技術賦能管理獲取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建立基于數字技術的核心競爭能力[15]。數字技術從廣度和深度上優化了價值管理流程,提高了企業的運營效率和競爭力。廣度上的優化:(1)跨部門協同。數字技術可以打破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促進不同部門之間的協同工作,實現更高效的信息共享和合作。(2)全流程覆蓋。數字技術可以覆蓋從產品設計、生產到銷售和服務的全流程,確保每個環節都能實現高效的價值創造。(3)供應鏈整合。數字技術可以整合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協同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深度上的優化:(1)數據驅動決策。數字技術可以收集和分析大量數據,為企業提供更準確、更全面的市場信息和用戶反饋,幫助企業做出更明智的決策。(2)智能化生產。數字技術可以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3)個性化服務。數字技術可以根據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提高用戶滿意度和忠誠度。數字技術賦能企業管理流程的兩個維度:業務層(生產作業和管理職能范圍的廣度)和管理層(流程自動化、運營數字化和決策智能化的深度)。數字技術賦能制造企業價值管理流程的廣度和深度見圖3。
(六)數字技術改變制造企業生產方式,提升企業生態價值
數字技術賦能制造企業綠色生產方式轉型,優化了企業生態價值系統。綠色轉型提高了企業的綠色全要素生產率,顯著提升了企業的綠色創新能力,擴大了綠色技術運用,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數字技術是制造企業綠色轉型和“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數字技術通過自動化與智能化生產、定制化與個性化生產、數字化供應鏈管理以及產業協同與生態共建等方式,正在深刻改變制造企業的生產方式,進而提升整個產業生態的價值。這些變革不僅有助于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還有助于推動整個產業的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數字技術促進了制造企業之間的產業協同和生態共建。通過構建數字化平臺和生態系統,制造企業可以與其他合作伙伴實現資源共享、技術合作和市場拓展等,形成互利共贏的產業生態。這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還可以推動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數字技術賦能制造企業實現綠色價值:(1)綠色價值網絡。數字技術促使價值傳遞方式由鏈式轉向網絡。企業利用數字技術可以多個主體進行價值互動和價值創造。(2)綠色價值主張。數字技術通過優化生產流程、促進資源高效利用、推動循環經濟以及促進綠色產品創新等方式,可以幫助制造企業實現綠色價值主張,降低環境影響,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3)綠色價值創造。數字技術通過優化生產流程與減少浪費、促進資源高效利用與循環經濟、推動綠色產品創新與研發以及強化環境管理與監控等方式,可以幫助制造企業實現綠色價值創造,降低環境影響,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4)綠色價值獲取。通過綠色產品商品化,可以獲得經濟和社會價值。通過數字技術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可以獲得環境價值。數字技術優化了產業生態價值系統。基于數字技術的產業生態圈與創新生態鏈融合發展,構建了產業鏈群生態體系。鏈群生態體系是一種高質量發展的產業生態系統。鏈群組織結構是產業鏈群生態體系的組織基礎,在數字生態、產業生態和創新生態的共同作用下,依托數字技術的創新應用與產業生態圈的深度融合,構建了產業鏈群生態體系,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17]。
六、結語
數字化是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價值創造途徑。為此,本文從價值契合關系、技術路徑與價值體系、價值創造路徑三個層面論述了數字技術賦能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創造邏輯與實現路徑,以期為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數字技術賦能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系統化的長期過程。數字技術與制造企業深度融合,推動了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組織結構向扁平化、網絡化變革;營銷模式向精細化、精準化轉變;生產方式向柔性化、模塊化轉變;設計服務與產品向迭代化版本化轉變;研發向互動化、開源化轉變;工作方式向彈性化和多元化轉變等。數字技術賦能制造企業管理,提高了企業在市場需求預測、產品和服務設計、生產運作、銷售管理、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運營效率,從而提高了制造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 袁淳,肖土盛,耿春曉,等.數字化轉型與企業分工:專業化還是縱向一體化[J].中國工業經濟,2021(9):137-155.
[2] 謝康,吳瑤,肖靜華.生產方式數字化轉型與適應性創新——數字經濟的創新邏輯(五)[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1-10.
[3] 肖土盛,吳雨珊,亓文韜.數字化的翅膀能否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來自企業創新的經驗證據[J].經濟管理,2022,44(5):41-62.
[4] 曾雪云.會計的管理職能與企業高質量發展——基于經濟發展的新格局[J].會計之友,2021(14):2-7.
[5] 葉康濤.會計與企業高質量發展[J].會計之友,2022(7):12-16.
[6] 李榮錦,高曹蕊.會計信息質量影響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來自A股制造業企業的經驗證據[J].會計之友,2023(15):33-40.
[7] 李華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協同體系及績效評價[J].會計之友,2021(15):32-37.
[8] 田利軍,王丹陽,王杏文等.航空公司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與驅動因素研究[J].會計之友,2022(6):40-47.
[9] 蔡■.生產率、新動能與制造業——中國經濟如何提高資源重新配置效率[J].中國工業經濟,2021,398(5):5-18.
[10] 伍中信,陳放.基于新發展理念的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會計之友,2022(9):146-150.
[11] 楊波.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分析[J].會計之友,2019(23):45-49.
[12] 洪銀興,任保平.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內涵和途徑[J].中國工業經濟,2023,419(2):5-16.
[13] 陽鎮.數字經濟如何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核心機制、模式選擇與推進路徑[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23,25(3):92-107.
[14] 喬非,孔維暢,劉敏,等.面向智能制造的智能工廠運營管理[J].管理世界,2023,39(1):216-225,239,226.
[15] 劉光強,衛靜靜,祁邈.基于“區塊鏈+”數字技能的智能管理會計研究[J].商業會計,2022(16):36-46.
[16] 劉光強,干勝道,傅萍,等.數字化重構企業價值鏈及應用邏輯[J].財會月刊,2023,44(10):17-24.
[17] 余東華,李云漢.數字經濟時代的產業組織創新——以數字技術驅動的產業鏈群生態體系為例[J].改革,2021(7):24-43.
【基金項目】 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高層次人才項目“數字化重構企業價值創造路徑研究”(623RC517);海南省三亞市智庫聯盟重點資助項目“培育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和新產業新業態研究”(HNZK23-01);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海南自由貿易港企業數字化與智能管理會計決策研究”(HNSK(YB)22-16)
【作者簡介】 劉光強(1971— ),男,重慶市人,博士,高級會計師,三亞學院財經學院教授,三亞源林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財務經理,研究方向:智能財務、數字化轉型與企業高質量發展
劉光強教授簡介
劉光強,管理學博士,教授,高級會計師。2019年9月起從企業轉任三亞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智能財務、數字化轉型和企業高質量發展。發表S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論文20多篇,出版專著《股市波動率預測研究》《基于“區塊鏈+”的管理會計數字技能》2部,主持省級科研基金項目4項(省自科和省社科各2項),參與基金項目3項。擔任《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JCR1區,中科院經濟學1區)、《Finance Research Letters》(JCR1區,中科院經濟學2區)、《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JCR1區,中科院經濟學2區)、《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JCR2區,中科院經濟學3區)等SSCI期刊匿名審稿人。曾任上市公司財務總監、企業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海南省科技廳和海南省社科聯項目評審專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其間,完整經辦2次IPO、2次定向增發,全面參與建設和運營5億元以上的項目4個,全面參與10億元以上重大資產重組項目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