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暉
素質教育理念下,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堅持“健康第一”的原則,通過拓展活動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體育綜合素養。拓展活動主要以身體鍛煉為基礎,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頑強拼搏意識,使學生在鍛煉身體的過程中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身心健康水平。在實施初中體育拓展活動時,教師要圍繞拓展活動的特點,將其作為一種新型的體育教育內容,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重拾自信,全面展現拓展活動的教育優勢。
1.符合當代體育課程改革理念
傳統的初中體育教學主要以“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的教育模式為主,缺乏學生主體性意識,導致學生缺乏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而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引入拓展活動更符合當代體育課程改革理念,它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式、傳授式的教育模式,引導學生通過拓展活動主動構建知識。同時,教師成為學生體育學習活動中的合作伙伴、促進者和幫助者,師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構建學習共同體,實現教與學的融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師生共同打造高效的體育課堂。
2.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體育學習需求
在傳統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有些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學習進度,僅憑自己的主觀意識設定教學目標、活動、內容和方案,難以提高體育課堂的質量。而通過融入拓展活動,可以創新體育教學模式和內容,展現體育活動的實用性、趣味性、娛樂性和健身性等特點。同時,將拓展活動融入體育教學中,可以改變體育運動中器材和場地不足的問題。教師可以借助新穎的拓展活動,提升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趣味性,培養學生上好體育課的良好觀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
3.完善與補充體育教學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融入拓展活動,能夠實現對體育教學的完善與補充,實現體育訓練與心理教育的融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傳統的體育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內容缺少趣味性,教師僅關注學生的體育考試成績,而忽視鍛煉學生綜合素質的意識,無法采用學生感興趣、真實需要的教學模式開展體育活動,導致體育課堂教學效率較低。然而,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融入拓展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體育學習素材,并對現有體育教材知識進行拓展與延伸,從而構建互動式、開放性的體育活動,使體育活動之間具有連貫性和完整性。
1.提升初中體育教師專業素養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要想展示出拓展活動的教育優勢和教育功能,學校需要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以此提高初中體育拓展活動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首先,學校之間要定期舉辦體育拓展活動研討會,讓各個學校之間的體育教師交流想法、觀點,從中掌握先進的體育拓展活動經驗、理論知識和技能,強化體育教師對開展拓展活動的重視度,真正實現體育活動與拓展訓練活動的深度融合。其次,體育教師一定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較強的教學能力,要持續鍛煉自己的反應力、思維能力,擁有一定的戶外生存經驗,掌握相應的生存技巧,積極更新知識、補充知識,對現有體育教學內容進行拓展與延伸,充分掌握學生微妙的身體變化與心理變化,可以獨立應對一些突發事件,給予學生正確、及時的指導,還要強化自己的管理組織能力,讓初中體育拓展活動能夠順利開展。最后,體育教師一定要跟上教育行業發展的腳步,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不斷開闊自己的體育知識視野,把拓展訓練項目、體育活動、思維訓練融合在一起,在此過程中,學會設定一些趣味性的情節,注重提升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讓學生為之后的體育學習、體育運動奠定扎實的基礎。
2.為開展拓展活動提供器材與場地
要想讓拓展活動全面融入體育教學活動,還需要提供豐富的器材與場地,為學生呈現更靈活、多樣的拓展訓練方式。學校、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以及拓展活動的項目標準,積極開展體育拓展活動基礎建設工作,結合學校的師資水平選擇體育器材,為開展體育拓展活動提供良好的物質保障。
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中,拓展活動具備較強的適應性與靈活性,受環境的影響非常小,室內、室外都可以開展拓展活動,需要的器材也較簡單。教師可以圍繞現有的器材與場地制定體育教學計劃,用接力棒、繩子、鉛球代替夾心球,這樣既能節省更多的體育器材資源和場地空間,還能讓拓展活動更加多樣化,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拓展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在設定拓展活動器材與場地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提前測評體育器材與場地的安全性,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安全的體育運動環境,能夠以更加放松的心態投入體育拓展活動中,從而真正有所提升與收獲,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此外,學校、教師要強化對拓展活動的宣傳力度,讓學生、家長對體育拓展活動有更全面、更正確的認知,實現拓展活動和體育活動的深度融合,學生不僅要在體育課堂活動中開展拓展訓練,還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多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精神。
3.明確體育拓展活動的教育目標
在初中體育教學工作中,要想展示拓展活動的優勢與作用,一定要明確體育拓展活動的教育目標,讓拓展活動有方向、有目的、有針對性,以此提高體育拓展活動的有效性。
在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圍繞學生的個性化體育運動需求與學習需求,對體育拓展訓練需要運用的技術手段、活動預期達到的標準進行預測,設定相應的標準與要求,以此作為拓展活動的出發點與歸宿,控制、調節、支配整個體育拓展活動,明確拓展活動的教育方向,圍繞教育目標設定多元化、趣味化的拓展活動內容。教師可以設定社會適應目標、心理健康目標、身體健康目標、運動技能目標、運動參與目標等,以此提升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同時,設定體育拓展活動教育目標時,教師要事先了解學生的運動需求、身心發展素質,以此合理、科學地設定拓展活動類型與內容,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專注、認真地投入拓展訓練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
4.構建多元化拓展活動的組織形式
初中體育教育活動中,要想提高拓展活動的有效性,需要構建多元化的拓展活動的組織形式,有針對性地設定活動內容、主題類型,遵循體育教學規律與原則,提升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和適應能力。
在初中體育拓展活動中,教師要圍繞體育教學的課程標準、總體要求,構建多類型的體育拓展課程內容,圍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不限制性別、人數、運動類型等,打破分班教學模式,滿足不同水平、不同層次學生的體育運動需求,發展學生的個性,鍛煉學生的適應能力與實踐能力,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理念。同時,要保證體育拓展活動組織形式的靈活性,教師可以讓擁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學生聚集在一起,改變傳統以班級為單位的體育教學組織形式,隨機組織拓展活動中的學生隊伍,只有擁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學生,才能齊心協力,共同完成體育拓展活動,繼而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競爭意識。此外,在初中體育拓展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課間或課余時間讓拓展活動徹底融入學生的生活、學習中,讓拓展訓練成為一種習慣,鍛煉學生的身心素質,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培養其積極的體育觀和生活觀。
總之,在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開展拓展活動,充分體現拓展活動的優勢,借助拓展活動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并具備良好的終身體育意識。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山縣城關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金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