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燕聰
(桂平市人民醫院婦科,廣西 桂平 537200)
子宮腺肌病是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侵入子宮肌層而形成的彌漫性或局限性病變,可致患者月經量增加并出現不同程度的痛經[1]。手術切除病灶是較為有效的根治方式,通過配合腹腔鏡技術能減輕患者身體損傷,以達到治療目的[2]。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即術后部分患者可能發生月經周期改變,或因多方面因素導致術后子宮體積恢復時間長、疼痛明顯[3]。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是一種含有孕激素的宮內節育器,其在體內可定時定量釋放左炔諾孕酮,抑制子宮內膜的增厚,改善月經狀態,同時還能抑制子宮平滑肌痙攣性收縮,減輕痛經。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腹腔鏡下病灶切除聯合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治療子宮腺肌病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桂平市人民醫院收治的30例子宮腺肌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5例。對照組患者中年齡36~44歲,平均年齡(40.15±1.59)歲;BMI 18.26~25.76 kg/m2,平均BMI(22.15±0.25)kg/m2;已婚11例,未婚或離異4例。觀察組患者中年齡35~45歲,平均年齡(40.13±1.62)歲;BMI 18.62~25.69 kg/m2,平均BMI(22.13±0.28) kg/m2;已婚13例,未婚或離異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桂平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符合《子宮腺肌病的診治策略》[4]中診斷標準經影像學、生化指標、體征等檢查確診;②意識清晰;③臨床資料完整,符合手術指征。排除標準:①認知狀態或精神狀態差;②存在其他子宮器質性病變;③惡性腫瘤、免疫功能障礙、凝血功能障礙;④其他因素所致的痛經或月經周期紊亂。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腹腔鏡下病灶切除治療:全身麻醉后建立氣腹,壓力12 mmHg(1 mmHg=0.133kPa),使用腹腔鏡觀察子宮大小、腺肌瘤突出情況等,將垂體后葉素5 U與生理鹽水稀釋后注入子宮肌層。根據子宮形態、腺肌瘤外突出情況選擇適宜的切口位置,使用單極電凝鉤切除異位病灶,切除范圍直至周圍子宮肌層較軟,切除部位距子宮漿膜面>5 mm,切除后檢查是否徹底清除病灶,使用子宮旋切器取出切除組織,使用可吸收引線進行8字縫合。觀察組患者采取腹腔鏡下病灶切除聯合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治療:腹腔鏡下病灶切除操作與對照組相同,在手術完成3個月后于宮腔內放置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Bayer Schering Pharm aOy,國械注準J20090144,T型)。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評估標準包括顯效(CA125等相關指標均恢復至正常狀態,月經狀態顯著改善,痛經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無并發癥發生)、有效(CA125等相關指標均逐漸趨近于正常狀態,痛經等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無并發癥發生);無效(CA125等相關指標并未出現明顯變化,痛經等臨床癥狀并未消失,月經狀態較差,有并發癥發生)[5]。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治療前后痛經程度、子宮體積、CA125水平。用視覺模擬量表(VAS)[6]疼痛評分作為評估工具,量表評分范圍為0~10分,VAS疼痛評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嚴重。經B超檢查后計算并記錄子宮長度、寬度及厚度數據,子宮體積=長度×寬度×厚度。取患者空腹狀態下外周靜脈血液4 mL,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法測定CA125水平[7]。③治療前后月經情況。記錄患者治療前后月經量、月經周期、經期時長[8]。④并發癥與環脫落發生情況。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月經量降低、氣腫發生。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均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計數數據以[例(%)]表示,行秩和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痛經程度、子宮體積、CA125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痛經程度、CA125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痛經程度、CA125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子宮體積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痛經程度、子宮體積、CA125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痛經程度、子宮體積、CA125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5。
組別例數痛經程度(分)子宮體積(cm2)CA125(U/m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155.26±0.351.03±0.24*142.23±11.26105.26±8.92*82.16±5.1617.23±3.64*對照組155.23±0.332.63±0.17*143.56±11.52130.62±8.46*82.34±5.2230.26±5.74*t值0.24221.0700.3207.9891.1507.425 P值0.8110.0010.7520.0010.2600.001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月經情況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月經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月經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月經情況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月經情況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5。
組別例數月經量(mL)月經周期(d)經期時長(d)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1585.36±5.6145.23±3.51*32.23±2.1428.23±2.14*8.23±0.245.62±0.33*對照組1584.85±5.5457.13±2.54*32.25±2.1730.51±1.25*8.25±0.277.85±0.27*t值0.25110.6380.0253.5630.21420.256 P值0.8040.0010.9800.0010.8300.001
2.4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與環脫落發生情況兩組患者治療后均無并發癥發生。觀察組1例患者在觀察周期內出現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脫落情況。
子宮腺肌病對女性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需采取措施并及時治療。腹腔鏡下病灶切除術具有創傷小、并發癥發生率低的優點,能夠直接切除病灶以縮小子宮體積、恢復正常生理功能。與傳統手術相比,該術式利用腹腔鏡光學原理中的放大作用擴大手術視野,有助于徹底清除病灶,預防術后復發,應用優勢明顯。且該術式切口更小,能明顯減小腹部瘢痕,減少對美觀度的影響。有研究認為,在患者術后給予藥物治療更能提高疾病治療效果,縮短子宮體積恢復、月經周期等時間[9-10]。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是一種含有孕激素的宮內節育器,其在體內緩慢、定時定量地釋放左炔諾孕酮,抑制子宮內膜的增長,改善月經狀態,同時還能抑制子宮平滑肌痙攣收性縮引起的痛經等癥狀[11-12]。將其與手術聯合治療能改善患者術后痛經程度,抑制子宮內膜增生,進一步改善月經周期等狀態,促使其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13]。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是宮內節育器中最有效的方式,同時也能減少月經血量、緩解痛經。正常情況下,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放置于子宮內由存放在垂直管中的左炔諾酮藥物定量釋放微量荷爾蒙,起到避孕作用,作用時間較長,可穩定體內激素水平狀態。在臨床治療中,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具有防止盆腔感染、有效控制月經量、縮短月經時長的優點,對改善月經過多、痛經等癥狀有重要作用,同時還能通過調節體內激素水平預防子宮腺肌病等與激素相關的疾病。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中藥物可直接作用于病灶,提高體內血藥濃度,對激素水平的改善效果較常規藥物更明顯。
目前,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由于療效好、作用時間長的優勢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對子宮腺肌病等多種疾病均有一定治療效果,CA125是評估腫瘤狀態的常見指標,能夠直接反映子宮腺肌病嚴重程度,并作為子宮腺肌病診斷的主要輔助指標[14]。本研究采取腹腔鏡下病灶切除聯合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治療子宮腺肌病,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CA125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腹腔鏡下病灶切除聯合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可提高臨床療效。分析原因為,CA125配合曼月樂能夠拮抗子宮內膜增生,在縮小子宮體積的同時還能延緩子宮腺肌瘤進展。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能夠拮抗子宮內膜增生,使內膜及子宮異位病灶萎縮,從而改善月經量多、痛經等癥狀及降低體內CA125水平,而手術則能切除大部分病灶,縮小宮腔面積減少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的脫落,兩種治療方案可優勢互補提高療效[15]。不僅如此,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還可調整月經量與體內激素水平,促進正常月經周期的恢復,減輕痛經程度,對提高生活質量有重要作用[16]。本研究還發現,兩組患者治療后均無并發癥發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見,腹腔月鏡下病灶切除聯合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治療子宮腺肌病不會增加并發癥發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這是由于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通過模擬正常宮腔激素水平改變的方式達到治療目的,對人體并無顯著的影響[17]。
綜上所述,子宮腺肌病患者采取腹腔鏡下病灶切除聯合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治療臨床療效好,可改善月經狀態,且與單獨手術治療相比更有助于減輕痛經程度、降低CA125水平,且并發癥發生率低,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