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超洋
(沭陽仁慈醫院心血管內科,江蘇 宿遷 223600)
冠心病常見于中老年群體,有發病率高、病程長、難治愈的特點,嚴重危害患者身體健康。冠心病的發病機制為冠狀動脈(簡稱冠脈)發生粥樣硬化、狹窄或阻塞病變管腔,導致心臟血流循環障礙使心肌細胞出現壞死。患者常表現為突感心前區疼痛、心悸、乏力等癥狀,嚴重者還會合并心力衰竭。冠脈介入治療為冠心病的常見治療方式,通過植入支架有效打開狹窄的血管,增加心肌供血,控制病情,但臨床發現大部分患者術后會出現再狹窄的情況,這造成患者預后較差[1]。因此選擇一種有效的手段解決再狹窄是十分必要的。藥物涂層球囊可抑制血管內膜增生,已被用于冠心病的治療中,對支架內再狹窄治療有明顯效果[2]。藥物洗脫支架也是冠脈介入治療后再狹窄患者的常用方法,能最大程度降低支架內再狹窄的發生風險。基于此,本研究探討藥物涂層球囊、藥物洗脫支架對冠脈介入治療后再狹窄患者的應用效果及安全性,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沭陽仁慈醫院行冠脈介入治療后支架內再狹窄的57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28例)和觀察組(2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沭陽仁慈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參考《中國心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3],經冠脈造影檢查確診為冠心病;②動脈血管狹窄>75%;③符合冠脈介入治療指征且進行治療者;④小血管病變。排除標準:①存在惡性腫瘤疾病;②年齡>80歲;③肝、腎等臟器疾病;④嚴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者;⑤嚴重出血傾向、感染者;⑥預計生存時間<1年;⑦對金屬支架過敏者;⑧精神類疾病或病史;⑨存在心臟搭橋手術史。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藥物洗脫支架治療:患者取平臥位,進行心電監護與局部麻醉,于患者橈動脈進行經皮穿刺,取多功能造影導管進行左、右冠脈造影。明確狹窄的血管后用普通球囊預擴張,選擇適宜尺寸的藥物洗脫支架(北京國華世紀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92030363,型號:RSINT27512X)送入靶病變部位,明確定位后釋放支架,行支架內擴張,確保支架完全擴張貼壁。術后撤出導管、導絲,對腕部進行加壓包扎。
觀察組患者采用藥物涂層球囊治療:采用紫杉醇涂層藥物球囊(德國貝朗醫療,型號:SeQuent Please)治療,患者取平臥位,在右橈動脈局部浸潤麻醉后,用Seldinger 法穿刺并置入鞘管,進行冠脈造影術。明確狹窄的血管,導絲通過病變部位后,先用普通球囊對再狹窄處進行充分的預擴張,盡量避免夾層,應用紫杉醇涂層藥物球囊,該球囊的直徑超出病變部位兩端的2 mm,擴張時間為 50~60 s,壓力為 7~8 mmHg(1 mmHg=0.133 Kpa)。術后對患者進行抗血小板、調脂、預防并發癥等常規處理。
1.3 觀察指標①心功能指標。治療前、后用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武漢凱進醫療技術公司,型號:Kai-x6)測定患者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舒張/收縮末期內徑(LVEDD/LVESD)、每搏輸出量(SV)。②心血管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變血運重建、支架內血栓。心血管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心血管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總例數×100%。③最小管腔直徑。于治療前、后對患者復查冠狀動脈造影,檢測兩組病變血管的最小管腔直徑。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若理論數≥5,總樣本量≥40,以χ2檢驗,若理論數<5,總樣本量≥40,以連續性校正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LVEF、LVEDD、LVESD、SV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LVEF、LVESD、SV均高于治療前,LVESD、LVEDD 均低于治療前,但兩組間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LVED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S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SV:每搏輸出量。
LVEF(%)LVEDD(mm)LVESD(mm)SV(m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2937.20±4.1547.22±5.98*58.98±10.9048.21±9.80*57.02±3.6245.56±3.38*58.10±6.5470.22±6.65*對照組2836.80±4.1246.10±5.40*59.09±11.2049.23±10.23*56.80±3.2144.22±3.50*57.02±6.5071.20±7.50*t值0.3650.7410.0380.3840.2421.4700.6250.522 P值0.7160.4620.9700.7020.8090.1470.5340.603組別例數
2.2 兩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總發生率兩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例(%)]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最小管腔直徑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最小管腔直徑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6 個月, 兩組患者最小管管直徑均大于術前,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最小管腔直徑比較(mm,±s)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最小管腔直徑比較(mm,±s)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6個月觀察組290.82±0.162.10±0.56*對照組280.80±0.152.08±0.55*t值0.4860.136 P值0.6290.892
冠心病是一種缺血性心臟病,好發于40歲及以上人群,多數患者表現為胸痛、胸悶等,且近年來呈年輕化趨勢。冠脈介入治療技術不斷優化、器械不斷發展,極大地降低了支架內再狹窄概率,但數據顯示,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發生率高達5%~10%,防治形式仍十分嚴峻[4]。因此,尋找一種更合理、安全、有效的治療冠狀動脈再狹窄的患者均有較好的效果。藥物洗脫支架治療原理如下:使用裸金屬的支架平臺,攜帶抗血管內膜增生的藥物,在血管內洗脫釋放,抑制支架內膜增生,預防支架內再狹窄,能極大改善患者的心功能[6-7]。藥物涂層球囊目前臨床使用表面涂層為紫杉醇,術中進行球囊擴張時,能將藥物快速、均勻地涂抹血管內膜細胞上,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內膜的增生,治療效果顯著[8-9]。邱翠婷等[10]發現,藥物涂層球囊治療冠脈小血管病變的即刻效果、術后療效均較好,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但目前關于兩種治療方式的臨床價值尚存在爭議。藥物涂層球囊還能有效抑制新生內膜的過度增生,促進血管內皮愈合[11-12]。其對于促使患者血管早期恢復有積極意義,能夠使血管壁的炎癥反應減輕,為促進患者心功能的恢復提供良好的條件[13-14]。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兩組患者不良心血管反應發生率、最小管腔直徑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提示藥物涂層球囊與藥物洗脫支架均有較高的安全性,且均能改善患者病變血管的最小管腔直徑。分析原因為,藥物涂層球囊,能有效抑制新生內膜的過度增生,此外,其血管內皮愈合的也更快,患者在術后,接受短時間的雙聯抗血小板治療便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從而能夠減少術后出現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情況,改善病變血管。可見,臨床可依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對應的治療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藥物洗脫支架會有金屬聚合物留存,若患者對金屬支架過敏、有出血傾向,則不適宜采用此種治療方法,則可選擇藥物涂層球囊治療方法。本研究樣本選取數量較少,研究數據缺乏普適性,關于藥物涂層球囊、藥物洗脫支架對冠脈介入治療患者的應用價值需加大樣本量、延長研究時間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綜上所述,藥物涂層球囊治療冠脈介入治療后支架內再狹窄患者的效果與藥物洗脫支架相當,均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高,但藥物洗脫支架改善狹窄的效果更好,可作為藥物洗脫支架治療的有效備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