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金秀,劉桂香,朱玉英,楊曉靜
(濟南市濟陽區中醫醫院內分泌科,山東 濟南 251499)
重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是糖尿病較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是由于體內胰島素不足或不能被正常利用導致血糖過高,以及機體分解脂肪產生大量酮體,使血液酮體濃度升高造成酸中毒[1]。其常見癥狀包括口渴、多飲、尿量明顯增多、乏力、虛弱、惡心、嘔吐、腹痛等[2]。重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情況較緊急,如果不及時處理,可導致嚴重的代謝紊亂和器官功能損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及時采取措施使血糖指標能夠快速、平穩地下降。常規治療雖能起到一定降糖效果,但需在一天內多次注射胰島素,易導致患者出現低血糖、感染等多種不良事件[3]。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泵治療能夠精確控制胰島素劑量,具有靈活、便利等特點,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4]。本研究旨在探討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泵治療重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濟南市濟陽區中醫醫院收治的100例重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49~74歲,平均年齡(60.65±2.77)歲;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99±1.02)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齡48~76歲,平均年齡(60.79±2.72)歲;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93±1.0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濟南市濟陽區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內科學(第7版)》中重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診斷標準[5];②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傳染性疾病者;②語言溝通障礙或聽力障礙者;③合并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④合并惡性腫瘤者。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基礎治療:①糾正酸中毒:針對二氧化碳結合力在13 mmol/L以下,血液pH值為7.1 mmol/L的患者,給予100 mL碳酸氫鈉注射液(海南制藥廠有限公司制藥二廠,國藥準字H41023005,規格:10 mL∶0.5 g)緩慢滴注。②補液與補鉀:結合患者體征給予氯化鈉注射液(安徽豐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1874,規格:100 mL∶0.9 g)補液治療,補液劑量為患者體質量的10%。尿量在40 mL/h以上的患者,給予氯化鉀注射液(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73017,規格:10 mL∶1 g),4~6 g/d。患者病情穩定后,給予口服鉀鹽制劑,即:枸櫞酸鉀顆粒(吉林省集安益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4682,規格:2 g),3~5 g/d。對照組患者在基礎治療的同時,還采用常規胰島素治療,即:重組人胰島素注射液(通化東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40045,規格:10 mL∶1 000 U)治療,靜脈滴注,具體劑量為0.1 U/(kg·h)。若血糖指標沒有顯著改善,則需調整劑量至0.2 U/(kg·h)。觀察組患者在基礎治療的同時,還采用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泵治療按照0.1 U/(kg·h)的標準用藥。及時測量患者血糖指標,血糖水平降至13.9 mmol/L時,按照0.05 U/(kg·h)的標準用藥,持續治療2周,兩組患者每天胰島素最大使用劑量均不得超過30 U。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根據《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臨床診治分析》[6]評價療效。痊愈:治療24 h,血糖指標恢復正常,尿酮體(-),各種臨床癥狀,如多飲、多食、多尿等顯著改善;顯效:治療30 h,血糖指標恢復正常,尿酮體(-),各種臨床癥狀有良好轉變;有效:治療36 h,血糖指標趨于正常,尿酮體(-),各種臨床癥狀得到一定緩解;無效:治療72 h,血糖指標未見顯著改變,尿酮體(+),各種臨床癥狀未見變化加重。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血糖指標。血糖指標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對采血部位皮膚進行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取針指尖血,采用快速血糖儀[中國臺灣華廣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國食藥監械(許)字2008第2400025號,型號:Rightest GM300]進行檢測,待顯示結果后,取出試紙并記錄。③臨床指標。臨床指標包括血清氧化應激指標(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總抗氧化能力)、pH值恢復時間、胰島素使用劑量。取患者空腹肘靜脈血5 mL,使用離心機[湖南赫西儀器裝備有限公司,湘長食藥監械(準)字2012第1410003號,型號:TDZ6-WS]分離血清,3 000 r/min,離心半徑12 cm,時間10 min。采用化學發光儀[北京科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國食藥監械(準)字2014第3400141號,型號:CHEMCLIN1500],測定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及血清總抗氧化能力。④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不良反應包括復發酮癥酸中毒、感染、低血糖等。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不良反應總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和組內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98.00%)高于對照組(8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血糖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降低,且觀察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糖指標比較(mmol/L,±s)

表2 兩組患者血糖指標比較(mmol/L,±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例數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509.57±1.087.02±0.66*11.81±2.138.74±1.02*對照組509.62±1.117.65±0.74*11.78±2.089.32±1.16*t值0.2284.4920.0712.655 P值0.819<0.0010.9430.009
2.3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氧化應激指標(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總抗氧化能力)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血液pH恢復正常時間短于對照組,胰島素使用劑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
組別例數超氧化物歧化酶(U/L)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U/mL)總抗氧化能力(U/mL)血液pH值恢復正常時間(h)胰島素使用劑量(U)觀察組5032.51±3.0896.81±7.6527.08±1.49 9.14±1.6654.17±3.39對照組5030.16±2.9990.96±5.8725.85±1.1015.04±2.8776.18±6.07 t值3.8714.2894.69612.58322.385 P值<0.001<0.001<0.001<0.001<0.001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重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是指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情況下,由于胰島素不足或機體無法有效利用胰島素導致的嚴重并發癥,主要表現為高血糖、代謝紊亂和酸中毒。在正常情況下,胰島素能幫助細胞攝取血液中的葡萄糖,并將其轉化為能量供機體使用[7]。然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抵抗,細胞無法充分利用葡萄糖,導致血糖升高。當血糖升高時,機體利用脂肪作為能源來源,產生大量的酮體[8]。酮體是一種酸性物質,當過量積累在血液中時,會導致酸中毒,即:酮癥酸中毒。常見治療方法包括靜脈輸液補水、胰島素治療、調整飲食習慣和補充電解質等,但這些方法無法精準控制胰島素水平。胰島素泵是一種用于糖尿病管理的醫療設備,通過導管將胰島素注射到皮下脂肪層,能夠更加準確地模擬正常胰島素的釋放方式[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該結果與厲建波[10]在其研究中提到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3.33%)比對照組(73.33%)更高的結論相符。分析原因為,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泵能夠持續、穩定地輸注胰島素,減少藥物濃度和劑量的波動,從而提高胰島素的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標比對照組降低幅度更顯著。分析原因為,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泵能夠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調整,更加精確地控制血糖水平。這對于重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尤為重要,可以避免血糖的大幅波動,減少酮癥酸中毒的風險[11]。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各項血清氧化應激指標均高于對照組,且血液pH值恢復正常時間、胰島素使用劑量均比對照組低。氧化應激是指機體在外界刺激或內源性因素作用下,細胞內氧化物質產生過多,超出體內抗氧化系統的清除能力,從而導致細胞和組織損傷的過程。觀察組患者血清氧化應激指標均高于對照組,是因為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泵可以更精確地控制血糖水平,減少高血糖對機體產生的氧化應激反應,恢復細胞和組織的健康狀態。重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會導致血液pH值下降,機體呈酸中毒狀態[12]。有研究表明,相比傳統的臨床治療方法,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泵可以確保胰島素的使用劑量更為合理[13]。另外,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對照組低,提示相比于常規胰島素,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泵使血糖水平更穩定、控制更精確。這種精確的胰島素控制可以降低高血糖和低血糖的發生風險,從而減少不良反應發生。
綜上所述,針對重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患者,可借助持續皮下注射胰島素泵治療;其能夠較好地控制患者血糖,顯著提高臨床療效,改善酮癥酸中毒癥狀,還可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安全性良好,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