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明
(淄博市第六人民醫院檢驗科,山東 淄博 255030)
肺炎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由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所致,兒童及青少年為主要患病人群,其發病機制非常復雜,一般認為與炎癥因子釋放引起的免疫應答相關[1]。臨床研究顯示,兒童MPP除肺部損傷外,還可造成皮膚、消化道及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因此,對MPP進行早期診斷、針對性治療,對減少患兒MPP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2]。C反應蛋白(CRP)是一種在多種疾病中均有重要作用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其濃度在炎癥發生過程中呈上升趨勢。白細胞介素-6(IL-6)是一種重要的細胞因子,可作為判斷MP感染的一個重要指標,幫助臨床更好地了解MP感染的情況[3]。D-二聚體是一種特殊的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是由纖維蛋白單體和激活因子交聯并激活后產生的,被認為是纖溶系統的特異標記物[4]。本研究旨在探究MPP患兒血清CRP、IL-6、D-二聚體水平與病情嚴重程度的關系,為MPP的早期診斷和預后評估提供有力的證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淄博市第六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MPP患兒作為觀察組;按病情程度分為重度組和輕度組。重度組(24例)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齡2~12歲,平均年齡(6.18±1.93)歲。輕度組(56例)男性36例,女性19例;年齡2~13歲,平均年齡(6.20±1.90)歲。另選取同期于門診檢查的75例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43例,女性32例;年齡3~12歲,平均年齡(6.19±1.8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5]中的醫學倫理相關規范。納入標準:①患兒MP-IgM滴度持續>1∶80;②符合《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專家共識(2015年版)》的診斷標準[6]。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其他病原體感染者;②合并其它嚴重疾病或呼吸系統反復感染者。
1.2 檢測方法對照組研究對象于體檢當天抽取空腹靜脈血,觀察組患兒于入院當天抽取空腹靜脈血。均用EDTA-K2血常規管取血2 mL后,采用全自動血常規分析儀(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52401438,型號:BC-5390)測定CRP;用枸櫞酸鈉血凝管取血2 mL,采用離心機[北京時代北利離心機有限公司,京藥監械(準)字2010第1410813號,型號:DT5-4]進行離心(轉速3 500 r/min,半徑15 cm,時間15 min)后,取血漿,采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德國BE股份有限公司,國食藥監械(進)字2011第2404102號,型號:Compact X]測定D-二聚體;用分離膠試管取血3 mL進行離心,離心方法同上,取血清,采用化學發光儀( 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72401486,型號:CL-6000i)測定IL-6。所有檢測均采用原廠試劑測定,步驟均按照儀器及試劑說明書進行。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研究對象外周血CRP、IL-6、D-二聚體水平。②比較不同病情程度患兒外周血CRP、IL-6、D-二聚體水平。③根據多因素分析建立預測模型,分析該模型的預測價值。
1.4 統計學分析選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CRP、IL-6、D-二聚體對MPP的診斷價值,以曲線下面積(AUC)>0.75為準確性高。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研究對象外周血CRP、IL-6、D-二聚體水平比較觀察組研究對象外周血CRP、IL-6、D-二聚體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外周血CRP、IL-6、D-二聚體水平對比(±s)

表1 兩組研究對象外周血CRP、IL-6、D-二聚體水平對比(±s)
注:CRP:C反應蛋白;IL-6:白細胞介素-6。
組別例數CRP(mg/L)IL-6(pg/mL)D-二聚體(mg/L)觀察組8066.32±10.3925.96±6.852.55±0.46對照組754.06±0.2510.36±2.950.25±0.07 t值51.87018.20142.830 P值<0.001<0.001<0.001
2.2 不同病情程度患兒外周血CRP、IL-6、D-二聚體水平比較重度組患兒外周血CRP、IL-6、D-二聚體水平均高于輕度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不同病情程度患兒外周血CRP、IL-6、D-二聚體水平比較(±s)

表2 不同病情程度患兒外周血CRP、IL-6、D-二聚體水平比較(±s)
注:CRP:C反應蛋白;IL-6:白細胞介素-6。
組別例數CRP(mg/L)IL-6(pg/mL)D-二聚體(mg/L)重度組2465.22±9.2026.04±5.542.62±0.52輕度組5640.68±5.2215.25±3.050.44±0.03 t值15.13411.19431.519 P值<0.001<0.001<0.001
2.3 MPP嚴重程度的ROC預測分析外周血CRP、IL-6、D-二聚體水平預測MPP病情進展的AUC值分別為0.628、0.750、0.760,截斷值分別為58.88 mg/L、24.97 pg/mL和0.64 mg/L,特異度為63.89%、66.74%、72.55%,靈敏度為71.84%、67.88%、69.55%。聯合預測的AUC值為0.820,特異度為76.94%,靈敏度為74.25%,見表3、圖1。

圖1 外周血CRP、IL-6、D-二聚體水平預測MPP嚴重程度的ROC曲線

表3 MPP嚴重程度的ROC預測分析
由于兒童身體機能發育尚不完善,免疫力較為低下,極易感染致病菌。MPP是兒童常見病,多發于秋季[7],其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咽喉疼痛等,應根據病原微生物采用對癥治療。臨床因缺乏病原學診斷,導致在治療細菌與非典型病原菌混合感染的患兒過程中,極易過量使用抗生素。因此在患兒發病早期進行病因診斷,根據各項指標的測定結果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對患兒的治療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有研究顯示,MPP患兒的疾病嚴重程度具有特異性免疫學特征,并與炎癥因子相關,所以尋找有效的血清學標志物對MPP患兒的診斷及預后至關重要[8]。
CRP是一種非特異性的炎癥指標,已有研究顯示,當機體被細菌感染時,血清中CRP的含量顯著升高[9]。CRP可通過與脂蛋白相互作用,活化補體,進而刺激機體釋放多種炎性介質。在機體被細菌感染或組織損傷時,血液中CRP濃度快速上升,因此CRP被認為是一種非特異性的感染或炎癥損傷標志物。另有研究表明,CRP水平與MPP病情進展顯著相關,是評價MPP預后的一項重要指標[10]。IL-6是一種重要的炎癥因子,其在危重癥患者體內長時間維持高表達,同時作為趨化因子家族細胞中的重要成員,能夠通過趨化中性粒細胞調控炎癥反應。研究發現,MPP患兒血清中IL-6水平顯著高于健康組兒童,并可作為評價疾病狀態和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11]。D-二聚體是一種反映體內纖溶狀況的生物標志物,其水平增高提示血液高凝及血管內皮功能紊亂嚴重[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研究對象外周血CRP、IL-6、D-二聚體水平均高于對照組,且重度組患兒炎癥因子水平均高于輕度組,這與薛慶輝等[13]、薛娟等[14]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不同程度的炎癥因子均參與了MPP的發生與發展。肺炎支原體感染后,患兒體內CRP水平升高可促進肺炎支原體繁殖并破壞肺組織,導致炎癥反應進一步加重,并引發一系列并發癥[15-16]。IL-6是一種炎癥因子,可直接作用于靶細胞,同時可誘導促炎細胞因子的表達,參與MPP發病過程的各個環節[17]。肺通氣功能的異常會造成局部組織和器官的嚴重缺氧,在缺氧、內毒素等刺激下,炎性細胞會釋放出大量炎癥因子,同時啟動體內的內源性凝血系統,使機體處于一種血液高凝狀態,促使微血栓的形成。在疾病的不斷發展過程中,人體的凝血功能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此外,在激活血栓的纖溶過程中,可引起D-二聚體水平升高,其水平隨著肺炎支原體肺炎的嚴重程度而升高。主要原因在于隨著病情的惡化,患兒可出現呼吸困難、氣促等,還會表現為嚴重的缺血、缺氧狀態,加上炎癥因子、病原微生物的侵襲,使血管內皮中的膠原物質暴露,從而激活凝血功能,血液形成高凝狀態,進而導致患兒的D-二聚體水平增高[18]。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外周血CRP、IL-6、D-二聚體三種指標聯合檢測預測MPP病情進展的AUC值、特異度、靈敏度都明顯優于單個指標檢測,提示CRP、IL-6、D-二聚體可以用于MPP患兒的早期診斷,并可顯著提高MP的檢出率,這對MPP患兒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患兒外周血CRP、IL-6、D-二聚體水平的改變與MPP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測定患兒外周血CRP、IL-6、D-二聚體水平可作為MPP診斷的輔助手段,對指導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本項研究亦有不足之處,研究結論仍需開展大樣本多中心臨床研究,并結合大數據進行外部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