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興勇(貴州省荔波縣人民醫院,貴州 黔南 558400)
腦梗死(CI)患者發病后腦內血液出現循環障礙,引起細胞代謝紊亂、神經組織損傷,影響患者的認知、情緒、記憶功能。相關調查[1]顯示,CI后抑郁癥的發病率在25%-70%之間,患者心情低落、精力欠佳等抑郁反應及注意力障礙、思維遲緩等認知功能紊亂癥狀,給其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對于該類患者,臨床上通常在積極治療的同時加以舍曲林進行抗抑郁治療,然而,在實踐應用中發現其改善抑郁的效果并不理想,可能是因為CI后抑郁癥狀的發生也與身體的炎癥狀態和神經功能損傷有關[2]。丁苯酞主要由芹菜籽提取而來,能夠清除體內氧自由基,促進血管舒張,改善神經功能,但相關報道不多。為進一步證實丁苯酞在改善患者CI后抑郁的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選擇2021年5月-2022年5月我院CI后抑郁患者96例,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常規組和聯合組,每組各48例。常規組男、女分別為26例、22例,年齡50-67歲,平均(58.37±5.20)歲;CI病程10-30d,平均(16.35±2.46)d;合并高脂血癥21例、高血壓26例、糖尿病20例;梗死部位:腦葉20例、基底節24例、其他4例。聯合組男、女分別為29例、19例,年齡50-65歲,平均(58.10±5.72)歲;CI病程10-30d,平均(15.95±2.43)d;合并糖尿病26例、高血壓22例、高脂血癥25例;梗死部位:基底節26例、腦葉18例、其他4例。兩組基線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①CI[3]后抑郁[4]患者;②入組前未接受丁苯酞治療者;③既往無抗精神病類、抗抑郁藥用藥史者;④生命體征平穩者;⑤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①CI發病前有精神病史或神經系統疾病者;②伴嚴重心臟病者;③生命體征不穩定者;④重度抑郁伴自殺傾向者;⑤嚴重失語或表達障礙者。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營養腦細胞、擴張腦血管、抗凝降脂、降血糖、降血壓等基礎治療。常規組予以舍曲林(25mg/片)口服,1次/d,25mg/次。聯合組增加丁苯酞(0.1g/粒),口服,3次/d,0.2g/次。兩組均接受1個月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神經功能:于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分別采用NIHSS量表和CSS量表評價。NIHSS評分范圍0-42分;CSS評分范圍0-45分,得分越高表示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②認知功能:于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采用MMSE量表評價,總分30分,評分提高則提示認知情況改善。③抑郁狀態:于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采用HAMD量表評價,共68分,8分為分界分數,分數與抑郁情緒成正比。④日常活動能力:于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采用MBI評價,滿分110分,分值提高則表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⑤不良反應:記錄兩組用藥期間胃腸道反應、輕度幻覺、胸悶、心悸及嗜睡等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2.0軟件分析數據。以()描述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n(%)]描述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神經功能對比 治療前,兩組NIHSS、CSS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1個月后,聯合組的NIHSS、CSS評分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神經功能對比(,分)

表1 兩組神經功能對比(,分)
?
2.2 兩組認知功能、抑郁狀態、日常活動能力對比 治療前,兩組MMSE、MBI、HAMD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1個月后,聯合組MMSE評分、MBI評分高于常規組,HAMD得分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認知功能、抑郁狀態、日常活動能力對比(,分)

表2 兩組認知功能、抑郁狀態、日常活動能力對比(,分)
?
2.3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 聯合組、常規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12.50%、8.33%,兩組間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n(%)]
抑郁癥是CI后較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5],研究表明,抑郁與神經功能缺損呈雙向因果關系,即抑郁可增加CI所致的神經功能缺損,神經功能異常又可引發抑郁情緒進一步加重,不僅影響患者日常生活,還給其生存質量帶來消極影響,且部分患者在出院后仍出現心理失衡等現象[6],故積極治療是關鍵。臨床通常在對癥治療CI基礎上聯合舍曲林進行抗抑郁、抗焦慮治療,但其改善抑郁的效果并未達到理想狀態,可能是因為CI后TNF-α、CRP、HCY等細胞因子水平也為導致抑郁癥發生的重要因素[7]。丁苯酞為國家一類新藥,在急性CI治療上有著多方面的作用,如保護線粒體功能、改善腦灌注、降低炎癥因子水平,用于輔助治療CI后抑郁,以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態[8]。
CI常伴有腦細胞損傷,而在此情況下又會引發一系列急性炎癥,誘使機體在損傷狀態下大量釋放炎癥因子,其中以TNF-α、IL-6、IL-8、CRP等最為明顯,加重疾病進展[9]。有研究[10]顯示,炎癥反應的發生發展與機體黏附分支表達密切相關。對此,筆者根據丁苯酞藥動學發現其具有降低中性粒細胞內細胞黏附作用,能夠借此來改善患者內皮功能,減輕機體炎癥損傷,進一步證明該藥所具有的抗炎優越性。
CI后由于神經功能被破壞,患者的運動和感覺神經通路異常,導致其日?;顒幽芰ο陆礫11]。本研究發現丁苯酞的使用能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改善其日?;顒幽芰?。由于丁苯酞可以保持線粒體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使得呼吸鏈復合酶Ⅳ含量增加,促使呼吸鏈得以有效改善,進而參與至大腦神經元中,促使腦內磷酸肌酸、三磷酸腺苷水平升高,修復線粒體損傷,改善腦內能量代謝[12]。此外,該藥能夠對谷氨酸釋放和花生四烯酸代謝進行選擇性抑制,促使細胞內Ca2+濃度降低,防止微血栓的形成,同時提高血管內皮細胞CO和前列腺素水平,增加梗死病灶區的血流量,并抑制炎癥反應,促進星形膠質細胞活化,提升神經細胞對缺血的耐受能力和修復能力,減少神經細胞死亡,同時具有抗自由基的作用,能提高過氧化氫酶和SOD的水平,有效避免上述因子作用所產生的氧化應激反應,進而防止腦細胞缺血再灌注損傷;此外,該藥還具有增強BNDF分泌的作用,可進一步加強患者神經細胞的保護,從而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并改善日?;顒幽芰13]。CI后發生抑郁的機制是由于顱內的5-HT通路受損,造成顱內5-HT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經遞質水平降低。本研究觀察到,兩組不良反應無明顯差異,說明丁苯酞聯合抗抑郁藥物能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和抑郁狀態,用藥安全性高,與王米香[14]等人研究結論一致。分析原因為,舍曲林所具有的5-HT再攝取抑制作用能夠對中樞神經系統進行調節,增強機體興奮活性,以發揮抗抑郁效能。再聯合丁苯酞調節腦微循環、改善腦細胞能量代謝,有助于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加上該藥能改善CI發病后所產生的病理改變(大腦皮質下神經細胞萎縮),有利于重建5-HT神經纖維傳導細胞通路,促使NA、5-HT水平增加,以此興奮神經,加強對抑郁情緒的緩解[15]。此外,血清BNDF是抑郁癥的獨立保護因素,而丁苯酞可使腦內的BNDF表達上調,從而改善CI后抑郁。
總之,丁苯酞能有效降低CI后抑郁患者機體的炎癥水平,協同舍曲林能顯著改善患者抑郁狀態及認知功能,并促進神經功能及日?;顒幽芰謴停盟幇踩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