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琴(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白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浙江 金華 321200)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發病率較高,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1]。近年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對患者健康、生活以及生命安全等均產生消極影響[2]。已有研究[3]表明,高血壓、中風、冠心病等主要并發癥已成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占總死亡原因的40%以上。近年來,我國在高血壓防治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總體上治愈率和控制率處于較低水平。因此,為更好地改善疾病控制效果,需重視對疾病的治療。纈沙坦/氨氯地平復方制劑在高血壓疾病治療中發揮了顯著優勢,可以幫助患者有效改善血壓狀況,幫助其保持平穩狀態[4]。為進一步分析上述治療的療效情況,本文以2021年9月-2022年9月共計80例患者為例,對單一用藥及復方制劑的療效進行對比,以期為后續疾病治療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現具體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80例(選取時間為2021年9月-2022年9月)中重度高血壓患者分為研究組、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病程2-14年,平均(8.12±1.89)年;年齡45-75歲,平均(60.49±3.40)歲。研究組:男22例、女18例;病程3-14年,平均(8.10±1.90)年;年齡46-74歲,平均(60.43±3.39)歲。兩組資料一致性較強(P>0.05),可對比。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倡導的醫學倫理準則。納入標準:①中重度高血壓患者,血壓≥160/100mmHg;②患者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③患者病史資料齊全者;④認知、溝通正常者。排除標準:①合并感覺、精神障礙;②生存壽命<1年;③近期參加過其他藥物研究者;④合并惡性腫瘤者;⑤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⑥資料不完整者;⑦高鉀血癥者;⑧依從性差者;⑨肝、腎功能不全者;⑩對本研究治療相關用藥過敏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氨氯地平+美托洛爾治療。給予患者5mg氨氯地平(規格:5mg×14片/盒);12.5mg美托洛爾(商品規格:25mg×20片/盒),兩種藥品均為每日兩次。研究組采用纈沙坦/氨氯地平復方制劑治療。晨起空腹狀態下口服1片纈沙坦/氨氯地平復方制劑(規格:每片含纈沙坦80mg,氨氯地平5mg)。兩組患者均堅持治療24周,觀察治療后各指標變化情況。
1.3 觀察指標 ①血壓指標(收縮壓、舒張壓):應用電子血壓計測量。檢查前叮囑患者測量日禁煙,清晨休息30min后測量,取3次平均值,評估時間為入院時、治療24周后。②血脂水平(入院時、治療24周后)指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靜脈血10ml,靜置半小時,以2500r/min離心10min,于-20℃保存待檢。③入院時、治療24周后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均通過頸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計算兩組嗜睡、惡心嘔吐、便秘等不良反應。④治療效果:總有效率=1-無效率。顯效為血壓恢復至正常水平,有效為血壓下降幅度>20mmHg,無效為血壓下降幅度低于1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用()、[n(%)]分別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并分別以t、χ2檢驗,P<0.05提示存在統計學差異。
2.1 血壓指標 入院時,組間血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4周后,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壓指標對比(,mmHg)

表1 兩組血壓指標對比(,mmHg)
?
2.2 血脂水平 入院時,兩組血脂數據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4周后,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脂水平對比(,mmol/L)

表2 兩組血脂水平對比(,mmol/L)
?
2.3 頸動脈IMT 入院時,兩組頸動脈IMT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4周后,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頸動脈IMT對比(,mm)

表3 兩組頸動脈IMT對比(,mm)
?
2.4 不良反應發生率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2.5 治療效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臨床高血壓可導致一系列并發癥,影響預后。因此,控制血壓對心臟的正常功能至關重要。近年來,高血壓的發病率顯著增長,臨床對疾病治療的重視程度逐漸增加[5]。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持續高血壓可導致左心室肥厚,對其心功能產生一定的影響,導致心肌舒張、收縮功能紊亂、藥物性心肌重塑,進而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增加治療難度,影響患者健康,危及其生命安全[6]。
氨氯地平和纈沙坦均為一線降壓藥物,廣泛應用于高血壓治療中,對疾病控制具有積極意義。臨床研究[7]結果顯示,纈沙坦和氨氯地平具有不同的降壓機制,發揮了不同的降壓效果,上述藥物聯合使用可阻斷不同階段的血壓升高。氨氯地平具有血管擴張作用,進而發揮降壓效果;纈沙坦可有效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激活,聯合治療降壓效果較好[8]。纈沙坦/氨氯地平復方制劑的實施可減少服藥劑量,幫助患者血壓達到更平穩的狀態。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療效高,血壓及血脂控制效果好,可降低頸動脈IMT,不良反應發生率低。由此可以看出纈沙坦/氨氯地平復方制劑對血壓控制效果好,可以逆轉左心室肥厚,改善患者心肌功能。分析其原因為:纈沙坦是一種選擇性拮抗AT1受體亞型,特異性非肽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該物質在治療高血壓方面具有藥效持久、副作用小、安全、有效的特點,與AT1受體的親和力是AT2的2000倍[9]。氨氯地平可刺激特異性受體血凝素,是一種鈣通道拮抗劑,能抵抗動脈粥樣硬化,上調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體-1表達,具有持續時間長、方便、起效慢、不良反應小的特點,對高血壓治療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可以幫助患者改善血脂指標[10]。因此,兩者結合可以發揮協同治療效果,特異性緩解高血壓患者的癥狀。此外,有研究表明,高血壓合并急性心房顫動患者可對相應靶器官造成損害,存在血栓前狀態,與遠期預后密切相關。在血小板與內皮下基質的相互黏附中起橋接作用,從而促進血小板黏附;同時還可誘導血小板聚集,有利于血栓形成。中老年高血壓患者常合并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及腦血管疾病等基礎性疾病。以往研究發現,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鈣通道阻滯劑(CCB)降壓藥對縮小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改善心率變異性、降低蛋白尿水平、逆轉高血壓性左心室肥厚等靶器官具有獨立于降壓作用的保護作用。因此,在評價降壓治療的有效性時,可以將相關靶器官的保護作用納入觀察范圍。除此之外,纈沙坦/氨氯地平復方制劑對靶器官損害的老年高血壓患者有較好的心腦血管保護作用,對改善頸動脈IMT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纈沙坦/氨氯地平復方制劑安全性高,可以幫助患者保障用藥安全,提升疾病治療效果,對血壓及血脂指標的改善有積極意義,同時可以降低頸動脈IMT水平,對心功能狀況的穩定具有積極意義,進而改善疾病治療及預后結局,各院可積極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