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盾華(廣東省梅州市中醫醫院,廣東 梅州 514000)
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促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外加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的改變促使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不斷升高,嚴重威脅社會大眾的身體健康,因此盡早進行診斷和治療在提高臨床療效方面具有重要意義。HCY(同型半胱氨酸)是人體必需的一種氨基酸,在甲硫氨酸的代謝中直接參與,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血脂是血漿中類固醇、甘油三酯、糖脂等的總稱,在人體中廣泛存在,血脂四項中低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甘油三酯的升高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以及血管斑塊的形成,這也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1]。本文主要分析心腦血管疾病診斷中血脂檢測和血清HCY檢測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于我院就診的100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為觀察組,患者年齡36-83歲,平均(60.41±10.52)歲,男50例,女50例。納入標準:臨床資料完整;認知、語言功能正常;配合度高。排除標準:存在酗酒史;有精神病史;肝腎功能存在嚴重障礙;身體存在惡性腫瘤。同時選取同期的100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年齡38-87歲,平均(58.4±10.43)歲,男49例,女51例。兩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實驗方法 所有入選者均抽取5ml空腹靜脈血,通過3000轉/min的速度離心處理血液標本10min后對上清液進行提取,之后通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血脂和血清HCY水平進行測定,其中各項指標的正常參考值如下:HCY正常參考值0-15umol/L。血脂指標如下:①甘油三酯(TG)正常參考值0-1.70mmol/L;②總膽固醇(TC)正常參考值2.9-5.68mmol/L;③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正常參考值2.07-3.10mmol/L;④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正常參考值0.9-2.19mmol/L。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的HCY以及血脂水平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描述,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HCY、TG、TC、LDL-C水平比對照組高, HDL-C水平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HCY及血脂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患者HCY及血脂水平比較()
?
心腦血管疾病主要指由血液黏度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導致的腦血管、心血管的缺血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總稱,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且存在并發癥多、復發率高的特點,并對社會大眾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六十歲以上老年人中約有40%-45%存在高血壓合并高血脂或高血糖的情況,衛生部相關數據顯示,50%的糖尿病病人合并有高血脂或高血壓等老年疾病。全世界范圍內每年死于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在1500萬左右,和各種疾病的死亡率相比居于首位,目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治療中較為重要的內容就是對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進行干預,因此如何通過血液檢測結果達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目的是臨床醫學關注的重點。
以往臨床認為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主要高危因素是高血脂、高血壓以及糖尿病,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發現部分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并沒有高血脂、高血壓或糖尿病情況,簡單來說,除了上述三種因素外,還有獨立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因素,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HCY也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因素之一。HCY屬于氨基酸的一種,是甲硫氨酸的一種代謝產物,也是主要導致心腦血管疾病以及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危險因素,而主要作用機制包含炎癥機制、氧化應激以及內皮功能障礙;血管壁出現脆性斑塊、血管內皮細胞受損以及脂蛋白的形成,進而導致動脈血管粥樣硬化的發生。健康人群正常生理狀態下的HCY水平在0-15umol/L之間,僅有5%的人有HCY升高情況。相關報道指出,約有30%-44%的腦卒中患者中存在HCY增高情況,且有學者認為HCY每升高5個單位,就會導致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增長32%和59%,而其每降低5個單位,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就會降低16%和24%。大量研究證實,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HCY水平之間存在正相關性,是導致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但目前對于其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生機制并不明確,其中可能涉及的機制如下:首先其會對凝血機制造成影響,破壞纖溶系統以及機體凝血系統之間的平衡,進而加速血栓的形成;其次其會影響脂質代謝,產生過氧化氫、羥自由基等氧自由基;再次,HCY水平的升高對血管內皮細胞存在毒性作用,會導致血管平滑肌增生、增殖;最后,其可以促進機體中炎性細胞因子的表達、釋放。
血脂是血漿中類脂、中性脂肪的總稱,例如類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等,血脂水平的升高會加速血管斑塊、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但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升高一定程度上會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形成阻礙。血脂是最早發現的一種和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危險因素,其中脂質沉積和血管內皮損傷會導致斑塊的形成、破裂,進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有學者認為HCY和血脂七項是心腦血管疾病預防檢測的指標,其中HCY和LDL-C、TC以及TG比較,差異不明顯,但和HDL-C對比則有明顯差異,但基于HCY在動脈粥樣硬化中的敏感性以及特點,完全可以認為其是的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2]。
有研究[3]指出,多種疾病的發生均存在HCY升高情況,早期對HCY水平進行干預使其恢復正常,可以避免由其介導的其他細胞損害以及功能障礙。眾所周知,引發動脈粥樣硬化的因素中,關系最密切的就是血脂。血液化驗可以發現高血脂以及HCY水平異常,因此在早期篩查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中有較好的作用,臨床中可以通過血脂和HCY的同時檢測,為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治療提供指導。本結果顯示:觀察組HCY、TG、TC、LDL-C水平比對照組高,HDL-C水平比對照組低(P<0.05),表明和健康人群相比,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HCY水平和血脂水平變化明顯,及時對其進行檢查可以幫助醫生對患者的病況進行準確診斷。分析原因為,HCY屬于含硫氨基酸,是能量代謝中的一種重要中間產物,如果其發生代謝異常情況,會導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發生,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會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其作用機制為HCY和蛋白的結合會導致脂滴復合物的產生,而免疫細胞吞噬復合物后會成為在血管壁內堆積的泡沫細胞,進而逐漸導致脂質斑塊形成,由此可見,HCY是導致血栓產生、動脈粥樣硬化等相關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因子[4]。HCY會對患者的內皮細胞和血管基質造成損害,從而影響動脈血管壁的形成,同時其還具有促進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形成的特點,加速血栓產生的同時對白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影響;此外,其會加速細胞壁中脂質的沉積,影響脂質代謝。動脈粥樣硬化是慢性進行性病變,兒童時期就已經開始,到中年或老年期才會有臨床癥狀表現,其會導致血管狹窄,一旦狹窄嚴重或存在血栓形成情況就會導致管腔閉塞或出血,進而引發臨床癥狀;血清中LDL-C中含量最多的就是膽固醇,而LDL-C是主要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心腦血管患者發病時不一定存在TC含量升高的情況,但HDL-C水平會明顯降低,而LDL-C水平則會明顯升高,因此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應從青中年開始,并對血脂指標和HCY水平同時進行檢測,針對LDL-C、HCY、TC、TG水平升高且HDL-C水平降低的人群,需要依據其實際情況及時給予合理有效的干預,以此達到有效預防的效果。由此可見,在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診療中,聯合應用血脂和HCY檢測的意義重大,能為此類患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幫助[5]。
值得注意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定期對血壓和血糖進行檢測,及時發現異常的同時盡早采取措施;與此同時,日常生活中應保證良好的飲食、作息習慣,避免煙酒的過量攝入,減少動物脂肪和食鹽的攝入,多食用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從而在保證血管暢通的同時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在心腦血管疾病診斷中,血脂檢測和血清HCY檢測的聯合應用可以為臨床診斷提供參考,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