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芳,邱慧芳,肖貴梅(江西省贛州市人民醫(yī)院,江西 贛州 341099)
腦卒中屬于急性腦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腦卒中(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CIS)及出血性腦卒中,可引起腦組織損傷,致死、致殘風險較高[1-2]。CIS是腦卒中最常見類型,多由腦供血不足所致,若能夠及時恢復腦部供血,可減輕神經(jīng)細胞損傷,防止神經(jīng)功能持續(xù)惡化,故該病的及時治療及治療后對血管評估尤為重要[3-4]。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TCD)為當前常用診斷技術(shù),具有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傷等優(yōu)點,借助超聲聲束穿透顱骨較為薄弱的部位,可直接對腦底動脈血管進行描記獲得腦底動脈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從而明確腦部血管病變情況,便于疾病的診斷評估[5-6]。頸部血管彩超(CUS)是頸部血管檢查的重要技術(shù),頸部血管為腦部供血的重要動脈,明確頸部動脈是否有斑塊或狹窄及血流情況,有助于評估腦血管血流情況。兩種超聲檢查技術(shù)在CIS的診斷評估中均具有一定價值,但單一應用仍存在較高漏診、誤診風險。鑒于此,本研究分析TCD聯(lián)合頸部血管彩超在腦卒中治療后血管病變評估及預后預測中的應用價值,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行TCD、CUS及DSA檢測。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齡36-80歲,平均年齡(49.24±3.10)歲,平均病程(3.28±1.23)年,合并癥:高血壓81例,糖尿病52例,血脂異常68例。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選取標準 (1)納入標準:①經(jīng)過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檢查,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7]相關(guān)診斷標準,確診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②臨床資料完整者;③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內(nèi)容知情,并愿意配合研究。(2)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凝血功能障礙以及其他免疫系統(tǒng)疾病;②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損傷者;③伴有全身感染性疾病者;④依從性差者。
1.3 研究方法 ①所有患者均行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TCD)、頸部血管彩超(CUS)檢查后,再行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檢查。②頸部血管彩超(CUS)檢查:采用超聲儀器進行頸動脈檢查,將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設置為5-12MHz,指導研究對象取平臥位,用超聲儀探頭檢查患者頸內(nèi)外、雙側(cè)頸、椎部等動脈血管,確定血管內(nèi)膜厚度、管腔有無堵塞、斑塊狀態(tài)、有無粥樣硬化斑塊等。③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TCD)檢查:采用TCD儀,探頭頻率為2.0MHz,協(xié)助患者取側(cè)臥位或平臥位接受檢查,以探頭分別探測患者血管各動脈情況,根據(jù)其血流動力學相關(guān)指標評價血管是否狹窄及具體情況。
1.4 觀察指標 (1)以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技術(shù)作為金標準,比較CUS、TCD以及TCD+CUS聯(lián)合診斷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檢出血管病變情況、診斷效能(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以及診斷準確度與DSA結(jié)果的一致性。①血管狹窄病變情況:輕度狹窄(管腔狹窄程度<50%);中度狹窄(管腔狹窄程度為50%-69%);重度狹窄(管腔狹窄程度70%-99%);閉塞(管腔狹窄率為100%,無血流信號)。②診斷效能:敏感度=真陽性例數(shù)/(真陽性+假陰性)例數(shù)×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shù)/(真陰性+假陽性)例數(shù)×100%;診斷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例數(shù)/(真陽性+假陰性+真陰性+假陽性)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使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一致性采用Kappa檢驗,其中一致性較差:Kappa<0.40;一致性一般:0.40≤Kappa<0.75;一致性較好:Kappa≥0.75。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TCD、CUS以及TCD+CUS檢出血管狹窄病變情況比較 DSA檢出的血管輕度狹窄82例,中度狹窄45例,重度38例,閉塞28例,檢出率為96.50%。結(jié)果顯示,TCD+CUS對血管狹窄病變的檢出率(94.00%)與DSA檢查的結(jié)果比較接近,而且顯著高于單獨TCD或CUS檢查的檢出率(χ2=21.263、55.589,P<0.05),見表1。

表1 TCD、CUS以及TCD+CUS檢出血管狹窄病變情況比較[n(%)]
2.2 TCD、CUS以及TCD+CUS的診斷效能相比 TCD+CUS檢測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均高于單一檢測的CUS、TCD檢查結(jié)果(χ2敏感度=8.810、5.141,χ2特異度=7.475、4.036,χ2準確度=11.075、4.742,P<0.05),見表2。
2.3 不同方法的診斷結(jié)果與DSA診斷結(jié)果的一致性 經(jīng)Kappa一致性檢驗結(jié)果顯示,TCD+CUS聯(lián)合診斷缺血性腦卒中的準確度與DSA診斷結(jié)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而且明顯高于單一檢測的TCD、CUS檢查結(jié)果(Kappa=0.796、0.574、0.459,P<0.05),見表3。

表3 診斷準確度與造影結(jié)果的一致性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CIS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致殘和致死疾病,目前CIS的治療措施以迅速恢復腦部供血為主,首選治療方案為溶栓治療,能夠加快血栓溶解,迅速疏通閉塞血管,從而增加腦部血流灌注,減少神經(jīng)細胞凋亡,保護神經(jīng)功能[8-9]。而溶栓存在嚴格的時間窗限制,需依據(jù)TCD及CUS獲得的血管血流參數(shù)綜合評估缺血性腦卒中治療后血管恢復情況,并預測病情預后,以便進一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預后。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TCD+CUS對血管狹窄病變的檢出率與DSA檢查的結(jié)果比較接近,而且顯著高于單獨TCD或CUS檢查的檢出率。TCD+CUS檢測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均高于單一檢測的CUS、TCD。經(jīng)Kappa一致性檢驗結(jié)果顯示,TCD+CUS聯(lián)合診斷缺血性腦卒中的準確度與DSA診斷結(jié)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而且明顯高于單一檢測的TCD、CUS。對于腦血管疾病,觀察側(cè)支血管開放情況、評估責任血管病變程度的金標準是進行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但是其屬于有創(chuàng)手段的檢查方案,而且價格高昂[10-11]。本研究結(jié)果與以往相關(guān)研究結(jié)果[12]相似,相較于單一使用TCD或者CUS檢測,TCD聯(lián)合CUS檢出血管管腔狹窄的檢測率比較高,顯著提高了CIS患者頸動脈狹窄程度的診斷率,與DSA檢查具有較高的一致性。TCD可以提供腦動脈實時血流狀況,觀察顱內(nèi)動脈病變,以便于腦血管疾病診斷,而CUS有助于判斷血管狹窄情況,輔助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13]。但兩者單獨檢測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其中TCD易受動脈移位、動脈迂曲等因素影響,CUS則難以檢測到顱內(nèi)血管病變情況,故單一檢測診斷效能欠佳。TCD聯(lián)合CUS后則可充分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全面反映頸總動脈及椎基底動脈等血管情況,彌補單一檢測的不足,提高CIS診斷價值,與DSA檢查高度一致,根據(jù)TCD及CUS獲得的血管血流參數(shù)綜合評估缺血性腦卒中治療后的血管恢復情況具有良好的臨床效能,高效而無創(chuàng),可以在臨床上預測病情預后狀況。
綜上所述,TCD聯(lián)合CUS檢查的診斷方案,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可在臨床上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及早明確診斷,為實施有效診治提供更為準確的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