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瑋,龔雪,李月茹(天津北辰醫院,天津 300400)
骨科手術后病人常常需要臥床休息,但長期保持靜止狀態會使血液循環變慢,易導致靜脈內血栓形成。同時,骨科手術會造成組織損傷和炎癥反應,這些因素會增加血液凝固的幾率,引發靜脈血栓栓塞癥;此外,骨科手術病人本身患有某些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也會增加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生率。相關統計表明,骨科手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生率較高,在2%-60%之間[1];骨科手術后的靜脈血栓栓塞癥可在手術后數天至數周內發生,且靜脈血栓栓塞癥可發生在膝關節、髖關節、踝關節手術后等不同部位。靜脈血栓栓塞癥可導致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室擴大,嚴重時會導致心力衰竭;還可導致下肢水腫和疼痛,影響病人的康復和生活質量[2];同時,靜脈血栓栓塞癥的治療需要使用抗凝劑,但抗凝劑有導致病人出血的風險,需要謹慎使用,嚴重的靜脈血栓栓塞癥可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準確評估骨科病人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并早期加強護理預防至關重要[1]。為此,本文選取我院近2年(2021年7月-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骨科手術患者,對Caprini量表、JFK醫療中心風險評估量表、Autar量表預測骨科術后病人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的效果進行了臨床研究,并對骨科術后病人預防靜脈血栓栓塞癥的護理措施進行總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近2年(2021年7月-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骨科手術患者,其中有2例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男1例,女1例,年齡18-61歲,平均(35.42±7.14)歲,體重57.5-86.8kg,平均(69.16±5.31)kg;另外78例未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齡19-62歲,平均(68.97±5.24)歲,體重57.4-86.3kg,平均體重(69.71±5.51)kg。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方法 分別采用Caprini量表、JFK醫療中心風險評估量表、Autar量表對所選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生風險進行評估,其中,Caprini量表主要為美國Caprini教授及團隊研發,發布時間為2005年,幾次修訂之后,最終形成了2010版本,而一些研究資料則表明,與2010版本比較,2005版可以對危險分層進行更加準確地判定,從而為臨床提供預防措施,為此,本次研究中所用Caprini量表為2005版本[3]。該項量表的判定項目共計包含40個,總分值介于0-1分則判定患者為低危者;總分值在2-3分則判定患者為中危者;總分值為4分則判定為高危者,總分值超過5分則判定為極高危者。Autar量表由英國德蒙特福德大學護理專家Autar研發,該項量表的判定維度總共包含7個,判定條目共計43個,總得分在10分以下則判定患者為低危者,總得分介于11-14分則判定患者為中危風險,總得分超過15分則判定患者為高危者[4]。JFK醫療中心風險評估量表則由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林恩學院的McCaffrey教授及團隊研制,該項量表的判定維度共計9個,調查條目共計33個條目,總分值低于6分則判定患者為低危者,總分值在7-12分則判定患者為中危者,總分值超過13分則判定患者為高危者[5]。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對本次研究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樣本χ2檢驗,計量資料以t檢驗,通過統計學軟件繪制受試者特征(ROC)曲線,計算曲線下面積(AUC)及標準誤(SE),采用Medcalc軟件對3種預測工具ROC曲線下面積進行比較,P<0.05時提示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Caprini量表預測靜脈血栓栓塞癥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731±0.028),Autar量表預測靜脈血栓栓塞癥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22±0.017),JFK醫療中心風險評估量表預測靜脈血栓栓塞癥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37±0.033),兩兩比較ROC曲線下面積結果表明,Caprini量表與JFK醫療中心風險評估量表、Autar量表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Autar量表與JFK醫療中心風險評估量表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見圖1、表1。

圖1 Caprini量表、Autar量表、JFK醫療中心風險評估量表ROC曲線圖

表1 Caprini量表、JFK醫療中心風險評估量表、Autar量表預測工具ROC曲線下面積兩兩比較分析
3.1 Caprini量表、JFK醫療中心風險評估量表、Autar量表預測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的價值 骨科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時間較長,容易出現多種并發癥,靜脈血栓栓塞癥便是一種常見類型,也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并發癥,可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因此積極加強骨科手術患者術后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預測并及早采取高效的防護措施至關重要。
Caprini量表是一種用于評估手術后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的常用工具,可用于評估各種類型手術后出現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包括骨科手術,并將其歸類為低風險、中風險和高風險。根據評估結果,醫生可以為病人制定個性化的預防措施,從而降低靜脈血栓栓塞癥發生率,提高手術后病人的安全性。Caprini量表的效果得到了廣泛認可。多項研究[6-7]表明,Caprini量表能夠準確地評估手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為臨床醫生制定預防策略提供指導,且證明了Caprini量表在預防手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癥方面的可行性[7]。
Autar量表與JFK醫療中心風險評估量表都是用于預測骨科手術后病人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的工具,通過對病人進行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評估,將其分為低、中、高和極高風險組。根據評估結果,醫生可以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降低病人的靜脈血栓栓塞癥發生率。兩種量表的效果均得到了臨床廣泛的認可。
一些研究者通過選取部分接受骨科手術的病人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結果表明Autar量表能夠準確地預測手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同時,與其他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評估工具相比,Autar量表具有多種優勢:首先,該量表專注于骨科手術病人的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評估,具有更高的預測準確性和特異性。其次,其考慮了多種因素,如BMI、手術時間、既往病史、手術類型等,能夠更全面地評估病人的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最后,該量表易于使用和實施,可幫助臨床醫生快速評估病人的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一項回顧性研究[8]結果表明,JFK醫療中心風險評估量表能夠準確地預測手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并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此外,一項研究也證實了該量表在髖關節和膝關節置換術后病人中的有效性和準確性。與其他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評估工具相比,JFK醫療中心風險評估量表考慮了多種因素,如BMI、年齡、既往病史等,能夠更全面地評估病人的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在評估過程中考慮了手術類型和手術時間等因素,這些因素可能對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的評估具有重要的影響。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Caprini量表預測靜脈血栓栓塞癥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731±0.028),Autar量表預測靜脈血栓栓塞癥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22±0.017),JFK醫療中心風險評估量表預測靜脈血栓栓塞癥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837±0.033),兩兩比較ROC曲線下面積結果表明,Caprini量表與JFK醫療中心風險評估量表、Autar量表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Autar量表與JFK醫療中心風險評估量表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由此可見,Caprini量表、JFK醫療中心風險評估量表、Autar量表預測骨科術后病人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具有良好的效果,特別是JFK醫療中心風險評估量表、Autar量表針對性更強。
3.2 骨科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防護措施 在患者入院后即應用以上量表評估患者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風險,并針對骨科手術后患者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不同風險評估結果,采取相應的針對性護理措施,以預防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生。對于低風險患者,需要注意術后床旁護理和動態壓力加強的彈力襪的使用。術后床旁護理主要包括定期翻身和觀察下肢情況,避免長時間臥床。動態壓力加強的彈力襪則可以增加下肢的血流速度,從而減少靜脈血栓的形成。佩戴時間一般為術后早期至出院前。對于中風險患者,需要加強預防措施,包括術后床旁護理、動態壓力加強的彈力襪和抗凝藥物的使用。抗凝藥物可以減少血液凝固,防止血栓的形成。藥物選擇和劑量應根據患者的年齡、體重、手術類型和手術時間等因素來確定。對于高風險患者,需要采取更加嚴密的預防措施。除了術后床旁護理、動態壓力加強的彈力襪和抗凝藥物的使用外,還需要增加床旁體位調整、康復訓練等措施。床旁體位調整可以幫助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康復訓練則可以增加下肢的肌肉力量和靈活性,促進血液循環。同時需要注意,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生風險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患者的年齡、性別、肥胖程度、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是否吸煙等,同時手術時間、床旁時間、下肢深靜脈血管病變等因素也會增加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生風險。因此,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需要采取不同的預防措施加強防范。
總之,Caprini量表、JFK醫療中心風險評估量表、Autar量表預測骨科術后病人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具有良好的效果,特別是JFK醫療中心風險評估量表、Autar量表針對性更強,可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