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妮(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婦幼保健院,陜西 商洛 726000)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DA)嚴重威脅孕產婦及胎兒健康,在全球范圍內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孕產婦面臨嚴重并發癥風險,包括子癇前期、胎兒宮內生長受限等,雖常規產后護理在改善孕產婦的健康狀況和生育結局方面至關重要,但其對于DA患者產后護理的研究相對不足[1]。綜合護理作為一種綜合性的醫護模式,注重通過協作、協調和跨學科合作,整合各類醫療資源,提高護理質量和效率,降低醫療成本,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為患者提供全面的、個性化的護理服務,有望在DA患者產后護理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對于綜合護理在DA患者產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和驗證。本研究分析綜合護理在DA患者產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于2021年12月-2023年9月選取我院產科收治的80例DA患者,按抽簽法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年齡21-35歲,平均(28.67±4.26)歲;經產婦12例,初產婦28例;初診時孕周27-39周,平均(34.25±1.36)周;初診時身體質量指數(BMI)18.94-32.60kg/m2,平均(24.35±1.47)kg/m2;疾病分級1級20例,2級18例,3級2例;文化程度中學及以下14例,高中及中專10例,大專及以上16例。觀察組年齡22-38歲,平均(28.35±4.38)歲;經產婦13例,初產婦27例;初診時孕周28-40周,平均(34.27±1.85)周;BMI 18.87-33.15kg/m2,平均(24.28±1.56)kg/m2;疾病分級1級23例,2級14例,3級3例;文化程度中學及以下12例,高中及中專11例,大專及以上1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本次研究獲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選例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經檢查確診DA,符合《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2020)》診斷標準[2];②年齡20-44歲,孕周25-40周;③單胎足月妊娠;④產婦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⑤孕檢資料齊全。
1.2.2 排除標準 ①孕前高血壓者;②其他內分泌或產科疾病者;③妊娠糖尿病者;④研究前長時間應用糖皮質激素者;⑤嚴重器官障礙者;⑥凝血功能障礙者;⑦惡性腫瘤者;⑧精神障礙者。
1.3 干預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干預,包括:監測患者的血壓變化情況,定期記錄和評估血壓水平,進行適當體育鍛煉,指導患者按時服藥,定期檢查。
觀察組加用綜合護理,包括:①心理護理:耐心傾聽患者的情感表達,理解其焦慮和恐懼,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勵,幫助患者緩解緊張情緒,增強其自信心和積極情緒,通過心理咨詢、放松訓練、認知行為療法等方法,幫助患者學會應對壓力的積極策略,改善其情緒狀態,提高心理應對能力。②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家屬介紹DA的病因、癥狀、并發癥及其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提供恰當的產后護理建議,包括飲食調理、休息恢復、乳房護理等方面的知識,幫助患者順利度過產后恢復期。③體征護理:定期監測患者的血壓水平,特別是在早晨和晚上時段,記錄血壓值,并觀察其血壓波動情況。如果發生血壓升高或波動異常情況,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定期進行胎兒監護,包括胎動觀察、胎心監測等,了解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和健康狀況,及時發現胎兒的異常情況,采取必要的處理措施。④飲食護理:減少食用高鹽食品,限制加工食品和罐頭食品的攝入,增加攝入富含鉀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全谷類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攝入,控制飲食熱量,避免過度攝入高熱量食物,采取少食多餐的飲食模式,控制單次進食量,保證攝入適量的蛋白質。⑤產后并發癥護理:適當休息,避免過度疲勞,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進行產后復診檢查,包括血壓監測、子宮恢復情況評估、產后惡露情況觀察等,確保及時發現和處理可能出現的并發癥。⑥胎兒護理:定期進行產檢,包括B超檢查、胎心監測等,以評估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和健康狀況,定期觀察和記錄胎動情況,注意胎兒的活動頻率和強度,為孕婦提供相關的孕期教育,包括孕期保健、胎兒健康知識、產后護理等方面的知識。
1.4 觀察指標 ①血壓指標。干預前后早飯后收縮壓(SBP)、舒張壓(DBP),連測3次,取平均值。②心理狀態。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3]評價。③產婦并發癥。對比兩組產后出血、宮腔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④妊娠結局。對比兩組新生兒出現早產、巨大兒、畸形、胎兒窘迫、窒息等妊娠結局。
1.5 統計學分析 將數據錄入SPSS26.0中進行統計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n,%)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進行t檢驗。通過標準顯著的方法得到P值,如果P<0.05,則代表差異存在顯著性。
2.1 兩組血壓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血壓指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血壓指標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壓指標比較(,mmHg)

表1 兩組患者血壓指標比較(,mmHg)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
2.2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 干預前,兩組心理狀態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SDS、SAS評分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比較(,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
2.3 兩組并發癥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n(%)]
2.4 兩組不良妊娠結局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妊娠結局比較[n(%)]
DA是指孕婦妊娠20周后出現的血壓升高現象,通常伴有蛋白尿或其他器官功能異常,是孕婦常見疾病并發癥[4]。DA根據嚴重程度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嚴重的情況可能導致嚴重的并發癥,如子癇前期、子癇、羊水栓塞等,給孕婦和胎兒健康帶來一定風險。常規護理通常是基于通用標準制定的護理計劃,未能充分考慮到每位患者的個體差異,由于DA病情復雜多樣,患者之間存在差異,如果缺乏全面護理,則無法滿足患者的特殊需求。綜合護理通過定期監測和控制患者的飲食、心理護理、生活習慣等方面,有助于穩定患者的血壓水平,減少血壓波動,降低血壓升高對機體的損害,此外,綜合護理強調個體化護理,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身體狀況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有利于滿足患者特殊的護理需求,提高護理效果和患者的滿意度[5]。
本文將綜合護理應用于DA患者中,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血壓指標低于對照組(P<0.05),原因為:心理護理有利于調節自主神經系統功能,降低血壓水平,飲食指導可以幫助患者控制鹽分攝入,攝取富含鉀、鈣、鎂等元素的食物,降低血壓,定期復診監測可以及時發現患者血壓異常波動情況,從而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干預后,觀察組SDS、S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為:注重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導,有助于減輕患者的焦慮和恐懼情緒,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與高霞[6]等人的研究結果相符;干預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原因為:重視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幫助患者了解并掌握預防并發癥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提高患者對并發癥的防范意識和能力,進而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與李文君[7]等人的研究結果相符;觀察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原因為:重視產時的監護和處理,包括產程監測、胎心監測、產時處理等,有助于及時發現胎兒窘迫和窒息的情況,并采取必要的搶救措施,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應用于DA患者中,可降低血壓指標,改善心理狀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降低,臨床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