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亞麗,張琳惠,唐小紅(江蘇省無錫市兒童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用力肺功能檢查是對呼吸系統疾病進行診斷、病情評估的常用檢查方式,兒童喘息性疾病診斷中通常會實施此檢查,以了解患兒肺功能狀態,為疾病鑒別診斷、預后評估等提供可靠依據[1]。但兒童生理、心智發育均尚未健全,且存在嚴重的醫療恐懼、抗拒檢查、檢查配合度較低等情況,從而直接影響檢查結果準確性,并可致使家屬的滿意度降低[2]。因此,臨床上對兒童實施用力肺功能檢查時需注重護理干預的實施,而以往臨床上多僅行信息核實、用力指導等常規性干預,患兒檢查配合度不夠理想。快樂護理基于患兒生理特點,構建快樂檢查環境,并予以童趣化干預,可使患兒于快樂的氛圍中接受檢查,提升其檢查配合度[3]。本院近年來對接受用力肺功能檢查的兒童實施快樂護理,現以2023年1月-2023年9月接收的184例患兒為研究對象,以進一步探討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2023年1月-2023年9月在本院接受用力肺功能檢查的患兒中選取184例,納入標準:①年齡6-12歲;②意識清楚;③首次接受用力肺功能檢查;④智力發育正常;⑤家屬配合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先天性呼吸道畸形;②合并胃食管反流;③語言交流功能障礙;④合并先天性心臟病;⑤支氣管異物。采用數字隨機表法,將184例患兒分作兩組:對照組92例,包括男童47例,女童45例;年齡6-12歲,平均(9.02±2.16)歲;疑似疾病:肺炎占53.26%(49/92),哮喘占43.48%(40/92),其他占3.26%(3/92)。觀察組92例,包括男童46例,女童46例;年齡6-11歲,平均(9.95±2.15)歲;疑似疾病:肺炎占52.17%(48/92),哮喘占44.57%(41/92),其他占3.26%(3/92)。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此次研究,且對兩組以上一般資料展開統計學分析發現,差異不顯著,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對檢查儀器參數進行調節,患兒進入檢查室后,詳細核實其基本信息,耐心向患兒及其家屬解釋檢查的流程、配合要點等,規范發出指令,對于順利完成指令的患兒,及時予以鼓勵,對于明顯抗拒檢查、不配合完成指令的患兒,暫停檢查,耐心引導,同時及時解答患兒家屬疑問。
觀察組展開快樂護理:①環境方面的快樂護理。檢查等待區循環播放檢查宣教指導視頻,檢查室里張貼卡通貼紙等,吸引患兒注意力,減輕其緊張情緒。②檢查前的快樂護理。檢查前,以童趣化的語言配合動畫,向患兒及其家屬介紹檢查流程,講解后與患兒進行模擬檢查的游戲:準備玩具檢查儀器、玩具娃娃,引導患兒扮演護理人員角色,玩具娃娃為患兒,提前告知患兒檢查過程中需要完成的指令,使其能夠提前熟悉檢查過程。同時,對“陽性強化法”游戲進行設置:游戲為提前練習呼氣、吸氣,先選擇代幣(患兒喜歡的圖章),并設置目標行為(不哭鬧、正確配合指令進行呼氣與吸氣等),完成一個目標獎勵一個代幣,同時設置小零食、小玩具等強化物,患兒獲得的代幣越多,能夠兌換的強化物越多。③檢查過程中的快樂護理。規范發出指令,護理人員先進行示范,呼氣時,指導做吹氣球、吹蠟燭動作,吸氣時,指導患兒像用吸管吸東西一樣用力。對于能夠正確配合的患兒,采用“寶貝真棒”“寶貝真勇敢”等話語予以鼓勵,并獎勵小貼畫、小玩具等,對于不能正確配合的患兒,耐心勸說,引導其正確配合。在引導下患兒正確配合完成檢查后,及時予以患兒肯定,并向患兒家屬耐心講解檢查后需要注意的事項,引導家屬正確照護患兒。同時,若患兒家屬有疑問,護理人員應耐心地進行解答,指導家屬正確引導、安撫患兒。
1.3 觀察指標 ①患兒醫療恐懼情況。護理前(檢查前30min)、護理后(檢查后30min),通過兒童醫療恐懼調查量表(CMFS)、兒童焦慮性情緒障礙篩查表(SCARED)評估兩組患兒的醫療恐懼情況。CMFS包括17個條目,各條目予以0-3分計分,總分51分,得分高表示恐懼程度更高[4];SCARED包括條目41個,各條目予以0-2分計分,總分82分,得分越高表示焦慮程度更高[5]。②檢查配合度。參照文獻[6]對兩組患兒檢查配合度進行判定:患兒無哭鬧、抗拒,正確配合指令,順利完成檢查為完全配合;患兒出現輕微哭鬧、抗拒,經安撫后能夠配合完成檢查為部分配合;患兒嚴重哭鬧、抗拒,難以安撫,檢查難以進行為不配合。檢查配合度=(完全配合例數+部分配合例數)/總例數×100%。③檢查完成情況。統計兩組患兒檢查完成情況,能夠完成3次以上檢查,測試質量達到A即為完成,同時記錄兩組檢查用時。檢查完成率=完成檢查的例數/總例數×100%。④患兒家屬滿意度。完成檢查后30min,向患兒家屬發放本院自制的“用力肺功能檢查患兒家屬滿意度調查表”,指導其當場填寫并收回,統計其滿意情況,量表總分100分,>80分表示非常滿意,60-80分表示滿意,<60分表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以SPSS20.0進行數據處理,采用[n(%)]表示計數資料,檢驗方法是χ2,采用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兒醫療恐懼情況 護理前,兩組患兒CMFS、SCARE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兒的CMFS、SCARED評分均比護理前降低,且組間比較,觀察組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醫療恐懼情況比較(,分)

表1 兩組患兒醫療恐懼情況比較(,分)
?
2.2 檢查配合度 觀察組患兒的檢查配合度是97.83%,比對照組的85.87%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檢查配合度比較[n(%)]
2.3 檢查完成情況 觀察組的檢查完成率是97.83%(90/92),比對照組的88.04%(81/92)高(P<0.05),且觀察組檢查用時為(24.32±3.22)min,比對照組的(30.28±3.45)min短(P<0.05)。
2.4 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是96.74%,比對照組的86.96%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比較[n(%)]
用力肺功能檢查是現階段臨床上兒童呼吸系統、肺疾病進行診斷與病情監測的常用方法,可了解呼吸道通暢情況、肺容量大小等,而其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在很大程度受患兒配合度的影響[7]。兒童年齡小、自控力較差,加之受醫院陌生環境的影響,多存在明顯的醫療恐懼,具體表現為哭鬧、抗拒等,不僅直接影響檢查的順利進行,而且可能降低家屬的滿意度,引發護患糾紛。大量臨床研究[8]均顯示,通過對接受用力肺功能檢查的患兒實施有效護理,可減輕其醫療恐懼,使其能夠正確配合完成相關指令,促進檢查順利、高效進行,確保檢查結果的可靠性,并促進家屬護理滿意度進一步提升。因此,臨床上應充分考慮用力肺功能檢查兒童心理特點,制定與實施符合其需求的護理干預措施,有效提升檢查有效性。
本次研究將快樂護理應用于接受用力肺功能檢查的患兒中,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CMFS、SCARED評分比對照組低(P<0.05),且觀察組檢查配合度比對照組高(P<0.05),提示對用力肺功能檢查患兒實施快樂護理可有效降低其醫療恐懼程度,并提升其檢查配合度。以往臨床上對接受用力肺功能檢查的患兒實施護理時,常規介紹檢查知識、配合要點,未充分對患兒的心智、行為特征進行考慮,導致患兒無法正確配合檢查,需多次進行,甚至無法順利完成。快樂護理通過實施環境方面的護理,布置童趣化的環境,并提供兒童喜歡的玩具、讀物等,可滿足患兒特殊心理需求,減輕其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抗拒感[9];檢查前的快樂護理通過實施模擬檢查游戲、陽性強化法游戲提前對檢查過程進行演練,并練習呼氣、吸氣動作,可使患兒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提前熟悉檢查過程,減輕其對檢查的恐懼感;檢查過程中的快樂護理以兒童熟悉的語言對指令進行解釋,呼氣解釋為吹氣球、吹蠟燭,吸氣解釋為吸管吸東西,同時及時予以患兒鼓勵、肯定與引導,可使其在愉悅的氛圍內正確配合完成檢查相關指令。以上快樂護理干預均強調童趣化,與患兒心理特點相符合,可促進患兒充分放松,降低醫療恐懼,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正確配合檢查,進而達到提升其檢查配合度的效果[10]。
此外,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檢查完成率比對照組高,檢查時間比對照組短(P<0.05),且觀察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P<0.05),提示快樂護理應用于用力肺功能檢查患兒中可促進檢查順利進行,并提升家屬的護理滿意度[11]。通過對患兒實施環境布置、檢查前、檢查過程中的快樂護理,充分考慮患兒心理特點與需求,融入童趣化理念,強調創建快樂、輕松的檢查環境,并充分調動患兒積極情緒,鼓勵患兒堅強、勇敢,使其能夠正確配合完成檢查指令,提升檢查效率[12],并可獲得準確檢查結果,為患兒疾病診治提供可靠依據[13],使患兒避免再次檢查或進行其他檢查,減輕家長負擔,提升護理滿意度。與此同時,在用力肺功能檢查中實施快樂護理后,可構建和諧、輕松的護患關系,減少患兒在此過程中的哭鬧、抗拒現象,促使檢查操作順利完成,使家屬充分感受到護理人員的專業性與關愛,進而達到提升其護理滿意度的效果[14]。
綜上所述,快樂護理應用于用力肺功能檢查患兒中可有效減輕其醫療恐懼,提升檢查配合度,促進檢查順利完成,并使家屬的護理滿意度進一步提升。但此次研究仍存在不足之處,包括未納入更多樣本、未觀察更多指標等,需行更大規模研究,以對本文結論進行進一步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