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張莉,夏田(江西省新余市中醫院,江西 新余 338000)
支氣管肺炎是兒童常見呼吸系統疾病,病因復雜,可能與過敏、氣管與肺部發育異常、病原體感染等有關,患兒常在發病后出現呼吸節律改變、肺部啰音、持續發熱等臨床癥狀,部分患兒會出現慢性咳嗽[1]。西醫多以止咳、抗炎藥物等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所致慢性咳嗽,雖可改善病癥,但需長期治療且無法達到理想治療效果。中醫根據該病病狀,將其歸為“肺風”“喘證”的范疇,病機主要是因外邪入侵、衛表不固而導致肺失宣降、肺氣郁閉。穴位貼敷集經絡、中藥藥理于一體,善調氣血、溫經絡,可助臟腑功能改善,推拿可根據實際病情采取不同手法作用于相應穴位,促進經絡暢通、氣血流通[2-3]。基于此,本研究將分析穴位貼敷、推拿與中藥塌漬聯用對小兒支氣管肺炎所致慢性咳嗽的干預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選擇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接診的96例小兒支氣管肺炎所致慢性咳嗽患兒,隨機分成單一組、聯合組,每組各48例。單一組病程3-11周,平均(8.49±1.59)周;年齡2-12歲,平均(6.25±1.79)歲;男20例,女28例。聯合組病程4-13周,平均(8.58±1.69)周;年齡2-11歲,平均(6.41±1.86)歲;男25例,女2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可對比。
1.2 入選標準 ①納入標準:符合支氣管肺炎[4]與慢性咳嗽[5]相關診斷標準;年齡2-12歲;依從性較好;患兒監護人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排除標準: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過敏體質;合并精神障礙;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接受其他藥物治療。
1.3 方法 單一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對癥選擇止咳藥、退熱藥、抗生素藥物等治療,全面掌握患兒臨床癥狀反應和檢查結果,遵醫囑對其用藥護理,對患兒家長進行健康教育及肺炎相關知識講解,按時測量患兒體溫,及時實施降溫措施,并觀察各項癥狀改善情況。在此基礎上,聯合組采用穴位貼敷、推拿、中藥塌漬護理干預:①推拿:操作者雙手蘸取滑石粉,對大椎、肺俞、風池等穴位進行揉捏、按摩,控制推拿時間在20min/次,連續干預7d。②中藥塌漬護理:在麻布袋中放入蒜泥、芒硝粉與大黃粉等藥物,浸泡后,高溫蒸煮30min,用毛巾包裹(因幼兒膚質較嬌嫩,可用多層毛巾包裹藥包),放于患兒脾俞、膈俞等穴,20min/次,1次/d,干預7d。③穴位貼敷:取大黃10g、細辛15g、延胡索10g、赤芍30g、白芥子30g、紅花20g等藥材,研磨成粉,加入稀甘油調成膏體狀,敷在醫用棉墊上,貼敷于膻中、肺底、天突與肺俞等穴,用醫用膠布固定,貼敷時間6h內,連續貼敷7d。
1.4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住院時間和主要癥狀(咳嗽、肺部啰音、發熱、氣喘)改善時間。②生活質量。用圣喬治呼吸問卷從呼吸癥狀、疾病影響與活動受限三方面測評干預前、后患兒生活質量,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③肺功能指標。于干預前后比較兩組患兒肺功能指標,使用便攜式肺功能檢測儀測定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峰流速(PEF)。
1.5 統計學方法 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以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住院時間和主要癥狀改善時間 聯合組住院時間和咳嗽、肺部啰音、發熱、氣喘改善時間均短于單一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住院時間和主要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表1 兩組住院時間和主要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
2.2 生活質量、肺功能 兩組干預前生活質量評分與各項肺功能指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聯合組生活質量評分、FEV1、PEF均高于單一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肺功能指標比較()
?
支氣管肺炎多由病毒、細菌等感染所致,小兒為常見患病人群,因其免疫功能較差,發病后易擴散至肺部,引起慢性咳嗽,如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易發展成變異性哮喘、肺心病等疾病,嚴重影響患兒生長發育及生活質量[6]。目前,西醫治療本病主要以改善通氣功能、控制炎癥、對癥治療為主,其中止咳化痰、抗生素等藥物較為常用,但由于抗生素的濫用,導致患兒易出現耐藥性,降低治療效果,病情容易反復。
中醫認為該病的病機為肺氣郁閉,應以降氣平喘、清熱宣肺化痰為主要治療原則[7]。本研究中,聯合組住院時間和咳嗽、肺部啰音、發熱、氣喘改善時間均短于單一組,聯合組FEV1、PEF、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單一組,提示穴位貼敷、推拿與中藥塌漬聯合干預可改善小兒支氣管肺炎所致慢性咳嗽患兒肺功能,縮短癥狀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提高生活質量。穴位貼敷、推拿、中藥塌漬均為中醫外治的重要手段,其中穴位貼敷具有作用直接、無創、起效快、無痛等特點,貼敷藥物能夠經穴位刺激發揮調整臟腑功能,并可借助神經感受器與皮膚血管傳導,將神經沖動準確傳遞至中樞神經,通過神經-體液調節機制激發機體免疫系統;并能刺激肺俞穴,強化機體免疫功能,刺激天突穴可刺激氣管,促使患兒咳嗽,有助于咳出下呼吸道深處的痰液,改善患兒肺功能與咳嗽癥狀。推拿以藏象學說、陰陽五行、辨證論治等為理論指導,并結合患兒實際病情,運用手法刺激穴位,可暢通經絡,使得氣血流通,以達到治病保健、提高免疫、調整臟腑功能的效用。中藥塌漬以蒜泥、芒硝粉、大黃粉為基礎方,其中大蒜有暖脾胃、解滯氣之效;芒硝粉有瀉下攻積、清熱解毒之效;大黃粉有化痰逐瘀、清熱瀉火之效。諸藥聯用可發揮宣降透泄郁閉之肺氣、消胸膈壅盛之痰涎功效[8]。干預前,護士需詳細告知家長穴位貼敷、推拿、中藥塌漬護理的要點、作用、注意事項和可能出現的反應等,提高家長認知程度,獲取其配合,并適當安撫患兒情緒,待其情緒且各項體征穩定后再進行操作。尤其是中藥塌漬、穴位貼敷護理時,需將藥物妥善固定,防止其出現移位或滑脫,并觀察患兒反應,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告知醫生處理。
綜上所述,小兒支氣管肺炎所致慢性咳嗽患兒接受穴位貼敷、推拿聯合中藥塌漬護理效果顯著,可改善肺功能,加快病情恢復進程,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