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暉
(遼寧省東港市市場監管事務服務中心 遼寧 東港 118300)
花生栽培技術的推廣,首先要注重花生栽培技術的進級,積極運用科學栽培、水肥管理、創新技術、宣傳推廣等手段策略,增強花生的食用及經濟雙重價值,并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潮流和方向,積極優化花生種植結構,有效提高花生栽培技術。
花生種植技術推廣意義重大,既有利于提升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又推動了我國農產品深加工經濟的穩定發展。眾所周知,花生營養物質豐富,是人們不可缺少的農作物食品。花生含有高達約35%的蛋白質,可為人們健康提供優質的蛋白質。花生加工應用、使用價值非常廣泛,加入食品中,可提升食品營養成分。花生耐干旱,適應性強,種植經濟效益可觀。特別是花生榨油可滿足我國食用油需求,減少了我國對進口油的依賴,提高了國家貿易競爭實力。科學推廣花生種植技術又可拓寬農副產品的產業結構,有利于我國經濟向前發展[1]。
2.1 種植地選擇。花生品種選擇關系到種植的最終效益,實踐證明,選取品質成熟的苗種是保障花生高產的前提。因此,宜留選花期穩定、果實飽滿、抗病蟲害能力強的花生品種。花生種苗選取還要綜合當地種植條件,比如氣候、氣溫、土壤環境等。另外,在播種前期可對花生種苗實施高溫催生技術,促進花生種苗的二次發芽,達到花生增產的目的。雖然花生耐受力強,但為確保種植地土質適宜花生種植,選擇種植地應將土質較深的沙土作為首選,并做好種植地病蟲害、雜草、雜質清理工作,確保土壤透氣松散。并確保土壤酸堿值適宜,為播種花生做好基礎準備。
2.2 適期播種。花生播種一般選擇在4 月~5 月上旬,此時,種植環境、氣候溫度以及土壤水分都非常適宜。花生播種在選好適宜的種植地的基礎上,施好底肥,底肥一般以磷酸鈣、鉀肥為主,并配合施用鐵、硼、鈣等微量元素,確保土壤可充分吸收營養,提高花生種苗的出苗率。花生種植密度要合理、科學,間距保持在8 ~16 cm,利用好壟作栽培技術實施科學播種,花生播種深度一般在5 ~8 cm,但種植土層不同相應的播種深度也稍有不同[2]。
2.3 田間管理。花生種植期間的田間管理大致分為覆蓋地膜、幼苗期管理、生長期管理、水肥管理等4 個方面。①覆蓋地膜。種植花生要時刻注意生長環境的變化,控制好花生生長所需的溫度。最主要的操作為覆蓋地膜,要求地膜覆蓋平整,并做好穩固,防止溫度散失。②花生幼苗期管理。要注意隨時觀察地膜完整程度與種苗發芽狀況,如地膜有損要及時補救,清理雜草。③花生生長期管理。要隨時掌控好種苗生長節奏,對于生長過快的種苗要通過施用藥劑加以管控。同時要保證種苗得到充足的陽光照射,適當追加有機肥,保障花生生長期科學合理度過。④水肥管理。要合理控制好灌水時期和肥料施用量。
2.4 施肥要點。在花生生長過程中,肥料的作用至關重要。特別是花生花期對肥料的需求較大,對氮、磷、鉀元素的需求量分別占整個生育期需求量的42%、50%、66%,花期如果施肥不及時,會導致花生果針入土淺;施肥及時可保證花生在開花期間根系深入土壤,增加植株的穩固性,確保花生在花期與成熟期能得到充分的養料而健康生長。另外,如果種植土壤內基肥缺少,可以施加磷酸鈣或由磷、鉀、鈣組成的三元復合肥,施肥量控制在15 ~25 kg/667 m2,可確保花生花果順利生長發育。土壤內如果氮元素缺乏,致使花生的葉片小而黃,可施尿素6 ~9 kg/667 m2;如果磷元素缺乏,可施磷酸二鈉8 ~10 kg/667 m2;缺乏鈣元素,可施生石灰約55 kg/667 m2,有效添加鈣元素,可降低土質酸堿程度,提升花生種苗品質[3]。
2.5 病蟲害防治。花生營養價值豐富,既是食品又能加工成食用油,增加種植戶的經濟收益。但花生的病蟲害增多,會導致花生產量與品質嚴重下降。花生病蟲害一般以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莖腐病等病害為主。大小斑病主要發生在花生葉片、葉梢上,斑點會逐步擴大,造成花生葉片枯死凋謝,導致花生不同程度的減產。青枯病病害癥狀表現為花生變成暗黃色,形成不同程度的霉菌和細菌感染,此病發病快、傳染廣,易造成部分生病種苗枯死。莖腐病主要發生在花生生長期與結果期,對花生生長期危害大,可造成花生大規模枯萎,因此,種植者要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病蟲害。比如,提高整地質量,并采取標準化作業方式,科學播種,精準施肥等。確保花生各個生長期生長健康,在增產的同時品質不會有所降低。
3.1 選擇優良花生品種。花生品種的選擇關系到花生的產量與品質,優良的花生種苗是花生健康成長的基礎。選擇花生種苗要本著前期增產穩定且易早熟的原則,綜合當地對花生的需求作合理的整合選擇。例如,單純把花生作為日常直接水煮食物的,應選擇果型大的花生品種,如魯花11、魯花14;如把花生作為加工炸炒食用,則要考慮花生口感問題,成品應保留其脆、香、味俱全的特性,可選擇將天府3、豫花10 等;再如加工成花生油,需選擇冀花2 號及4 號花生品種,保證其出油率高。花生品種選擇還要根據種植地的實際情況而定,比如環境、氣候因素等,以提高花生抵御病蟲害的能力及抗耐性。在選擇好花生品種后若要取得花生增產效果,需從增強種苗抗病蟲害能力、加強生長期管理等方面著手,切實降低病蟲害帶來的危害,提高花生種植的經濟收益。另外,科研單位應科學篩選優良花生品種并加以宣傳推廣,有效增強種植戶對花生新品種的信任[4]。
3.2 科學優化花生栽培技術。栽培技術的優劣也是影響花生增產的一個重要的因素,選擇合理科學的栽培技術才能有利于花生高效增產。花生種植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綜合多種因素,比如土壤、氣溫、環境等條件從多方面進行合理調整。傳統的花生種植技術相對落后,而種植戶對新的種植技術又掌握的不熟練,直接導致花生產量降低,品質得不到保證,針對以上情況,均可通過種植技術的不斷優化進步得以更好地解決。
3.3 提高花生深加工水平。花生食用價值豐富,除了滿足人們對美味食品的需求外,還可加工成食用油料。由于傳統加工設備、條件與技術水平相對落后,漸漸被社會所淘汰。當下,如何提高花生食用油料深加工水平成為核心問題。對此,相關加工行業要不斷研究如何提高花生加工出油率與最大程度利用好花生所含的蛋白營養物質,以科學加工技能為依托,應用好材料好設施努力提高花生所產生的相關經濟價值,并應用品牌效應,切實提升花生市場收益[5]。除油料深加工外,食品深加工為花生經濟效益拓寬了道路,現代生活對健康綠色食品要求高,而花生經過加工既保留了本來的營養成分,滿足了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又為花生提供了更多的銷售模式,刺激了人們對花生產品的良性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