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陽 陳 琳 蹇夢婷
(1 武漢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湖北 武漢 430205;2 武漢科技大學法學與經濟學院 湖北 武漢 430205)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農業問題、農村問題和農民問題是關乎民生的重大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三農問題。解決三農問題的基礎在于農村基礎設施。《關于擴大當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工作方案》明確指出,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擴大有效投資、穩住經濟大盤的重點任務,有利于增強食物保供能力、帶動基礎產業發展、暢通城鄉經濟循環,具有長遠的重要性和現實的緊迫性。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推進以及脫貧攻堅的勝利,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何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難題,分析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對于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大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1.1 有助提升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農村公路建設及養護、農村電網建設、農業和農村供水工程建設、農村通信基站建設等方方面面,對于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升當地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滿足當地農村居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鄉村的數字和信息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農村公路的修建可以幫助農民走出農村,方便新鮮水果蔬菜的運輸以及解決孩子上學和放學路途困難等問題。農村電網的建設可以讓更多的農村居民用上家用電器,享受各種電器帶來的便利,提高生活質量。農村供水工程的建設及完善可以讓更多農村居民喝上干凈的自來水,也方便各種農作物的生長。農村通信基站的建設可以提升網速,方便各種數字技術的應用,為數字鄉村的發展筑牢基礎。
1.2 有助于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暢通城鄉要素流動。統籌縣域城鄉規劃建設,推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加強中心鎮市政、服務設施建設。城鄉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意見。想要實現城鄉融合發展,農村公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是必要環節,可以促進與城市的互聯互通。例如,農村公路的建設,方便城市居民前往鄉村旅游度假,也方便農村居民前往城市探親,接受職業技能培訓以及尋找工作機會。農村公路的建設,也有利于農村物流業的發展壯大,降低運輸成本,提升村民的收入,同時也為城市居民提供物美價廉的農副產品。通信設備的建設及維護既方便農村居民獲取更多的外界信息,又促進農村數字產業的升級,促進農村跟上城市發展的步伐。
1.3 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基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明確指出,加強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著力推進往村覆蓋、往戶延伸。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意義十分重大。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完整的中國式現代化。目前,我國城鄉差距仍較大,農村地區現代化程度不及城市。因此,更應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農村交通、電網等基礎設施的修建。例如,農村技能培訓點等職業教育設施的建設,能夠使得農民接受農業機械操作、播種育苗等方面的相關技能培訓,提升勞動力素質,為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人力資源。
2.1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環節,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但是,當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仍然不足。農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撥款,需求量大且盈利能力較弱。而且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僅需要大量資金,還需要持續不斷的投入。然而政府撥款是有限的,難以滿足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此外,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資金浪費、發展規劃沒有結合實際情況、重復建設等問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耗時長、收益低、建設難度大,社會資金的參與度和市場程度較低等也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的重要原因。
2.2 農村基礎設施質量不高。現代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離不開完善的基礎設施,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可以為農業和農村的發展提供巨大動力。由于建設資金的短缺,許多農村基礎設施破舊,無法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需要。比如農村公路窄小、水利設施老舊、跟不上現代農業的發展。此外,部分基礎設施建成后沒有得到及時維護,出現老化較快、壽命較低等問題,存在安全隱患,給農村居民的生活帶來不便。在一些自然條件惡劣的偏遠山區,技術條件有限,輸電線路和公路等基礎設施難以抵御大雪、暴雨、滑坡、泥石流等惡劣的自然災害,容易受到損毀,導致壽命低于預期。這些基礎設施的損毀,給農產品的生產和運輸帶來挑戰。此外,我國農村地區缺乏專業的基礎設施維護人才,在基礎設施受到損壞時無法及時修補。
2.3 各地區農村基礎設施發展不平衡。當前,我國不同地區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存在不平衡性,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遠高于中部和西部的農村地區。此外,同一地區不同農村之間的基礎設施差距也較為明顯。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自治地區、陸地邊境地區農村基礎設施發展仍然較為落后。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的重要因素。在建國時期,我國沿海地區發展普遍好于中西部地區。90 年代以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發達地區和不發達地區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雖然黨中央陸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部崛起戰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戰略,但是地區之間經濟水平的差異仍然存在,也造成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不平衡發展。
2.4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缺乏專業技術人才。根據第7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15 ~59 歲人口占比為55.16%,與第6 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此年齡段的人口占比下降5.92%,這說明勞動力減少較多。當前農村勞動力流失較為嚴重,許多青壯年不愿留在農村,而是愿意去沿海發達城市尋找工作機會。這就導致農村沒有足夠的勞動力,沒有足夠的專業技術人才,沒有足夠的人口刺激消費,導致農村地區發展停滯不前。大部分農村居民教育程度低下,懂技術的農民不多。農村基礎設施在需要維修和維護時,沒有人熟悉這些操作,不可避免的會導致農村基礎設施的損壞。目前,在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專業技術人才發揮著巨大作用。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迫切需要這種有技能、有文化,可以幫助更多農民獲得相關技能的專業技術人才。
3.1 科學統籌獲得多元化資金支持。省級政府需要加強頂層設計,除了撥款外,積極鼓勵各地進行多元化籌資。政府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行財政撥款時,需要制訂科學合理的建設方案,確保資金能夠落到實處,提高資金使用率。建立資金監督機制,嚴格遵循相關審計制度。鼓勵有條件且愿意對農村基礎設施投資的市場主體參與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承接財政補助和投資基金。鼓勵民間資本對農村基礎設施進行投資,地方政府可加強與社會資本的合作,發揮市場經營的優勢,提升效率。推行政府投資與金融信貸投貸聯動,相關金融機構可針對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乏的問題,加大支持力度,進行長期貸款。此外,農村地區除通過撥款和多元籌資外,也可積極發展相關產業滿足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的資金需求,因地制宜發展旅游、物流業、綠色食品加工等致富產業,提升村民收入。然后通過村民自籌的方式,獲得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落后地區經濟發展。
3.2 因地制宜穩步提升基礎設施的質量。農村基礎設施不應只是建設,更應該做好后期維護,以保證基礎設施的質量。針對已經建成的基礎設施,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密切關注使用情況,積極推進基礎設施的維護和升級。對已經破損的公路及時修復,并提高后期建設標準。另外,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情況,有的地區自然條件好,有的地區自然條件惡劣,有的地區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傳承,有的地區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因而需要因地制宜制訂基礎設施建設方案。惡劣地區需要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并且定期進行監測和維護。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農村可以更加注重醫療、教育、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提升當地村民的生活水平,拓展村民致富道路。經濟條件較為薄弱的農村地區,則更要注重對于滿足必要生活的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村民基礎生活水平。提高農民對于基礎設施愛護和維護的意識,加強對農民的宣傳和引導,確保新建的基礎設施得到妥善維護,持續為鄉村振興提供硬件支撐,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3.3 持續改善農村地區區域發展不平衡性。對于基礎設施水平東西部差距較大,發達地區與落后地區差別較大這一問題,需要多方合作,單靠政府或者社會和個人的力量是不足的。需要充分發揮政府、社會和個人的作用,建立協調聯動的體系,以促進農村基礎設施的協調發展。首先,政府需要統籌安排,增加對中西部農村地區的財政支出,重點關注經濟落后的農村地區,安排相關資金向較為落后的農村地區傾斜,著重解決各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性,促進農村基礎設施的發展。此外,通過發達地區對落后地區的定點幫扶,可以為基礎設施落后的地區提供資金和人才。其次,企業需要積極響應鄉村振興偉大戰略,鼓勵富裕地區的民營資本到落后的農村地區進行基礎設施投資,以促進落后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發展,為我國鄉村振興事業做出貢獻。最后,農村地區也需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建設合適的基礎設施,不能盲目的向發達地區看齊,造成建設過程中的資金浪費。
3.4 積極主動吸引技術人才返家鄉。實現鄉村振興需要人才,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更需要相關專業技術人才。第一,鼓勵相關專業技術人員返鄉就業。目前,沿海發達地區和大城市的生活條件與農村地區的生活條件相比,差別是巨大的。發達地區和大城市有著便利的交通,豐富的購物中心,優質的教育和醫療資源;而農村地區缺乏優質教育和醫療資源,交通不便,生活便利程度與大城市相比差別很大。因此需要對返鄉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幫助他們樹立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投身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第二,為返鄉的專業技術人員提供便利的生活條件。由于農村地區在出行、購物等方面和大城市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當這些人才前往農村就業時,需要給他們提供補助,為其子女解決上學問題,為其配偶解決工作問題,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第三,需要提高農村居民對于基礎設施建設的相關認識?,F代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傳授相關知識給農民,當他們掌握了基礎設施建設相關實用知識后,互幫互助,促進更多的農村居民享受更好的基礎設施。
農村既是農業生產的空間載體,也是廣大農民賴以生存的美好家園。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對于促進農業農村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提升廣大農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農村公路的修建,第五代通信設備的安裝和普及,農村物流園等基礎設施的建立將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發揮堅實的支撐作用。要持續不斷地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統籌規劃,多方出力,因地制宜發展農村基礎設施,持續完善農村基礎建設標準和發展激勵機制,有效有力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上,不斷建設高標準的農村基礎設施,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澎湃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