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鈺潔
【摘要】乾隆《鳳翔縣志》資料翔實,體例完備,卷帙均勻,在鳳翔縣歷代的方志中質量可稱上乘,且具有豐富的政治、經濟、軍事、地理、民俗信仰和文學等史料價值。茲志修纂的成功必然與其編修者的修志精神緊密相連,從其序跋中我們得以窺見茲志編修的原則理念及其過程,以及茲志存史、資治的社會功用。因此,乾隆《鳳翔縣志》及其序跋部分的內容具有較大的學術研究價值,對完善方志的編纂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鳳翔縣志》;羅鰲;周方炯
【中圖分類號】K29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標號】2096-8264(2024)06-0071-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6.022
一、乾隆《鳳翔縣志》及其編修者
鳳翔縣作為“三秦之右輔,八屬之領袖”,是關中平原西部的政治軍事與經濟文化重鎮(zhèn),位于今天陜西省寶雞市東北方。從歷史沿革上看,鳳翔縣,古雍州地。周為雍邑,召康公采地,東遷后屬秦。秦自徳公徙都此。始皇時置雍縣。漢仍之,屬右扶風。后魏為平秦郡治。隋為扶風郡治。唐至德二載,改雍為鳳翔,析置天興縣,寶應元年,省鳳翔,入天興。宋仍曰天興。金大定十九年,復為鳳翔縣。元明俱仍舊,清朝因之,編戶三十九里。①
乾隆《鳳翔縣志》是歷代鳳翔縣方志中資料最豐富的一部縣志,纂修始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八月,三十二年(1767)四月修成,鳳翔知縣羅鰲主修,周方炯等人纂。乾隆《鳳翔縣志》對前志進行稽核厘正,體例完整,詳略得當。茲志體例上為綱目體,豎排本,卷帙均勻,內容完備,因為成書時間晚,故保存較為完好。乾隆《鳳翔縣志》八卷首一卷,九十五目,二十多萬字,由鳳翔縣知縣羅鰲主修,周方炯等人纂。②羅鰲,號立峰,江西建昌府南城人,乾隆進士,文林郎,鳳翔縣知縣軍功加一級。周方炯,字光宇,江西南城人,撥發(fā)湖南試用,舉人。羅鰲在組織纂修乾隆《鳳翔縣志》的過程中選聘同鄉(xiāng)孝廉周光宇(周方炯)、寶雞縣孝廉高捷南、鳳翔縣孝廉劉驚百領銜,組織九十余人參加纂修,修纂者人數眾多,文化素養(yǎng)較高,分工細致,使乾隆《鳳翔縣志》纂修質量遠超于歷代鳳翔縣志。③此外,因鳳翔縣是鳳翔府地區(qū)的治所,乾隆《鳳翔縣志》修纂時間與乾隆《重修鳳翔府志》相近(縣志晚于郡志一年),且羅鰲同時參與了府志與縣志的修撰,筆者認為二者之間有一定的可比性,僅從二者的修纂人數而言,乾隆《重修鳳翔府志》的纂修姓氏中只列二十六位參與編修者的姓名,但乾隆《鳳翔縣志》的修纂姓氏中詳列出九十位參與纂修者的姓名,其中七十六位為采訪使,并將這些采訪使按舉人、貢生、監(jiān)生、庠生的身份分類。觀之乾隆《重修鳳翔府志》纂修姓氏的編排中未有任何采訪使的信息,這可能是導致其修纂人數遠低于乾隆《鳳翔縣志》的原因。通過對乾隆《重修鳳翔府志》和乾隆《鳳翔縣志》纂修姓氏中對采訪使的編排足見乾隆《鳳翔縣志》編排之細致,且乾隆《鳳翔縣志》是歷代鳳翔縣志中資料最豐富的一部,由此可窺一斑。此外,乾隆《鳳翔縣志》對采訪使的重視是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編纂者對史料來源真實性的重視程度,筆者認為可能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二、乾隆《鳳翔縣志》體例與內容
《鳳翔縣志》在明萬歷時創(chuàng)修,時人縣令李啓繼修,今已散佚,僅存李啓序文;清康熙三十二年由縣令王嘉孝編修《鳳翔縣志》,該志是所存《鳳翔縣志》中最早的一部,約十七萬八千余字;雍正十一年縣令韓鏞主修《鳳翔縣志》,在康熙《鳳翔縣志》的基礎上重修,約八萬字,《藝文》載唐至清朝大家詩文較多;乾隆三十二年鳳翔縣令羅鰲為《大清一統志》提供資料時又參與了乾隆《重修鳳翔縣志》的編纂。羅鰲恰逢之前朝廷編修《大清一統志》的采輯府縣志資料需要,已經收集了諸多府縣志材料,認為此時修邑志事半而功倍,加之距離《鳳翔縣志》最近一次的修纂已有時日,歲久事增,今不續(xù)修,后恐湮沒,因此對《鳳翔縣志》進行纂修,廣肆搜羅,重加訂正,在體例上也做出了一些改變。
經參考乾隆《鳳翔縣志》的《凡例》及與舊志具體內容,乾隆《鳳翔縣志》體例和內容的變更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其一,舊志卷首輿圖僅有疆域和城池兩幅,乾隆《鳳翔縣志》增添了學宮圖、縣署和八景圖(不僅如此,還有圖說圖詩以解景),悉置篇端,使披覽之下,境內山川恍如周歷。
其二,將舊志卷三《政治志》中的《驛鋪》和卷八《經武志》中的《武備》悉列入《建置》內,庶綱目聯屬而免割裂之病。
其三,舊志卷十《外紀志》中《仙釋》之后列《祠祀》,使僧道與祀典者排于一處,乾隆《鳳翔縣志》將《祠祀》歸于《建置》,《仙釋》(改名《方外》)歸于《人物》,庶不失輕重。
其四,舊志《賦役》沿襲前朝記錄,但乾隆《鳳翔縣志》以清代賦役全書和乾隆三十一年的奏額為定量。
其五,舊志《名宦》多載知縣以上官員,和縣志無關,疏屬假借,乾隆《鳳翔縣志》只記載知縣以下,并查找載于省志者,收入名宦,雖寥寥數人而無泛濫之嫌。
其六,舊志選舉只記載明朝以來的科貢,乾隆《鳳翔縣志》編次補入了從漢至元《征薦》《科目》中可稽查的內容,將明朝迄今的進、貢、舉三項譜為年表,至于《吏員》一途只有已出仕者附載,免去載之過多,過于瑣碎之弊。
其七,改變了舊志《人物》的位置,條分縷析,將《經濟》之下的《宦績》和《忠烈》移歸《人物》,將舊志《皇后》在《人物》中的位置調到《節(jié)婦》之首。此外,對舊志《人物》中選取的人物是否“有節(jié)可取”詳加以考,認為將唐朝元載、楊炎與名公卿并列是魚目混珠,殊覺不倫,故乾隆《鳳翔縣志》將楊炎置于《雜傳》,不為元載列傳。
其八,舊志《藝文》有次序不清之弊,乾隆《鳳翔縣志》立一目自為一類,在每類中分朝代以別之先后,使觀者一目了然。且舊志《藝文》首載《詩經》《左傳》《尚書》等內容,這類文字已見經傳,無須重載,其余傳記詩歌惟視其有關于地方緊要與否進行舍去,避免濫登。
綜上所述,乾隆《鳳翔縣志》較舊志卷帙均勻,內容完備,材料豐富。此外,乾隆《鳳翔縣志》之《凡例》與乾隆《重修鳳翔府志》有七條內容基本重合,可見羅鰲參與乾隆《重修鳳翔府志》的編修對乾隆《重修鳳翔縣志》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在內容上,乾隆《鳳翔縣志》制作亦非常精良。從卷首的輿圖來看,乾隆《鳳翔縣志》的《鳳邑圖考》共有輿圖11幅,分別是縣境圖、縣城圖、縣署圖、學宮圖、東湖覽勝圖、鳳澗分流圖、鳳樓曉鐘圖、回龍煙雨圖、展誥云霞圖、文筆朝輝圖、城鴉晚噪圖。單從作圖而言,乾隆《鳳翔縣志》畫面較乾隆《重修鳳翔府志》更為精詳,且八景圖中后各附一首圖說和一首圖詩,對鳳翔縣八景作詳細的描繪和介紹,圖文結合,如親歷其境,而乾隆《重修鳳翔府志》中只存有八景圖而未在圖后給八景搭配詩文。
乾隆《鳳翔縣志》的每卷內容前都有序言作為內容提要,小序的顯著特點是語言精練,概括性強。④茲志以四字為一小句,朗朗上口,別出心裁。如卷一輿地:“右輔首邑,霸國遺區(qū)。星分東井,地壯西都。終南郁抱,千渭縈紆。伊涼隴蜀,四達通衢。八觀古跡,攬勝躊躇。土深俗茂,務本勤劬。能夏則大,于今不殊。守土更化,勿事歡娛。志輿地。”用四字一句的小序對鳳翔縣的地理位置、政體沿革、山川名勝和古跡風俗作了詳盡確切的提要。
卷一《輿地》和卷二的《建置》都具有重要的地理史料價值。本志卷一《輿地》記載11座名山,8處嶺寨、坡,7處水泉,28處古跡和8處陵墓,尤詳于對風俗的記載。卷二《建置》記載了鳳翔縣社會管理機構的創(chuàng)置和基礎設施建設,除了地理史料價值還富有政治軍事史料價值和經濟史料價值,如其下的《兵防》《驛站》等等的內容。此外在《建置》末附有《興除事宜》和《集賢館附》且后皆有按語講述附于此的原因是防止良規(guī)久而廢弛,蠹役猾吏因緣作奸,以善者為法,不善者為鑒,除了具有地理史料價值、可對正史記載進行細節(jié)上的補充外,還體現出當地官員為官一方、除弊惠民的理想信念。
卷三《田賦》具有經濟史料價值,對鳳翔縣的地丁、徭役、課程、起運、存留、耗羨、屯糧、更名、退灘、鹽課、雜稅、倉儲、學田、鹽法、物產都做了詳細的記錄。且《田賦》中對于記載互異的內容都加以保留以備后來者考,足見其采擇之嚴謹,如《鹽法》(附)后,有按語“通省志及邑舊志,其說互異,未知孰是,兩存之以備考”。
卷四《官師》、卷五《選舉》和卷六《人物》都具有重要的人物史料價值。卷四《官師》下分《封建》《秩官》和《名宦》,記述了鳳邑歷代官吏設置制度與其沿革、官屬職位及其職責的設置以及官吏的政績等等,對《名宦》著墨較多,對周朝諸賢仍按舊志載之,對清朝《省志》載鳳令入《名宦》者寥寥的狀況進行改善,茲特博采輿論,取其口碑流傳者五人,各為列傳,以志不朽。對于正史已有的內容亦不濫登,進行略寫,如“扶風郡公竇思仁:見《唐書·宰相世系表》”。卷五《選舉》記載了從隋唐到明清主要的量才授官制度,同時還存在恩蔭等進入仕途的途徑。《選舉》中編次補入了從漢至元《征薦》《科目》中可稽查的內容,將明朝迄今的進、貢、舉三項譜為年表,至于《吏員》一途只有已出仕者附載,免去載之過多,過于瑣碎之弊,又在《吏員》《武科》中補入了清朝以前失考的人員,武舉年份失考的也予以錄入,未仕者不遍載,具有重要的文教史料價值。卷六《人物》記載了鳳翔縣古往今來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代表性人物332位,被樹立為當時封建社會的道德典范。在《方伎》中有關李淳風的記載中,編者按:“考唐史《李淳風傳》載雍人,而《廣輿記》誤載岐山,照史收入。”在《孝友》中唐朝楊哲后附有編修者的按語“孝行,發(fā)乎天性,宜乎代不乏人。茲遍搜漢、唐、元諸史,僅得唐楊哲等三人,余不見于史書者,并無從稽考而表彰之論。古者于此,不無遺憾云。”亦體現出編修者寧缺毋濫,嚴謹的考證精神。
卷七《藝文》的比重占是志的四分之一,足見其重要性。在《藝文》中含有16多種文體,以詩賦為多,記載了帝王將相、地方官員和文人騷客對鳳翔縣的杰出人物、歷史事跡、山川勝景及文物古跡等內容的品評、考證或贊頌的詩文,具有宏富且多樣的史料價值和文學價值。《藝文》中收錄的鳳翔縣令羅鰲《請禁葬親演戲暴露少柩孩尸議》是邑令羅鰲撰寫的一篇說理文,意在勸誡鄉(xiāng)里摒棄喪禮中“演戲”“少死暴尸”的惡習,破除封建迷信,對了解當時倡導的觀念和當地民情習俗有一定價值;此外還收錄了很多明朝鳳翔地區(qū)的官員之作,明朝因年代較清朝距今較為久遠,故在地志的保存方面遠不如清朝,但《鳳翔縣志·藝文》中保留了很多內容,如明進士周易在《藝文》中的《創(chuàng)修縣城隍廟記》,萬歷《重修鳳翔府志》亦由周易編修,今僅存1、4卷,周易以擅長碑記、銘諸文體寫作而聞名,這篇文章就是很好的補充和印證材料,再如明郡守張柟的《重修郡城隍廟記》等等。在《藝文》收錄的詩文中,對作者身處的朝代和其家鄉(xiāng)也進行說明,對時已不存的古跡加以解釋。此外,在是志的各卷內容中,都可發(fā)現編者用按語解釋一些編訂或取材的特殊之處,如《藝文》中《劉侍御墓志銘》,編者在文末按“劉侍御殉難事跡,詳見墓志。郡志節(jié)訂,從郡守劉組曾略也。茲刻乃依原本,俾景仰芳躅者得聞其詳云。”
卷八《外紀》記載了《紀事》《祥異》《雜記》和《志跋》四個內容,《紀事》中按朝代記載了發(fā)生在鳳翔的重大歷史事件,記載百余次戰(zhàn)事;《祥異》中記載自特異現象101次;《雜記》中記載69篇(節(jié))小品文,1篇小說,追記歷史古跡16處,具有重要的政治、軍事、經濟、民俗信仰等史料價值,且對增補的內容都進行了標注。
綜上所述乾隆《鳳翔縣志》資料翔實,體例完備,卷帙均勻,在鳳翔縣歷代的方志中質量可稱上乘,具有豐富的文獻學價值。同時,充分利用地方志有利于現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建設,對乾隆《鳳翔縣志》的研究于現今鳳翔縣旅游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亦大有裨益。
三、乾隆《鳳翔縣志》序跋述評
一本志書能達到體例完備、結構嚴謹、資料豐富的程度,必然與其編修者的修志理念緊密相關。序跋一般是以直錄其事,陳述原委為寫作原則,重在紀實的作品。⑤乾隆《鳳翔縣志》卷首共存有序跋八篇,而序跋作為研究方志理論的重要載體,必然對編修者編修方志的緣由、旨趣和功能以及編修原則有所體現,從中我們可以窺見編修者對方志的認知程度和其修志思想。
乾隆《鳳翔縣志》收錄的序跋分別由鳳翔知府達靈阿、鳳翔知縣羅鰲、三秦督學使者吳綬詔、教諭候銓舉人劉震(負責縣志編輯)、雍正七年鳳翔縣知縣韓鏞、康熙七年鳳翔縣知縣武之亨、康熙三十一年鳳翔縣知縣王嘉孝所撰寫。從其身份性質而言即現任鳳翔府志主修者、鳳翔縣志主修董役者、具體參與縣志編纂者、掌一省教育事業(yè)者及歷代縣志主修者,從序跋作者的身份而言可謂十分周全。此外,乾隆《鳳翔縣志》是在不斷繼承發(fā)展各舊志的基礎上而修成,歷代縣志的主修者的修志思想就極為重要,而達靈阿、羅鰲、吳綬詔和劉震的序跋又體現出當時乾隆《鳳翔府志》的修志理念,這些人任職甚至出身于此,對鳳翔縣甚為了解,兼之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故筆者認為乾隆《鳳翔府志》卷首的八篇序跋可以直觀地體現處是志的修志理念。
乾隆《鳳翔縣志》的序跋含有豐富的價值。
首先,編修者在序跋中提及了茲志編修的緣由,達靈阿在首序中寫道:“況今圣主當陽四海,率俾制作輝煌,炳炳麟麟,文明之治超越前代……躬逢盛世,民熙物泰,守土諸臣得不揚詡圣化,潤色太平耶?”說明修志的緣由是一種揚詡圣化、潤色太平的需要,是對君主和盛世的歌頌和宣傳。
其二,修志源于朝廷和當地政府對于修志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政治史料價值,從中出現了諸多由中央到地方政府有關方志修纂的政策方針。“至于郡邑志,尤關政典。歲乙酉,奉詔編摩,征天下府、州、縣志送入史館……予乘郡志既修之后,集邑中紳士而告之曰:‘邑令修于前令韓君,迄今又三十余年矣。其間因革不一,歲久事增,今不續(xù)修,后恐湮沒,且乘府志采輯之后,事半而功倍焉。’”從羅鰲的序中也可以看出《大清一統志》的編修過程,以及它的編修對于郡志編修和邑志編修的影響。
其三,可以體現出纂修者在修志中嚴謹的態(tài)度和原則,對詳細了解茲志編修的過程有重要意義。羅鰲序:“諸紳士皆曰:‘然!’各愿捐資為助,而又得僚佐蘇君直庵贊理之。乃請吾同鄉(xiāng)孝廉周君光宇持其總,寶雞孝廉高君捷南、本邑孝廉劉君驚百襄其事。參考舊典,博訪新聞,訛者正、缺者補、冗者汰,而紊者厘。稿既成,抄錄赍呈院、司、道、府各上憲而教正之,乃付剞劂,至丁亥四月而版成。總綱八,細目九十有五,分為八卷。”
其四,也可直觀地體現編修者所秉持的一種辨悉原委、無失其實的求真精神及編修地方志書的原則。如吳綬詔序:“自古迄今凡申畫建置、貢賦以及政事、官師、人物風土,其有關于斯邑者,罔敢佚。而辨悉原委,不欲牽引合郡與鄰治事跡,徒為夸張美觀,謂非信而有征核,而不失其實者與!”
其五,在序跋的撰寫中對編修人員的生平也有所提及,有一定的人物史料價值,可補正史之不足。如羅鰲的生平,“時丙寅,予初入關,署山陽篆。山陽巖瘠邑,邑中之事,墮費者多,予謀欲舉之,甫四月而離任,時不得為也。隨蒞任興平五載,適值軍需旁午,災賑頻仍……未畢乃事,而調任洵陽,是時得為而中沮也。洵處山僻,斗大之城,無所展布,惟經營于學校……正欲重修邑志,又以母老請養(yǎng)而解組,時可為而卒不得為也。服闋赴京,候補五年,虛度至癸未冬,乃蒙特恩,簡補茲邑。”
其六,序跋可以體現出志書的功用。第一,志書有整躬飭俗,防微杜漸于民,體現官員的恪恭的功用,達靈阿首序:“羅君有見于此,而知當務之為急。其趨事之勇決,居心之忠敬,于此可概見矣!至于整躬飭俗,杜漸防微,牧民之道,有如馭朽。余愿與同事諸君相交儆惕,庶無忝于恪恭之義焉。”第二,志書有國史的資料庫、當地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的介紹與記錄的功用,通過這些序跋可以使讀者快速對鳳邑的底蘊產生宏觀上的了解和認知,武之亨序:“今觀邑志所載,其形勝,則《禹貢》之紀山川也;其分野,則保章之辯星宿也;其典禮,則子長之禮樂書也;其沿革,則孟堅之地理志也。至于賢令先賢、忠孝節(jié)烈,靡不闡幽表微,則歷代史之循良人物,孝義、烈女諸傳也攜摭無遺,褒貶至公。上可備盛朝之采擇,下可以為一邑之掌故,信不刊之書也。”第三,志書有對循良之政的記錄和借鑒的功用,下述序跋中存留了諸多對君主及地方官員善政的記載,王嘉孝更是在序言中講述了萬壽亭修建的緣由:“爰建萬壽亭于城東,以為歲時拜助住之地,復立碑通衢,以志上臺仁愛政跡。”對于這些循良之政進行存留以備后世的借鑒。
綜上所述,從乾隆《鳳翔縣志》中我們可以窺見茲志的編修過程、原則和存史、資治的社會功用。此外,茲志的序跋中蘊含著一定的文獻學價值,如是志中可以得到一些正史中未收錄或收錄不夠全面的編修者的生平片段和思想;地方官循良之政的記錄;朝廷和地方政府對方志修纂的政策命令等,多具有人物史料價值和政治史料價值,且是志序跋行文優(yōu)美,有一定的文學鑒賞價值。是志的序跋撰寫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內容重復、歌功頌德、華而不實之處,但瑕不掩瑜,總體而言,乾隆《鳳翔縣志》的序跋部分具有一定的學術研究價值,對完善方志的編纂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注釋:
①寶雞市地方志辦公室:《重修鳳翔府志》,西安地圖出版社2002年版。
②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中華書局1985年版。
③鳳翔縣檔案局:《重修鳳翔縣志》,三秦出版社2014年版。
④柳成棟:《如何寫好志書小序》,《黑龍江史志》2012年第6期。
⑤沈潔:《寧夏方志中的序跋研究》,寧夏大學2015年學位論文。
參考文獻:
[1]寶雞市地方志辦公室.重修鳳翔府志[M].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2.
[2]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5.
[3]鳳翔縣檔案局.重修鳳翔縣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4.
[4]柳成棟.如何寫好志書小序[J].黑龍江史志,2012,(6).
[5]沈潔.寧夏方志中的序跋研究[D].寧夏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