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線下演出市場強勢復蘇,尤其是各地舉辦的演唱會、音樂節數量呈現井噴,演出經濟成為消費市場的一大熱點,以“90 后”“00 后”為主的年輕人正在成為消費主力軍。許多城市的神經也因此被牽動——演出經濟何以火爆?它是不是文旅融合的下一個突破點?
消費供給旺盛
大型演唱會、音樂節頻頻引爆城市流量,案例在2023年層出不窮。7月,薛之謙衡陽演唱會期間,衡陽火車站往返人次達5.9萬,城區酒店入住率增長70%;8月,TFBOYS“十年之約”演唱會帶動西安出行總訂單量同比增長738%;10月12-15日,周杰倫上海演唱會門票收入達2億元,帶動當地餐飲、住宿、購物、旅游消費達32億元。這些驚人的數據,讓“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的消費現象成為外界對演出市場的關注熱點。“和我們關注到的旅游消費報復性增長一樣,演出市場的火爆是一種長期蓄能后波峰式的釋放,短時間內出現井噴式增長。”成都錦城學院文旅管理系副教授鄧靜說。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測算,2023年中秋國慶長假,演唱會、音樂節等大型演出活動平均跨城觀演率達到60%以上,跨省觀演率超過45%,帶動綜合消費超過20億元。中國演出行業協會也在《2023上半年全國演出市場簡報》中表示,跨城觀演成為大型演唱會、音樂節的主要消費趨勢。高頻、多次、瘋搶是2023年消費者追看演唱會的常態,而年輕人是消費主力。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演唱會、音樂節的觀眾大多是年輕人,年齡18-34歲的觀眾占比超過75%。
演出市場的火爆,為地方文旅消費帶來的拉動,有數據可證。
大數據監測結果顯示,周杰倫演唱會上海場舉辦期間,僅徐家匯商圈最大客流就達到了167萬人次,同比2022年增長了9.7%;其中外省份消費人口占比達26.65%,徐家匯商圈的消費也同比增加了6.96%。即使是在小城市舉辦的中等體量歌手演唱會,其帶動作用也極其可觀。2023年9月中旬,歌手周柏豪在廣東江門市舉辦的兩天演唱會吸引1.3萬名觀眾,其中約半數來自外地。江門市文廣旅體局數據顯示,演出期間,演出場館附近的酒店入住率飆升,最高達98%,最低也達85%。
地域下沉是2023年演出市場的另一個突出特征。呼和浩特、太原、海口等地進入了周杰倫演唱會巡演城市名單;TFBOYS“十年之約”演唱會選在西安;薛之謙演唱會巡演城市名單中更是有衢州、南寧、佛山、南昌、連云港、遵義等過去很難有大型演唱會落地的城市。
文旅部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平均每萬人擁有群眾文化機構設施建筑面積352.13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了50.3%。由于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近年的提速,我國二線、三線城市乃至部分縣城可承接大型演出活動的設施大量增加,這為演出市場地域下沉提供了硬件基礎。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2023上半年全國演出市場簡報》透露,2023年三、四線城市音樂演出增多,演出城市從一、二線向三、四線城市延伸;在地域分布上,以新疆烏魯木齊音樂節為代表,西北內陸城市也開始成為線下音樂演出的新選擇。
避免“一夜經濟”
舉辦大型演出活動既是城市塑造形象的機遇,也是對城市管理能力的一種考驗。多名受訪對象都對記者表示,隨著疫后消費需求的釋放及積壓項目完成履約,演出市場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進入更為理性的階段;屆時,無論是行業機構還是城市自身,都要思考如何面對演出經濟的“下半場”。
一方面,提升大型活動的管理服務水平,是讓演出帶來的“流量”變“留量”、優化城市形象的必需。另一方面,有業內人士認為:“若僅從帶動消費的角度去認識演出給城市帶來的作用,過度關注大型演出,所謂‘演出經濟也只是‘一夜經濟。”
在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2023上半年全國演出市場簡報》中,就提到了演出市場上除演唱會、音樂節之外的更多亮點。例如,演出形成的聚合效應凸顯,直接帶動區域客流增長。依托演藝消費,融合新場景,成都、濟南、天津、武漢等地也都出現了能讓消費者一邊就餐、品酒、逛文化集市,一邊觀劇的沉浸式戲劇演出活動,深受年輕人追捧。
報告中還列舉了多地打造演藝集聚區的案例。比如,江蘇蘇州藝術中心蘇藝集聚區,4個劇場基礎上增加8個演藝新空間;天津和平區培育以民園廣場、先農大院、民園西里為核心的“酒吧+演藝”集聚區。“這類演藝集聚區給城市帶來的聚合效應不是暫時的,而是長期的。其中,打造的演藝新空間往往和城市更新密切相關,給老舊物業和喪失活力的街區注入了新內容,這也是演出經濟的一環。”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秘書長潘燕說。
背靠旺盛的出行需求,各地的旅游演藝也正迎來蓬勃發展的時機。2023年上半年,旅游演藝演出場次6.84萬場,演出票房收入70.55億元,觀眾人數3911.93萬人次。7月、8月為暑期出行高峰,根據道略文旅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全國旅游演出市場月度報告》,兩月旅游演出均超過1.6萬場。這無疑又為各地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實踐案例。
(摘自《瞭望東方周刊》劉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