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油脂組成和結晶特性對奶油品質和攪打性能的影響

2024-03-10 11:24:44柴秀航韓宛君劉元法
食品科學 2024年4期
關鍵詞:動植物油脂

蘇 奕,柴秀航,韓宛君,劉元法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稀奶油是烘焙行業和飲品行業重要的原料[1],其攪打充氣后轉變為充氣乳液[2],所形成的水-油-氣三相體系不僅保證產品理想的結構和流變特性,還賦予產品一定的細膩度,同時能夠促進風味的釋放[3],給予產品良好的滋味。攪打后的奶油結構由氣泡、部分聚集脂肪球和水相組成,三者共同決定著奶油產品的品質。其中脂肪球的部分聚集是奶油充氣形成理想結構的關鍵,它是指一個結晶脂肪球連接另一個結晶脂肪球形成脂肪球團簇,保留著原有的脂肪球結構,不完全合并,這個過程繼續下去形成的脂肪球液滴網絡結構使體系具有類固體性質,并且影響著其余兩相的性質[4],進而改變產品品質。而在奶油體系中,油脂特性如油脂組成和結晶行為會顯著影響脂肪球部分聚集和產品品質,例如Liu Ning等[5]發現增加甘油二酯的含量會導致奶油部分聚集率和打發率升高;Monié等[6]發現增加低分子極性脂質會導致部分聚集率和打發后奶油硬度增加;Lee[7]和Kim[8-9]等發現油脂形成的晶體網絡結構會影響部分聚集和打發后奶油硬度。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明確市售奶油中原料油脂組成和結晶特性與奶油品質之間的關系,為稀奶油品質的提升提供理論依據。

目前市面上有植物、動植物和動物奶油三大類,其原料用油差異很大,但是鮮有對它們在油脂特性、奶油質量和攪打性能方面的對比分析。因此,本實驗研究三大類奶油的油脂組成以及結晶特性,表征各個奶油的乳液和打發奶油的產品品質以及攪打性能,將宏觀表現與油脂特性相聯系,以期為稀奶油的生產及應用提供理論指導。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10 款市售代表性稀奶油:動植物奶油5 款,分別標記為產品1~5;植物奶油4 款,分別標記為產品6~9;動物奶油1 款,標記為產品10,實驗前產品在4 ℃儲存24 h。

無水乙醚、石油醚(均為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1.2 儀器與設備

DSC3差示掃描量熱儀 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D2 Phaser X射線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儀德國布魯克AXS公司;MesoMR23-060V-I脈沖核磁共振(pulse-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pNMR)成像分析儀上海紐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DM2700P偏光顯微鏡德國Leica公司;Zetasizer nano ZS納米粒度及Zeta電位儀英國馬爾文帕納科公司;DHR3流變儀 美國TA儀器公司;TA.XT Plus物性分析儀 英國SMS公司;打發器北京中興柏翠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油脂組分測定

按照GB 5009.6—2016《食品中脂肪的測定》中的堿水解法測定稀奶油油脂含量。先將試樣用氨水水解:5 g奶油中加入40 mL水及10 mL氨水,混勻后用65 ℃水浴加熱15 min,不時取出振蕩。待冷卻后進行油脂抽提:加入50 mL乙醇溶液,再加入125 mL無水乙醚,振蕩1 min,再加入125 mL石油醚,振蕩30 s,6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層進行旋蒸。再重復2 次上述抽提步驟。稱旋蒸后的油脂質量,提出的油脂用于后續實驗分析。

1.3.1.1 脂肪酸組成

參照張妍[10]的方法,先對脂肪酸進行甲酯化處理,然后加入2 mL色譜級正己烷并劇烈振蕩3~4 min,待其靜置分層后取上清液,加入無水Na2SO4吸取少量水分,過0.22 μm濾膜,參考GB 5009.168—2016《食品中脂肪酸的測定》中的色譜條件,采用氣相色譜儀分析脂肪酸組成。

1.3.1.2 甘油三酯組成

參照Shi Jiachen等[11]的方法,將油脂以質量濃度0.1 mg/mL溶于異丙醇溶液中,使用高效液相色譜串聯飛行時間質譜分析油脂的甘油三酯組成。液相條件:色譜柱采用Kinetex C18柱(100 mm×2.1 mm,2.6 μm);流動相A為乙腈-水(體積比6∶4,含10 mmol/L甲酸銨);流動相B為乙腈-異丙醇(體積比1∶9,含10 mmol/L甲酸銨);洗脫條件:0 min,100% A、0% B;0.5 min,80% A、20% B;4 min,40% A、60% B;25 min,2% A、98% B;26 min,2% A、98% B;26.1 min,80% A、20% B;30 min,100% A、0% B;進樣量1 μL;流速0.3 mL/min;進樣溫度4 ℃;柱溫55 ℃。質譜條件:采用信息依賴型獲取和所有理論碎片離子的連續窗口采集模式采集質譜數據;質荷比m/z100~1300;離子源氣體壓力60 psi;氣簾氣壓力35 psi;噴霧電壓5500 V;去簇電壓80 V;碰撞能量(45±20)V;脫溶劑溫度550 ℃。使用MS-DIAL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1.3.2 油脂結晶行為測定

1.3.2.1 熱力學性質

用差示掃描量熱儀評估奶油中油脂的結晶和熔化程度。使用40 μL鋁坩堝,裝樣量5 mg左右,用空鋁坩堝作為對照,氮氣流速20 mL/min。實驗程序:坩堝80 ℃保持5 min,以5 ℃/min降溫至-10 ℃,得到油脂結晶曲線;在-10 ℃保持5 min,以5 ℃/min升溫至80 ℃,得到油脂熔化曲線。

1.3.2.2 油脂晶型

將樣品放置在常溫條件下結晶24 h,使樣品穩定,用XRD測定油脂的晶型。取一定量的樣品填充在檢測片的圓孔內,用載玻片壓平,除去多余樣品。陶瓷型X光管,Cu靶,以5°/min的掃描速率由12°掃描至30°,步長設置為0.05°,進行廣角XRD分析。

1.3.2.3 固體脂肪含量

使用pNMR測定油脂的固體脂肪含量。將2 mL油脂樣品倒入核磁管中,并在80 ℃水浴中放置30 min消除晶體記憶,然后放置在指定溫度水浴中(0、4、10、15、20、25、30、35、40 ℃)平衡后進行測定:在0 ℃平衡90 min,其余溫度平衡30 min。

1.3.2.4 晶體形態和分形維數

利用偏振光顯微鏡可視化油脂晶體,將樣品加熱至80 ℃放置30 min,使晶體完全熔化擦除晶體記憶。將一滴液體脂肪放在預熱的載玻片上,并用預熱的蓋玻片覆蓋,在4 ℃儲存24 h,然后用配備的數碼相機對樣品進行成像。使用Image J軟件對圖像進行處理和分析。首先對圖像進行閾值處理和反轉,然后使用盒計數方法獲得圖像的分形維數(Db)。

1.3.3 稀奶油乳液性質測定

1.3.3.1 粒徑分布

利用粒徑測定分析儀確定乳液中脂肪球的粒徑分布,將樣品在4 ℃存放24 h后進行測定,樣品用超純水按1∶1000質量比稀釋。測定條件:分散劑折射率1.33,顆粒折射率1.46,顆粒吸收率0.001,每個測試樣品重復3 次,結果取平均值。

1.3.3.2 表觀黏度

選用40 mm平板在10 ℃測定乳液的表觀黏度,板測試間距為1 mm,剪切速率設置為0.01~100 s-1,測試前每個樣品平衡120 s。將得到的剪切應力和剪切速率之間的流變曲線與Herschel-Bulkley模型進行擬合[12],如式(1)所示:

式中:τ為剪切應力/Pa;τ0為屈服應力/Pa;K為稠度系數/(Pa·sn);為剪切速率/s-1;n為流動指數。

1.3.3.3 部分聚集率

參考Petrut等[4]的方法,精確稱取油紅O色素0.01 g于1000 g玉米油中,避光慢速攪拌12 h使色素完全溶解。準確稱取乳液12 g、油紅O溶液6 g,混合均勻,在8000×g條件下離心30 min并靜置約10 min,用吸管移取上層紅色油液在520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使用玉米油作為空白。脂肪部分聚集率按式(2)計算:

式中:φd為脂肪部分聚集率/%;m0為加入油紅O溶液的質量/g;me為加入乳液的質量/g;ω為乳液中脂肪的質量分數/%;A1為離心前油紅O溶液的吸光度;A2為離心后油紅O溶液的吸光度。

1.3.4 稀奶油攪打性能測定

1.3.4.1 打發時間

將250 mL稀奶油置于1 L的攪拌缸內,在打發速率180 r/min的條件下進行攪打,記錄產品打發至光澤消失、軟尖峰出現和紋路清晰所用的時間,記為產品的打發時間。

1.3.4.2 打發率

分別取稀奶油和打發奶油,置于相同型號的塑料培養皿中,保證樣品體積一定,稱質量,按式(3)計算打發率:

式中:m0為稀奶油質量/g;m1為打發奶油質量/g。

1.3.5 打發后產品質量評價

1.3.5.1 硬度

參考邱美彬[13]的方法,采用質構儀測定打發奶油硬度。將打發奶油置于模具中,選用P/36R探頭進行測定。測定參數設定:測前速率1.0 mm/s,測定速率1.0 mm/s,測后速率10 mm/s,下降距離15 mm,觸發力10 g。達到該距離的峰值力定義為樣品硬度,每個樣品至少平行測定3 次,取平均值作為樣品的最終硬度。

1.3.5.2 裱花性能

將打發奶油裝進裱花袋,在常溫條件下每隔10 min進行一次裱花,共計30 min,觀察奶油表面的光澤、紋路清晰程度和形態變化。

1.4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SPSS 27軟件用于差異顯著性分析(P<0.05)和相關性分析,采用Origin 2021軟件進行圖像繪制。

2 結果與分析

2.1 油脂組分

2.1.1 油脂含量

脂肪對食品特性如質地、口感、營養和物理性質影響較大,這些特性對消費者的接受度起著關鍵作用。如圖1所示,市售不同種類的奶油產品脂肪質量分數差異較大,動物奶油的脂肪質量分數最高,達到32.2%;其次是動植物奶油,其平均值為18.8%;植物奶油脂肪質量分數最低,占整個奶油體系的13.6%。脂肪含量直接影響奶油乳液中脂肪液滴密度,進而通過改變液滴之間碰撞頻率改善體系部分聚集程度[14],最終會影響奶油品質。

圖1 稀奶油的脂肪含量Fig.1 Fat mass fraction of whipped cream

2.1.2 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組成

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組成是決定油脂理化性質的關鍵因素。表1顯示各個油脂樣品的脂肪酸組成,所有油脂的飽和脂肪酸含量高于不飽和脂肪酸。動植物和植物油脂幾乎不含奇數碳脂肪酸,富含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0%以上,其中月桂酸占主導,還含有較多的肉豆蔻酸、硬脂酸和棕櫚酸,其中產品3~5(動植物油脂)的硬脂酸含量偏低。總體上動植物油脂與植物油脂的脂肪酸組成比較相似,推測動植物油脂中植物油脂所占比例較大;而產品10(動物奶油)的脂肪酸組成較為復雜,脂肪酸碳鏈數為4~20,富含長鏈飽和脂肪酸(long chain saturated fatty acids,LCSFA),以棕櫚酸為主;還含有較多的單不飽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以油酸為代表。硬脂酸和棕櫚酸屬于高熔點脂肪酸,常溫條件下呈固態,而油酸、月桂酸和肉豆蔻酸的熔點較低,常溫條件下以液態形式存在,因此不同種類油脂的脂肪酸組成差異會導致其具有不同的熱性質。并且在結晶過程中,飽和脂肪酸含量越高的油脂結晶速率越快,獲得的晶型越穩定,會形成更小的晶粒,使得空間分布更均勻有序,所以脂肪酸組成差異還會導致油脂晶體尺寸和晶型不同。一般認為,具有較高含量油酸的油脂傾向于形成β型晶體[15]。

表1 稀奶油的油脂脂肪酸組成Table 1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of whipped cream fat

如表2所示,動植物和植物油脂的甘油三酯種類較動物油脂少,與脂肪酸種類數量相對應。甘油三酯組成的不同會使其以二倍鏈長或三倍鏈長進行排列,導致晶體性質不同。甘油三酯種類多樣性影響脂肪的融化和結晶行為,有研究者根據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的數量將甘油三酯劃分為4 個類別,其中,SSS型甘油三酯的熔點最高,并且其所占的比例還會影響晶體尺寸[16]。從表2可以看出,植物油脂的SSS型甘油三酯含量最高,略微高于動植物油脂,顯著高于動物油脂,這種差異導致它們呈現不同的熱行為和晶體尺寸。

表2 稀奶油的油脂甘油三酯組成Table 2 Triglyceride compositions of whipped cream fat

2.2 油脂結晶性質

2.2.1 結晶及熔化曲線

有研究報道油脂的結晶曲線僅受油的化學成分影響,SSS型甘油三酯的結晶溫度大約在5.12~27.64 ℃范圍[17],而這3 類奶油的SSS型甘油三酯占總甘油三酯的絕大部分,因此它們的主要結晶峰的峰值溫度都處于這個范圍內(圖2)。結晶峰峰形尖銳,表明它們具有更快的成核周期和更短達到平衡晶體的時間,而產品10具有2 個結晶主峰,并且峰的分離度較低,表明形成高度混合晶體。植物油脂都為氫化棕櫚仁油,具有2 個結晶峰,對應高熔點組分如硬脂酸和低熔點組分,這與文獻[18]結果一致,不同的結晶起始溫度可能受油脂中存在的高熔點微量成分如甘油單酯影響[19],結晶主峰偏移溫度不同可能與氫化程度有關。產品2和3的結晶峰與植物油脂相似,表明動植物混合油脂中的植物油脂類型與植物油脂相似,而產品1、4和5的結晶峰與之不同可能是因為使用不同的植物油脂造成。

圖2 稀奶油油脂的結晶曲線Fig.2 Crystallization curves of whipped cream fat

從圖3可看出,產品1、2、4和5有一個吸熱主峰和一個小肩峰,而其他油脂有3 個吸熱峰。這是由于前4 種油脂主要由月桂酸和肉豆蔻酸組成,2 種脂肪酸碳鏈長度相近,其組成分子熔融溫度接近;而其他油脂中主要含有月桂酸和一些高熔點微量成分,它們熱性質差異較大,所以出現分離的吸熱峰并且熔化范圍較寬。熔化行為的差異可能與冷卻過程中結晶行為的差異有關,不同的熔化峰是脂質分餾的標志,即具有相似化學成分的脂質一起結晶,在熔化過程中產生均勻的峰,低熔點和中熔點的晶體在加熱時首先熔化,高熔點的晶體在更高的溫度條件下熔化[20]。

圖3 稀奶油油脂的熔化曲線Fig.3 Melting curves of whipped cream fat

2.2.2 晶型

脂質主要以α、β’和β這3 種晶型存在,它們具有不同的分子堆積密度,導致穩定性不同:α<β’<β。晶型是時間和溫度的函數,可以從不太穩定的形式轉變為更穩定的形式。脂質的晶型可以從XRD圖譜中的短間距確定:α晶型的特征短間距為4.15 ?;β’晶型的特征短間距為4.2 ?和3.8 ?,并且3.82、4.05、4.20 ?和4.41 ?也屬于β’晶型[20];而β晶型表現出4.6 ?的特征短間距[21]。由圖4可知,所有的油脂都不具有α晶型,可能是因為測量常溫下的油脂晶型時,α晶型已經轉化為其他兩種形式。大部分油脂都只具有β’晶型,產品10可能由于油酸含量較高而具有β晶型。

圖4 稀奶油油脂的XRD圖譜Fig.4 XRD spectra of whipped cream fat

2.2.3 固體脂肪含量

油脂的應用受其固體脂肪含量的溫度依賴性影響。在打發溫度下的固體脂肪含量會影響部分聚集程度,其含量過低會導致完全聚集,而含量過高則不會發生聚集,質量分數在69%~95%范圍內時,固體脂肪含量則不是影響部分聚集的主要因素[22];并且固體脂肪含量還會影響脂肪球在氣-水界面的吸附[8]。從圖5可知,所有油脂的固體脂肪含量隨溫度升高而降低,大部分動植物和植物油脂在10 ℃及以下的固體脂肪含量相近,對溫度變化不敏感;在10~35 ℃之間,固體脂肪含量急劇下降,表明脂肪快速熔化。產品3的固體脂肪含量偏低可能是因為其中的動物油脂含量較多或者混合油脂的相容性不佳[23]。動物油脂的固體脂肪含量一直處于比較低的狀態,這是由于其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導致結晶能力較弱;同時動物油脂固體脂肪含量曲線變化趨勢較溫和,這可能與其中甘油三酯的多樣性以及具有較多熔點較高的棕櫚酸有關。

圖5 稀奶油油脂固體脂肪質量分數隨溫度變化曲線Fig.5 Changes in solid fat mass fraction of whipped cream fat with temperatures

2.2.4 晶體形態和分形維數

晶體形態對脂肪基產品的功能特性很重要,一般來說,大而粗的脂肪晶體在口腔中表現出沙質質地,較小而均勻的顆粒呈光滑和奶油狀。從圖6可看出,動植物油脂的晶體尺寸普遍大于植物油脂和動物油脂,原因是動植物油脂當中混有動物油脂,即使動物油脂含量低,也會導致油脂的脂肪酸組成較為復雜,因此動植物油脂組分間熔點差異較大,其中高熔點組分率先結晶,同時晶體周圍存在含量較高的液態油,使得晶體發生遷移,聚集形成更大的晶體。研究表明,油脂的晶體尺寸對部分聚集的影響有限,在研究液滴部分聚集方面,應特別關注整個脂肪晶體網絡[9]。

圖6 稀奶油油脂的偏振光顯微圖Fig.6 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ic images of whipped cream fat

晶體的空間分布通過Db進行量化,高Db對應更均勻的晶體生長,表明具有更有序的晶體網絡結構[24]。圖6顯示產品1、2、4和5的Db大于其他油脂,表明它們的晶體網絡堆積密集,會導致高的脂肪部分聚集敏感度;而其余油脂的晶體網絡結構空隙大,晶體連接較少,堆積疏松,使得脂肪發生部分聚集的敏感度較低。原因可能是產品1、2、4和5的結晶峰范圍較窄,加速了晶核的形成,于是形成的晶體密集;而其余油脂的結晶范圍寬,高熔點分子先結晶,隨后低熔點分子與之共結晶,導致晶體分散。產品10的Db最低,形成的晶體網絡結構最弱,是因為其固體脂肪含量最低。

2.3 稀奶油乳液性質

2.3.1 粒徑分布

液滴粒徑分布與乳液的黏度明顯相關,粒徑小并且分布狹窄的乳液黏度較低;而粒徑大并且分布范圍較寬的乳液往往因為乳液中存在大量聚集體而導致黏度較高[25]。從圖7A、B可以看出,動植物奶油的粒徑分布范圍普遍比植物奶油寬,并且大粒徑脂肪球的比例較高,表明動植物奶油乳液的穩定性較植物奶油差,動植物奶油的平均粒徑大于植物奶油,與它們黏度的大小相對應。而動物奶油的初始粒徑偏大,使得動物奶油的脂肪球數量偏少,導致黏度最低。

圖7 稀奶油乳液粒徑分布(A)、平均粒徑(B)和部分聚集率(C)Fig.7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average particle size (B) and partial aggregation(C) of whipped cream emulsion

脂肪球的部分聚集是乳液的一種失穩現象,部分聚集率大表明乳液不穩定,難以抵抗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機械破壞和溫度波動,從圖7C可以看出,動植物奶油的部分聚集率高于其他兩類奶油,表明動植物奶油乳液液滴比植物奶油對剪切誘導的部分聚集更敏感,這與油脂結晶網絡的分析結果一致,并且結果與液滴粒徑分布和黏度相對應。部分聚集率的差異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由于動植物油脂形成的晶體網絡較密集;二是動植物奶油需要冷凍儲藏,在解凍過程中由于存在更多的脂肪晶體而導致高的脂肪部分聚集率。而動物奶油可能由于脂肪球數量較少,導致脂肪球之間的碰撞頻率較低,表現出較低的脂肪部分聚集率。

2.3.2 表觀黏度

乳液系統的黏度與液滴尺寸和可溶性固體含量有關。由圖8可知,動植物奶油的表觀黏度大于植物和動物奶油,與乳液的粒徑分布結果相對應。表觀黏度均隨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奶油乳液都呈現剪切稀化的性質。τ0是表征體系穩定性的良好指標,反映乳液的乳化能力或抵抗相分離的能力,可抵消作用在乳液液滴上的重力,使乳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物理穩定,非常低的屈服應力表明可能有相分離的趨勢[26]。如表3所示,動物奶油的τ0最低,動植物和植物奶油τ0較高,因此動植物和植物奶油較動物奶油穩定。τ0與表觀黏度、K呈現相同的變化趨勢;n為流動指數,所有樣品n<1,證明都是假塑性流體;產品3和產品4的R2較小,證明其擬合程度略差。

表3 攪打稀奶油乳液Herschel-Bulkley模型參數Table 3 Parameters of Herschel-Bulkley model for whipped cream emulsion

圖8 攪打稀奶油乳液表觀黏度Fig.8 Apparent viscosity of whipped cream emulsion

2.4 稀奶油攪打性能

打發時間與脂肪球的聚集速度有關,部分聚集速度較慢的樣品需要更長的攪打時間以形成充氣結構穩定的最終產物[27],表4結果顯示動物奶油所需的打發時間最長,而大部分動植物和植物奶油的打發時間無顯著差異,產品4和5的乳液部分聚集率偏高,因此所需的總打發時間偏短。打發率是衡量奶油打發引入空氣量的指標,反映包裹氣泡的能力,不僅取決于水相的蛋白質濃度,還取決于脂肪部分聚結的速度和程度[28],從表4可知,動物奶油的打發率最低,而植物奶油的打發率普遍高于動植物奶油。綜合來看,動物奶油的攪打性能最差。

表4 稀奶油的攪打性能Table 4 Whipping performance of whipped cream

2.5 打發奶油質量

2.5.1 硬度

有研究發現,加入氣泡的體系硬度會增加,可能原因是氣泡在體系中充當活性填料顆粒,它們的緊密填充和連接會導致體系強度增強,但是當打發率很高時,硬度會降低,因為可壓縮分散相的較大體積導致對施加力的阻力較小,所以氣泡影響著體系的硬度[29]。此外,Muse等[30]研究證明黏度增強可以增加體系的滲透阻力,從而獲得更高的硬度。圖9顯示動植物奶油的硬度普遍高于植物和動物奶油,原因可能是動植物奶油的打發率適中并且乳液黏度較大,其中,產品2和產品5黏度大并且打發率低,因此這兩個產品具有最大的硬度。而植物奶油的打發率高,動物奶油的黏度低,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奶油的硬度偏低。

圖9 打發奶油的硬度Fig.9 Hardness of whipped cream

2.5.2 裱花性能

裱花是用來直觀評估打發奶油保形能力的一種方式,保形能力越好的樣品,其會形成硬挺的尖峰,邊緣鋒利[31]。如圖10所示,植物奶油在30 min依然保持鋒利的邊緣并且組織結構細膩,而動植物和動物奶油在30 min時的結構已經變得粗糙,動物奶油尤其明顯,說明植物奶油的保形能力最好。在所有樣品中都沒有觀察到明顯的乳清泄漏現象,表明它們的網絡結構都具有良好的滯留水相的能力。

圖10 打發奶油實物照片Fig.10 Photographs of whipped cream

2.6 產品品質與脂肪酸組成的相關性分析

從圖11可知,表征奶油乳液品質的指標比如平均粒徑和部分聚集率與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組成幾乎都有顯著相關關系;打發時間與脂肪含量呈顯著正相關,與LCSFA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與MCSFA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而打發率與脂肪含量呈顯著負相關,與脂肪酸組成沒有顯著相關性;硬度與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組成沒有顯著相關性,與打發時間呈顯著負相關。因此,可以通過調控體系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組成改善稀奶油乳液品質和攪打性能。

圖11 產品品質與油基脂肪酸特征之間的相關性分析Fig.11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fatty acid characteristics and product quality

3 結論

本實驗探究了三大類不同奶油中原料油脂的化學組成和結晶特性,并闡釋了結晶特性對稀奶油乳液和打發奶油品質的影響。動植物混合油脂形成的晶體網絡結構較植物油脂密集,使得油滴對剪切誘導的部分聚集敏感度高,造成動植物奶油乳液具有高的部分聚集率和黏度,最終導致低打發率和高硬度,并且動植物奶油的保形能力與植物奶油相比較差;而動物油脂的固體脂肪含量較低,使得動物奶油乳液部分聚集率和黏度低,從而包裹空氣的能力減弱,導致動物奶油的打發率和硬度最低,并且保形能力最差。

猜你喜歡
動植物油脂
《中國油脂》征訂啟事
食品工業(2023年12期)2023-12-12 12:56:16
動植物新視界
動植物為何能夠預測天氣
動植物御寒方法大比拼
A taste of Peking duck
Al-Zr-CeO2固體酸催化劑的制備及其油脂環氧化性能
中國油脂
歡迎訂閱2019年《中國油脂》
有趣的動植物
把動植物當“人”寫
學生天地(2016年33期)2016-04-16 05:16: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xxx| 国产在线日本| 国产成人一区|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欧美成人日韩| 91欧美在线| 精品视频第一页|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亚洲综合色婷婷| 国产精选小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久久久噜噜噜| 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色悠久久综合|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欧美精品另类|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精品视频第一页|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日本精品影院|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P尤物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第一成网站|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找国产毛片看| 日本免费一级视频| 日本黄色a视频|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欧美精品二区| 亚洲人成网18禁|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9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欧美午夜小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亚洲永久视频|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成人日韩欧美| 人妻丰满熟妇av五码区| 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日韩二区三区无|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