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楓橋經驗”從區域性治理特色逐漸成為全國性工作方法,其中凝練了基層人民的智慧,譜寫著基層治理樂章。新時代“楓橋經驗”為基層治理開辟了新的路徑,并在全國各地探索出一個又一個的基層治理方法,破除了本地的治理難題。2023年11月,中央政法委在全國范圍內評選出了104個“楓橋式工作法”單位。可見,新時代“楓橋經驗”無疑是強化基層治理,破解基層困局的一劑“良方”。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高新產業技術的不斷發展,有效化解基層矛盾、推動基層治理有了新的方法和手段。本文針對104個“楓橋式工作法”進行深入分析,洞察新時代“楓橋經驗”發展趨勢,總結“楓橋式工作法”的案例經驗,為維護社會穩定、化解多元矛盾、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提供參考。
“楓橋經驗”是破解基層矛盾的偉大實踐,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基本內涵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強調群眾路線,凸顯服務為民的宗旨,具有鮮明的治理特色,彰顯了基層治理的獨特優勢和強大活力,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長的淵源和博大的智慧。這一經驗是黨建引領作用的重要體現,強調政府服務的責任擔當,同時,“楓橋經驗”充分發揮了社會組織和個人的積極性,構建了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良好局面。
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政策制定、資源配置和改革發展的重點,始終服務于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各級部門始終將解決群眾的困難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完善服務體系,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新時代“楓橋經驗”也正是突出了這一點,站在群眾的角度,不斷聽取群眾意見、關心群眾訴求,及時調整政策和措施,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地制宜創建特色方法,從以往的“為政不為”轉變為“務實為民”,加大工作力度,提升服務效能,確保發展成果更加公平、公正地惠及每一個人。
新時代“楓橋經驗”更加強調基層治理、更加彰顯法治思維、更加突出科技支撐、更加注重社會參與,展現出歷久彌新的魅力,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一面旗幟和“中國之治”的一張名片。
本文以全國104個“楓橋式工作法”為研究樣本,并對各個工作法進行經驗做法分析并提煉總結。在分析中,不僅仔細研究了各地區的優秀經驗,更關注了其中所采用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如數字化工具的運用、創新的管理模式和靈活的決策機制。本次選出的104家單位是按照每個省3~4個優秀案例匯總的,總體在全國地區分布均勻,覆蓋了全國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以“楓橋式工作法”涉及的單位主體為分析維度,整體涉及10個單位主體,包括公安派出所、檢察院、法院、司法局、政法委、調解委員會、信訪單位、村(居、社區)委員會、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區(縣)政府(圖1)。其中,調解委員會是針對當地某一特定頻發的事件(如醫患糾紛等),由政法委統籌,司法局等其他單位牽頭成立的。從中可以分析出,“楓橋式工作法”不涉及區(縣)政府甚至更高級別的單位主體,主要涉及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以及政法委下屬單位(公檢法司)。這驗證了“楓橋經驗”的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的做法,同時,也可以看出全國各地政府對基層治理的重視。“楓橋經驗”要想落實得好,必須扎根于基層,運用于基層。
為了充分顯現本次“楓橋式工作法”所涉及的基層矛盾問題,洞察目前基層治理的方向,更有針對性地對矛盾問題進行分析,本文對104個案例進行了分類,分為63個多元矛盾糾紛和41個其他矛盾(圖2)。通過分析發現除多元矛盾糾紛外,“楓橋式工作法”涉及的矛盾糾紛有19種,包括消費矛盾糾紛、征地拆遷矛盾糾紛、信訪矛盾糾紛、旅游矛盾糾紛等。所涉及的矛盾糾紛都是目前我國常見的社會問題,也是我國目前基層治理所面臨的難題。從數量角度分析,信訪矛盾的解決問題比較突出,結合2023年國家機構的改革以及各省市社會工作部的揭牌成立,基層信訪問題日漸突出。

本文對“楓橋式工作法”的104個典型案例的經驗做法進行了分析總結,并對每個典型案例的做法模式、使用的新技術和新方法進行了關鍵詞提取,從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兩個角度(這里的發達和欠發達是針對當地信息化使用程度進行度量)進行模式區分。針對于發達地區,基本采用先進的智能化手段和體制機制進行治理,各地區依據本地實際情況進行特色化治理。例如,北京市石景山區為應對消費糾紛研發“預付式”消費信用監管和服務平臺,并通過企業監管、等級風控和獎勵機制等進行管理;廣東省東莞市委為應對勞動糾紛創建風險動態預警系統,建立預防預警、會商研判、協調聯動等機制進行針對性管控;重慶市武隆區滄溝鄉為化解耕地、林地、宅基地矛盾糾紛,運用無人機、GPS測量儀等設備,制定房屋、耕地、林地證據提用辦法和程序,形成“鄉村社‘三聯調’+專職調解員+AI法律咨詢+公證、鑒定、法援、復議”機制等。對于欠發達地區,主要運用基層力量化解矛盾糾紛。例如,吉林省通化市石道河鎮依據基層“網格化”模式,構建271個微信群,并在微信群內實行“一對一”包保制度;云南省保山市楊柳鄉采用基層工作人員上門走訪登記造冊的方式進行矛盾摸查,實行“一個矛盾隱患、一套化解方案、一名責任領導、一個化解班子、一抓到底”制度;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區探索符合區域特點和規律的信訪問題化解工作方法,嚴格落實“四級信訪接待日”制度,全面推行“縣區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居”信訪工作包片負責制和“駐村工作隊成員包村民小組、包聯戶單位”工作機制等。
基于以上內容分析,新時代“楓橋式工作法”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包括組織機構變革、工作機制調整、智能科技賦能和民主共建共治。
為了避免信息分散、資源浪費和組織機構臃腫等現象,實現有限資源的共享和優化配置,提高綜合性服務水平,各地優秀案例基本完成了機構的變動和調整,實現了實體中心的整合。其中,依附街道“一站式”矛盾調解中心開展工作成為一種廣泛采用的機制。這些矛盾調解中心不僅依托綜治中心設置了線上/線下調解室、議事廳或調解委員會,還在社區建立了群眾自治調解隊伍,動員志愿者力量參與到矛盾解決工作。
值得強調的是,這種工作機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實踐中逐步完善和深化的。這不僅僅是簡單的管理改革,更是對傳統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的重要創新。通過整合綜治中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信訪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等機構資源,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服務的高效整合,提高了基層社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這種“多中心合一”的管理模式不僅為解決矛盾糾紛提供了更為便捷、高效的途徑,同時也加強了社區自治能力,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原有的機制流程已經無法滿足人民對政府服務質量、服務效率的要求。為不斷提高基層服務水平,政府依據機構改革成果,優化傳統工作機制流程,構建出了多元化的體制機制辦法,并在各地發揮著實質效能。鼓勵基層人員上門走訪,有效解決基層矛盾糾紛;建立責任清單,實現矛盾糾紛分類處置機制;設立街道吹哨機制,解決重要和難以解決的矛盾糾紛;建立訴調對接、聯席會商和聯動制度,重點解決跨部門矛盾糾紛;定期舉辦舉報宣傳活動,傳授典型案例經驗,同時建立矛盾糾紛回訪機制,防止矛盾反彈;通過日常收集積累形成調解人員人才庫和矛盾解決案例庫,并制定獎勵評選排名機制,激勵解決矛盾的積極行為等,以便及時發現、分類處置、化解各類矛盾,促進社會穩定與和諧。
依據工作機制的建立完善,“楓橋式工作法”的基本流程可總結為7個方面,包括矛盾發現、情況上報、分類建檔、調解化解、重點回訪、督導考察和持續關注(圖3)。通過“雪亮工程”、市民上報、網格巡查等途徑發現矛盾,上傳記錄后自動歸檔分類。調解中心根據矛盾情況自動分配案件,對未解決的矛盾重點關注,及時進行部門對接聯動處置,并定期回訪解決問題,評估矛盾化解情況,持續關注矛盾隱患,確保人員穩定。
新技術的應用在推動基層治理方面發揮著強大的作用,并對“楓橋經驗”的實際運用賦予了強大的動能。依托于前期信息化建設成果,通過結合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構建升級矛盾調解系統,為解決基層矛盾提供了更為智能化和精準化的手段。在日常工作中,政府各主管部門不斷進行系統優化迭代,逐漸打通法院系統、“12345”市民服務熱線系統、信訪系統、智慧法律咨詢平臺、“110”非警務警情等信息系統平臺,實現數據交流與共享,提高了矛盾調解的效率和準確性。同時,利用知識圖譜技術、糾紛研判模型、三色預警等功能模塊,不斷提升系統的服務和預測性水平。為增強矛盾信息的收集渠道,構建居民線上反饋掃碼系統、微信小程序等工具,使用直接互動的方式,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

通過充分利用前沿技術,不斷完善矛盾調解體系,各地政府積極探索基層矛盾解決工作的現代化方案,為更加便捷、高效地解決矛盾問題提供了更加科學和有效的手段和路徑。
基層既是產生利益沖突和社會矛盾的源頭,也是協調利益關系和疏導社會矛盾的茬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必須立足于基層。目前主要的模式是以社區黨員帶頭,充分調動群眾、志愿者、社會工作者力量化解鄰里糾紛、幫扶殘障老人,由熟悉的人解決熟人的事,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另外,這種模式所使用的手段更具有彈性和契合度。無論是“老馬帶小馬”的解紛隊伍,還是“老兵調解”工作模式等都說明了運用說理、調解、教育、幫教等各種手段是防范矛盾激化、化解矛盾雙方心結最有效的方式。這種創新的基層群眾自治方式豐富了基層群眾協商議事形式和活動載體,為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提升基層凝聚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書寫出了時代篇章。
新時代“楓橋式工作法”通過組織機構變革、完善調整工作機制、借助智能科技手段和發動民主共治的方式,實現了更加高效精準的工作流程和決策機制,促進了組織的創新發展和人民的積極主動性,推動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的提升,營造了更加和諧、民主、開放的社會氛圍。
參考文獻
[1]新華社.習近平會見全國“楓橋式工作法”入選單位代表[EB/OL].(2023-11-06)[2024-3-30].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11/content_6913790.htm.
[2]蔣建森,邵安.新時代“楓橋經驗”:從治理方案走向治理范式[J].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23(5):3-19.
[3]萬建武.“楓橋經驗”:“中國之治”的一張金名片[J].求是,2023(23):60-64.
(責任編輯:榮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