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斯典 劉宇



摘 要:建立以新能源為主體的電力系統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手段。以風光為主體的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對傳統電力系統規劃提出了挑戰。為解決電力系統供應側和需求側協同的問題,深入分析源網荷儲四要素數值模型、電壓質量數值模型后,構建源網荷儲協同規劃的數值模型。由于數值模型的賦權是一個動態化過程,需采用動態加權的多目標粒子群優化算法進行求解。數值模擬結果表明,在高比例風電接入電力系統后,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實現電力系統源網荷儲協同規劃。
關鍵詞:高比例風電;電力系統;源網荷儲;協同;規劃;運行
中圖分類號:TM715;TK89?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1-0797(2024)03-0021-04
DOI:10.19514/j.cnki.cn32-1628/tm.2024.03.005
0? ? 引言
能源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保障,而以化石燃料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對全球環境帶來了巨大影響。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基于雙碳目標的背景,我國提出了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1]。而不斷提高新能源占比,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有效措施。風力發電是新能源發電方式之一,高比例接入是未來電力發展的趨勢[2]。但風力發電具有出力波動性和不確定性,難以精確預測,給電力系統調峰與備用配置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隨著風電機組裝機規模不斷增長,傳統“源隨荷動”的調度方式已不再適用,正逐步向源網荷儲協同的電力平衡方式轉變[3]。目前,國內已有不少學者對源網荷儲協同規劃展開了廣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楊雍琦[4]提出了源網荷儲協調優化的規劃環節,有效提升了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張振宇等[5]給出了一種新能源納入備用方法,以新能源納入備用比例為決策變量,為高比例新能源系統的備用提供了可行方案。陳哲等[6]提出了風電機組的出力與備用方式,優化配置旋轉備用容量,實現旋轉備用資源經濟最優。黃煜等[7]根據風電的不確定性作自適應調整,提出在線路上預留容量,緩解了高比例風電接入引發的線路阻塞問題。孫惠等[8]提出了一種發布調峰需求的源網荷儲資源綜合管理平臺系統,可以調整電網的峰谷差,保證電力系統安全運行。上述研究表明,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電力系統后,源網荷儲協同規劃已有成效,但缺乏電力系統運行示范應用,為源網荷儲協同規劃的平衡效果提供參考。因此,本文針對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電力系統,開展源網荷儲協同規劃模型深入研究,并通過數值模擬驗證了源網荷儲協同規劃的成效。
1? ? 高比例風電接入的電力系統源網荷儲四要素數值模型
以源網荷儲協同規劃為目標,分別對源、網、荷、儲四要素[9]進行數值模擬,實現對高比例風電接入的電力系統源網荷儲的協調控制。四要素內容具體如表1所示。
1.1? ? 源要素數值模型
電源設備采用可調度同步風機,有功功率頻率變化為負響應,可調度同步風機一次調節形式如下:
P=P*+αΔf(1)
式中:P為輸出功率;P*為有功功率;α為頻率特征系數;Δf為實際頻率與額定頻率的偏差。
1.2? ? 網要素數值模型
由于高比例風電的接入,電力系統電能傳輸和穩態潮流分布發生變化[10]。而相應大電網與風電網之間交互成本也發生變化,變化關系如下:
CJ =[Cb(t)m(t)+Cs(t)n(t)](2)
式中:CJ為交互成本;N為調度時段總數;t為時段;Cb(t)為購電狀態;m(t)為售電狀態;Cs(t)為購電價格;n(t)為售電價格。
1.3? ? 荷要素數值模型
接入高比例風電,電力系統的負荷發生變化,與電壓、頻率具有負相關性,變化關系如下:
P=PNP1+P2+P3(1+ΔfLf)(3)
式中:P為負荷下的功率;PN為額定功率;P1為負荷下恒定阻抗;P2為負荷下電流;P3為有功功率;V為實時電壓;V0為初始電壓;Δf為頻率變化;Lf為有功功率變化。
1.4? ? 儲要素數值模型
在電源側,儲能可以降低運行成本,同時還可以促進風電的消納。儲能變化模型描述如下:
Es(t)=(1-δs)Es(t-1)+Psc(t)ηsc-Δt(4)
式中:Es為儲能容量;t為時段;δs為儲能自放電率;Psc為充電功率;ηsc為充電效率;Psd為放電功率;ηsd為放電效率;Δt為時間變化。
2? ? 高比例風電接入的電力系統電壓質量數值模型
以放射狀配電饋線為研究對象,當高比例風電接入i節點時,饋線上相鄰節點的電壓差值計算如下:
ΔUi=-RiPm+XiQmUi-1(5)
式中:ΔUi為電壓差值;i為某節點;Ri為等效電阻;Pm為有功負荷;Xi為等效電抗;Qm為無功負荷;Ui-1為相鄰節點電壓。
饋線上某節點相鄰兩節點間電壓差值計算如下:
ΔU′i=-RiPm+XiQmU′i-1(6)
饋線上任意兩節點之間的電壓差值計算如下:
ΔUi″=-Ri(Pm-Ppv)+XiQmU″i-1(7)
由公式(5)(6)(7)得知,高比例風電接入電力系統,接入點的電壓始終處于最高值,同時影響饋線上電壓的分布情況。
3? ? 高比例風電接入的電力系統源網荷儲協同規劃數值模型
3.1? ? 模型建立
接入高比例風電后,為保證電力系統風電接入容量最大、配電網有功損耗最小、運行成本最低,建立源網荷儲協同規劃數值模型,模型見公式(8)(9)(10):
max F1=SPVi(8)
式中:max F1為風電最大接入容量;N為風電接入數量;i為風電接入次序;SPVi為風電接入容量。
min F2=Gh,ij(U2 h,i+U2 h,j-2Uh,iUh,jcos δij)(9)
式中:min F2為最小有功損耗;M為支路數;h為支路;Gh,ij為支路電導;Uh,i為i節點電壓;Uh,j為j節點電壓;δij為兩端電壓相位差。
min F3=min(Cg F+CF g,op)·Gg F+cw·qw,t+?cd(i,t)+cR(o,t)(10)
式中:min F3為最低運行成本;g為可調度同步機組;Cg F為發電成本;CF g,op為運行成本;Gg F為發電量;cw為風機發電成本;qw,t為風機發電出力均值;i為用戶;t為時段;cd(i,t)為削減負荷成本;cR(o,t)為調用儲能成本。
利用線性加權組合法,對上述3個數值模型進行歸一化,得出源網荷儲協同規劃總模型,見下式:
max F=F1ω1-F2ω2-F3ω3(11)
式中:ω1為風電接入容量權重;ω2為有功損耗權重;ω3為運行成本權重。
3.2? ? 模型求解
針對源網荷儲協同規劃數值模型的賦權過程,采用動態加權的多目標粒子群優化算法進行求解[11]。F1、F2、F3對應的權重求解如下:
ω1(N)=cos(12)
ω2(N)=cos(13)
ω3(N)=1-ω1(N)-ω2(N)(14)
式中:N為迭代次數;ζ為慣性常數。
在迭代過程中,為迅速過濾可行域中的不可行解,需要不斷更新模型的權重,因此需要計算迭代更新粒子的運動速度和位置,計算過程如下:
vl,N+1=ζ(N)vl,N+φ1[ε1(Pbl-Pl(N))]+φ2[ε2(Gb-Pl(N))](15)
式中:vl,N+1為迭代更新粒子的運動速度;ζ(N)為慣性常數;vl,N為正在迭代中粒子的速度;φ1、φ2為加速常數;ε1、ε2為0~1的隨機數;Pbl為粒子當前最佳位置;Pl(N)為正在迭代中粒子的位置;Gb為全局最佳位置。
Pl,N+1=Pl,N+vl,N+1(16)
式中:Pl,N+1為迭代更新粒子的位置。
為確保源網荷儲協同規劃數值模型的解集的多樣性,在求解過程中可引入存檔機制[12]。
4? ? 試驗測試
4.1? ? 試驗設計
為了測試源網荷儲協同規劃數值模型的有效性,對某高比例風電接入的電力系統進行數值模擬分析,仿真拓撲圖如圖1所示。電力系統共包括1個可調度同步機組、3個風電系統、1個儲能系統、25個負荷節點,利用MATLAB軟件實現仿真模擬。主電網和風電接入區利用公共耦合點連接,交流負荷和直流負荷利用ILC指令編程格式連接。
4.2? ? 試驗結果與分析
4.2.1? ? 源網荷儲協同規劃對電力系統運行參數的優化
為了測試模型的效果,隨機在電力系統選取接入節點,記錄某時刻的運行參數實測值。按照上述源網荷儲協同規劃數值模型的求解方法,對該電力系統進行求解,得出規劃結果。將運行參數實測值與規劃模型結果進行對比,如表2、表3所示。
電壓偏差和電壓波動的國際規定限值分別為1.07 p.u.和3%[13]。由表2數據結果得知,當接入高比例風電后,電力系統部分節點的運行參數存在超限問題。而經源網荷儲協同規劃后,能改善電壓偏差和電壓波動的超限問題。
由表3數據結果得知,經源網荷儲協同規劃后,該電力系統的線路有功損耗降低,風電接入容量得到有效提升。
4.2.2? ? 源網荷儲協同規劃對電力系統出力的優化
為了驗證源網荷儲協同規劃的效果,對電力系統出力變化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趨勢得知,隨著負荷的變化,可調度同步機組出力、高比例風電出力也發生變化,且趨勢一致。當負荷較低時,風電出力基本很低,可調度同步機組出力即可滿足負荷需求。當負荷較高時,可調度同步機組出力與風電出力疊加不僅能夠滿足負荷,同時還可以將出力降到最低。
4.2.3? ? 源網荷儲協同規劃對儲能系統的優化
為進一步研究源網荷儲協同規劃的效果,對電力系統儲能系統的變化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圖3所示。由圖3趨勢得知,當負荷較低時,充放電功率與儲能系統能量均處于高位;當負荷較高時,充放電功率與儲能系統能量均處于低位。該變化情況主要是由于儲能系統與電力系統可以相互協調,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充放電操作并提供負荷使用。
5? ? 結論
為適應高比例風電接入電力系統的發展需求,提出源網荷儲協同規劃方法。從研究結果中得到以下結論:1)風電最大接入容量、最小有功損耗、最低運行成本三個模型的單位不同,需利用線性加權組合法,對三個數值模型進行歸一化,最終得出源網荷儲協同規劃總模型。2)針對數值模型的動態化賦權過程,需采用動態加權的多目標粒子群優化算法進行求解,實現可行域中不可行解的迅速過濾。3)通過數值模擬分析結果得知,源網荷儲協同規劃可以解決電壓偏差和電壓波動的超限問題,降低線路有功損耗,提升風電接入容量,優化電力系統出力以及儲能系統,從而驗證了該方法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魏旭,劉東,高飛,等.雙碳目標下考慮源網荷儲協同優化運行的新型電力系統發電規劃[J].電網技術,2023,47(9):3648-3661.
[2] 李鵬年.高比例風電接入的電力系統靜態電壓穩定控制策略分析[J].機電信息,2023(15):15-18.
[3] 劉自發,張子騰.考慮多主體博弈的配電網源網荷儲協同規劃[J].電網技術,2023,47(12):5046-5058.
[4] 楊雍琦.電力系統“源—網—荷—儲”協調優化規劃理論及應用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7.
[5] 張振宇,王文倬,馬曉偉,等.基于風險控制的新能源納入電力系統備用方法[J].電網技術,2020,44(9):3375-3382.
[6] 陳哲,王櫓裕,郭創新,等.計及風電備用容量與需求響應的多備用資源魯棒優化[J].電力系統自動化,2020,44(10):50-58.
[7] 黃煜,徐青山,夏元興,等.考慮自適應傳輸備用的含風電電力系統雙層隨機調度方法[J].電力系統自動化,2021,45(20):29-37.
[8] 孫惠,翟海保,吳鑫.源網荷儲多元協調控制系統的研究及應用[J].電工技術學報,2021,36(15):3264-3271.
[9] 游大寧,劉航航,鮑冠南,等.源網荷儲多元協同調度體系研究與實踐[J].浙江電力,2021,40(12):20-26.
[10] 黃鵬翔,周云海,徐飛,等.基于靈活性裕度的含風電電力系統源荷儲協調滾動調度[J].中國電力,2020,53(11):78-88.
[11] 陳貴林,宋明厚,吳忠強.基于量子粒子群算法的電力系統負荷多目標優化分配[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9,49(22):1-8.
[12] 彭院院,周任軍,方紹鳳,等.含柔性電熱負荷響應閾值的源—荷—儲協調優化模型[J].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報,2020,32(5):30-37.
[13] 葉鵬,張明理,歐陽強,等.內含高比例清潔能源電網源網荷協同規劃方法研究及實踐[Z].
收稿日期:2023-09-27
作者簡介:魏斯典(2001—),男,陜西安康人,研究方向: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通信作者:劉宇(1990—),男,江蘇人,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電力系統規劃、運行與控制,需求側態勢感知,非侵入式負荷量測與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