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越女爭鋒

本文主人公
從19 歲技校畢業到34 歲成為國家級首席技師,苗儉因為一直從事導彈雷達關鍵部件的加工工作而顯得神秘。而在她自己看來,從踏入技校大門開始,自己走的就不是尋常人眼中的“成功道路”。
1977 年出生的苗儉在中考時發揮失常,進了技工學校的銑工班。報到那天,有人說女生在銑工方面是學不精、做不久的,苗儉不服氣,她刻苦學習,各科成績均名列前茅。
后來,數控專業興起,苗儉被選拔到數控班。經過3 年學習,手握數控、銑工、車工3 張技術資格證書的苗儉從技校畢業,被分配到上海航天局804 研究所的銑工崗位。
工作之初,車間里沒有空調,夏天在近40℃的環境中工作熱得像蒸桑拿,飛出來的熱屑一燙一個包。不過,這對苗儉來說還不是最難的。難的是,面對同一張圖紙,老師傅很快就能加工出一件漂亮的零件,她卻看上大半天仍不知從何下手,耳畔也時不時傳來聲音:“女生果然不能勝任這種技術性高、勞動強度大的工作啊……”
聽到這話,苗儉性格中不服輸的那股勁又上來了,她默默對自己說:一定要成為一名出色的銑工。上班時,她認真地隨師傅學技術,仔細觀察、用心實踐;下班后,她翻閱資料加深對操作的理解,不弄懂不罷休。
勤能補拙,一段時間后,苗儉大有進步,師傅開始讓她獨立操作機床,并交給她一個艱巨的任務。他們加工的航天產品中有一個叫“翼板”的零件,需要銑工在不銹鋼材料上完成五條圓弧筋板的加工,且平衡試驗要小于2 克。以往這種高難度的技術活都是由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來完成的,苗儉自然不敢掉以輕心。
經過反復琢磨,再結合書上的理論知識,苗儉一一攻克了刀具、裝夾等難關,讓高精度復合變曲面不銹鋼翼板的五點動平衡重量誤差,從2 克減少到1 克,出乎意料地完成了師傅布置的任務,成為車間生產技術骨干。
干一線銑工,即使對男工來說,對體能、毅力、技能都是莫大的考驗,更何況是女工。可苗儉是個認準目標就不會輕言放棄的人。她像男工一樣操作重達幾百公斤的超大零件、搬運重達幾十公斤的機床壓板。
“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為此,苗儉給自己定了一個“五年計劃”,目標是拿到數控專業大專文憑。緊接著,她報考了上海機電職工大學數控應用技術專業大專班,邊工作邊讀書。2000 年,苗儉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數控應用技術專業的大專文憑。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2002 年,單位引進了第一臺龍門數控加工設備,設備上遍布的英文標志及厚厚的軟件資料嚇退了不少操作能手,苗儉卻主動請纓。領導考慮再三,鑒于她長期的崗位學習能力和扎實的理論實踐功底,同意讓她獨立承擔操作數控機床的任務。
剛著手數控工作時,龍門機床設備上的編程、加工、代碼、英文都需要一一攻克,而最大的坎是大型龍門機床設備的工作臺面比家里的床還大,很多大型零件都要起裝吊夾。面對難題,苗儉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在加工一個體積大、質量輕的副反射板時,她和工藝師們自制測量工具,優化加工參數,最終按時保質地完成了生產任務。憑著勤奮好學,苗儉圓滿地完成了換崗的過渡,加工出多個用于國家重點型號的各類型產品零件,不僅為研究所節約了大量外協費用,還大大縮短了制造周期,提高了產品質量。
2004 年,苗儉破格晉升為“銑工、數控加工”雙工種高級技師,參加了上海航天局組織的“赴德先進加工技術培訓班”。德國之行,開闊了苗儉的眼界,航天數控領域的精密加工帶給她很多啟發性思考。回國后,她悄悄給自己制定了第二個“五年計劃”,向本科文憑進發。
當年11 月,苗儉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同濟大學機械設計制造與自動化本科班,開啟“拼命工作、瘋狂求學、倒頭即睡”的模式。通過持續不斷的“充電”,她把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練就了復雜數控機床的操作能力和精湛技藝。
2012 年,國家為了重點培養高技能人才,在全國建立了首批50 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苗儉的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她是工作室的首席技師,也是上海市技能大師工作室中唯一的一位女性。
面對接踵而至的榮譽,苗儉謙虛地說:“我還有太多東西需要學習,一切還得從零開始。”她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苗儉又為自己制定了第三個“五年計劃”。她不僅僅滿足于做一個合格的數控操作人員,而要在編程、設計等方面努力學習,成為一流的智能型人才,為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為此,苗儉學習了軟件編程操作,掌握了多種CAD、CAM 軟件,在工作中思考如何用所學來解決實際難題。因為航天技術在全世界屬于戰略級保密技術,沒有國外成熟技術和經驗可引進,而且航天產品精度要求高、難度大,容不得半點小誤差,身為技術工人的她嚴格要求自己潛心鉆研,攻關解決難題。
航天產品重要零部件照射器天線模胎是個龐然大物,超出了數控機床的加工范圍。苗儉經過仔細測算,打破常規思維,大膽采用多刀具分段加工的方法。為了提高計算精度,苗儉又將多個軟件結合使用,編制出高效的加工程序,保證了模胎曲面的精度,達到同行業的先進水平。此外,苗儉還完成了“導彈翼板”“頻率綜合器盒體”等復雜產品的機械加工,解決了國家航天大型件的高精度加工問題,使研究所的制造水平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從一線銑工、數控機床工,到加工中心雙工種高級技師,再到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首席技師,中國航天技術的高速發展對苗儉不斷提出新標準、新要求,她一次又一次實現自我突破和全面提升。2016 年,苗儉入選“上海工匠”。
“航天人既要‘抬頭問天’,也要‘低頭鉆研’。”這是苗儉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她對工作室同事們的要求。苗儉技能大師工作室以先進數控加工專業為主要方向,承擔著我國航天“彈船星箭器”控制系統的精密機械加工任務,她深知同事們的技藝代表著不斷更新換代的航天加工技術,總是鼓勵他們參加各種技術攻關、競賽比武。
2023 年夏天,“航天數控英才”苗儉應邀參加在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的“技能大師進校園”活動。在被問到“什么是工匠精神”時,苗儉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想應該是敬業和認真這兩個詞。一個人無論被放到什么樣的崗位上,把敬業和認真做到位了,‘出頭’就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