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出小區,事情就能解決?劉大姐怎么也想不到,她焦心了幾年的樓棟垃圾處理問題,在省委大院小區婦聯的幫助下,巧妙地化解了,既沒有影響到鄰里和氣,又結識了一幫熱心大姐,劉大姐的心里樂開了花。
為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作用,2023 年以來,廬陽區婦聯將婦聯組織融入小區治理體系,圍繞服務“一老一小一小區”,在全區范圍內組建了15個小區婦聯,充分發揮婦女參與小區管理、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作用,推動基層治理重心從“社區治理”向“小區治理”轉變。
清雅苑位于三十崗鄉陳龍村轄區,住戶人口為1500 余人。作為一個回遷小區,茶余飯后總能看到小區廣場上、空地上聚集著嘮家常的婦女們。怎么讓她們最大化地發揮出基層治理的作用?陳龍村婦聯想到了好辦法——成立小區婦聯!
聽說是大家一起干好事,婦女們渾身充滿了勁兒。“她家的情況我最清楚,這個事情我來溝通處理!”“那是紅妹妹的表叔,讓紅妹妹也加入小區婦聯組織,啥都好說!”婦女們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小區婦聯的隊伍也不斷壯大。
早在成立小區婦聯之前,清雅苑小區就有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居民們習慣于以往的農村生活,挖綠化種菜、垃圾隨處扔的現象時有發生。物質生活改善了,老舊的思想觀念怎么變革和提升?
清雅苑小區婦聯通過與陳龍村婦聯、紅色小管家、業委會等多方聯動,聚焦移風易俗工作,在“三八”婦女節,組織開展了“學習二十大陳龍婦女有話說”的活動,婦女同志們共同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讓文明新風吹進了尋常百姓家。小區婦聯還通過組織小朋友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游戲等活動,發揮“以小帶大”的作用。現在的小區居民都知曉了垃圾分類關系廣大居民的生活環境的道理,文明新風在清雅苑落地生根了。
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2023 年以來,在廬陽區婦聯的指導下,小區里熱心積極、威望較高、有一技之長的婦女骨干、紅色小管家、巾幗志愿者等被充分發掘出來,引領、示范帶動作用被廣泛激發,更多婦女加入了小區婦聯組織,自管、自治、自享的小區治理模式逐步形成,居民生活也變得更加有滋有味。
位于雙崗街道的包河區政府宿舍小區居住人口多為老年人。小區婦聯成立后便把聚光燈對準了獨居、高齡和行動不便的老人,精準開展了一系列有溫度、有品質的關愛服務。
“通過幾次培訓,我學會了用智能手機上網、和子女微信聊天,還能購物。”李大爺自豪地說。原來,小區婦聯通過組織開展“銀齡樂學智享生活”手機培訓課堂,讓老人們順利融入了智能時代新生活。了解到電信詐騙對老年人的安全隱患后,志愿者更是貼心地向老人們講解網絡防詐騙知識,普及網絡詐騙新形式,為轄區家庭和諧、社會穩定筑起一道溫柔而有力量的“巾幗防線”。
剪窗花、包粽子、巧手編織、健康義診、冬日關懷……更多適合老年人的文體活動在小區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老人們感受到了溫暖,也將溫暖一點點地在小區里傳遞開來。
小區雖小、關愛不小。2023 年以來,廬陽區婦聯積極培育“女性基層治理能人”,組織召開小區婦聯懇談會、最美小區婦聯評議,幫助基層婦聯組織理清思路,聚焦群眾關切,回應婦女兒童和家庭需求,從小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做足“一老一小一小區”服務工作,讓基層治理更溫暖。
2023 年5 月22 日,建華社區橡樹灣小區乒乓球場地重新開放,小區體育俱樂部又變得熱鬧起來。這次的重新開放距離首次對外開放過了20 多天,這20 多天里發生了什么?
原來,20 多天前,橡樹灣一期小區婦聯主席向社區反映:體育俱樂部乒乓球場地有老人不慎摔倒了。社區婦聯主席聯系文化專干立刻趕往活動室,“所幸老人沒有受傷,這件事情讓我們意識到乒乓球場地是有一定的安全隱患的。”
怎么讓小區居民在安全的情況下愉快地打上乒乓球呢?大家在乒乓球場地邊展開了議事,你一言我一語紛紛給出自己的建議。“好事情大家都想參與一下,給出自己的建議,最后也要參考專業師傅的意見。”居民張阿姨笑著說,圍談的居民也紛紛點頭。
議事會結束當天,乒乓球場地就對外貼出了通知:暫停開放乒乓球場地的使用,為場地申請經費加裝防滑墊!隨后,社區又協調專業的施工公司來到現場查看測量。5月21 日,乒乓球場地竣工,次日便重新向居民開放了。
“以前打球的時候多多少少還是擔心滑倒的,現在有了防滑墊,我們能放手一搏了,這墊子還真是墊在了我們心坎上。”一位小區居民笑著說。
小事不大、協商無價。2023 年以來,廬陽區婦聯充分發揮組織、聯系職能,用心培樹小區婦聯暖心服務品牌,指導小區婦聯主席和執委們發揮獨特優勢,傾聽民情民意,“涼亭議事”“圍爐談話”……小區婦聯協商議事品牌越來越響亮,婦女協商議事的“潤滑油”功能大大增強,居民群眾的生活幸福感也在全面提升。
省委大院小區婦聯成立于2023 年3 月10 日。成立以來,每月都開展“便民服務直通車”活動,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小區婦聯還利用人熟、地熟的優勢,積極挖掘巾幗志愿者,引導小區婦女積極參與社區治理、重大文體活動、志愿服務、婦女權利保護、為老為小服務、家庭教育等。
省委大院小區婦聯積極探索創新溝通方式,通過走訪逐步挖掘出小區40 名文藝骨干愛好者,成立了“紅旗合唱團”,通過唱紅歌的形式,吸納更多小區婦女群眾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帶動越來越多的婦女群眾團結到小區婦聯周圍,參與到社區基層治理服務中來。
你有所需,我有所應。在廬陽區婦聯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小區婦聯通過調動更多力量、鏈接更多資源,更加精準全面地為婦女群眾和小區居民提供有效服務,更好地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和婦聯的關愛落細落實到婦女兒童和家庭身邊,也帶動了更多的普通居民、熱心群眾參與到小區治理中來,為全面構建“家門口”治理服務體系貢獻巾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