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等
當年我在中國傳媒大學上學時,一次,電視系的一位同學要交一份電視紀錄片的作業。但是他拖到最后一天下午,還什么也沒干。那他怎么交作業呢?
最后一天下午,他打開鏡頭蓋,拖著攝像機在學校的草叢里、樹蔭下走了一圈。也沒有編輯,原始素材一刀沒剪,就把這條片子交上去了。
這份作業得到了老師的大力表揚。為什么呢?因為他給這條片子取了一個名字——《狗眼看世界》。
這個段子聽起來荒誕,但對我后來的工作啟發巨大。它告訴我,雖然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但只要肯換角度,哪怕只是鏡頭的位置稍微低一點,總能發現一些驚喜。
這就是一種“尋回犬”精神。就像一只金毛,到草叢里、泥坑邊、樹蔭下、視野外,四處尋找,一旦發現自己覺得有價值的東西,就咬住不放地叼起它,四蹄翻飛地跑回來,氣喘吁吁地給你看。
為什么這些東西有價值?因為人間不過就是那些難題,每個難題都絕不止一個答案,而那些真正有趣的答案,往往在你視野之外。
(摘自“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飄飄圖)

華為推出Mate 60 Pro 后,不少人開始曬拆機視頻,也有很多專家在解讀華為的厲害之處。大家無一例外都談到,華為一直以來都對研發極其重視。其中一位學者的角度很有意思,他說所謂研發并不一定有著非常強的創新能力,但一定要有試錯的本事。
很多研發,結果看起來像創新,但過程都是在試錯。比如,大家津津樂道的愛迪生改良電燈的例子;比如,科技狂人馬斯克的SpaceX,也是在一次次失敗中走向成功;比如,今天的華為,大家看到了令人振奮的麒麟芯片、盤古大模型,驚艷于它的衛星電話、星閃技術,這是結果,而過程則是被制裁后長達1566 天的不斷試錯。
而要擁有試錯的本事有兩點很重要,一個是強大的資金支持,能經得起試錯,于華為而言就是對研發不遺余力的投入。很難想象遭遇一個國家傾全力制裁的企業,不是想著怎么儲備資金茍延殘喘,而是把錢花在科研攻關上。還有一點是能找得到試錯的方向。大家都知道愛迪生經過無數次試錯,讓電燈可以走進千家萬戶,但很多人不知道愛迪生最早推廣的是竹絲電燈,其壽命達到一千多小時,夠用但不夠好,如何改進?此時如果還在棉絲、竹絲等材質上試錯,愛迪生的同事庫利奇也不會發現更具有應有價值的鎢絲。
研發的過程跟我們的人生無比相似,要想獲得跨越式的成長,少不了大量精力的投入和無數次試錯與調整。面對制裁,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說得無比豪邁:“除了勝利,我們無路可走。”當一個人把錯誤都試過了,自然也就能找到勝利法門。
(本刊原創稿,Stacy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