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偉
處置問題線索同比增長29.9%;
主動發現問題線索成案率61.9%,同比增長7.8個百分點;
線索辦理平均耗時較上一年同期縮短16.7天;
平均每個鄉鎮立案6.3件……
2023年,眉山紀檢監察工作取得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一組組數據的背后,是全市紀檢監察機關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和教育整頓,堅持以案件查辦為引領和大抓基層工作導向,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破譯基層監督質效密碼的生動寫照。
活力密碼:暢通“末梢”,織密監督網
2024年1月2日,新年的第一個工作日,仁壽縣懷仁街道吊慶社區紀檢委員梁群燕像往常一樣走村入戶,向村民了解上年惠民惠農補貼資金落實情況。
在眉山,像梁群燕這樣的一線村社紀檢干部還有很多,他們的身影遍布每一個鄉鎮村落,把基層監督的觸角延伸到了全市所有建制村。
“做好基層監督,我們首先解決的是‘誰來監督的問題。”眉山市紀委監委組織部部長李靈潔介紹,近年來,該市紀委監委以加強隊伍建設、專班建設為抓手,把提升基層監督質效作為出發點,堅持“專兼”結合,選優配強基層紀檢干部。
為破解基層監督乏力問題,市紀委監委將選聘村(社區)黨風政風監督員作為夯實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抓手。市級層面統一選聘標準、履職范圍、管理考核,實行鎮初選、縣把關、市備案程序,在“兩代表一委員”、退役軍人、返鄉創業人員等9類人員中,選聘村(社區)黨風政風監督員,讓群眾的家門口有了“監督哨”。
截至目前,全市80個鄉鎮(街道)已全部實現紀檢干部“兩專三兼”,其中45個達“三專”及以上;847個村(社區)全覆蓋配備紀檢委員或紀委書記,均由常職干部擔任;選聘黨風政風監督員920名,構建了全方位全覆蓋的基層監督網絡,真正把監督探頭架設到群眾身邊。
越到基層,監督事項越多,監督難度越大。解決了“誰來監督”的問題,該監督什么,則是基層紀檢干部直接面臨的第一道“考題”。
“工作從哪里入手,監督哪些內容,我都非常熟悉了。”不久前,青神縣青竹街道蘭溝村紀委書記余鳳嬌正在梳理完善監督計劃,從最開始覺得“無抓手”到如今的“非常熟悉”,離不開縣紀委監委針對性制定的村級紀委日常履職清單。
基層紀檢干部知識背景不同、工作經歷各異、能力特點有別,為讓大家懂監督、會監督,眉山市紀委監委根據年度重點監督工作,聚焦村級小微權力運行流程,分類制定紀實手冊、履職清單、發現問題線索“三本履職臺賬”,明確履職內容,形成基層監督“施工圖”。
基層紀檢干部通過入戶走訪宣傳、列席會議、查閱資料等方式“照圖施工”,提高了“末梢神經”敏銳度,促進熟悉“真實情”發現“真問題”。
高效密碼:聯動協作,添智添力
基層監督點位多、事項多、熟人多,特別在面臨復雜情形時,鎮村紀檢干部還存在獨立監督經驗不足、監督不深不透、抹不開情面等問題。
“過了這么久還沒有弄好,怕是貪了我們的錢!”此前,丹棱縣張場鎮紀委接到群眾反映,原長流新村綜合體項目實施后,陸續有40余戶村民在此統規自建房屋,并支付基礎設施配套費。新房建好后,部分配套設施遲遲沒有完善,多次詢問,村干部都支支吾吾。
“問題線索反映的是10年前的事,長流村合村并組后,村組干部相繼更替,大部分原始賬目丟失。”令張場鎮紀委書記劉炅力不從心的,還有辦案力量和經驗不足,案件查辦一度陷入停滯。
縣紀委監委了解情況后,綜合分析研判,決定采取片區協作方式,由委機關紀檢監察室指導,派駐紀檢機構和張場鎮紀委配合協力攻堅。最終,3名村干部截留挪用資金的事實被快速查清,并受到了相應處分。
“通過打破建制、整合力量、聯動協作,我們還探索運用專班專辦模式,形成上下層級聯通、左右協同互動的工作格局,推動同類關聯案件辦理,拓展辦案成效。”該市紀委監委案件監督管理室主任呂清鵬表示。
2023年1月,眉山天府新區紀檢監察工委發現了征地拆遷領域相關問題線索,并進行初步核查。但由于涉及人員較多、年限較長、體制機制變更等,新區紀檢監察工委獨立辦案難度較大。經市紀委監委研判后,成立了委機關紀檢監察室統籌,新區紀檢監察工委和彭山區紀委監委為主力的辦案專班。
專班打破地域界限,既發揮市紀委監委紀檢監察室協調指導功能,又利用新區熟悉案情和當地人員的優勢,同時調動彭山辦案精銳力量,避免熟人干擾,為案件突破迅速集聚了力量。目前,該案已移送司法7人,相關問題線索還在進一步核查中。
案件查辦是最有力的監督。2023年,該市紀檢監察機關整合市縣鄉紀檢監察力量,成立辦案專班23個,留置115人。同時,依托大要案“拔出蘿卜帶出泥”,帶動問題線索挖掘,實現自辦案件占比、初核成案率、主動發現問題線索成案率、查處“一把手”人數連續三年增長。
精準密碼:“小切口”破題,溫暖民心
“現在的公廁又干凈又方便,點贊。”在洪雅縣城區白衣巷,群眾談起附近的公共廁所,紛紛點贊。
然而幾個月前,當洪雅縣紀委監委干部來到此處時,周圍群眾卻接連吐槽:“修起了又用不成,還不如不修”“公共廁所,咋個不讓老百姓用呢?”
原來,按照規劃安排,早在2023年4月,白衣巷公共廁所就已完工,但原本“方便”的場所卻大門緊鎖,導致“不能方便”,引起群眾怨言。
隨后,在縣紀委監委督促下,相關職能部門和社區迅速開展排查,對設備安裝、管理運行等方面存在的隱患問題進行整改,并完善日常維護制度,白衣巷的公廁也正式投入使用,建而未用的便民設施終于便利起來。
基層監督質效如何,群眾最有發言權。2023年,眉山市紀委監委聚焦群眾“急難愁盼”,重點對衛生廁所、飲用水、農村污水處理廠等民生工程建而未用突出問題開展監督檢查,嚴肅查處職能部門履責不到位、驗收“走過場”、管理不規范等“重建輕管”問題,處置問題線索44件,黨紀政務處分35人。
東坡區復興鎮正義村的提灌站由“堵”變“通”,彭山區謝家街道鄧廟村自來水壓由“弱”變“強”……用起來的是民生工程,聚起來的是基層民心。
“我們堅持問題導向,始終把‘履職為民作為工作出發點,以小切口靶向精準治理,抓實監督舉措,把群眾的‘煩心事轉化為‘心愿單。”眉山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周旭介紹。
近年來,眉山市紀委監委以“群眾高不高興、滿不滿意”為重要標準,找準基層監督的共性弊端和制度漏洞,以“小切口”撬動“大整治”,先后開展鄉村振興“四大強基”行動、優化營商環境“六清”行動、民生工程“建而未用”等專項整治,以基層監督工作的提質增效,不斷為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賦能。
“要持續加強對縣域‘關鍵少數和基層小微權力的監督。”眉山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說,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將繼續深化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鮮明大抓基層導向,強化辦案引領,加強成德眉資同城化協同監督,緊盯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對象,提升基層監督質效,以紀檢監察工作的高質量發展為眉山城鄉融合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