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萍萍,史緒生,姜 勇,周愛霞,楊春玲
聊城市人民醫院,山東 252000
護理信息能力是在各種護理信息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且與臨床護理實踐相匹配的一種特定綜合能力[1]。研究發現,護士的護理信息能力會影響病人的安全指數、臨床文件系統的應用舒適度,最終影響病人健康結局[2-3]。護士缺乏護理信息能力會導致病人的安全指數及臨床文件系統的應用舒適度降低,進而影響病人的健康結局[4-5]。《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4]明確指出,醫療機構對新入職護士培訓實行規范化的護理培訓,培訓的目標應更加側重于對新入職護士臨床綜合護理能力的提升。新護士規范化培訓是畢業后繼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新護士勝任臨床工作、向合格護士轉變的重要途徑[5]。同時,臨床對新入職護士護理信息能力需求日益增加,護理本科生作為我國護理人才儲備的中堅力量,提升其護理信息能力是十分必要的[6-7]。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獻回顧、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構建新入職本科規范培訓護士護理信息能力指標體系,旨在為國內新護士規范化培訓教育提供依據。
本課題研究小組共9 名成員,其中護理信息領域專家2 人,均為主任護師,負責指標的篩選與審核、遴選函詢專家;護理教育領域護士長2 人,均為副主任護師,負責制定專家函詢問卷、撰寫文章;護理質量管理和臨床護理領域護士長2 人,均為副主任護師,負責數據的統計與分析;全日制研究生3 人,均為主管護師,負責文獻的查閱和整理、問卷發放、數據收集。
采用文獻回顧法,以中文關鍵詞“護理”“護士”“規范化培訓”“信息能力”檢索知網、萬方、維普數據庫;以英 文 檢 索 詞“nursing”“nurse”“standardized training”“informatics competency/nursing informatics competency”檢索PubMed、Clinical Key for Nursing、FMRS、SinoMed等英文數據庫,經過文獻查重、篩選、評價、討論,從納入文獻的內容、結果及結論中提取相關條目信息。召開課題研討會,采用頭腦風暴法,發表自己對條目信息的建議和想法,反復研讀、推敲,編制新入職本科規范化培訓護士護理信息能力評價指標初稿。
邀請護理教育領域和臨床護理管理領域的6 名專家對評價指標初稿的條目內容進行討論,研究小組對專家的意見進行收集、整理,再次召開會議,進行討論、修改后形成第1 輪新入職本科規范化培訓護士護理信息能力評價指標專家函詢問卷。問卷包括以下內容:1)致專家信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意義等;2)問卷填寫說明包括指標的評價,問卷重要程度、可行性,以及如何打分等;3)擬定的指標初稿正文,包括3 個一級指標、10 個二級指標、56 個三級指標,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評價指標的重要性,其中1 分為“不重要”,2 分為“不太重要”,3 分為“一般重要”,4 分為“比較重要”,5 分為“非常重要”,同時設有指標修改或增加欄;4)專家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專家的年齡、學歷、職稱、工作年限、研究方向、崗位性質等;5)專家的權威程度調查表包括對研究問題的熟悉程度和判斷依據,其中熟悉程度指專家對本研究指標相關內容的熟悉程度,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判斷依據指專家對指標進行評價的依據,包括理論依據、實踐經驗、國內外文獻和個人主觀感受4 個方面。
結合本研究內容,遴選北京市、山東省、河南省等地區的3 所醫學院校、9 所三級甲等醫院12 名專家進行函詢,專家工作領域涵蓋護理信息、護理教育、護理管理。護理信息領域專家入選標準:三級綜合醫院護理信息領域工作經驗;本科及以上學歷;副高級及以上職稱。護理教育或護理管理領域專家入選標準:具備護理管理或護理教育工作經驗(尤其是護士教育培訓工作經驗);本科及以上學歷;副高級及以上職稱。
于2021 年1 月—5 月進行專家函詢,專家函詢方式為問卷星推送。調查前通過電話、郵件或微信與專家取得聯系,獲得專家同意,每輪問卷在2 周內完成。通過收集專家的基本信息確定專家權威程度,并根據專家提出的意見及評價對指標進行篩選、調整。將專家意見建議和修改后的指標通過第2 輪問卷向專家進行反饋,以問卷星形式再次推送給專家進行評價。指標的刪除標準[8]為重要性評分<3.5 分、變異系數>0.25 或專家建議并經課題小組討論確認刪除。
采用EpiData 3.0 軟件進行數據錄入,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專家一般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人數、百分比(%)等進行描述。采用問卷有效回收率表示專家積極性,專家權威系數包括專家的判斷依據和專家對問題的熟悉程度2 個方面;專家意見集中程度使用滿分率、重要性均分表示,專家意見協調程度使用變異系數和肯德爾和諧系數表示。采用Yaahp 12.5軟件確定各指標權重。檢驗水準α=0.05。
共納入12 名專家,專家年齡35~56(45.1±6.8)歲;工作年限10~40(19.2±7.8)年,詳見表1。

表1 專家一般情況(n=12)
共進行了2 輪專家咨詢,均發放問卷12 份,回收有效問卷12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均為100%。2 輪專家咨詢專家權威系數分別為0.93,0.92,其中專家熟悉程度分別為0.93,0.91,專家判斷依據均為0.93。

表2 專家意見的協調程度
課題小組根據指標的篩選標準及2 輪專家咨詢中專家提出的文字意見,一級指標全部保留,未做任何修改;二級指標修改1 個條目,專家認為“護理信息基本操作”表述范圍太窄,為新護士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故修改“計算機基本操作”;三級指標刪除3 個條目,“了解護理程序在護理標準化術語中的系統”專家認為表述不準確,故刪除,“能夠應用監護系統監測病人生命體征”“能通過JCR 等工具、信息來源、信息內容等對所獲得的信息質量進行評價”專家認為內容有重復,且變異系數>0.25,故刪除;新增1 個條目“了解信息化的方向和策略”;修改2 個條目,合并2 個條目。最終形成新入職本科規范化培訓護士護理信息能力評價指標包括3 個一級指標、10 個二級指標、53 個三級指標,見表3。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級指標權重,判斷矩陣一致性系數均<0.001。

表3 新入職本科規范化培訓護士護理信息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本研究以護理信息能力概念[9]框架為指導,以Staggers 等[10]制定的標準為基礎,并參考國外成熟的護理信息能力量表[11],結合我國對新入職護士的培訓需求和能力,構建了包含3 個一級指標、10 個二級指標、53 個三級指標的指標體系。本研究邀請的12 名專家來自3 所醫學院校、9 所三級甲等醫院,均為工作10年及以上的護理信息、護理管理、護理教育領域的專家,代表性較好。80%以上專家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專家均為高級職稱,結構合理、經驗豐富,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權威性。本研究2 輪函詢問卷回收率均為100%,專家函詢權威系數均大于0.90,一般認為大于0.70 即表示專家有較高的積極性和權威性[12];第1輪和第2 輪指標的專家意見一致性較好,認同程度較高,函詢結果具有科學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構建的新入職本科規范化培訓護士護理信息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涵蓋了護理信息領域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從綜合維度反映新護士的護理信息能力、護理信息技能等多項核心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一級指標護理信息認知與態度的權重最高,說明專家一致認為對新入職護士而言,提高其對護理信息知識、意識和態度最為重要;護理信息技能與應用居第2 位,涵蓋計算機基本操作、護理信息系統操作、護理信息應用、護理信息評價與管理4 個方面;護理信息系統、電子病歷、護理移動終端、護理后勤支持系統等護理信息化手段,都需要以護理人員的信息能力為依托,護理人員的信息能力是護理信息化手段開展的基礎[13];護理信息倫理與安全居第3 位,其中護理信息安全權重最高,說明作為新護士而言,在臨床護理服務中確保護理信息安全、保密,具有慎獨精神至關重要。該指標體系緊扣新護士的培養目標,內容全面、主旨明確,符合我國對臨床實用型??谱o理人才的培養要求。
本研究構建的新入職本科規范化培訓護士護理信息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符合我國對新護士護理信息能力的培養教育現狀,同時又能凸顯新護士培訓的核心信息能力要求,對臨床開展護理信息能力提升相關培訓具有良好的實用性?;诖梭w系,全面開展對新入職護士護理信息能力的過程和結果的評價,并將評價結果作為持續提升新護士護理信息能力的參考,不斷完善新護士培養方案。作為新護士評價自身護理信息能力水平的依據,引導新護士認識到其能力短板及問題所在,促使其提高自身專業行為,在護理繼續教育中有的放矢,能有效提升護理人員對護理業務信息系統的操作水平, 促進護理工作的精細化與高效化,提升護理工作效率。構建護理人員有效的護理信息獲取、處理、利用、創新能力,能夠促使護理人員更新知識結構,加強交流共享,提升臨床應變能力,及時獲取有針對性的護理知識和信息,有效輔助護士臨床決策,為一線護理工作提供強大的知識支持,從而顯著提升護理質量。
本研究構建了新入職本科規范化培訓護士護理信息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過程遵循科學性、專業性、可靠性、嚴謹性、權威性和科學性的原則,最終形成的指標包含一級指標3 個、二級指標10 個、三級指標53個,可為入職本科規范化培訓護士護理信息能力的培養和評價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但由于時間限制,指標體系僅運用于新入職護士護理信息能力的初步培養中,仍處于初始階段。下一步將根據該評價指標嵌入醫院信息系統,制定健全的評價機制,通過臨床應用觀察,對指標體系進行不斷地修訂與完善。